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朴赞郁电影合集:暴力复仇、血腥变态,这些标签不适合他

见文如晤,展文舒颜,我是周慕云。

文章分为两部分:人物解读丨电影盘点(附资源)

在对朴赞郁电影的讨论中,“暴力美学”“残酷复仇”甚至“血腥变态”等关键词经常出现。梳理一下他的创作脉络,风格真的是一路黑暗:从复仇三部曲到后来的吸血鬼情结,他都给人一种cult十足印象。

但是,如果你足够深思熟虑,总能敏感地捕捉到朴赞郁偏执追求的细节,所以我认为他在你心目中并不是“残忍无情”。相反,你总是知道他的温柔。

朴赞郁(右)

冷静和激情之间有一条微妙的界线。前者是朴赞郁的镜头语言,后者是其叙事的丰富张力。这种双方的辩证关系,也是他创作的内在逻辑。就像他着迷的吸血鬼主题一样:什么样的行为比“吸血”更能高度体现暴力与温柔的身份?

在当代东亚电影导演中,只有他才能彻底玩转西方“吸血”的文化符号,赋予东方美学。就像只有他才能以如此温柔讨好的方式向好莱坞展示自己的内心一样,——《Stoker》中所有跳跃的视听和刻意讲究的节奏的目的是什么?少女对警长明示::“为了让你注意到我。”这就是朴赞郁,他向好莱坞展示了影像功架,但同时也含蓄地指出,他既不傲慢,也不居高临下。

《斯托克》(2013)

朴赞郁的创作非常注重形式感,有完美主义倾向,痴迷于影像洁癖。所以,纯粹从技术层面讨论时,他一定被视为冷漠和有节制。然而,本文试图从相对感性的角度梳理他作品中的一些关键词,剥离他暴力的外表,解读他温柔的内核。

无法言说的秘密本身就是一种规则。

《蝙蝠》

而“秘密”也是朴赞郁电影中非常迷人的底线。他注重设置悬念,懂得如何细腻工整地呈现暴力和残忍,所以他的作品从不失控。乍一看,他的主题都是百无禁忌:乱伦、复仇、吸血、杀戮,所有的残忍都可以从容搞定,所有的限制都可以在他的体系中被打破,但“秘密”本身只是最大的禁忌。

朴赞郁电影中所有亮出悬疑牌的角色,无一例外都是功成身死。从在《JSA》开枪自杀的韩国士兵李秀赫,到《老男孩》向观众讲述完美复仇计划的李佑真(也是自杀身亡),再到《Stoker》里小女孩长大后亲自告诉她真相的怪叔叔(被小萝莉杀)

《老男孩》剧照

幸存者对“秘密”的态度是忘记、掩埋或把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吴大秀所有的悲剧都是从揭露李氏姐弟乱伦的秘密开始的,他为此付出了悲剧性的代价。最后,他想让催眠师不惜一切代价洗掉他和女儿乱伦的记忆,——忘记“秘密”,这样他就能活下去。而在金子的复仇成功后,又看到了那个因为自己而死的男孩的鬼魂。她正要说些什么,这时她的嘴被封住了。

大雪漫天,白色的蛋糕和雪花——只有沉默的纯白才能埋葬一切;在《Stoker》中,少女India,遗传了斯托克家族的嗜血基因。她带着她血液中的黑暗秘密完成了成人礼。

朴赞郁电影的秘密

“秘密”是朴赞郁电影中最受尊重的规则。它牢不可破,不可知。在《我要复仇》中,最终刺死宋康昊大叔的神秘团伙是谁?为什么呢?阶级对立?还是无政府主义者?答案根本不重要。

这种不可知也不必知的逻辑,也符合朴赞郁电影中脱离现实的超现实情境。能够主动选择“我不知道”才是最终的幸福,就像吴大秀和女儿在《老男孩》里获得的结局:让知道秘密的人转身离开。幸好可以被催眠。,还好有电影。

《老男孩》

而“秘密”也需要避免公权力(一般指司法-政治规则等。)——如果说《JSA》中南北韩士兵之间的秘密友谊可以视为一种隐喻,那么复仇三部曲中绕过法律判断的“人”对“人”的复仇,则显示了朴赞郁清醒的哲学思考。

纯白与反宗教

他明确表示,“报复”,一种针锋相对的行为,是极其愚蠢和无止境的。复仇不会带来和解,就像法律机制不会产生“宽恕”一样,两者都是平等交换的逻辑。在哲学家德里达看来,真正的“宽恕”应该是一份无条件的礼物,甚至应该成为一个永恒的秘密,应该从心底保密。

德里达想象了一个有朴赞郁电影味道的场景。假设一个人在掌握公共权力的人面前说“我不原谅”,但实际上她心里已经原谅了,那么这就是一种超越了充满无形交易的日常政治话语的“纯粹原谅”。

