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分享】一位资深投资人关于投资方面的回顾、反省与总结

没有任何方面要求我写这样一个东西,我更愿意将之视为对于自己的一个回顾、反省与总结。目的是,如果将来成功了,让我们知道并不是运气的偶然;如果失败了,就让我们也死个明白。

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投资智慧没有被写在书本上。对此,我先以愧疚的心情抱个歉,提醒那些“阅书万卷、学富五车”的人就没有必要接着读了,省下你的时间,也省了读完再抱怨。


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股指期货期权投资理财经”关注或搜索微信号“C55889”。这是投资理财经验分享的最佳平台,最精彩的资讯尽在这里。期待您的关注,有您更精彩。


1,知不易,行更难!知行合一难上难!这便是我们对于投资的描述。


2,投资是件有风险的事情,无论我们做怎样的努力,都仅仅是增大胜算的概率,却无法消除风险本身。


3,我们唯一可以承诺的是,秉承一贯的道德良知,一如既往的勤奋工作,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不断以开放的心态学习新知识,继续前行。你见不见我的面、听不听见我的声音,这些都没有不同。


4,感谢欣赏并有意前来合作的人们,但请先想一下“你出钱,我们为什么要替你管”这个问题。


我们对于仅有资金的所谓客户并无兴趣,我们希望的是理念认同、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5,这里所言的风险,简言之,既指投资的市值在一定时期可能低于初始本金,也指存在永久性灭失的可能性,甚至也包括跑输大市、跑输通胀。


6,当投资人亲自管理投资失败时,面临双重损失:一损失金钱,二损失青春。后者往往被人忽视。


伴随着本金损失而流失的青春时光,本可以成就另一番事业。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更为重大的损失,却几乎是注定的命运。


7,我们对于大众投资建议的完整表述:“股票投资是通向财务自由的道路之一,但大多数人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将投资交予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8,自1993年进入资本二级市场,至今已有22年。其中1993年涉及A股市场,1998年涉及美股,2001年涉及港股和加股。


9,最近完整年度(2014年),我们与平安信托合作的私募基金产品,在其全国范围内合作阳光私募产品总排名中,以69.74%+69.74%,费后回报)的回报名列第三。


10,某一年的投资表现、或单边熊市、单边牛市的表现,并不足以作为对于投资能力的判断,最好能有穿越周期的记录。


11,从20074月至今(20153月)大约八年,我为杂志每月撰写财经投资专栏,其中实盘模拟投资组合从100万上升到604.12万,累计回报504.12%+504.12%),折合年复合回报25.5%+25.5%)。


胜出了当初在全球范围内选出的全部七个指数,其中同期上证指数累计上升2.16%+2.16%)。详情请见央行旗下的 《中国金融家》杂志


12,过去22年,累计投资收益约600倍。


20125月的 《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一文中,提到当时(从1993年到2012年)的累计回报200倍。以公开的杂志投资组合记录作为参考坐标,当时显示的资产总值恰好刚超过200万,如今(20153月),该专栏组合资产总值已经向上突破600万。


13,有趣的算术题。


20125月的200倍到20153月的600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乘上三,仅仅赚了200%而已,并非在这三年中又赚了400倍。


14,在股市上,我见过三种谈理想的人:


第一种谈着谈着,他的钱越来越多,你的钱越来越少;

第二种谈着谈着,他和你的钱都越来越少;

第三种谈着谈着,他和你的钱都越来越多。

我喜欢并希望学习第三种人,虽然这不代表我们注定会成功。


15,过去的投资业绩不能作为未来表现的保证,这是真的。


16,凡是慕我的业绩、而不是因理念认同而找我们的人,可能多会有令人失望的结果。


17,投资的真正意义在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通过支持优秀的企业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为国家增加税收,为大众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为投资者实现价值最大化。


18,投资管理的意义在于,即便在不考虑盈亏的状况下,它替投资人节省了青春,让他们有机会去完成应该做、擅长做、喜欢做的事情,符合社会分工的规律。如果有盈利则更是一举两得的双丰收。


19,对于投资家的定义,我认为应该包含五个要素:一个投资家应该在穿越周期的时间里,跑赢指数、绝对盈利、解决问题,并将投资知识传播于社会,帮助他人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


