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嚼一下农业板块——种子 前一篇《通胀夹击之下,细嚼一下农业板块》里面的种植成本统计中,种子在作物种...

前一篇《通胀夹击之下,细嚼一下农业板块》里面的种植成本统计中,种子在作物种植时的成本占第二位。特别在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中,比重更加显著。在种植户角度,单亩产量越高,收入就越好,而亩产量的先天条件就是来源于——种子。就像俗话说的:不能输在起跑线!

这次我们先不看宏观的,先看看一般种业公司的三个核心部分:

销售就不用说了,就是推广和卖种子。重点看看后面两个。

种子生产跟其他工业有点不同,是在田间完成的,免不了有天气、病虫害等不确定因素,因此种子生产过程比工业品生产方式风险要大。另外,种子是需要提前一年安排生产的,也会存在最终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导致库存的风险。

育种等于工业的研发部门。一般有下面几个工作:

1.选择优良品种——传统方法就是从自然界里挑选优质品种,有点像体校选苗子的意思。现在我国有在做太空育种,就是把挑选出来的种子通过可回收的太空飞行器带上太空,接受宇宙射线的照射后,种子会发生基因突变,然后回到地面再进行培育,然后在里面挑选突变的优良品种。当然这种太空育种现在主要是由国家级科研单位主导(例如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太空育种也是自然界变异的范围,只是太空环境诱发的突变速度和程度跟地面突变的差异较大,能产生地面不能诱发的新品种。

2.人工干预育种——传统方式通过嫁接,杂交等方式,对作物的基因进行人工干预,把本已经优良的品种再次改良。基因及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高科技干预育种的方式,就是直接修改基因片段而生成的转基因品种。另外,还有单倍体育种、多倍体、细胞级别等多种现代化育种技术。

3.种植人工育种后的种子——就是把种子种出作物来,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实验地点,又或者调整不同的湿度,温度,土地养分等。这个培育过程一般比较耗时间,一年成熟一次的作物,可能就需要好多年来实验和改良;一年成熟多次的,就可以缩短时间。这个过程有点像药物的临床实验。

育种是一个高技术、长周期、看运气的工作。培育出爆品多少需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但育种恰恰又是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以这个也是种业公司另外一个不稳定因素。

=================

了解完种业公司大概如何运作之后,大伙也应该能感觉到,这个行业有比较高的门槛,不是小作坊能轻易掀得起风浪的。现在再看全球种业的大体状况。以下数据都是网上比较容易找到的,基本能给到我们直观的判断:

市场规模是很成熟的,复合增长率也就几个百分点。

市场份额看,中美是老大、老二。其他都是小喽啰。

2016-2019年,农业集团间出现超级并购,拜耳并购孟山都、中国化工并购先正达杜邦与陶氏合并分离出科迪华,这一系列金额高达2000亿美金的并购使全球种业集团垄断格局形成。

未来种业的发展趋势,基本上以提供改良基因品种+相匹配的农药(或者农用化学品)+数字化种植技术等一体化综合服务的模式。此模式下垄断趋势更加集中,小的种业公司生存空间在于创新品种的研发。这个我觉得有点像Biotech创新医药公司。

=================

在我国,可在多个方面发挥我们的优势——

首先,法律的基础保障。完善种子行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

A.2022年3月1日起执行新修改的《种子法》,就是很重要的开端。法律明确了在原品种基础上稍作修改后上市的品种,原研者可在修改品种上获利。为原研品种开通法律保护规范,同时对伪创新,甚至假冒伪劣的品种进行法律上的打击。

B.《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也提出,围绕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良植物新品种,提高授权品种质量。

C.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亦明确提出,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其次,科技层面的大力支持。利用我们在太空育种和历年种业发展累积的一些品种,还有多所科研院所的先进研究成果。与企业进行产学研互相结合,使研究成果落地为高质量产品。

最后,发挥国内产业链和市场优势。前文提到种+药+数字化的综合模式,需要种业、农药和种植等领域的技术互相协调,形成统一的产业体系。这个协调的优势,也是中国的优势之一。

写到这里,我有种感觉:现在的种子行业,有点像十年前的生物医药行业,有机会开启创新取代仿制的大潮流。十年前诞生的众多创新药公司,现在已经慢慢开花结果。就像百济神州们。当然,现在的种业上市公司是否能适应未来的趋势,不得而知。也许他们会成为种业的世界级企业,也有可能被现在还没出生的种业公司所取代。

=================

A股种业相关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几家。同时也把美国巨头科迪华放在一起比较。

1.A股中,主营种子业务,并且营收还过得去的其实就只有$隆平高科(SZ000998)$$荃银高科(SZ300087)$$登海种业(SZ002041)$万向德农神农科技都专营种子,但营收规模是在太小。其余的公司,种业都只是副业。

2.对比科迪华,即使最好的隆平,营收都实在微不足道,可见差距之巨大。纯种业的A股公司毛利率基本跟科迪华相近。其他副业的公司,毛利都稍低一点。

3.过去12个季度的复合增长率基本反应过去3年的增长性。整体来看是十分惨淡的,有点红海市场的感觉。具体原因,我觉得还是产品技术含量未有突破。种植土地面积不会爆发性增长之下,种子需求是稳定的,那么亩产或者农产品质量不能大幅提高,哪营收就只能维持一定水平。

4.海外销售规模十分小,这个是需要重点突破。但需要根据海外市场实际情况,做针对性的产品研发。根据业绩报告披露,隆平高科现在开展了针对东南亚(水稻种)和巴西(玉米种)的产品研发进程。而到2021Q2财报,海外收入占比提高到18.9%,比较喜人。另外一家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的荃银高科,2021Q2的海外收入比例提高到13.2%,产品研发覆盖东南亚、南亚、非洲。

1.在产品种类看,科迪华注重玉米种子及相关的植物保护产品。而国内公司则比较注重水稻和蔬果产品。产品上是有差异的,可以在海外市场做差异化竞争。

2.玉米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关键就是质量水平了。如果隆平、荃银等开拓海外市场的公司,能在玉米市场上有所突破,则一定程度可以反应种子质量水平。

写在最后,中国种业公司在国家大背景情况下,可能会迎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周期,但由于产品研发周期长,风险也高,短期不能带来好的财务报告。隆平、荃银、登海能够穿越未来的机会大一点。至于小的种业科技公司崛起,要看的东西很多,包括国家政策、资本市场的热度、种子市场的规模预期、世界级人才的加入等……可能更多是我的一厢情愿。

#农业种植# #种业#   农发种业 大北农 敦煌种业 丰乐种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越来越多的种子包装袋上标有“不得留种”?是种子公司的猫腻?
多次上热搜的“太空育种”,你得知道哦!
找回种子“遗珠”
神舟12“出征”再带种子,“太空种子”有多重要?30年前就发现了
为何农民不能自己留种,需要年年买种子?种业困境如何突围?
我国甜菜育种的现状与挑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