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温一典】道德经⑧:上善若水,为什么水德最接近于道?

【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崇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作为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要保持深沉宁静,交友要真心相爱,说话要诚信可靠,从政要依法治理,干事要利用特长,行动要抓住时机。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世无争,才没有过失。


【评析】


①老子以水为喻,是为了说明什么?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老子在自然界万物中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


老子从水的静中蕴涵的力量,领会了“柔胜于刚”的哲理,并在此展开了对圣人的描述:圣人像水一样。因为,水接近于道,处于下位,与世无争,是修道者应该选择的道路。


②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本章把水作为一个“行为者”或“行为者集群”而进行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肯定评述,劝导人们以水为典范。正如南怀瑾所说,本章讲修水观的水道,除了特别提出它与物无争,谦下自处之外,又一再强调地说: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够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合;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体无争,与世无争。


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故事】


东汉的严子陵,有很高的名望,当时因朝廷腐败,王莽篡位,赤眉、绿林纷纷起义,他见天下大乱,便回到余姚,隐居不出。


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出寻访。有人发现他反穿着裘皮袄在湖泽中钓鱼,于是禀报光武帝。光武帝急忙派遣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请他入朝为官。但接连三次都被决然回绝。


光武帝十分钦佩严子陵的人品才学,要他担任谏议大夫。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他还是不肯接受。后来干脆不辞而别,返回故乡余姚隐居。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又派使者到余姚请严子陵进京做官。他听到消息,赶紧躲避起来,使者只得泱泱而返。


为了避免朝廷再找麻烦,他索性带着家人,迁居桐庐富春江边种田、钓鱼。他钓鱼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子陵滩”。“严子陵钓台”,至今遗迹犹在。严子陵回到余姚直至终老,享年八十,死后葬于余姚陈山。


正因严子陵无意仕途,如水一般甘居下地,与世无争,才得以寄情山水间,享得一个安定的晚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水的特性最接近道!
道德经
《酷说老子》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八句箴言,柔的哲学,人生的大智慧!
文言百练:严子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