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家嘴街道:以“金色纽带”打造社区多元治理“共同体”

时间:2017-06-28      来源:中国干部学习网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治理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化,城市街道党建工作如何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以及社会自治组织良性互动,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体”?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党工委以“服务金融中心、建设共同家园”为目标,自2015年起启动以“金色纽带”命名的区域化党建,在“居民区楼组”、“开发区楼宇”中开展“两楼联动、两头延伸”,旨在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局面,探索形成党组织领导下政府、社会、市场以及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背景与动因

  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位于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既是一座引人瞩目的金融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承载区,又是一个极具浓厚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的生活居住区,现有面积6.89平方公里,32个居民区,106幢商务楼宇,入住上万家各类企业,工作人群约25万,逾16000名白领党员。

  随着金融业的兴起和人才队伍的集聚,街道的国际化品质和市场化、信息化程度较其它区域更高,日渐凸现的新业态、新群体、新空间,即“三新”呈现出组织形态的多元化、社会诉求的多样性、思想意识多变的特征,传统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

  一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红利下,以“金融+”为引擎的新业态释放大量的公共性空间,要求变传统社区党建封闭的“自转型”为开放的“共享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信息、能源、材料、医药、环保等领域与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一大批以“金融+”为支撑的“创客”将如同雨后春笋,迅速成长,在提供各类公共会客厅、公益图书馆、路演中心、创客训练营、孵化中心等公共设施的同时,是大量新兴领域的兴起和公共性空间得到释放,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社区党建以单位为特征的“自转”模式,拓展公共服务项目、服务平台和活动空间,推动党建资源与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势互补,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营造开放的共享空间。这是陆家嘴街道以“金色纽带”打造社区多元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动因。

  二是随着陆家嘴金融城的发展,以“三高”为特征的新上海人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要求变传统党建工作单体推进为统筹协调发展。陆家嘴街道处于白领金领密集的CBD商圈,在32个居民区内有高档住宅区、中档住宅区和老公房住宅区以及上千户非成套住房,户籍人口近12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约4万,占1/3,大多为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即“三高”人群。诚然,辖区内同时还居住着3万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2000名低保人员,2800余名残疾人。陆家嘴街道作为金融业建设高地,具有典型的多元特征和突出的群体异质性,各类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利益诉求迥然不同。社会治理面对区域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要求党的领导加强利益整合和价值引领,改变传统的单体推进模式,以系统思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随着“互联网+”智慧社区建设,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在产生新的政务模式、经济模式、社会模式和文化模式的同时孕育了社会治理新空间,要求变传统党建工作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对接。近年来,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已经从全面建设阶段走向全面应用阶段。一方面,智慧社区建设要求突出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在智慧政务、网格联勤管理、社区健康管理、社区为老服务以及社区自治建设、社区创新培育等领域形成了新的治理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各类公益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兴起,在为商务楼、社区和驻区单位提供各类服务的同时,也拓展了社区治理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涵盖面广,且大多具有时空上的无限性。要求党建工作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传统的“线下”教育动员为“线下”与“线上”的有机结合,把“键对键”与“面对面”结合起来,使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智慧社区治理有机对接,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广吸纳。

  二、做法与成效

  作为党建工作品牌设计,陆家嘴党工委赋予了“金色纽带”的丰富内涵:金色,代表党的阳光照耀陆家嘴金融城,而“两楼联动、两头延伸”党建工作模式是串联居民区与商务楼宇,传递党的声音、实现价值引领的互惠、互信、互通的重要纽带。

  1.以“布点、划片、联网”为基础,实现“金色纽带”的有形联结,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

