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
唐寅玩世不恭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唐寅生于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临终遗下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寅画作欣赏
仕女图
本幅自题:“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缘与争绯。蜀後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後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唐寅。”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颇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
收藏轶闻:1937年,张伯驹先生从古玩商郭葆昌那里欲以20万元购买三希之《中秋》、《伯远》两帖,以及李白《上阳台帖》、王时敏《山水图》、蒋廷锡《瑞蔬图》与唐寅《王蜀宫妓图》。无奈因战事,金融封锁,首付6万元后余款不能结清,只得退还二帖,留下包括此图在内的其余四幅书画。后张伯驹先生将此图捐赠给国家,1953年国家文物局拨交唐寅《王蜀宫妓图轴》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陶穀赠词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画中事:陶谷,字秀实,分州新平人。五代时,任后周翰林学士,陶谷从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出使南唐(国都金陵,今南京市),南唐派升州(今南京市)太守韩熙载招待陶谷,甚是尽礼。当时南唐国力弱小,而陶谷恃本国国力强盛,态度傲慢。韩熙载为了教训陶谷,设下一计,令名妓弱兰装成驿卒女以诱之。陶榖一时意乱情迷,忘却君子慎独之戒,以诗相赠。词云:“好姻缘,恶姻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翌日,南唐中主设宴款待来使,陶榖起初态度凛然,于是中主传唤宫妓秦蒻兰,命其劝酒,顿使令陶榖脸红耳赤,无地自容。
唐寅题: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画班姬团扇 轴
《画班姬团扇》取材自汉班婕妤的《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榈树下,班姬持扇伫立,庭前复植有蜀葵,点出夏末时令。幅中画花用没骨法、仕女脸部的三白法。另外,由画上方文徵明题识的书体研判,应为文氏四十岁后所作。文与唐同年,故本幅可定为唐寅此际(1509年)的作品
《牡丹仕女图》 纸本设色 纵125.9厘米 横5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嫦娥执桂图》纵135.3厘米,横58.4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山水图卷
《事茗图》卷,纸本设色
此图引首有文徵明题“事茗”二字,款署“徵明”。钤“文徵明印”。
本幅中作者自题:“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賚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吳趨唐寅。”钤“唐居士”。
“事茗”姓陈,为王宠友邻,与唐寅交往亦甚密。唐寅以陈氏名号为题作此图,并将“事茗”二字嵌入题诗中。此图布局别出新意,虚实相生,层次分明。近景巨石侧立,巨石墨色浓黑,皴擦细腻,凹凸清晰可辨。屋舍、坡岸淡雅清润,屋中主人临窗品茗,描绘出幽静宜人的理想化的生活环境。透过画面,似可听到潺潺的流水,闻到淡淡的茶香。
《溪山渔隐图卷》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守耕图卷》绢本,纵32.2厘米,横99.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落霞孤鹜图》 上海博物馆藏
《西园雅集图卷》
收藏生活馆热售中
岁月弗夺,璀璨如金
金丝楠具有璀璨如金和辉煌多变之美。用金丝楠木制作的器物,柔中有刚、华贵高雅,清幽高雅,娴静低调。金丝楠的美是流动的、立体的、纵深的,步移景换,光影摇曳,金波如幻,令人心醉神迷。由于它的光泽很强,所制器物即使不上漆,也会越用越亮。
芳香自许,百年难遇
金丝楠具有摄人心魄的气场,气场来自于它的王者之香。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楠香寿人”的记载,久居楠香之屋,可以延年益寿。用现代的科学解释是,金丝楠木发出的香味持续而精准地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从而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
物我相融,天人合一
金丝楠木纹理细密瑰丽,细腻似脂,光滑似绸,有如婴儿之肌肤。冬暖夏凉,益身护体,精美异常。抚摸金丝楠,没有坚硬的感觉,可以感受到木的微温和大自然的律动,能达物我相融、天人合一之化境。
庄严瑰丽 大美无言
金丝楠文化体现的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和皇家文化的审美观,是中国高雅文化的极致代表。千百年来,金丝楠已然成为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圣殿,金丝楠文化成为古典文化中最典雅、最高贵、最神圣的部分。
金丝楠十二子手串
室雅楠香出品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