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捡骨介绍 捡骨方式→MAIGOO百科
捡骨
1141 票数:21 #传统习俗#
拾骨葬,是复葬形式之一,是南方百越人的古老葬俗之一,即在人死入土安葬后的3年或5年,甚至更久以后,把其骨头依照从头到脚的顺序取出,擦净,再按从脚到头的顺序放入坛子中立式贮存,这种二次葬习俗在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等古文化遗址中,均有考古发现。曾经流行于广大的中国南方地区,壮族、客家族群和部分广府人、闽南人、浙南人、皖南人等,其中马达加斯加马拉加什人仍使用这种特殊的葬礼方式。
目录
  • 葬礼介绍
  • 方式
  • 分布
详细介绍 PROFILE +

葬礼介绍

拾骨葬是南方百越人的古老葬俗之一。战国时期的《列子》及《隋书》等史籍,都记载了古代百越人居住地区的一些二次捡骨葬习俗。曾经流行于广大的中国南方地区,壮族、客家族群和部分广府人、闽南人、浙南人、皖南人等。在中国南方的壮族、台湾、琉球、东南亚部份地区、马达加斯加马拉加什人仍使用这种特殊的葬礼方式。

方式

在亲人死后,将其尸体埋入土中,待其尸体腐烂后,把骨头依照从头到脚的顺序取出,擦净,再按从脚到头的顺序放入坛子(当地人叫金罐)中立式贮存,又重新埋葬的一种葬法。这种葬仪早先认为是移民文化有关,迁徙者可将先人遗骨带回故乡籍贯地或新的居住地。但近来研究是南洋诸族的共同文化。未满十六岁且未结婚的死者,视为儿童,不必捡骨。

这一习俗为百越遗风,分布于华南各少数民族、东南亚等地,如壮族、印尼人、越南人。有些华南汉人将这一习俗歪曲成“重视北方来的祖先的遗骨”,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在上古、中古社会,汉人特别安土重迁,且讲究“入土为安”,不可能把骨头挖出来又装进罐子里的。

分布

拾骨葬的习俗,事实上并不是汉族所固有的,而是环太平洋原始民族中普遍分布的一种文化特质,广及中国大陆的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台湾的汉人、壮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东南和东北亚洲、南太平洋诸岛、以及南北美洲,最远可达到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

根据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学者凌纯声的研究,整个洗骨文化圈里诸民族所采行的洗骨文化,基本上均为来自相同起源的一个文化习俗,而这个习俗最早的起源地,正是古百越族所分布的华南地区。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巧笑倩兮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捡骨】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各项数据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发布为准。如果页面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可点击“反馈”在线向网站提出修改,网站将核实后进行更正。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如何分辨女人是否为满族?看身体2部位,一处明显一处很私密
百科词条
少数民族丧葬习俗
百科词条--病理百科
企业战略管理
百科词条(工业技术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