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醋溜唐诗】以半世寂寞换千秋之功,可好?

不知不觉,楚子说《唐诗三百首》,已经到了第十讲。但是大唐的诗歌,我们只见识了“五言古诗”里面很少的一部分:三个诗人的作品而已。今天聊完杜甫,明天开始认识王维。


【课堂回顾】

大家现在来总结一下,我们认识的第一个诗人是谁?张九龄。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名相,和李白的年代相差无几,事实上,他只比李白大了20岁。但是为什么他的诗,读起来有点累呢?

因为他是宰相嘛,写人生写理想的时候,难免一本正经,“高古”得很,下次读到他的风花雪月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家才有机会见识多情感性的“九龄风度”。

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叫双声连绵词,什么叫叠韵连绵词?请试着举例说明。能回答的请留言给本文,这就权当作业了。

吓!

(妈呀,有家庭作业了,叫从小爱逃课的我情何以堪?)

为了防止抄作业,我将在三天后才公开大家的留言。

我一直在想怎么奖励完成作业的人,但是没有想出办法来。想发个红包,发现公号没法给粉丝发红包。各位帮我出出主意,怎么表扬做作业的人?

至于李白,他是个后现代主义的戏剧大师,他在我们读的几篇五言古诗里很少玩赋比兴,却爱玩蒙太奇和视错觉。

作业:你还记得“对影成三人”是哪“三人”吗?他的《春思》,是写哪两个国之间的异地相思?提示:可能是芈月除了爱大王、爱子歇、爱翟骊,她还悄悄地爱上了苏秦。芈月在哪国?苏秦在哪国?


杜甫,我们只是读了他的几个梦,还没读完。一个是少年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十分正能量,符合中国梦的全部高大上要求;一个是白日梦,梦见自己变性成了一个美女,问题是无论他(她)把自己整得多么漂亮,仍然不受人待见,没办法,躲山里不出来了;还有就是睡在老婆旁边,却夜夜梦见一个男人,弄得几千年来大家都争议他是不是gay。

作业,杜甫梦见的这个男人,被流放到哪里去了?后来李白有没有再见到他?


作业布置完毕,开始今日的楚子瞎聊。


【今日读诗】

《唐诗三百首》卷一


梦李白·其二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词语解释】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句。此处指法网恢恢。


【浅说诗意】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两者之间似乎有唱和关系。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

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求仕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楚子歪评】


这首同上一首一样,还是所谓的“一头两脚体”,以四、六、六行分层,本诗的第一段是叙事,做梦了;第二段是描绘,梦中李白;第三段是感慨,李白的遭遇怎么那么衰啊!刘辰翁曰:起语,千言万恨;次二句,人情鬼语,偏极苦味。“告归”六句,梦中宾主语具是。“冠盖”二句,语出情痛自别。


那么,两首诗是如何在写作上形成系列的呢?


《梦李白》其二,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


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上的呼应与差异: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


《杜臆》:前篇止云“人我梦”,又云“恐非平生魂”,时此云“情亲见君意”,则魂真来矣,更进一步。而“江湖多风波”,所以答前章“无使蚊龙得”之语也。交情恳至,真有神魂往来。


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加上杜甫写五言古诗特有的转韵(这个不细说了),锻造出不可抵挡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一个创作十分严谨的杜甫,一个可以把自己累出骨感美的杜甫。


【李杜交往】

很多粉粉回复,要求多讲一点故事。


李杜交谊是永远有谈资的一个话题。闻一多先生在《杜甫》一文中盛赞两曜相聚:


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象,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那么,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诗中的两曜,劈面走来了,我们看去,不比那天空的异端一样的神奇,一样有重大意义吗?


很多文章,都把李杜的认识,放在李白第二次进入长安后。那时李白在唐玄宗身边当了一段短命的御用诗人,不久被撵出京城,带着一笔“遣散费”四处流浪。正是那次交往,老杜写了他俩“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佳句。


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老杜的《饮中八仙歌》,是在此之前写的,那时,他对李白已经非常熟知、崇拜了。


其实,李白第一次进入长安后不久,由燕赵向南,一路游走,在兖州逗留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杜甫的父亲恰好在兖州做官。杜甫在兖州认识了李白,一起游玩、写诗。两年后,李白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杜甫父亲的邀请或者关照,竟然举家东迁到兖州。李白和杜甫的交往更多了,据说李白亦师亦兄亦友地和杜甫交往,还帮杜甫改过一些诗句呢。


为什么要特别说这个呢?因为我们可以注意到,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交往,是一个小衙内对文艺青年的崇拜;第二次交往,是一个文艺青年对风流名士的敬仰。这几次交往对杜甫的影响巨大,对中国诗歌史的影响巨大。杜甫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用20多首诗篇来记叙和追忆往事。以杜甫写下的“李白一斗诗百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等句,可见他之推崇钦敬李白的程度。


李白和杜甫最有名的唱和诗,是第二次交往时写下的。那天,李白开着玩笑,口占一诗《戏赠杜甫》,笑话他的骨感美,其中明显有老师对爱徒的戏谑: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有感于此诗,杜甫以《赠李白》作答,虽然也拿他的嗜酒开玩笑,但是毕竟还是仰视45度角: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和杜甫流传千年的最经典的唱和诗,却从来不为大家知道。因为大家不知道李白那首诗赠的是杜甫,杜甫很多年之后,和了那首。


我说的诗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送友人》,太有名了,同样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里,我们以后会详细讲。这里提前“剧透”的是,《送友人》是李白在鲁郡写的,鲁郡就是兖州,千百年来大家都在猜测李白送的是哪位友人,很少有人想到是杜甫,更少有人想到杜甫的《梦李白》两首,多处在呼应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故人”、“蓬”均为李杜诗中互见之词、句中共有之义。


所以,哪个同学说杜甫对李白是单相思的?站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秋万岁名,这个评价怎么样,杜甫做梦都惦记着李白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每天十分钟跟徐子读诗词(68)】
杜甫的一首诗,写得深沉悲切,令人动容,其中二句流传千古成名句
精读《唐诗三百首》010: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唐诗三百首其225:寂寞身后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