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鞋子的老家什

                              做鞋子的老家什              

   鞋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诸多场合,穿鞋子有诸多讲究,从审美的角度观察,当一个人衣服穿得很光鲜,脚上却穿了一双破落嗦的鞋子,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平添一股穷气。难怪俗语说:“脚上没鞋,穷半截。”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婚后的农村妇女几乎都会做鞋,即使不能独立完成鞋子的制作,纳鞋底还是手到擒来的。那时也不是买不到鞋子,只是没有现在的样式和种类丰富。皮鞋太贵,皮面毛糙的反鹿鞋就算是高档品了。家做的千层底布鞋好多六十来岁的人,结婚时穿的就是这种“家做鞋”。现在人们也不自己做鞋了,也没有多少人会做了,穿家做鞋的那种夏不烧脚,冬不捂汗的舒服感觉,找不到了。还好,纳鞋底的工具还记得,甚至还能找到。
纳鞋底用到的老家什,归纳起来至少有八种:打袷质的板儿熬糨糊的盆儿;通麻皮的梳子拧麻绳的轮儿;透眼儿的锥子扥线的小钳子;夹鞋底的夹板平鞋底的锤儿。

      打袷质的板儿,大多用炕桌、面板。熬糨糊的盆儿,多用小铁锅、小搪瓷盆或小铝盆。打袷质,有的地方叫“打褙子”,“打袷褙”。一般在春天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把平时积存的棉质的破铺衬(碎布头)搜选出来,然后用黑面(小麦粉的后留份)打上半盆或半小锅糨糊,在炕桌或面板上先涂抹一层浆糊,敷上一层黄草纸或报纸,算是打底子,然后再涂糨子,把大小不一色彩纷呈的碎布块,拼贴上一层,再涂浆糊再贴布,一般要反复贴四至六层,并适当将布头错位压遮布缝,避免重缝,使其横竖有劲儿。袷质的薄厚全由操作者自定,或根据做棉鞋或做单鞋、做鞋帮或做鞋底用而定。

      通麻皮的梳子,多用掉了齿的旧木梳。拧麻绳的轮儿,就是用一段羊骨,在中间透一个眼儿,插上一根竹筷,做成呈倒“丁”字型的纺缒。用木梳将俗称“好麻”的苎麻皮理顺,用口喷上少量的水,待苎麻皮上了水分,像梳头发一样,把麻皮一绺一绺的梳劈成细细的麻丝儿,然后用纺缒将麻丝儿拧合成细细的麻绳儿。

      透眼儿的锥子,最常见的是木制的柄,葫芦状,前端嵌有一根粗锥条。再一种是铝制的,用一铁箍将“u”字形的柄前端合拢后夹紧锥条,因用时磨手,人们常常用布条缠裹后使用。扥线的小钳子,燕形,扁嘴方头,也叫掌鞋钳。将带有细线绳的针从鞋底一面扎进去,用戴在中指上的顶针箍顶一顶针鼻,针便从鞋底的另一面钻出,用掌鞋钳将针拔出,然后将细绳绕在钳把上,再用力一将线绳勒紧实。

      夹鞋底的夹板,“A”型,顶部是可以开合的,用来夹住鞋底。把两块木板中间用带有榫头的木条连接,榫头探出木板外侧,用木楔调节夹板松紧。有的干脆用布条加小搅杠,调节夹板松紧。夹板将鞋底夹住,放在两腿间,这样既可固定夹板,又便于缝制平鞋底的锤儿,即短柄小郎头。纳底人所纳针脚要求细密紧实,如果手劲小了,鞋底过于软绵,会不禁穿不禁磨的。男人或年轻女人纳的鞋底,往往会因为太过用力,使得鞋底过硬变形,这时小锤小榔头就被派上用场了。将纳好的鞋底,放在一块平整的木墩或石门墩上,轻轻地用小锤或小榔头锤砸,使之平整成型。这样的鞋底,挺括瓷实,禁穿禁磨。      

     那时,妇女们晚上在家做针线活做到很晚,白天到生产队里干活,地头歇息时,也会趁空儿来上几针,直觉得她们一年到头有做不完的针线活。尤其是她们在炕上盘腿纳鞋底时,腿夹住鞋夹板,鞋夹板夹住鞋底,两只手不停的飞针走线,还不时地扬起手在头发上抹一下针,以期针尖儿能沾上头油,使针在穿走间变得顺滑。动作是那样的娴熟,是那样的舒展,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种优美的舞蹈,透着农村女人的质朴和贤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渐行渐远的老手艺:纳鞋底
母亲纳的老布鞋
王光禄:牛鼻子鞋
【一双养生鞋,“足”暖娘心欢】/ 党炜
布鞋之说 [中华万年历]
甘肃记忆 | 那些年穿过布鞋的请举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