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常做这件事竟然能治腰痛

每天常做这件事竟然能治腰痛

光明网

腰疼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腰部疼痛,腰疼是怎么回事呢?腰疼是指外感、内伤、或者气血不畅导致腰部疼痛,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遇到腰部疼痛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处理,不然可能会变大毛病。当然腰疼初期我们是可以通过运动的方法来治愈的。

腰痛,中医病证名。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挫闪为标。治疗时实证重在祛邪通脉活络,虚证重在扶正,补肝肾、强腰膝、健脾气是常用治法。腰痛日久,虚实夹杂,治疗应掌握标本虚实,选用祛邪和培本的方法。治疗本病,除内治外,尚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长期久坐、缺乏锻炼、外伤引起的肌肉拉伤、骨质疏松、肾结石、妇科病等,都使腰疼成为现代社会的多发病、常见病。

由于引发腰疼的原因不同,其种类也很繁多,日常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检查来判断我们的腰疼是怎么回事,从而对症治疗。

1.能摸到、有压痛———腰肌劳损

腰肌和腰背筋膜疼痛,位置相对比较浅,如果感觉腰疼,而且能摸到,按压时有疼痛感,往往可能就是腰背筋膜炎(即腰肌劳损)。腰肌劳损重在预防:首先,应重视避免容易引起“闪腰”的动作;其次,一旦腰部扭伤必须休息,防止脊柱不断活动,干扰损伤软组织修复;最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保持良好的姿势。

2.位置很深、活动受限———腰椎间盘问题

当腰椎间盘出现问题,其疼痛位置在身体后中心比较深的地方。感觉很疼,甚至活动受到限制,弯不了腰。但触摸腰和后背时,并没有很疼的压痛点。这往往是腰椎间盘引起的牵扯痛,或小关节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确诊需要借助CT或核磁共振。

3.腰疼并伴随下肢放射痛———神经受累

所谓的放射痛就是沿着腰一直到大腿、小腿,甚至足背、足底一条线的疼,或有麻木、踮脚走不了路、下肢无力等症状,这些情况都可能是神经受累所致。此时千万不要强忍着,需要去医院检查压迫程度及压迫位置。因为神经受累导致的腰疼后遗症相对较多,干预得越晚,疗效可能越差。

4.待着不动也疼———须排除肿瘤可能

出现不明原因的腰疼,又找不到特殊的压痛点,夜间睡着时也疼得厉害,处于舒适、放松的休息状态时仍然很疼,必须及时到医院排除是否为肿瘤,以免延误治疗。

俗话说,“十人九腰痛”,要想养出好腰,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得到医生的帮助外,患者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健,可适当进行功能锻炼。

1.小燕飞

人呈俯卧位,双手背向放好,头尽量向上翘,然后放松。做这个动作时,不能屈膝,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左右,时间、强度因人而异。

2.五点支撑、平板支撑

背部支撑力一旦不足,身体就容易发生僵硬、椎间盘功能退化。建议每天睡前做五点支撑训练:仰卧在床上,屈肘屈膝,以头枕部、双肘尖、双足底着床,将臀部及腰背部尽力抬离床面,3~5秒为1次,每天50次。

平板支撑对保护腰部、提高腰部肌力也有一定帮助。俯卧,两肘打开与肩同宽,肘关节支撑于地面,上臂与躯干尽量保持90度。两脚尖并在一起减少支撑面积。颈部自然伸直,眼睛看向前下方,挺胸,使头、肩、髋和下肢等部位保持在同一平面,腹部肌肉、盆底肌收紧,使脊椎骨处于自然生理弯曲的形态。自然呼吸,不要憋气,髋关节不能下落或向身体两侧倾斜。

3.向后抬腿

趴在床上或站立趴在墙上,让脚、腿向后方使劲,左右腿交替进行,以感觉到后背肌肉收缩、拉紧,整个身体向后弓为最佳状态。

锻炼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慢慢协调肌肉的稳定性,不仅能减轻腰疼,还能延缓腰椎间盘退变速度。不过,腰疼急性炎症期,不主张做功能锻炼,可能会加重症状。此时需要充分休息,最好卧床。当炎症被控制住、疼痛减轻后,才是做功能锻炼、减少病情复发的最佳时机。

病因

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腰痛。湿性粘滞,所以感受外邪多离不开湿邪为患。

2、体虚年衰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役负重,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腰府失养而发生腰痛。

3、跌仆闪挫举重抬物或暴力扭转,坠堕跌打,或体位不正,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瘀滞留着而发生疼痛。

4、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

5、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引起。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疼。

6、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疼,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

7、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这种腰疼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可见,引起腰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存在很多身体健康隐患,所以出现持续且不明原因的腰疼,不要掉以轻心,应尽快到医院确诊,避免某些严重疾病的发展。

病机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腰痛病变与肾脏及诸经脉相关。

腰痛的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扑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

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内伤腰痛多因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滋润、濡养、温煦。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病证鉴别

