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鱼说方言:剪绺

   这个“绺”字似乎对很多人来说都有点陌生,它在咱们台州方言中的读音与“柳”字相同。然而即便是知道了这个词的读音,它的意思基本上只有老派方言的使用者才明白,大部分人一般都说成“小偷、贼、贼骨头”之类的了。

   “绺”这个字在东汉之前就有了,它最初的意思是指一缕一缕的丝线很多。后来发展出一个意思,指丝缕编成的线,引申为系物的带子。“绺”字这个意义的用法,唐朝诗人沈佺期还有一首《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这“长命绺”也称“长命缕”,古代风俗,五月五日端午节会将五彩丝系在手臂上,取其辟邪长寿的意思。

   我们知道,古人的钱包叫做荷包,那时没有拉链啊,就用小绳子系着,也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系物的带子”。谁都看得出来专门剪人家荷包带子的人是什么人了。“剪绺”一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这个说法沿用了几千年,我们台州也传承了下来。

   其实,这个词并非台州所独有,在浙江其他地方,在中国其他很多省市,基本上也都有过这种说法。从已有的材料来看(不完全统计),东北官话,“匪帮”称“绺儿”,“团伙偷盗”称“绺窃”;晋语,“小偷”叫做“绺手”;中原官话,“小偷”称“绺娃”或“绺娃子”;赣语,“扒手”叫“绺子手”;闽语,“小偷”称“剪纽”、“剪绺”、“剪缕”、“剪绺仔”;冀鲁官话,小偷称“剪绺的”;西南官话、北京官话,还有咱们的吴语如上海、杭州、宁波、镇海、象山、新昌、温州、苏州、太仓、吴县等地的方言,“小偷”也都有过“剪绺”的说法。我们也不难看出其中的联系。

   而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受普通话的影响,这个词正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我们这一代人也许就是这个词的最后见证者了。再见,剪绺。

 

载于《台州商报》10月29日http://paper.taizhou.com.cn/tzsb/html/2010-10/29/content_304869.htm。编辑有删改,与原文不同的,不代表本人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话里那些“文绉绉”的词儿
聊聊河南方言中的生僻字
庐江方言,江淮官话片中的一朵奇花
虎年温馨提示:千万别祝福东北朋友“虎年更虎”!
漫说西南官话里的方言字(中)
闲侃吕四方言|东疆风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