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生减负与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尤其是心理负担过重,使得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国家教委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行减负,减负运动便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通过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减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苦不堪言的作业负担、考试负担减少了;家长为之担忧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在减负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最近对我校600余名学生的调查发现:4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 56%的学生“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 47%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 67%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 51%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吃不消。

一、减负中出现的问题

1 、学习负担虽然减轻了,但学生并不轻松。

在对我校八年级实验班的6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学习、人际关系、自己的成长过程、将来的出路等仍然感到忧心忡忡。65 %的学生在学习上感到过焦虑,担心成绩差,被别人看不起。考试成绩不理想,对不起父母老师。在玩与学之间处于极其矛盾的状态,玩时担心学,学时又惦记玩。38 %的学生难以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父母尤其是与异性的关系,认为朋友、老师、父母不能理解自己。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对渴慕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感到惶惑,因而在学习、生活中感到郁闷、孤独。70 %的学生对自己第二性征的出现并随之带来的生现心理问题感到难以应付,心理恐慌,压力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今后出路发愁。很明显:在减负中,学生仍然还背负着很沉重的心理包袱。

2 、学习负担虽然减轻了,但仍然有许多心理问题出现。

许多学生对于生活、学习上的失败和挫折难以应对与承受。人的生活道路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会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学生时代同样加此,如家庭生活的变故;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遭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排斥;个人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自己得不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信任等,这些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但许多学生由于不能正确面对,抗挫折的能力水平不高,就出现了诸如攻击、冷漠、退化、固执、焦虑等心理问题。

3 、学习负担虽然减轻了,但许多学生的全面发展仍然是失衡的。

现在许多学生的耐力,柔韧性水平呈停滞或下降的趋势,肥胖及超体重儿童的比例有所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本是成年人的病,在青少年中也有所见;不知如何洗衣、做饭的事例也不少,有些学生家庭作业少了,回家无所事事,也还要等忙碌的父母回来“侍候”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个人需要,很少考虑他人、集体、社会的需要,只求别人关心自己,很少关心他入,缺乏集体责任感,对公众利益态度冷漠已是许多学生的“通病”,这些使得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出现了失衡。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人便对减负提出质疑,片面认为减负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起任何作用,甚至认为不应该减负。那么,减负是否错了?不是,减负没有错,如果不减,我们的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否则,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学生仍然要在沉重负担的阴影里抑郁地生活。

二、问题的根源

减负中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有很多,既有认识上的不足,也有实施中的不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对负担和减负在认识上存在混淆

当前,有些错误观点颇具代表性:或认为负担就是指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认为负担就是指学校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有的却认为负担就是指考试;有的干脆就说负担就是学生的书包,认为减负就是不要做作业、不要对学生提要求、取消考试。一句语,不能让学生有负担。实质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并没有真正把握负担和减负的内涵。我们所说的减负不是指学生不需要负担,而是指需要减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那些负担,使学生能够保持一种正常的承学状态。同时还要学生承担起那些有利于他们各方面素质能得以健全发展的全部负担,如学习负担、生活负担、社会负担、灵活机动地解决问题的负担等。要正确、客观地来看待负担和减负,不要把负担和过重负担,减负和不要负担混淆起来,模糊减负应有的题中之义。

2 、对负担形成的原因没有科学地分析

对当前中学生所存在的负担要客观地、科学地加以认真分析。目前,有观点认为负担过重是由于学校教育教学不当、社会竞争太激烈、家长期望值太高而造成的,将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归于社会、学校、家庭,尤其是教师教育教学不当等这些外在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很多教师在不断致力于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减轻学生负担,教育行政部门也用行政命令限制学生的负担社会也在呼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在学生身上还是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对于那些我们认为已是适宜的负担,但因为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感受又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仍感到负担很重,吃不消;有的却感到太轻、不满足。这表明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除外在因素外,还有其内在的也是更重要的因素。负担轻重与否是通过学生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来的。如果主观感受轻,负担就轻。如果主观感受重,负担就重。负担过重就会出现无助感,严重者还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出现躯体化问题、过高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敌对情绪强,对学校、学习感到恐惧、强迫症状等。据我们对本校学生七年级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各种不良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认为大部分人不可信任,经常责怪自己,孤独、无助,认为自己太笨,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入睡甚至失眠,有个别学生半夜在校园里尖叫着狂跑,甚至有个别学生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减负中我们还应关注造成负担过重的主观内在因素,这就是学生的身心素质潜能和个体差异性。

3 、减负实施中没有全面地、整体地来落实减负措施

减负中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负在减,但学生、教师、家长仍是叫苦不迭: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全面地、整体地来落实减负,学生的隐形负担仍然还十分繁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负仅只是单一地减去由于外力强加给学生的诸如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等。第二,学校、教师难以处理减负与升学的矛盾。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金字塔的升学结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初、高中生都要面临激烈的升学竞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已成为多年的金科玉律。很多教师、学生家长认为负担减轻难以保证升学率,上边追得紧就减,不然就加。学生对此感到难以适从,心理负担更重。第三,教育评价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实际和对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水平进行衡量的科学的评价制度。学校的升学率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一所学校能否生存的标尺。升学率高的学校,往往是生源爆满,反之则门可罗雀。第四,各科任教师各自为阵,没有从纵、横两方面去考虑减负,仅从自己学科出发来看待和实施减负,造成有的负担重,有的负担轻,或各科给学生的负担相加仍然是过重的。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了负担虽然在减,但心理压力仍然很大,学生的素质并没有得到健全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减负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实际上是失败的。

要使减负真正地落到实处,使减负目的达到,只有减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减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培养途径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负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减负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却将减负变成了现实。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减负要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步进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到标本兼治,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集中、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常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通过心理健康课这一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使学生能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推销自己,自觉主动地来维护与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 l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行为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跟老师、同学、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他们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 2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心理指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负担变成动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指出:“负担过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对于身心能力只限制发挥一小部分的人来说,甚至数量最少、分量最轻的知识也是力不胜任的”。负担是针对人的内在天性和身心潜能和谐发掘而言的,所以,给予学生的负担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同时还要根据其差异性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措施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 3 )对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矫正,重塑健康的心态投入到他们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去。我们在实验学校开展的心理咨询,专题讲座、考前消极情绪的排除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了及时的帮助,避免了许多不良行为的出现,同时使更多的学生知道该怎样培养健康的心态

2 、提高各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使每一个教师都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自然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中。各科教学都要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用教师良好的心态去影响学生,因为教师不健康的心理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认真发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充分利用本学科的心理;;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这也是现代学校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之一。

3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配合减去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过重负担,给予学生适宜的负担,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健康的、平衡的、全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平衡、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全面负担的承担。所以,减负单靠一方面的努力是做不到的,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配合起来才能使减负得以真正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督和调控,学校方面加强指导和管理,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各方面影响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不仅要减轻课业负担,而且还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改善师生关系和亲自关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则是为学生提供宽松、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的重要前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
学生“减负”:从教师“增负”开始
教师自我整改清单落实双减政策
校内减负校外增 减负令苦对“障碍跑”
学生负担过重愈演愈烈 “减负”的最大阻力是家长
中国“减负”史 | 教育评论5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