20,理财实际上由四个部分组成:银行、保险、投资、税务。


理财整个的核心简言之就是:增收节支、开源节流。

在这四个部分中,就根本目标而言,银行业务提供的是便利,保险提供的是保障,税务指的是节流,而增收的责任主要由投资完成。


21,投资是一个家庭财富升腾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最难和风险最大的部分。


22,绝大多数人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并不真正关心自己,只是“玩一玩”而已。


23,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失败了叫“正常”,如果成功了叫“意外”。


24,认真尚不能保证成功,随便几乎注定失败。随便的人只应该得到随便的结果,无所谓的人也不应该有成功的报偿。我们需要认真的人。


25,我们的投资管理目标是解决问题,即达至财务自由。我们希望每一个同行者都达到这一境界,但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因素,有些事情由不得自己。


我们追求的是双重胜利的双赢结局,希望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好结果。这是个非常高、非常难的目标。我们未必一定能实现。


双重胜利,又名“职业的与世俗的双重胜利”,即跑赢大盘和绝对盈利。


26,我们衡量投资成功的标准:一,跑赢大势。二,绝对盈利。三,解决问题。


从历史经验看,能通过第一条标准的人大约20%,能通过前两条者大约5%,三条全部通过者大约仅仅1%


27,投资成功只有两条道路:一是成为像巴菲特那样的人;二是找到巴菲特那样的人。别无其他。


28,我们的社会理想是,财务都健康了,社会就更和谐了。但我们都知道,有时理想与现实未必能合一,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9,投资或许很简单,但投资成功却很难。


投资成功是如此之难,放眼望去,好像没有什么行业有九千万参与者,没有人没有精彩的炒股故事、没有人打算进来亏钱、没有人承认比别人笨,但最终没有多少人解决问题。


30,这里所言的投资,特指资本二级市场,即通常所言的股市。我多年的经验集中于二级市场,不做PEVC、不做农业投资、不做黄金白银投资、不做期货外汇、不做能源、不做邮票、不做钻石翡翠、不做艺术品等等。


31,即便相信美好的事情终将发生,但美好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


我过去的约二十年,累计投入本业的时间超过10万小时。

幸福总是要有人付出代价的。唯一不同的是,这代价由谁来付出。


32,管理新钱是难的。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比较害怕“管理新钱”。因为一个历时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已有合作,由于已经累积了相当的回报,我们不用担心明天股市大跌,即便股市重新跌回1000点。而一笔新投资分分钟可能账面亏损。如果这笔资产关系到一个家庭的身家性命,情况则更为复杂。


33,我们投资的目标是,经过周期后,能战胜大盘以及取得绝对盈利。这是个很高的标准,大约需要处于整个市场顶尖5%的行列,过去的很多年我们的确做到了,但不保证未来一定能重现过去。请各位一定要看清“经过周期”的前缀。


34,我是一个投资者。此足矣。


感谢喜欢我的人们予我“价值投资者”的称呼,但我自己从来没有说“我是一个价值投资者”。我所读到的文字中,也没有见到巴菲特说自己是个价值投资者,倒是见到他说“投资之前根本没有必要加上价值二字”。


我自认为是个投资者,不是一个“炒”股者。目前之中国,“价值投资者”多是个褒义词,而投机者、炒股者多是偏负面的词。


35,世上再无巴菲特,我也不会是。


我今天不以所谓“价值投资者”自居,也省却了一些莫名其妙喜欢“证伪”的无聊者的麻烦。


36,我们对于“炒”股票毫无兴趣。我们的逻辑是:“炒”股票就是投机,投机就是赌博。人们从未见过靠赌博而上了福布斯的人。


称股市如赌场却还在里面掺和的人,本身就是赌徒。想通过赌博取得财务成功无异于缘木求鱼。


37,价值与价格是如此密不可分。投资者关注价值多些,投机者关注价格多些。


38,价格是得到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出入口。


39,股价低估或高估与短期内是否涨跌没有直接联系。顶在顶上,底在底下。这是常有的事。


40,我们的工作是与资本即金钱打交道。我知道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钱来之不易,在我的眼里,钱不再仅仅是钱,它是过去的青春岁月、奋斗与汗水、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未来幸福的保障、家庭和睦的源泉。我在1995年就提出过“尊重资本”的说法。


41,就资金运用而言,我比你自己还关心你的钱。(源自天南2004年之《播种季节》。)


