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蜂和马蜂的饲养


胡蜂科及马蜂科的应用药材部分为干燥蜂巢——蜂房。从药用资源着想,饲养胡蜂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其建造更多、更大的蜂巢。虽然胡蜂每年可发生3代,每只雌蜂在正常情况下可繁育140~448个后代,但因在自然越冬期间的

    胡蜂科及马蜂科的应用药材部分为干燥蜂巢——蜂房。从药用资源着想,饲养胡蜂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其建造更多、更大的蜂巢。虽然胡蜂每年可发生3代,每只雌蜂在正常情况下可繁育140~448个后代,但因在自然越冬期间的死亡率很高(人工控制情况下,死亡率竟高达80%以上),因此,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雄蜂冬前即全部死亡)安全渡过冬季;春季引导其早筑巢、多筑巢。9 Z) W2 |# P6 S' W9 }6 K* T% q8 K
    ①种蜂的冬前采收与管理:每年于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当场所,群集过冬,此时是收集群蜂的适宜时期。夜间趁其不活动时,用捕虫网在集群的越冬处收集,养置在用铁纱或木制的有充分活动余地的蜂笼中,1立方尺的蜂笼可放入300~500头。将蜂笼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中,用来控制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减少其体内营养过多消耗而造成的死亡。
     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提前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式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有水分的青菜为食。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小时,使其活动并取食,这样虽推迟了半冬眠期,由于增补了营养,仍能安全过冬。
    ②越冬方法与温湿度及光照的关系:胡蜂在人为控制下的越冬方法,大致可分为低温越冬和保温越冬两种。4 |8 p- c% O/ i5 m& ?# k
    A.低温越冬:是将胡蜂放入蜂笼(或蜂箱)内,外用厚黑纸或黑布作遮光套,挂在无鼠害和无其他天敌的通风、无干扰的空房中,或放在畜棚内、屋檐下等气温接近大自然的处所,即使气温降至-8.5℃左右,也能安全渡过冬天,但笼内要有足够的空间,而且尽量保持笼内干燥。5 ^6 j8 B: q8 e0 Z2 A& x
    D.保温越冬:是将小笼外套大笼(小箱外套大箱),两笼间用碎麦秸或棉花等保温材料填充,并将蜂笼放于空室内避风处越冬;或将蜂笼放在通风干燥的地窖中过冬。只要笼内温度能保持在4~10℃之间,即可安全过冬。保温过冬处理不好,蜂群进入半休眠状态慢,散蜂多,体内消耗大,冬后死亡率高,营巢能力差。8 E6 h1 D" ^. [) p4 Q& }
    胡蜂为半冬眠性昆虫,冬眠期的动态表现,随气温高、低而改变。当气温降至5℃左右时则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外层会出现散蜂。气温高于7℃以上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的成活率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着密切关系。+ k/ d$ i5 @2 b
③越冬期间的管理:胡蜂进入半休眠状态(7℃左右),一般即停止取食,但要经常检查,如笼底无新鲜粪便排出,则不需再添食喂养。以后相隔10~15日进行—次抱团情况检查,如发现有散蜂在团外爬动,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加厚遮光外套。5 {$ }( n+ z  R5 t
    翌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越冬蜂即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放苹果、糖蜜、糖拌馍等代饲料 (最好能提前培育蝇类成虫,或喂以鲜猪肝等肉类饲料)进行人工喂养,否则会因食料不足,消耗过大而引起大量死亡。早春气温变化无常,应注意保护,如不搞人工筑巢,要喂养到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后,才可放蜂出笼,让其回归大自然筑巢。! R( m! e2 z1 A  [. H
④人工辅助筑巢:人工辅助筑巢,既不影响胡蜂作为农业害虫的天敌发挥作用,更可避免因采巢作药而破坏胡蜂在自然界中的种群平衡,又能达到满足蜂房药源、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 h4 K5 `. S; g  W; r% r- _+ D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蜂棚的大小视设想中采收的蜂巢多少而定,但蜂棚过小会影响胡蜂的活动习性,而造成不筑巢或中途弃巢现象。蜂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如准备长期营业性饲养,可建造专用育蜂棚。蜂棚是用铁、木做支架,铁窗纱做围网,一般面积约在100平方米左右,高约2米。棚内种植棉花、大豆、玉米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管理人员出入的纱门。棚中要悬挂盛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自由活动并取食,尽快恢复越冬后的体质。此时如遇有连续降雨天气或暴风雨,应在棚顶加盖遮雨物,防止伤亡。8 Q" T9 y6 J3 `4 ^/ I) N# c, u
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即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熟悉生活环境。此时应尽快准备引蜂筑巢的蜂箱。蜂箱用木材做成,边长各为15~20厘米,上、下用薄木板做盖或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围有窗纱,一侧留有活门。为节省成本,也可用油毡剪成筒形帽状,上装挂钩代替,但管理起来不如木箱方便。# T* Q" \/ A% {6 |7 h9 r' E
