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蜇咋成致命“杀手”:水母毒素毒性强且成分复杂
中科院海洋所研制的"解毒药"可有效治疗海蜇蜇伤。

水母刺丝囊触发示意图。

  一名外地来青大学生和一名八岁男孩被海蜇蜇伤后先后殒命的消息引发强烈关注,市民在震惊和心痛之余,更对水母的毒性之大疑惑不解。海蜇蜇伤为什么能严重到致命,为什么连换多家医院都没有有效治疗的办法?8月6日,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相关专家详解水母毒素生物活性及临床表现。目前除神经毒性外,水母毒素还具有溶血性、皮肤坏死、肌肉毒性,肝脏毒性等多种毒性。

  海洋生物中,水母毒性最强

  岛城市民常说的海蜇属于水母。水母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海洋生物之一,据此前报道,一只澳大利亚箱水母的毒素足以毒死60位成年人,如中了箱水母的毒后,0到4分钟内不紧急处置的话,致死率相当高。

  我国每年有数万人遭受水母蜇伤的痛苦,患者短时间内会出现皮肤红肿、痉挛、疮疹、肌肉疼痛等症状,重者则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而造成蜇伤的最根本原因是水母毒液。

  “与蛇毒、蝎毒、蜘蛛毒素相比,水母毒素非常特殊,结构组成、生物活性都相当复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于华华副研究员一直从事水母毒素的相关研究。于老师介绍,针对水母伤人事件屡有发生,生物学家们利用生物技术对水母毒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水母毒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等方面。

  于老师介绍,尽管国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对水母毒素进行研究,但由于水母采集相对困难,水母毒素对热不稳定,且易自身聚集或与分离介质结合,分离纯化难度较大,国外对水母毒素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其他常见有毒动物毒素。

  毒素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迄今为止的研究报告表明,不同的水母种类,其毒素的活性、强度也有很大差异。

  于老师介绍,由于水母毒素成分的复杂性和结构的新颖性,使得水母毒性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溶血性、酶活性、神经毒性、皮肤坏死、肌肉毒性、肝脏毒性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活性等。

  于老师介绍,溶血活性是指毒素能够导致红细胞破裂并伴随着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蜂毒、蛇毒都有这样的活性。水母毒素溶血活性的强弱除了与水母的种类有关之外,还与血红细胞的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即使同一种水母毒素可能对不同的红细胞的敏感程度会有所差异,甚至有一定的专一性。除此之外,温度、ph值都会影响溶血活性。

  水母毒素的心血管毒性是水母毒素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前有研究发现,发现霞水母毒素具有心脏毒性,可使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死亡。

  水母毒素的神经毒性主要体现在对膜电位的影响上,有专家从箱水母中提取出神经毒性蛋白,发现将此蛋白注入螃蟹体内,可导致螃蟹出现抽搐、瘫痪等神经毒症状。

  皮肤致炎毒性是水母毒素最常见的毒素活性,可引起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炎症成分泄漏引发皮肤红肿发炎。

  当心海蜇“断手”也能蜇伤人

  于老师介绍,海洋中的水母多达上万种,其中100余种对人类有毒性。而青岛沿海主要的伤人水母为沙海蜇和霞水母。

  水母移动缓慢,没有主动攻击性,造成市民游客被蜇伤的原因主要是意外接触水母触手,触手表面布满能够分泌毒液的刺丝囊,而在每个刺丝囊的外侧顶端都有一个针形触发器,一旦外界刺激接触到触发器,刺丝囊就会弹射出来,将毒液注射到接触者体表,以达到防御或捕食目的。

  除了在水中,还有人在沙滩上也被蜇伤,这多为水母冲落在海滩上或者被捕捉后遗留下的触手所致,短时间内接触到皮肤后同样会造成蜇伤。除此之外,一般雨后蜇伤情况增多,这是因为暴风雨时水母触手上的刺丝囊被水浪冲落到水中,人们接触到刺丝囊后,同样可以触发刺丝囊的触发器,导致蜇伤。

  大型水母的触手很长,引起的皮疹多呈线状、条带状、鞭痕状、缠绕状或者锯齿状,数条至数十条不等,这是因为触手是长条形状的缘故。若全身多处被刺蜇,则可有倦怠、肌肉痛及不安的感觉,还可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口渴、冷汗及不眠等。对毒素敏感者,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和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治疗 去除残存刺细胞最关键

  被水母蜇伤后最重要、最有效的物理急救方法就是立即除去附着在皮表的残存刺细胞 。例如用干布或干沙将局部用力擦试干净,把尚未释放的刺细胞彻底清除。也可用木片把附着的刺细胞或触手刮除,还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防止刺细胞激活。刺细胞失活后,可涂抹剃须膏、苏打及滑石粉等1小时以融合刺细胞,然后用钝器(如汤勺)刮擦,也可用黏附性好的胶带,之后揭掉。

  物理疗法只能有效降低水母毒素侵入体内的量,一旦毒素进入循环系统,身体其他脏器会很快出现异常。由于水母毒素毒性强结构复杂,不同患者表现差异大,因此一般诊所和医院接诊蜇伤严重的患者后往往是无从下手。

  已制成蜇伤药超9成患者治愈

  因正处水母伤人高发期,6日中午,记者来到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时,于老师正在紧张配制外用水母蜇伤药物。记者看到,药物被装进一个个容量为100ml的棕色试剂瓶里,瓶子标签上写着水母蜇伤治疗剂(试用品),拧开后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出。

  据了解,这其中有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阻滞剂、解毒剂、抑制剂等成分,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的水母蜇伤治疗药物。“从研制完到现在已经试用了6年多了,现在常去海水浴场的市民都知道我们有这种药物,经常有被蜇伤的市民或者浴场工作人员来求药。”

  于老师介绍,由于药品是免费试用,且效果反馈良好,因此每年八九月水母蜇伤高发期,前来求药的人是络绎不绝。然而该药物配制过程较为繁杂,目前都是实验人员手工配制,每天只能制30瓶左右。

  于老师介绍,从药物研发完成至今,先后有超过500人试用了该药品。“93.3%的患者基本治愈。”

  文/图 记者 景毅

(责任编辑:HN66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日本海域除了怪兽奥特曼,还有种恐怖生物。
意大利海域遭水母入侵!具体是怎么回事?附详细原因!
「动物界全系列」刺胞动物门—立方水母纲
2小时40人送医!近期去海边玩看到它马上跑!有人因此丧命……
腔肠动物
水母的触手是如何成为海洋中的杀手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