42,我喜欢看着钱增长,即便不是我的钱。我对于乱花钱的行为心存厌恶,即便不是我的钱。这几乎成了职业病。


43,投资是分享伟大企业的成长。但我们所选的种子是否能成为伟大企业,事先也具有不确定性。这需要时间,甚至这希望有落空的可能。


44,我们对于行业没有特定的拘泥。相对于各种热门的概念而言,我们更关注企业基本面。


45,我主导的投资风格为守正出奇型,之前也称为价值成长型、收入成长型,意思一脉相承。


大约是希望在物有所值的基础上还能有所增长,如果全是“守正”可能平稳有余而增长不足,皆为“出奇”可能过于冒进而风险太大。但是任何方法与体系,均有利弊共存,没有完美的世界。


46,投资对象的选择,我们希望“好企业好价格”,即能以合适的价格获得运营优秀的企业。我们喜欢的企业类型至少:一、盈利;二、可持续性盈利;三、增长的可持续性盈利。较为重视的指标有净利率、ROEPEPEG等,以及管理者的品质。但我们受骗和看走眼是常有的事。


47,我们通常不喜欢为别人的愚蠢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尽管这样有时会被人讥为愚蠢。


48,为了避免被愚蠢以及误导他人,我们通常避免谈论个股。过多的谈论个股、股市短期表现、股评、推荐等基本上是浪费时间且容易误导他人,所以我写过一篇《第一最好不炒股》。人们看到我们的论断之一有“理念重于个股”这一条目。


49,通常而言的投资知识、经验等等仅仅占到投资成功因素的三分之一,很多投资之外的因素,例如坚韧、毅力、资金的性质、投资规划、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看似与投资无关的因素,却可能决定最终的投资命运。但这些也需要高昂的成本代价。


50,投资过程大体是搜集、研究、判断、执行、忍耐,再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重复再重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无聊与寂寞中,坚持不懈地前行。


51,我们主要的工作方法就是阅读。如果用四个字的话,就是“阅读一切”,当然阅读之后还要思考。感谢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便利。大量的阅读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以去芜存菁、去伪存真,林肯曾言:“没有谁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我认同。


52,投资是在正确方向上的忍耐。但是忍耐是难的,而是否正确,事先也通常不能完全确定。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具有比上市公司的CEO更长远的眼光,在喧嚣的时候需要冷静,在绝望的时候需要勇气,在低迷的时候需要忍耐,视涨跌如无物,闻毁誉于无声。


忍耐与等待是投资中的美德。屁股赚的钱往往比脑袋多,两个月赚的超过两年的等待、一年赚的超过四十年总和。这是常事。


53,我负责金石可镂的忍耐,你负责宁静致远的等待。这也是金石致远的由来,所谓金石致远就是关于忍耐与等待的故事。


54,热爱生活也是发现良好投资对象的好方法。这使得我们的选股具有“自下而上”的特征。


我认为“自下而上”的方法适用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自上而下”的方法适用于VCPE一级市场股权投资。

我的整个时光基本上处于这种不断的阅读与热爱之中。


55,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通常采用持仓为主、集中投资的方式,根据市场变化不断选择性能价格比较优的对象。这种方式在具有优点的同时,面临两大风险。


56,持仓通常表现为重仓或满仓,这种行为源于现实中财务最为成功阶层的启发。

在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通常只有一类人——优秀企业的持有者。


观察这个财务上最为成功的阶层,会发现成功的企业家在面临经济困境时通常会选择坚守,他们很少有“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先止损,等好了再说”之类的说法。


57,在我的投资体系中,没有通常而言的基于股价变动的所谓止损概念,因为无法认同为何10元物有所值的东西,跌到7元反而要卖掉。


58,在讨好市场和讲实话之间,我选择告诉真相:我不会大众所谓的“止损”。在现实中,如果我们认为物有所值的对象下跌了,通常会买入更多。如果资金耗尽,我们至少选择持有。但我们有卖出股票的三个理由。


59,成功的企业家大部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使用负债,即财务杠杆。故此我们在合适情况下,或许会采用财务杠杆,但毫无疑问,杠杆会增大投资风险。


60,持仓为主的风险在于遭遇系统性风险,例如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应这种系统性风险的手段是合适的人和合适的资金,而不是所谓的“止损”。