1.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应予以区别。

2.腰痛与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来。

相关检查

腰痛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进行血常规、抗溶血性链球菌O、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等检查,有助于风湿和类风湿等疾病的诊断;拍摄腰椎、骶髂关节X光或CT片有助于腰椎病变的诊断;部分内脏疾病也可引起腰痛,血、尿检查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泌尿系统的诊断,妇科检查可排除妇科疾病引起的腰痛。

临床上许多疾病可以引起腰痛,可分为内科疾病所致的腰痛和外科疾病所致的腰痛。内科疾病所致的腰痛包括胃肠系统、泌尿系统、妇科、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腰痛。

肾脏及肾周围组织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下面介绍一下腰疼的分型及其诊断。

钝痛和胀痛

多是由于肾脏体积增大、肾包膜被牵撑所致。于站立过久或劳累后可加重。视病变范围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持续隐痛。多见于非感染性肾脏病,如急性肾炎、肾肿瘤、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等。

急性肾炎:双侧脊肋角压痛点、肋腰角压痛点可以有压痛,多不剧烈,也可无压痛。实验室尿液检查多可见蛋白尿、血尿,血生化及免疫学检查也有相应的改变。肾肿瘤在体检时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肾脏或包块,多伴有血尿。

梗阻性肾病:有时可无明显阳性体征,可表现为上述压痛点及肾区叩痛可阳性。

多囊肾:于腹部多可触及双侧肿大的肾脏,结节感。上述疾病可进一步行B超,X线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等检查加以明确。

酸痛

多位间歇性、劳累时腰酸,疲惫加重,平卧休息时缓解,多见于肾下垂,慢性肾盂肾炎、尿路静止结石等。

①肾下垂多见于消瘦体型者。直立时肾静脉受挤压引起肾瘀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分别在平卧位和直立位摄片有助于了解肾脏的位置和移动度,以明确诊断。

②慢性肾盂肾炎,肾区可有叩痛,脊肋角压痛点及肋腰角的压痛可阳性亦可阴性,尿细菌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确诊有赖于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特殊征象:局灶的粗糙皮质瘢痕,肾盂扩张、变钝。

③肾脏静止结石多有赖于B超,腹部平片或CT检查。

剧痛

为持续性剧烈的胀痛,多见于肾或肾周围的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或肾周围脓肿。可有明显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活动时疼痛加重,故患者常取静卧位。检查肾区可有明显压痛、叩击痛。脊肋角压痛点、肋腰角压痛点压痛阳性。腰椎可向病侧弯曲,病侧腰肌可痉挛、僵直。尿液细菌学检查、B超、腹部平片和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辩证论治辨证要点

辨致病原因:腰痛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与跌仆闪挫。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伴有外感症状;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症状,多见于肾虚;跌仆闪挫者,起病急,疼痛部位固定,瘀血症状明显,常有外伤史。

治疗治则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清利;外伤腰痛属实,治宜通络止痛,活血祛瘀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证治分类

1.寒湿腰痛症状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

2.湿热腰痛症状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方药:四妙丸加减。

3.瘀血腰痛症状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症状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方药:左归丸加减。

(2)肾阳虚症状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方药:右归丸加减。

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主穴:肾俞、腰眼、委中、阿是穴、大肠俞。

配穴:寒湿痹阻者,加腰阳关;湿热阻滞者加大椎;瘀血阻滞偏于脊柱正中疼痛加水沟;偏于腰外侧疼痛者加后溪;肾气亏虚者加志室、命门。

操作:寒湿痹阻、湿热阻滞、瘀血阻滞均采用泻法;肾气亏虚证用补法。寒湿证、肾阳虚证加灸法,瘀血证在委中点刺放血。

2.皮肤针选择腰肌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适用于寒湿痹阻、湿热阻滞和瘀血腰痛。

转归预后腰痛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若失治误治,病延日久,痛久入络,气郁血阻于络脉,邪气益固,营血益虚,腰部筋肉骨节失荣,可能发展成腰部强直、痿弱(痿病),瘫痪于床榻,则预后不良。

预防调护

预防腰痛,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坐卧行体位,劳逸适度,不可强力负重,避免腰部跌扑闪挫。避免坐卧湿地,暑季湿热郁蒸之时应避免夜宿室外,贪冷喜凉。

涉水冒雨或身汗出后应换衣擦身,或服用生姜红糖茶,以发散风寒湿邪。急性腰痛,应及时治疗,愈后注意休息调养,以巩固疗效。慢性腰痛除药物治疗外,注意腰部保暖,或加用腰托固护,避免腰部损伤。

避免劳欲太过,防止感受外邪,经常活动腰部,或进行腰部自我按摩。打太极拳等医疗体育活动,有助于腰痛的康复。

结语:其实我们每天身体多动一动能预防很多疾病,长期坐在椅子上不动,缺乏锻炼才使我们的腰疼,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都坚持做一些简单的小运动,或者对身体进行简单的的按摩,我们就能很大程度的减少腰疼,让我们有一个健康舒适的身体。

来源: 三九养生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常做这件事竟然能治腰痛(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
自测腰痛是否是腰肌劳损
腰痛诊疗方案
腰 痛
腰椎间盘突出:辩证选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