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汤头歌与古典诗词
传统诗在中医药学上的应用现象
中国的传统诗在很多领域与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先来说说其在中医药学上的应用现象。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忽然想到有几位喜欢古诗词的诗家都是老中医。而过去学习中医,背诵“汤头歌”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本人虽然未曾学习中医,但四十五年前在学校任教时,有一位年长我20岁的同事,在闲谈中说到中草药什么药配什么药,随口背诵出汤头歌,他只是业余爱好,不是职业医生,但所背出的歌诀,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虽然没有什么诗情画意,但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我开头说老中医喜欢古典诗词并有所造诣,是有根据的,尽管我没一一调查统计,但随手就可以列举出好几位。
一位是我的博友“申城老樊”,博客中发了他先父的不少诗词,据博文小序说明,其父樊心如江苏宝应人,是一位著名中医,也写得一手好诗,格律谨严,用韵精当。
一位博友“烟雨楼台”,其先父刘逸非乃古镇三河著名中医,其诗名可能高于医名,出有好几部诗词集,那律诗写得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周边几个县市能出于他之上者,似未曾见。
江城安庆,现在安庆诗词学会的顶梁柱刘敦义,退休前乃该市中医院的院长书记,前身乃是中医,现在他的诗词水平在安庆名列前茅。
还有一位浦家炳先生,最近出了一部诗集,退休后诗词创作富有活力,投稿活跃,退休前是花岗医院院长,也曾学过中医。
那么,中医与诗人,这二者有什么联系呢?我揣想,很可能就是汤头歌牵的线,搭的桥。
下面,通过汤头歌的介绍,读者也许认可笔者的见解。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古人用药制方之意。某病某汤,门分义悉;理法兼备,体用具全;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此举方便了人们的识记,受到广大学医者的欢迎。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本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比如“升阳益胃汤”是一首七绝,用的是 平水韵中的“四支”韵。
升阳益胃参术芪, 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 柴胡白芍姜枣随。
又如 “秦艽鳖甲散”也是一首七绝,用的是下平声“四豪”韵:
秦艽鳖甲治风劳, 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 止嗽除蒸敛汗高。
“百合固金汤”——用的是下平声“七阳”韵:
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血肺家伤。
“补肺阿胶散”,用的是下平声“九青”韵:
补肺阿胶马兜铃 ,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 ,顺气生津嗽哽宁。
“小建中汤”用的是下平声“五歌韵”,七言十句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 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 阴班劳损起沉疴。
十全大补加附子, 麦夏苁蓉仔细哦。
黄芩汤——七言八句:用的是“八庚”韵:
黄芩汤用甘芍并, 二阳合利枣加烹。
此方遂为治痢祖, 后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姜与半夏, 前症皆呕此能平。
单用芍药与甘草, 散逆止痛能和营。
恕不一一列举了。
汤头歌乃是歌诀,歌诀与律诗不同之处是:不大讲究平仄相间啦、粘连啦、对仗啦;相同之处是句子整齐,讲究用韵,朗朗上口,这样能达到易记易背的效果。至于在律绝写作上,背熟了,自然而然下笔就能找到音韵感。
资料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cfdb450101qxpi.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中医》里的汤头歌诀,你知道哪些?
汤头300首
诗词写作入门:平水韵常识
《汤头歌诀》:补益剂(二)
诗词工具
汤头歌诀之《四逆散》阳症热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