  布点,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全覆盖。在建优建强居民区党总支、“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同时,实现区域党建工作向两头延伸,即:在居民区,向楼组延伸,开展楼组党建,将楼组党小组升格为楼组党支部,实行管理型和活动型相结合;在新兴领域,即“两新”组织,向楼宇延伸,强化楼宇党建,以一幢楼宇或相邻楼宇为单位,以楼宇党组织和楼宇内其他党组织为主体,建立楼宇联合党总支。依托区域化党建,完善楼组与楼宇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划片,推动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与“两新”组织党建有机融合。以街道建工大厦、斯米克大厦、世界广场三个商务楼宇党建服务站为枢纽,将周边居民区、商务楼宇、区域单位等联合组成三个片区,并结合街道网格化综合管理责任区,建立三个以“楼-居”、“楼-楼”为单位的片区区域党建促进会,形成“党建工作网格化”组织管理体系,促进区域内楼宇、楼组、商圈、居民区各类组织互联互动,形成多元共治“共同体”。中远海运(上海)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党委书记、浦东海关副关长分别担任建工、斯米克、世界广场三个片区区域党建促进会的会长。三个片区区域党建促进会覆盖街道所有直属居民区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并将驻区单位如上海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中交航道勘察设计院、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华师大附属东昌中学、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等吸纳为成员单位。三个片区区域党建促进会建立并实行了片区的党建会议制度、党建调研制度、党建日常联络制度和党建项目认领制度,推进各级各类资源的集约化配置、专业化管理和项目化运作。

  联网,实现区域-街道-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动。不断完善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将片区促进会作为联席会的分会,探索轮值会长制,提高其运行成效。街道作为新区区域化党建促进会的分会,主动参与全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推动项目合作、典型培育、品牌打造等工作。目前,三个片区区域党建促进会已实现实体运转,并形成了各具特色亮点的运行方式与项目,例如建工片区“1+N”小核化运作模式、斯米克片区在职党员志愿者项目、世界广场片区“三极联动”运行。这种新型的党建格局和运行机制,把居民区与楼宇、居民与白领有机联结起来,并产生很好的辐射效应。

  2.以“需求、项目、评价”为导向,深化“金色纽带”的核心内涵,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联动。

  以需求为导向,建立自下而上的需求提取机制。将街道首创的居民区“自治金”做法拓展到区域化党建之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诉求反映与传递,全面收集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分类提取了包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价值实现、文化共享、公共事务及创建评选等7大类需求菜单,作为党建项目确定的重要依据。

  以项目为导向,建立互联互通的项目运行机制。从菜单式需求信息入手,按照促进会提议、社区党委审批的程序,确定区域化党建项目。以促进会为主体,通过“陆家嘴公益城”及“党建联动月”、“联建认认门”等载体,整合各类资源,联动式实施项目。比如,以“陆家嘴公益城”为平台,推出了“慈善登高赛”、“午间公益一小时”、“地铁志愿服务”、“民生民心公益助学”、“社区大管家”、永乐夕阳红·维修进万家”等17个公益项目,策划了公益进社区、公益进工地等系列活动,200余家单位、3000多名党员参与,逾万名居民和白领受益。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已经成为有特色的品牌项目,比如,海运海事技术有限公司与片区单位联合举办党课专题教育;中远海运(上海)公司党委走进居民区开展“金秋助学”;一建集团组建“社区大管家”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居民义务提供房屋修缮方面的技术支持;永乐公司党员志愿者为社区困难老人、独居老人进行家电类检修、保养、移机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讲进社区”活动;东方医院邀请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与居民区老党员组建“医德医风监督员”志愿者队伍等,形成了为民服务长效机制。

  以评价为导向,建立面向群众的成效评估机制。建工片区促进会把项目实施的主要评价权交给区域内的居民和白领,分类开展满意度测评。比如,针对“永乐夕阳红·维修进万家”、“社区大管家”、“公益进工地”、“午间公益一小时”等项目,分别选取了100多名居民和白领,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测评,满意率均在98%以上。同时,委托第三方对上海民生公益基金会资助的“民生民心公益助学”项目进行评估,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吸纳意见建议,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

