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帖】品评《三颗枸杞豆》

小丁按:百度发现网名一路歌吟的朋友2009年品评我的《三颗枸杞豆》教学实录。现转帖留存。

品评《三颗枸杞豆》教学实录

丁卫军是江苏省通州市石港中学语文教师,曾先后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教案、随笔六十余篇,这样的成绩反映在他的语文教学课堂就是他的轻松随意潇洒自如,信手拈来,不拘一格。阅读他的教学实录真的可以说一种享受。

这是《三颗枸杞豆》的第二课时教学。在第一课时中,小丁已经对生字进行了处理,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探讨了文章的精妙之处。而第二课时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品析教学的一课时。

在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小丁把课堂设计成三具环节:1.品语言之生动优美2.悟语言之深刻含蓄3.探究质疑,升华主题。从三个环节的设计来看,清晰明了,简洁明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而且注意各个环节的联系和整合,保证了课堂的连续性。

1.在第一个环节中,小丁开门见山地提出读文章,品语言的学习目标,直接明了,给学生指明了方向。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把握文章的语言,他采取的是小组讨论式,这样的做法非常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而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他不仅要求学生找到具体地词语,而且要说出理由,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对词语的品味和锤炼,并在品味中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根本性任务。这一点在小丁的课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一名学生在发完言后,老师要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进行讲解,一名学生说:我最喜欢第三小节。我没有在山村生活的经历,可是山沟里的树木,小动物很讨人喜欢。捉金牛巴一定很好玩,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好多的动词,如走,捏,堵等,有比喻,如闪电一般还有拟人等。这名学生在研读中,不但找到了动词,还分析出了相应的修辞手法,如果长期这样坚持下去,语感何愁不能提高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语言的品析中,老师除了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外,坚持让学生去读段落,读句子,要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加强体和理解。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2.第二个环节:如果说第一个环节的内容还只停留在表面上,这第二个悟语言之深刻含蓄就直接深入到词句所蕴含的意思里。从句子,从标点,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入手,进行了深入细致,精微的品析。而且不管怎样品析,都不离开读这一自始至终坚持的方法,品一品,读一读,始终坚持的非常好。既让学生动脑去思考,又让学生动口去阅读,把对语言的品味与对文本的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利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环节是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探巧妙自然的结合的典型,充分发挥了学生本身对文本的解读探索,又很好地将教师自身的作用体现出来。很明显地体现了语文课本身的无穷魅力。

3.第三个环节是探究质疑,升华主题:这样的一个环节是对文本内容的有效的拓展,这里面师生一起把有关的诗文进行了迁移,诸如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有关内容,在文本拓展成为一种教学时尚的今天,怎样把文本拓展与文本解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已成为许多语文教师急需思考和面对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这一堂课上,丁老师把这一环节运用得非常自然得体,这不能不说是丁老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艺术完美的结合的最终体现。

综观这一堂课,正如丁老师在课后的观点阐释中所说的,1.让课堂阅读教学成为课外有效阅读的钥匙。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由品语言的优美生动,提升到悟语言的深刻含蓄,不断激活思维,最终升华为对文章主题的深层理解。正如小丁所说,这样的课堂在于一种主导理念的确立;该讲则讲,而且要讲透彻,该教的要教,而且要教明白,强化方法导引。2.让品悟语言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中心。小丁老师认为,读应该是语文的根本。读其义,读其情,读其理。细细地品,静静地悟,方能入脑,入心,这样才能读进去,才会读出来,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更要让学生读出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评课用语集锦
“六环节”语文课堂教学
对细读文本的思考
语墨小语|教学的整体感
《赵州桥》教学札记
长春学习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