“然后不管她说“我原谅”还是“我不原谅”,我都无话可说。我必须尊重这个秘密。”——德里达的说法与朴赞郁对《亲切的金子》结尾的解释高度接近。

《亲切的金子》

朴赞郁说,金子手里的最后一块雪白的蛋糕,不是上帝或某个最高权威的赦免。相反,纯白埋下的秘密是,只有金子才有权利说“原谅”,只有她才能给予纯粹的原谅。作为观众,我们必须尊重这个纯粹的秘密。

Far East Films网站曾经发表过一篇对朴赞郁的采访,他在采访中说《亲切的金子》其实是一部反宗教的电影,是想表达救赎。影片中,他通过将豆腐和蛋糕首尾相连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亲切的金子》(1995)

金子出狱时打翻了神父递来的豆腐,拒绝“通过宗教净化”,而《法句经》只是为她复仇铺路的道具。唯一能让她道德纯洁如雪的“救赎”媒介,就是她自己烤的蛋糕。

因此,朴赞郁说,人们经常问他这部电影是想呼应基督教还是佛教,但实际上《亲切的金子》只是金子的宗教。金子只信仰她自己,也只有她自己,有救赎自己的力量。

反宗教的立场实际上贯穿了朴赞郁的整个创作脉络。如果把他的故事片分为时间序列,前期的主题词是“复仇”,后期是“吸血”。早年他在阐述复仇三部曲的构思时,就期望观众懂得「复仇」内在逻辑的愚不可及。

2006年,在接受Nerve采访时,朴赞郁说“在关于复仇的电影中,所有的主角都想找到某种公平”,但他强烈不同意这种心理。因此,与《步步惊魂》、《稻草狗》和《猛龙怪客》等复仇电影相比,朴赞郁对复仇的思考更加透彻和深刻。


《步步惊魂》(1967)

起初,那些电影默认了“复仇”行为的道德合理性,但他予以否认。他认为复仇只是一种愚蠢的痴迷。在《我要复仇》中最著名的对话是当宋康昊正要杀死他的敌人时,“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所以你明白我为什么要杀你吗?对吧?”——复仇来到这个阶段,甚至不再是因为恨。在《我要复仇》导演的解说音轨中,朴赞郁说:“他们互相攻击,并不是因为他们强大。他们就是固执。“

朴赞郁的复仇理念

复仇者的心理是固执地要求血债血偿。在尼采看来,古老而本能的“还债”心理被基督教所利用。他指出,基督教原罪观的心理基础是人类欠下了无法偿还给上帝的债务,所以“债务”变成了道德化的“罪恶”。

尼采在德语中对“罪”的使用来源于“债”的物质概念——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同关系中有一种等价偿还:这就是“惩罚”的由来。朴赞郁显然不同意这种索赔机制。说到底,复仇三部曲是为了说明复仇的“还债”模式行不通。“罚赔”是一个只能导致无尽黑暗的逻辑,没有出路。

《亲切的金子》

当朴赞郁对“吸血”这个主题着迷的时候,他对宗教也有了更极端的想法,信徒和叛教者之间的身心决裂被宋康昊纠缠在《蝙蝠》里。这种清晰的牧师宗教形象在朴槿惠的作品中只出现过两次。

《亲切的金子》里的神父虚伪得让人过目不忘,甚至在偷照片换钱的时候说“为主工作”。在《蝙蝠》中,朴赞郁耐心地(几乎啰嗦)讲述了一个牧师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矛盾分裂(失去信仰)——从外到内变成吸血鬼(叛教)——然后走向毁灭(重生)的故事。

在影片中,他将信仰的悖论诠释到了极致:虔诚与背叛、白天与黑夜、深沉的爱与恨、天堂与地狱,这一切都遵循着同一条道路。把牧师和吸血鬼的身份合二为一,一起拯救,一起毁灭,是一种形式上的极端。


《蝙蝠》(2009)

朴赞郁作品的一个重要美感也来自于对形式感的高度追求。其实宗教是一种形式,奇迹是,电影也是。吸血鬼就是神迹的形而上颠覆,一直是当代东亚导演对西方宗教话语最美的追问。

朴赞郁电影最柔软的部分是“相信”。相信欲望、救赎和奇迹,相信存在,相信瞬间的刺激能让人起死回生,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乱伦和自恋

乱伦在他的电影中是一个情感原型,从《我要复仇》中姐弟之间晦涩难懂的感情,到《老男孩》中直白的姐弟+父女乱伦,再到《蝙蝠》中血亲的乱伦和《Stoker》中以亲情爱情培养萝莉,这是朴赞郁着迷的情感模式。