  3.以“平台、主体、基础”建设为视角,增强“金色纽带”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

  抓平台建设,搭建多样化的党建服务平台。一是依托党建服务中心,搭建居民区便民服务平台。通过发挥街道党建服务中心的辐射效应,做实32个居民区党建服务站和4个商务楼宇党建服务站,坚持服务项目的区域性、开放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是依托阳光驿站公益服务社,搭建党群工作平台。通过成立陆家嘴阳光驿站公益服务社,打造承接党群事务、提供党群服务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三是依托“互联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陆家嘴党建”微信公众号,建立集信息发布、服务介绍、需求征集、意见反馈、在线互动为一体的党建服务网络互动平台,多样化的平台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效载体。

  抓主体建设,培育多元化的服务力量。党员是党建引领下创新社会治理的主体。街道党工委以开展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党员示范岗等为活动为契机,在“以楼组为载体的邻里型公共空间”和“以楼宇为载体的伙伴型公共空间”开展“三亮”(亮身份、亮特长、亮意愿)活动,通过联合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为每名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32个居民区党组织分别选举了律师党员、医生党员、企业党员职员、社区党员民警等担任兼职委员,充分发挥在职党员作用。

  抓基础建设,深化基层服务内涵。着眼于回应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的需求,实行联合联推联动,加强资源整合,拓展服务内涵。比如,开展“两楼”(商务楼宇和居民住宅楼)结对等活动,推进居民区“大党委制”,试行交叉任职模式,发挥兼职委员作用;联合开展特色微组织生活观摩活动,推进“1+5”组织生活模式创新。联合开展“帮困献爱心送温暖、助学助医送服务、行业服务小区行”以及文化、健康、咨询“三进楼宇”等项目,回应楼宇白领的兴趣点、楼组居民的需求点。联合开设“白领课堂”,开展公益集市专场活动,志愿者结对帮扶等实事服务。共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进“金色纽带”文化进社区,组织参观社区文化基地以及文艺作品展览展示,弘扬人文精神,增强党在片区的文化凝聚力。

  三、启示

  一是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要求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全过程,坚持区域统筹,整体推进。陆家嘴街道以“金色纽带”为媒介,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打破不同隶属关系的单位党组织相对分隔的状态,不断完善区域化党建联建共建机制,把城区、街道(社区)、居民区三级党组织联动起来,统筹推进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构建形成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匹配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并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和工作规程,实现对基层社会的统筹、整合和引领。

  二是在社会治理呈现出多中心格局下,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构建政府与社会、与市场、与社区居民群众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体”。尽管区域化党建是一种开放性的、集约化的党建模式,具有全覆盖、广吸纳的特征,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缺乏利益纽带,更多表现为碎片化、点上建设,单体推进的特征。陆家嘴街道党工委以“金色纽带”为载体,发挥“一线指挥部”的作用,针对区域内不同楼宇、园区、商圈、居住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不同特征,优化组织设置,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增强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融合,形成党领导下的社会利益多方协调机制,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与社区自治良性互动,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享。

  三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关键在于群众有获得感,要求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社会活力,加强价值引领。陆家嘴街道以“金色纽带”构建社区多元治理“共同体”,突破了“体内循环”固化的组织结构,服务力臂向整个区域延伸,形成一个面向区域所有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全方位开放的、服务和指导功能兼备的、实体和虚拟形态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服务平台,在与区域内各类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在居民区、商务区楼宇之间搭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对话交流与协作共建平台,引导居民群众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向“自我服务”、“互助服务”发展与转化,由此,使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作用得到发挥。

  陆家嘴街道以“金色纽带”打造社区多元治理“共同体”,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有效推进了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为探索“社会发动广泛、综合管理有序、制度建设精细、源头治理深化” 城市社区社会治理新路提供了经验和实践范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楼宇没了“围墙” 街区增了活力
【点赞】众人之事众人议,这个区首个楼宇治理议事会成立啦
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
【伴公汀】上海,找到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金点子“众筹”,“老法师”共话社区治理创新之行与思
《聚在武康汇》记录六年点滴!翻开记忆的扉页,回眸片区治理与人情温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