    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即进入寻找筑巢产卵的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时,要及时将蜂笼挂在棚顶各处,将笼开启一半并拴牢。由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便很自然地飞入笼中筑巢,此时的蜂称为后蜂(即母后之意)。只要经过暂短的适应,即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便于蜂用来建造牢固的巢柄。巢柄建成,便连续建造第一个巢室。巢室是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回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经修砌而成。因此,在挂巢笼的同时,也要在蜂棚内放上些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以糊窗的绵纸或草纸最好),以备蜂取用。
第一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上产下1粒带有短柄的蜂卵。在卵孵化之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一巢室的侧面,按圆周状陆续一个接一个地建造巢室,边建边产卵,并经常将头钻入巢室内,探测卵的发育情况,直到卵粒依次孵出幼虫。后蜂除不断建巢、产卵外,尚需担负外出觅食饲育幼蜂的任务。随着巢体不断扩大,幼蜂不断增加,后蜂的工作量也在加大,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第一代幼虫经蛹期羽化为成虫后,扩大蜂巢面积及增加巢室的工作则由它们(均为雌蜂)承担,原来的那只后蜂仅负有产卵的责任。此时的蜂巢上已有了很多的卵、幼虫及蜂蛹,成蜂便会因恋巢而不会再弃巢飞离。如蜂棚中的饲育幼蜂的天然饲料不足,可将棚的向阳一面的窗纱上半部掀开,使成蜂出棚觅食。
     经过约5个月的饲养管理后,蜂笼(箱)中的巢型一般可达到直径10厘米以上,成蜂百余只。天气渐冷,雌蜂停止产卵,蜂巢室内的蛹将羽化完时,即可将笼门关闭,防止成蜂离巢,并将蜂笼收回。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便可摘取蜂房,去除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虫、无鼠处晾干,备作药用。; g# y+ c9 K1 F2 A% l7 h+ t
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其药用价值更为昂贵。现在国际市场上共有21种胡蜂蜂毒供出售,1987年平均每毫克 36美元,1992年则上升到平均每毫克52美元,5年内价格上涨50%。2 f) ]/ t+ d: }; H1 Z, ~
蜂毒为什么如此昂贵?原因有二,其一是物以稀为贵,每只胡蜂体内所含蜂毒很少,据计算每提取1克蜂毒,至少要从1万~2万只蜂体中才可得到;其二是胡蜂(包括马蜂)在自然界中种类很多,现知约有500多种,而所取蜂毒必须是同一种蜂的毒液放在一起,绝不能混淆,也就是说取1克蜂毒所需的蜂类必须是同一种类,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自野外采取蜂毒,一二万头绝非少数,捉来实属不易,而且要有研究蜂类的专门人才,对采到的每只蜂进行鉴定后方可分类取毒。7 K" Q$ y4 K# ^  O( E7 n
     国外目前的取毒方法是“杀鸡取蛋”法,即将采来的蜂类进行鉴定后,将蜂体解剖,摘出毒囊,再从毒囊中将毒液提取出来,蜂因身体损伤而死亡,因此,1只蜂只能取毒1次。同时自野外采来的蜂体,常因遇敌自卫时已将体内的部分毒液排出,即使杀蜂取毒,获量也较少,质地也差。这样的采蜂取毒法,势必使自然界中的蜂量明显减少,造成生态失调。因上述种种原因,蜂毒贵如金,也就可以理解了。
为满足蜂毒药源的供应及保证其质量,养蜂取毒是最佳途径之一,但又必须有良好的饲养设备及先进的取毒方法。
     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多年研究胡蜂基础知识的条件下,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断深入探索,已掌握了一套提取蜂毒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而且自行设计的胡蜂取毒仪获国家专利。
     ⑤蜂毒的提取:提取蜂毒需准备如下设备器材:胡蜂蜂毒提取仪;用来保存蜂毒的低温冰柜;蜂毒脱水、去杂、提纯、干固用的冷冻离心机及冷冻干燥机;液氮瓶;以毫克计量产品的十万分之一的精密天秤。
取毒,首先要有绝对熟练的养蜂技术,并十分了解蜂类的生物学习性,将胡蜂的生活规律置于人为控制之下,方可进行正常的取毒工作。其工作程序如下:先将饲养在蜂棚内蜂笼中的蜂群给予足够的高营养饲料,增强体质,不但可减少取毒过程中的死亡率,且所排毒汁浓,产量、质量高。在取毒的前夜,将饲养笼的门关闭,黎明后蜂则不能出笼活动。取毒前先将蜂笼(或箱)提到工作室,进行笼壁及蜂群消毒。将要取毒的蜂体自饲养笼中移入特制的玻璃容器内,将玻皿倒置扣在取毒仪上,使蜂体直接接触取毒仪上层,然后开动取毒仪,蜂会自动伸出蜇针蜇刺,将毒排在玻皿中,随即关闭取毒仪,再将排过毒的蜂体移回饲养笼中,添加饲料喂养,使其尽早恢复因受刺激而消耗的体质。& w* R; u6 [) B; o
将蜂笼用黑色物体围严,放回蜂棚原处(此点应特别注意,否则蜂不再认巢),并于晚间开启笼门,使其少受干扰,第二天即很习惯地出笼活动。在蜂生活的最适宜季节,一般相隔 3~4天即可取毒1次。操作取毒仪和取毒时,可由两人进行,每日可完成千只蜂的取毒程序。已经取出的原蜂毒,常会因操作过程中不慎,而落入灰尘等不洁物,可将原毒经稀释后用离心机除去杂质,将纯液置于冷冻干燥机内,冷却后即成固体状蜂毒。然后按重量要求,经称重后分装在经洗净消毒、干燥的有色小玻璃瓶等容器内,密闭封口。各小瓶上要贴好用不掉色墨水书写的注明蜂种、采毒日期、重量、采毒人姓名、产地等宇样的标签,放入大容器中,瓶口向上,排列整齐,置于低温冰柜中保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蜂的养殖
杀人蜂
成都马蜂养殖基地欢迎咨询
别惹马蜂!小伙被蛰伤100多处,导致肝、肾功能严重衰竭
【拍案惊奇】冬天的马蜂| 散文 马树华
马蜂过冬养殖 马蜂养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