但是如果我们对比同样热衷于乱伦的金基德,就会发现朴氏作品充满了爱的正能量。他笔下的人物对欲望有着活泼积极的态度,会带领观众打开感官,体验世界的秘密。他关注欲望的体验过程(无论是复仇、牧师的挣扎还是少女的成长),有着明确的追求存在的意志(机器人之爱),情感的出口往往指向希望或升华。


《共同警备区》(2000)

也许是因为他一直在做的都是类型片的“变奏曲”,不管他笔下的人物看起来有多可笑、多挑战禁忌,他们的情感背景总是更商业化、更讨喜。

金基德和朴赞郁在解读情感时最不同的态度是,前者试图寻找爱和救赎,无论是否找到,最终选择不信任,回到预设的虚无和自惭形秽;后者则相反:你是否找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通过整个感官体验重建了自己。虽然——这个表情有些矫情,但朴赞郁确实能给观众带来这种“重新看世界”的狂喜。所有看和听的秘密都是打开欲望通道的秘密方法。


《机器人之恋》

金基德说他在“用电影对抗世界”,而朴赞郁则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世界。一旦你看到了那个世界,下一刻,它就会消失,你也会不一样。

虽然人们总说朴赞郁“残忍”,但他给出了哪个残忍的结局?呢?吴大秀和女儿的乱伦难道不是以最温柔的方式收尾吗?吴大秀选择忘记她是女儿,相信她是爱人。金子和女儿和解的媒介是内心的誓言,打破“纯白”的诅咒。所谓救赎,无非是相信自己道德纯洁如雪。

《机器人之恋》整部电影都在讲女主角无法面对存在的意义。——我怎么能相信我为我而活?与其说男主角带来了爱情,不如说是为她打开复活之门:“我”无法抗拒消失,那又如何?“放弃希望,继续努力”,彩虹就会出现。

其实朴赞郁一直告诉我们,情欲指向奇迹,情欲也让“我”重新接受“我”。因为是奇迹,在《机器人之恋》中有致命的美感。“临死前去海边看日出”太温柔了,就像“让盲人重见光明”一样,或者牧师在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整个过程后,最终可以选择“浴火重生”。

《机器人之恋》

从这个意义上说,朴氏电影中乱伦的情感方式往往具有终极净化和自我实现的合理性,正如“救赎”只能靠自我实现一样,本质上是一种极端的自恋情结。

法国社会学家Durkheim对乱伦最初是禁忌解释说:人们对自己血统的敬畏。因为敬畏,与孕育“我”的血液纠缠在一起,是灭顶之灾。


《机器人之恋》

事实上,朴赞郁已经摆脱了这种敬畏。——如果血是肉身的灵魂,而“我”最终能爱上“我”的灵魂,是否代表对自己的一种终极认可?还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恋?他在电影中执着的命题从来没有绕过“我”是谁(历史、祖先)?我存在的目的(复仇?消失?)以及“我”应该如何存在(如何在光明与黑暗、仇恨与欲望中表现)?

这样看来,朴赞郁最“爱”的主角大概就是《Stoker》中的少女India:她年纪轻轻就宣誓了家族血脉,明确定义自己是自己。《Stoker》属于每个女生青春期都应该看一次的电影(简单来说就是除了青春和愚蠢什么都没有的那几年)。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金子小姐十几岁就知道India懂的那些道理,她也不会傻到打电话给白老师然后悲剧了余生。而《机器人之恋》机器人小姐纠缠的存在命题,可能有些模棱两可。

《蝙蝠》

很难接受自己,至少《蝙蝠》里的牧师很苦:我是上帝的使者,怎么能同时做吸血鬼呢?这一点上India的优势在于她接受自己的过程并没大费周章。

她总是知道自己与众不同——她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换句话说,她知道“我”是特别的,她知道她的感官一直想要什么(被拯救和完整)。对她来说,花不能选择自己的颜色,人不能选择自己的血液,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它:“只要我们看透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自由。”

所以《Stoker》的主旨在开幕式的前三分钟就完成了。India以自己的血统为荣,她只需要一次机会告诉她(就像裙子需要微风吹拂):为什么“我”会变成这个“我”?然后怪叔叔查理出现了,她的性别意识被唤醒,性格极其完美。

《蝙蝠》

斯托克是吸血鬼之父的姓氏,也是小说《德拉库拉》的作者,朴赞郁的“吸血鬼情结”也在这部电影中得以延续。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女人成长的故事,也是《蝙蝠》——用不同的说法和结局。然而这个吸血鬼(杀戮者)的诞生并没有经历过光明与黑暗的拉锯战,India对她家族嗜血基因的传承是自然的。


《蝙蝠》(2009)

所以,虽然影片向《辣手摧花》致敬,让少女通过自杀来实现自己的身份,但不同的是,India一开始并没有把怪查理当成“偶像”,她的血统决定了她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她杀死查理的主要意义在于用他的血和血肉浇灌自己——回到乱伦的迷人含义,“我”深爱自己的血脉,最终会继承并超越它。在India的故事中,唯一重要的是“我”。其他的一切,都微不足道。

