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崇文之地,名人流芳

在温岭博物馆展出的丁园复原场景。

新河闸桥群中的北闸。

《全芳备祖》

本报记者元 萌/文 杨 辉/摄

名士交往

创建于宋时的丁园,如今遗迹不复存在,但名人交往的佳话,流传至今。

北宋嘉祐元年(1056),温岭丁氏二世祖丁仲镒始创丁园。经百年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其八世孙(据宗谱,为六世孙)丁世雄将其扩建,建成松山南麓诸亭池楼阁及东屿书房。

丁世雄,字少云,过继给伯父进武校尉丁轼。丁轼有军职,嗣子可通过考试承袭职位。无奈,丁世雄抱憾落榜。

后来丁轼去世,丁世雄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家中。他建起高堂温室,开辟园池,招致四方名士同游。由此可见,他扩建丁园的目的是广结名流,留下诗文传世。

丁世雄族弟丁希亮,字少詹,当时四处求学,广泛交友,与浙东学派的叶适、陈亮、吕祖谦等均有交集,且与朱熹交往密切,曾与其以诗文唱酬。当时名士到访丁园,很多都是丁希亮邀请来的。

丁世雄之子丁木、丁复在此基础上重修云海观,筑清芗馆,扩建台榭岩径七十余处,当时园林的规模堪称浙东之冠。

丁园也成为当时文人名士往来之地。据记载,访问过此地的有朱熹、叶适、陈亮、吕祖谦、陆九渊、徐似道、戴复古等南宋各学派的代表及名人。

朱熹任提举浙东常平使者在当地赈灾兴修水闸时,曾遍访地方乡贤,与丁氏兄弟在丁园来往,并留下《题东屿书房》诗篇:

书房在东屿,编简乱抽寻。曙色千山晓,寒灯午夜深。

江湖勤会面,坐卧独观心。秋浦瓜期近,何当寄此吟。

戴复古也曾往来于塘下、丁园,与丁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丁希亮去世近50年后,他的儿子请叶适为所留诗文作序,叶适也为丁世雄、丁希亮、丁世雄夫人戴氏撰写了墓志铭。在叶适所著《水心集》中,也留下多篇与丁氏交往的文章。

南宋景炎元年(1276),相传丁氏被知县李复将诬奏,抄家籍没,宗族星散。丁园也被大火付之一炬,被称为“毁宅”。因温岭方言中“毁”与“许”音同,后以“许宅”之名传了下来。

如今,在温岭博物馆,展有丁园的复原场景,参观者仿佛能领略到当时“一市书声”的情景。

兴修水利

温岭负山濒海,因地势条件易发生蓄泄不均的情况。据《嘉靖太平县志·地舆志》记载,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罗适改埭为闸,旱则闭以蓄水,涝则开以泄水,民众称便。

南宋淳熙九年(1182),朱熹遍历台州,以兴修水利作为当务之急,奏请朝廷拨款两万贯专门用以修筑水闸,亲率林鼐、蔡镐等地方士绅勘察,登披云山指点沿海形势,最终确定迂浦等六闸的闸址,其中金清、迂浦二闸的闸址如今位于温岭境内。

当时,朱熹结识了大批地方乡贤,蔡镐就是其中之一。蔡镐赐武举出身,世居方岩乡白山(今温岭大溪),曾因直言进谏受宋孝宗赏识,因此成为了主持修闸事务的不二人选。

在后任官员勾龙昌泰的继续努力下,于淳熙十二年(1185),出海水闸建成。此次修闸工程对后世的水利建设影响深远,当地的农田水利条件得以改善,为减灾保收、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成化年间(1465-1487),旧金清闸(今新河六闸)的海涂上发掘出一个大铁盘,状如车轮,重数千斤。这个大铁盘就是朱熹当年在台州兴修水利时,用于镇压海潮铸造的。

大铁盘的出土,也印证了当年朱熹为修筑海闸、兴修水利而四处奔波的史实。始建于宋代的新河闸桥群,包括麻糍闸、北闸、中闸、下卢闸,2006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河闸桥是闸与桥的结合,上可通道,下可通水,桥墩与桥面上原本凿有用以安放木闸板的槽档,如今已用石板填充。闸桥的斗栱结构,体现出显著的宋时建筑风格。

其中的麻糍闸,斗栱结构尤为显著。桥墩为石伸臂梁式结构,用仿拱形的条石分二级以承桥梁。拱顶为横条石,该条石侧面为斗形,其顶层横条石开有槽口,应为置托木之用。桥墩构造仿木结构,侧面形似一斗六升。

麻糍闸在水流的上、下方各设分水尖。桥台为石壁墩式,后砌翼墙,两侧由八字形金刚墙连接泊岸。桥梁与桥面之间以束腰型“银锭扣”相连。

《光绪太平续志》中称,麻糍闸“朱文公(朱熹)建,俗传桥石将断,仙人以麻糍粘之”,故而得名。

如今的新河闸桥群,风貌保留相对完好,无论是在水利史还是建筑史上,都是价值较高的历史遗存。

“宋书之冠”

有一部书,堪称宋代花谱类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植物学辞典,这部书就是陈咏编著的《全芳备祖》。

全书27万余字,分类收集花果草木等植物资料,“于花果草木必全且备”,故名“全芳”;“凡事实、赋咏、乐府,必稽其始”,故称“备祖”。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7卷为花部,分记各种花卉,卷一梅花、卷二牡丹、卷三芍药等共120余种,后集31卷分果、卉、草、木、农桑、蔬、药七部分,记录植物共150余种。

每种植物又分三大部分。一是“事实祖”,下分碎录、纪要、杂著三目,记载古今图书中所见文献;二是“赋咏祖”,下分五言散句、七言散句、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凡十目,收集有关的诗、歌、赋;三是“乐赋祖”,收录有关的词,分别以词牌标目。

《全芳备祖》在品评植物的同时,对植物进行分级划等,植物的序次反映出宋代的时尚。全书看重辞藻,保存了大量宋人的作品,可以说是宋人文学的渊薮。

本书的作者陈咏,字景沂,号肥遁,太平晋岙人。少习诗赋辞章,二十岁离乡至杭州、苏州、南京、镇江等地游学。理宗宝庆元年(1225)至端平三年(1236),流寓扬州、滁州等地,客游江淮时收集各类植物,编写《全芳备祖》一书。

陈咏的籍贯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温岭乡贤、清代进士戚学标在《台州外书》卷六中称:“《全芳备祖》五十八卷,宋天台陈景沂撰。景沂名咏,实吾邑之泾岙(今晋岙)人,宝祐间名士。”

此外,据《泾岙陈氏宗谱》记载,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陈氏八世从迂浦迁居泾岙,从宗谱中后代的生卒年推断,可证实陈咏的确生活于理宗时期,与《全芳备祖》序言中指向时间一致。在《全芳备祖》描述地方风物的文章中,也可发现陈咏本是黄岩(今温岭)人的例证。

宋时《全芳备祖》东传日本,长期以来国内只有抄本流传,直至1979年宋刻本影印件传回我国,1982年农业出版社以此为底本,配以国内抄藏本出版,湮没已久的著作得以再传。2014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点校本。

(参考文献:《全芳备祖》/陈咏、《温岭历史故事集》/王英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清闸风云(民间传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台州温岭新河闸桥群——麻糍闸
探村台州温岭 | 南鉴古村,老街古楼旧时风韵依然美好
温岭宋代古桥群建成文化主题公园
企业家在中学操场举办豪华葬礼续:校长辞职(图)
【每天老照片】-1万-524- 老照片 70年代海河水利工程 一定要根治海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