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吗? | 意外





不知道和我一样远离家乡,在城市生活打拼小伙伴是不是时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孤独

 

可能是加班完后的深夜买一份关东煮回去的时候,可能是戴着耳机站在地铁里的某一瞬间,突然就会有一种空落落的孤独感。

 

很多时候,这种情绪都是模模糊糊转瞬即逝的,直到我看到这个人的画,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孤独被如此准确的表达了出来。


爱德华·霍普 《夜游者》(Nighthawks)(1942)


这个人,叫做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

 

毫不夸张的说,他画出了一个时代的孤独。




1882年的一个夏天,爱德华·霍普出生在美国纽约旁边的一个小镇。他好像天生身上就写着“孤独”二字,在学校里也是沉默寡言。虽然身高超过1米8,却总是因为不合群被大家欺负。

 

被欺负了霍普也不吭声,拿着画板,在河岸上一坐就是半天。画风景,画河上的帆船。


霍普青年时代所画

 

高中毕业之后,霍普进入了纽约一家美术“专科院校”学画插画。六年之后,靠着画商业插画赚的钱,他终于有机会前往当时的艺术中心巴黎见世面。

 

不过即使来到了繁华巴黎,霍普仍然是一个孤独boy。


当时的巴黎,正发生着20世纪最剧烈的艺术变化,什么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走马灯一般轮番上场。但是这些“帮派”霍普却一个都没参加,还是用暗暗的清淡的色调,像小时候一样沉默地画自己“丧丧”风格的画。

 

A Woman Sitting on a Bridge in Paris

 

经过三次前往巴黎的游学之后,霍普回到家乡纽约。但是这一次他发现,这座城市好像有些不一样了。

 

偌大的城市里,好像到处都是孤独的人。

 

黑夜映衬下的餐厅里,穿着时尚的女孩孤零零的坐着,仿佛在等一个永远不会赴约的人。

 

《自助餐厅》(Automat)


空荡荡的车厢里,人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不会交谈,也不会目光对视。


1965 chair car


一座城市的早晨,刚刚起床的女人呆呆伫立在窗口,好像突然忘记接下来的这一天该怎么度过。


morning in a city

 

敞开的玻璃窗旁,一个男人仿佛已经独坐了一整夜。虽然身边就是形影不离的恋人,却仍然在这一刻感到巨大的孤独和茫然。

 

《哲思之旅》(excursion into philosophy)


明明是繁华的都市,为什么到处都是和自己一样孤独的人?

 

 


要知道,霍普学成归来不久看到的,正是1920年代的美国。

 

那个时代被誉为美国的“黄金20年代”。一战刚结束不久,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大批的人来到城市,追寻繁华的美国梦。

 

就像霍普的所在的城市纽约,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马上就要超越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汽车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玩意,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消费品被快速送往人们手中,一个巨大而充满诱惑力的商业社会在逐步成形。


1920年代的纽约

 

这同时也是疯狂享乐的“咆哮20年代”。姑娘们从紧身胸衣和传统家庭中解脱出来,夜晚会穿着无袖短裙去参加party。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就描写了那个时候人们的疯狂派对。人们纵情饮酒享乐,连榨汁的橙子皮和柠檬皮都可以堆成小“金字塔”。

 

但是,这样繁华的美国梦,这样热闹的享乐主义,却造就了最孤独迷惘的一代。

 

一战以前,美国人还遵循着维多利亚时期简朴节制的生活观念。但是仅仅十多年,整个社会好像都变了样。

 

人们开始离开家乡,前往都市,不再奉行上一辈所坚持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城市内也逐渐形成了一个“陌生人社会”。

 

在这里,你可以不用接受任何束缚,同时,好像也不用和任何人有联系。

 

每个人都好像一座孤岛。

 

 

这种孤岛般的“孤独和迷惘”在霍普的经典作品《夜游者》中被他体现的淋漓尽致。


《夜游者》(nighthawks)


这是一个深夜,大大小小的商店都已经关闭,只有街角拐弯处的咖啡馆还没有打烊。在这间店里,聚集了一对中年男女,一个酒保,一个独自饮酒的男人。

 

其实相对于店铺的面积来说,人群所占的空间已经不算小了。但是你一眼看上去,第一感觉还是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寥。

 

这当然和霍普一向以来的阴暗用色有关系,但是除了大片的昏暗背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你看画中人物的眼神:

 


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神都是彼此错开的。

 

所以,虽然是共处一室,但是每个人和彼此之间好像都被一层隐形的隔膜弹开。不难想象,即便身处在这样一间咖啡馆中,周围也一定是“无声”的。

 

这种“无声感”,就是这幅画孤独感的最大来源。

 

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背景画板。

 

 

 

不知道你们刚才看到关于1920年代的美国时有没有一种感觉:

 

和今天的中国好像。

 

同样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同样物质在极大丰富。

 

但是也同样的,大批的年轻人涌入都市,和家庭以及传统观念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割裂。

 

每个人好像必将成为一颗“原子”,独自游走在现代都市的宇宙之间。《夜游者》中所描绘的人和人之间的“无声感”同样是今天的北上广的背景板。

 

所以,再去回头看霍普所绘的关于都市的那些画。

 

你觉不觉得,其实就像我们今天生活的翻版?

 

你有没有坐在一间咖啡馆的桌前,等过一个可能永远不会来的人?


 

你有没有坐过末班的地铁,在空旷的车厢里独自放空与茫然?



你有没有一个时刻,虽然身处人群,和朋友甚至和恋人在一起,却还是觉得无话可说?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你必须学会对抗人生的寂寥。”

 

 

我以为,这就是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孤独的霍普想要对我们所说的。

 

直到,最后看到了他的这样一幅画:

 

《清晨的太阳》(morning sun)


同样是一个空旷的清晨,同样是孤独的一个人。但是,对比之前霍普描绘清晨与孤独的作品,你会发现,这两种“孤独”,好像是不一样的。

 


从右侧窗口打过来的那束阳光,仿若一把钥匙,打开了主人公的内心。在这片阳光中,她仿佛完成了一场和自己的对话。整个人都充实了起来,连神情也变得自足且放松。

 

仍然孤独,但却不再缺失,不再寂寥。

 


 

所以,回过头来再去看那句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这句话其实一点都没错。

 

现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势必会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冲击。我们不再那么依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依靠自己,有的时候,也只能靠自己。

 

而他人的理解有时候甚至比奢侈品还要昂贵,你身处在人口千百万的都市,可能都找不到一个能够理解你的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孤独就是不好的。

 

如果它是你想要填补与逃离的,那么,你必定要用一生去对抗这种寂寥。

 

而如果你能接纳它,好好和你自己相处,可能从下一个清晨开始,孤独对你来说就不再孤独。

 

所以,对的,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但在学会与孤岛相处后,你会发现,原来你忘了一直有一片大海。


可以自在,却不必寂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喧嚣背后,都是落寞
爱德华·霍珀:孤独是一座城市
5岁开始画画,60岁才成名,一生都在描绘着孤独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爱德华•霍普作品欣赏
爱德华·霍普:画出美利坚那一代人的忧郁与孤独
“孤独,却不为寂寞所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