61,集中投资是达成投资目标的重要手段,否则仅以百分之一的资本即便抓住了上涨十倍的股票,也是于事无补。了解对象的集中投资较之不明就里的分散投资,实际上更具安全性。


62,集中投资的风险在于投资对象货不对板,控制集中投资风险的手段是勤奋工作,别无他法。


63,我们知道很多人仰慕低买高卖、先知先觉的能力,我需要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我不具有这种能力,尽管有人以此为生。


64,卖出股票的三个理由:目标公司 本身运营恶化、价格高估、有更好的选择。如此表述首次出现在我1997年的文章中,多年以来没有改变。


65,我们很少对于市场发表看法,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看法。


66,我们对于过多的争论毫无兴趣,从未见过与无聊的莫名者的争论使人进步。我们喜欢老子所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7,千百人提供的信息源,三两人进行讨论,一个人扣动扳机。这是我们大致的工作状态,你可以理解为我们是团队工作,或一个人独断。


“投资是一个人的事。”——巴菲特


过去二十年,我们的独断模式胜出了无数“团队”。可以肯定我们未来不会胜出所有团队,但我们同样不知道哪一个团队会胜出我们。


68,在如今强调所谓团队精神、集体负责的市场上,我们见得太多的是“集体不负责”。


69,现今,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资人大多相互出于双盲状态,这种情况下,赚钱是偶然,亏钱是正常。



70,我对于股市短期的涨跌并不在意,也没有能力预测。对于热衷于打听“为何今天涨或跌”、“你对大势怎么看”之类的问题,在这里预先答复:“我也不知道。”我们真的不知道短期大市如何,至于别人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也不知道。


71,我们对于宏观经济也不太关心,因为我们认为在经济大环境好的时候也有经营不佳的企业,在经济形势恶劣之时也有沙漠之花在盛开。


72,我们很少做所谓上市公司实地调研,以后也不打算刻意做。


不做实地调研的原因,最初是因为没什么钱,后来是发现没什么用。我的意思是,这种方法对于我们没什么作用,至于为何基金公司喜欢花巨资调研,应该问他们。


73,由于我在国外的经历,我们目前管理的投资虽涉及中国、香港、美国市场,但投资对象以中国业务公司为主。对于汇率的风险,我们认为主要大国间的汇率相对于投资的升跌幅度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74,当今的股市,已经不缺股评家、预测家、股神等等,我们没有兴趣凑热闹。


75,对于社会上股评家、经济学家的观点,我们会兼容并包考量他们提及的事实根据,但基本上不会跟从他们的观点,因为基本而言,这些人通常都不是成功投资者。


我们对于追求成功的经验总结之一是: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经验,向失败的人汲取失败的教训。我们认为向一个经济学家请教如何投资成功,无异于缘木求鱼。


76,我们没有将合作伙伴培养为投资家的目标。所以,不会刻意讲解股票分析、交易之道等,也没有关于股评、证券分析之类的互动与操作指导。多年以来,我们的伙伴中间有不止一个的例子一再表明,一个不懂投资的人也可以取得令人称羡的投资成功。


77,绝大多数人的投资失败,并非由于信息过少,而恰恰因为信息过多。在信息海洋中,解读信息的功力才是关键。


78,我们不打算打败谁,只想做好自己。我们不知道、也没兴趣打听所谓主力、庄家的动向以及他们有何想法。


79,我们对于内幕消息、机构动向等毫无兴趣。对于所谓主流机构对于市场的看法也毫无兴趣。对于被业内外人士问及,对于某个市场问题,“主流机构怎么看?” 我们的答复是:“很多年以来,绝大多数所谓主流机构从未跑赢大势,我对他们的看法没兴趣知道。”


对于迷恋内幕消息的人,他们恐怕没有听说过“认识CEO50%,认识董事长亏100%”的故事。


80,从过去的经验看,我应该属于马拉松型的选手,我们对于是否能在各种排行榜上出现毫无把握,我们也不打算成为风云人物,风一阵、云一阵,然后如青烟般消散。我们希望追求长久的存在。不过,这点要求好像也不低。


