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然而一年四时之中是以春季为岁首,即自正月建寅开始。当气候由冬寒转春温时,初生的少阳生发之气,开始由地泉之下上升达天空,气候变温,这时五谷禾稻和草木植物都出现发芽、裂壳而生长起来。至立夏季节,少阴的喧热之气更旺,升于上空时,草木生长茂盛,枝条绿叶布满,这就是阳气化生出的能力和阴气构成的有形物质的体现,即所谓自然界是生于阳而长于阴的。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一年中的上半年是由天气主令,天为阳,阳气升发,自然界中呈现主升主浮的现象。到了秋季,气候由太阴的雨湿润泽之气下降至地上,逐渐转为清肃之燥令,秋燥气凉,风肃霜降,各种植物都先后枝枯叶落,像毫毛一样呈于枝条。到了冬天,少阴的敛藏之气又退伏在地泉之下,气候寒冷,流水结成了冰,泥土冻开了口,万物都深藏严密,这就是阴气布散,阳气潜藏的表现,即所谓自然界中阳杀阴藏的含义。

        《黄帝内经》又说,一年中的下半年是由地气主令,地为阴,阴气肃敛,自然界中呈现的是主降主沉的现象。至于春天气候温和,夏天气候暑热,秋天气候清凉,冬天气候冷洌,这是一年四季的正常次序。所以说推算历法,要从一年开始的春正为准确。顺序不能错乱。春升夏浮,是为了秋冬的降沉;秋降冬沉,是为了春夏的升浮。升极则降,降极则升,这种循环试没有终结的,自然界中的万物变化, 其实是阴阳的运动规律罢了。

        假设自然界中阴阳交错、更替的变化,就是从这样而开始的,那么人是万物中之一,其呼吸升降,也就好像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一样,体内脏腑功能,也是以阴阳为准绳。比如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进入胃中,消化吸收的精气先输布脾,由脾布营养全身,就是清气上升为天的意思;清气上升必会导致浊气下降,肺气清肃,必然通调水道而下输膀胱,下降的浊气就如同秋降冬沉的阴气,包括食物被体内吸收利用后剩下的糟粕经大肠排泄出,这就是浊气下降为地的意思。

        如果人们能够顺应寒、热、温、凉四时气候的变化,做到起居有一定时间,衣着附合寒暑之季,饮食有规律而节制,以及情志不暴喜暴怒,保持心气平和,与四时气候的变化一样随时调节,没有哪一方面的偏胜,就会保证身体的安康。不然的话,诸种因素皆可损伤脾胃,使元气下陷,或发为久泻不止的病证,就如只有秋冬的降沉,而无春下的升浮,便会导致生长的功用下陷于肃杀的地气中,因而各种疾病都会发生。反之,如果清气久升而无降,就像只有春夏而无秋冬的降沉,同样也会发生疾病。只有探明了四时升降浮沉的道理,才能正确了解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

        本文重点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详细阐明了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是阴阳胜复的作用,表现出春升、夏浮、秋降、冬沉这样一个正常的规律。万物之所以茂盛,是由于阳气的升浮,转化为雨露滋润,即阳之用而阴之体的结果;相反,草木枯黄,是由于阴气的降沉,转化为风冰坼,即阴之用而阳之体的结果。阴阳体用的转化,标志着升已而降,降已而升的矛盾运动形式,这种富有哲理的认识又贯串到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上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整体观点。

        最后一段告诫人们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就应当顺应四时之变化,否则内伤,外感皆可损伤脾胃,致体内升降功能紊乱,发生清阳下陷,阴火上升的偏胜病理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理解春夏养阳和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文 [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想要健康长寿,首先要树立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不懂这个道理什么养生方法都没用,中医告诉你顺应四时有多重要!
中医五行思想的起源(下)
《内经笔记之“生命是对立统一运动的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