所以India会让我们想起朴赞郁当年塑造的金子。在2006年接受《视与听》采访时,他说:“金子是对前两部复仇电影的男性暴力、冲动和愤怒的一种消解。金子的故事是关于女性气质,寻求宽恕和救赎。”


《你好,之华》(2018)

他一直强调金子的救赎不是通过氏族法律或者冲突愤怒来实现的,那些属于男性世界的充满平等交换和暴力的政治话语并不能解决金子问题。美国神学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曾指出,男女之间的冲突往往象征着政治集团和家族血缘集团之间的冲突,而女性通常代表“家族血缘群体”。

这或许可以解释朴赞郁电影中“女性”与“血缘”的隐形关系。金子的自我救赎和India的自我成长,靠的是“血缘关系”,外力只是来自侧面的一种帮助。

《蝙蝠》

回顾朴赞郁电影中的女性,不难发现她们往往比男性更了解自己,更有力量。《我要复仇》的绑架案是裴斗娜催促男友造成的。金子和India不用说,在《蝙蝠》中金玉彬摧毁了牧师的神性,是欲望女神引诱他为自己杀人,然后把他拉入地狱。

因此,与他柔弱不确定的男性角色相比,他笔下的女性角色看起来更加光彩照人。他们更主观,更致命,更容易得到救赎和满足(India和金子),更敢于面对自己的欲望(金宇彬和《我要复仇》中的姐姐),更有可能得到幸福(《老男孩》中的女儿)。


《小姐》(2016)

古希腊悲剧对朴赞郁创作思想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频繁地以血缘复仇和伦理冲突(身份冲突)为主题的展示。他的电影具有强烈的戏剧感和高超的叙事节奏。

在这一点上,视听语言当然很重要,但别忘了,多次受到朴赞郁启发的索福克勒斯,才是追求布局严谨工整、剧情出人意料的宗师。他最熟悉的叙事技巧,比如“倒叙”和“回溯”,其实最早是由《俄狄浦斯王》建立的。

我要复仇

《俄狄浦斯王》对《老男孩》的影响已经被讨论过太多次了,包括乱伦情结和吴大秀被俄狄浦斯自残割舌的启示。其实像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就像《老男孩》中的姐姐,在弟弟舔舐自己乳房时拿出镜子观看,既推动了剧情(吴大秀透过镜子偷窥),也展现了自恋情结(前面讨论过的朴氏文本中的乱伦指向自恋)。

而《亲切的金子》则是对应欧里庇得斯的复仇女神美狄亚。朴赞郁借用了终极女性悲剧的外壳,但她也是一个绝望的女人,美狄亚绝望的亲情却是金子的珍宝。

斯托克

“复仇”的逻辑是无止境的循环,而“吸血鬼”则是悲剧性的注定。幸运的是,朴赞郁并没有永远停留在这个最初的命题上。如果说十几年过去了,他在拍《亲切的金子》的时候,实现了某种与电影和解的哲学思考,大概是为了让少女India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India更关心“自由”问题。就像古希腊悲剧一样,如果说有什么永恒的启示,那不仅仅是俄狄浦斯有多悲惨,更是人们在悲剧中不断探索的问题:能否获得“自由意志”?

命运是不可逆转的,人生来就有缺陷,所以要在“有限”中全力以赴追求自由。——在这个层面上,India可能比吴大秀、金子、机器人小姐和吸血鬼神父都走得更远也更好。

《斯托克

《Stoker》它实现了自由的可能,比牧师的“重生”更生动,比机器人小姐看到的彩虹更真实。“花不能自己选颜色”,但India可以用别人的血把它染成红色(当然也是矫情的形式感)。那个镜头里惊心动魄的一幕瞬间让我想起,朴赞郁身上有太多美到可以点亮观众灵魂的场景。《机器人之恋》林秀晶的最后一个特写镜头,她在雨中盯着那双大眼睛,撕掉嘴上的胶带,凝视着眼前的爱情.....

那些时刻让我相信我真的爱朴赞郁。所以,我也想相信,少女India获得了她渴望的自由:成为颜色。杀戮对她来说不再是悲惨的命运,而是通往自由的一条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即便他不是韩国最好的导演,那起码也是第二
你知道,我很少推荐韩国电影的,但这次我推三部复仇电影!
朴导的这部限制级惊悚犯罪复仇爽片,超17万人评分,豆瓣7.6分
豆瓣评分8.2,充满风格化的电影语言,造就了令人绝望的复仇故事
谈谈《老男孩》
颠覆三观的不伦之恋,韩国犯罪电影巅峰,尺度大胆到超出想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