81,一个初次谋面,连我的文章都没有看过、便说相信我的人,这话说了我都不信。


相信也是有差别的,我们只需要“全信”的人。半信半疑通常会有麻烦,他们往往在市场走牛时演变为全信,或导致高点入市的麻烦;在熊市中演变为全疑,或导致底部清仓的遗憾。


82,在付出青春和资本的代价后,我们最终总结了十六字的工作原则以提高胜算的概率:“理念认同、资金合适、沟通顺畅、配合默契”。


83,关于“理念认同”,我的文章记录了我的投资理念的方方面面,能读过且理解认同的人可以达到这一条件。


84,关于“资金合适”包括两部分:资金的时间和资金的数量。


我们认为过于短期的资金不适合于投资。立意长远、不急功近利的资金反而有可能取得更佳的回报。


在经历同样时间、同样回报率的情况下,较大资金更能接近投资的目标,较小的资金需要更久的时间。而通常人们很少具有更久的耐心,而“不忘初心”往往也是一种奢望。


85,沟通顺畅。是指发出信息有所反馈。我们最倾向的沟通方式排序依此为:电子邮件、纸质书信、传真、短信、电话。


86,我们最痛恨的商务习惯是收到邮件不回复,因为没收到邮件不回复,收到邮件也不回复,大大增加的工作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87,关于配合默契,在管理范围内,我们不希望有两个指挥官。


我们不怕遇到不懂投资的人,我们最怕遇到总是有主意的人。我们的建议是“有主意就自己干”。


88,在事业做大还是做好之间,我倾向于选择后者。


89,与欣赏我们和我们欣赏的人打交道。


90,我们是有失败的案例的,虽然很有限。所有的失败总结起来只有一条:没有按规矩办事。多是碍于人情。


多年的经验表明,世间最佳的捷径就是按规矩办事。以志同道合相聚,按市场规律办事 。这便是最好的合作之道。


对于有意找我们的人,建议先阅读一下《在美好的时候道别》一文中的二十“如果”。如果恰好名列其中,就不要再前来浪费时间了。


91,大家的时间与精力都有限,在有限的范围内尽人事已是不易。学习可以学习的,努力可以努力的,帮助可以帮助的,得到可以得到的。


92,合作伙伴的最佳策略是: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历史证明,这就是最好的策略。因为没看见、没听见,就是不会心慌意乱,就不会提心吊胆,就不会乱打听,也减少了犯错机会。建议阅读《第一最好不炒股》一文。


93,我遇到过很多从未谋面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人,也见过不少相识多年却从未相知的人。


94,人们找到我们,并非为了投资、或为了合作,而是为了投资成功、为了合作成功。我们不是为了在一起而在一起,我们是为了更好而在一起。


茫茫人海,能否相遇?倘若相遇,能否相知?倘若相知,能否相信?倘若相信,能否执行?倘若执行,能否坚守?倘若坚守,这坚守能有多久?没有谁和谁注定要一起,遇见了,请一定要彼此珍惜。


95,我仍然相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这是我们今天还打算继续投资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如果中国未来二十年与我们的推断相反,我们的投资目标有落空的可能。

从这一点而言,我们的投资成功与否,实际上是在赌国运。


96,长期而言,我们靠能力而不是靠运气胜出。过去的三年、五年、七年、十年、二十年的历史已经表明这点,我们推断这种趋势未来将继续存在。


97,总结过去,我们最大的擅长,在于避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98,我们无力也不打算改变他人,但可选择做自己。


99,有人问及参与的门槛,满足法规的要求之外,至少有一条,就是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合作伙伴”。阅读我所有的文字,然后写一篇文字,打动我就像我的文字感动你一样。


100,每个人都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并承担由此带来的悲欣。冯仑曾言:“成功了不要贪天之功归己,失败了不要互相埋怨。”


投资是件有风险的事,你们选择了我,也就选择了由此带来的可能的幸福或悲伤。幸运的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我们度过了一段以幸福为主的时光。


2014年度投资回顾——《理想伙伴》中提出了我们希望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他们应该是这样的人:


既关心财务投资,又不沉迷于短线涨跌;

既谨慎选择合作者,又充分相信所选之人;

既懂得人情冷暖,又尊重市场规律;

既明知晦暗,又心怀光明。


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理想伙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通过炒股——实现财务自由
股票投资技巧是什么,怎么去炒股赚更多的钱?(文彬家美食的回答,1赞)
『财道 』只是工作不理财?还要从头来!
双十一过后想要回血,应该如何投资理财?
天南致金石计划投资人书
传说中的一万天! ——天南100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