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纪录片拯救 濒临困境的民间手工艺·台州商报
纪录片《为吴宇森铸剑》一经播出后,点击量突破百万,匠人胡小军铸的剑销量一度大涨
以纪录片拯救 濒临困境的民间手工艺
中国民协(临海)民艺传播基地逐渐找到拯救良方
商报记者 沈海珠 李洁 文/摄
都说民间艺术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千百年的文化积累才孕育出无数珍贵的民间艺术,但是以家庭式或行帮制为传播途径的民间传统艺术,随着民间艺人数量的减少和老龄化问题,只能被局限于小范围传播,甚至濒临灭绝。
对于民间艺术面临的窘境,不少组织肩负起保护使命。在台州就有这样一家组织——中国民协(临海)民艺传播基地,它不仅着眼于台州的民艺,更是面向全国民间手工艺,采用与传统截然不同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
民艺现状:技艺传承难,市场转化率低
民间艺术,冠以“民间”字样,因为这类艺术更贴近生活,其中也不乏“绝活”,像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等,都与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传统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民间艺术在大众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大部分民间艺术面临传承困难、创新应用转化率极低的困境。
谈到中国的民间艺术,中国民协(临海)民艺传播基地首席执行官朱海龙有些感慨:“利用剪、扎、编、织、绣、雕、塑、绘等技艺制作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千姿百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格。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一味追求温饱,极少关注这些民间文化。”
朱海龙说,如今是资源整合的时代,人们开始崇尚休闲、养生等精神文化生活,这时才发现许多民间文艺已岌岌可危。
“民间艺术大多以家庭式或行帮制进行传播,随着民间艺人数量的减少和老龄化问题,只能被局限于小范围传播,甚至濒临灭绝。”朱海龙告诉记者,为了传承与复兴民艺,2016年3月,浙江临海民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请成立中国民协民艺文化传播基地,最终于同年5月在临海落地揭牌。
不少人有疑问,民艺传播基地为何会选在临海?朱海龙解释道,因为民间艺术是由中国文化千百年的积累才形式的,“临海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拥有众多匠人和良好的民艺传承,而且临海及周边地区自古为手工艺发达地区,民艺传播基地建在临海,可以借助古城文化将民艺推广出去。”
目前,他们民艺传播基地已经开始利用线上平台与线下基地对民间艺术进行推广,让更多人关注到民艺,了解民艺。
线上纪录片:《Hi手艺》诉说匠人的故事
我们见到过不少手工艺人,都是窝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做一辈子的手艺,却鲜为人知。朱海龙认为,要想传承民间艺术,首先要让大众了解它们,正视这些逐渐被人们遗忘的手艺人,也可以说是“守”艺人。
“现在人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那么通过新媒体传播会不会引发年轻人对民间手艺的兴趣呢?借助新媒体进行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播,能否解决大众参与度低这一难题?带着这些想法,我们成立了纪录片工作室、新媒体编辑平台和文字出版工作室,开始将民艺宣传转向线上。”中国民协(临海)民艺传播基地运营总监牛金龙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述说故事的形式,全面记述工匠技艺。
2016年6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临海民艺传播基地首批节目《Hi手艺》正式上线播出。
板蓝根浸染而成蓝夹缬、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浙江乐清龙档、祈福美好婚姻的畲族彩带……这些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都能在纪录片《Hi手艺》中找到缩影。
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纪录片在各大网站上一经亮相,就赢得众多关注,民间手艺人制作出的产品更是在一夜之间成为了“紧俏货”。据了解,第一期《为吴宇森铸剑》一经播出后,点击量突破百万,匠人胡小军铸的龙泉剑销量一度大涨。
《Hi手艺》为什么在线上能获得如此大的反响?“因为微视频传播是有定位群体的,只有感兴趣的人才会点击,那么这些就是有效阅读量,比起盲目宣传,这更能达到传播的效果。”朱海龙说,大众通过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随时随地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动态,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据了解,借助数字化技术还能将偏远、落后乡村的原生态民间艺术进行数字化储存,通过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技术展现在大众眼前,同时将更多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得以保留与储存。
“目前纪录片制作主要围绕江苏、广州及浙江地区的传统民艺,截至去年9月30日,已完成纪录片制作100多部,上线62部,并在香港卫视、凤凰卫视等8家媒体播出。”
据朱海龙介绍,每档节目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观众通过视频可以看遍全国各地优秀的传统文化,零距离体验“工匠精神”。
线下文化馆:活化手工艺品市场
据悉,现存的民间艺术大都是在历史冲刷下,最终在市场上流通,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后留下的。
“其实民间艺术是借助媒介呈现出来的,比如竹雕手艺需要在竹上体现匠人的手艺,可以说大部分媒介是工匠制作出的手工艺品,里面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但是现在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人们想买的手工艺品有价无市。”
据介绍,手工艺人存在“有作品无商品、有故事无包装、有想法无资金”等问题,手工艺人制作出的作品无法在市场上流通,直接导致他们的手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此外,朱海龙认为,这和人们的认知不无关系。“人们对手工艺品的概念就是‘贵’,是‘艺术品’,尤其是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更是凤毛麟角,他们的作品甚至只能在博物馆一睹风采。正是因为将手工艺作品‘端’得太高,导致它们离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远。”
因此,要转变民众对手工艺产品就是“贵”的想法,首先要让手工艺品走下“神坛”,让它的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将手工艺品市场化,这也是他们民艺传播基地一直努力的方向。
那么,该如何让手工艺产品市场化?“接下来,中国民协(临海)民艺传播基地将借此搭建一座设计师、艺术家与手艺人之间合作的桥梁,利用现代工艺改进和创新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工艺和设计,使民艺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让更多更优秀的民间传统手工艺重新回到当代人的生活之中。”朱海龙说。
除了为匠人们打开市场“出谋划策”外,他们还将开展“百位大师进临海”活动,为临海古城输入新的血液和功能,使其成为一座“小巷深处有惊喜”的中国民艺之城。届时每个古巷都会有资深匠人和艺人传授技艺,使民众有机会接触并学习传统技艺,以此推动民众的参与热情。
“市民不仅可以在中国民协(临海)民艺传播基地看到陈列在各个区域的手工艺品,还能在这边留宿,进一步感受民俗文化。”朱海龙告诉记者,之后,他们会定期发起创作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和知名人士开展学术探讨和研究,培养民艺人才,促进民艺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普:让传承成为潮流
杨文艺的故事:新津民间艺术工艺家献艺以色列
德国早期民间手工艺匠人
书讯 ||《指尖生花——宗华阳剪纸》
“手艺创造财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平远匠人】匠心不改,笑对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