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行走高效课堂之路

“学校的产品是课堂”,课堂支撑学校内涵发展,高效课堂是未来教育的核心优势和制高点。

高效课堂首要问题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其次要有自己的操作模式和流程,第三是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高效,遵从人道

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是懂人道的人,其次是能驾驭人道的人。人道不满,天道远之。

高效课堂的起点是改变教育的观念。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给学生以身心自由,是改变学习状态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快乐、自由、进步是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有些教师过多地占用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力求把一切问题都讲得明白和易懂,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用不着做深入的思考,教师的思考束缚学生的大脑,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使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不能参与其中,“在经历中体验”这一过程被剥夺,思维被钝化,学习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厌学和自信心下降。只有在“身心自由”的基础之上,尊重学生的认识方式“做中学”,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体验和感受,理解消化的东西,才能真正掌握。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落实“学习主体”首先要有时间保证,如果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还谈什么学生主体?只有老师让出时间,学生主体才有“就位”的可能。

落实主体地位的过程包含在课堂时间模式中。我校在学业习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简洁自然,无须更多时间,在提升阶段(归纳训练,拓展深化)所需要时间弹性空间较大,改为“172”分布更为合理,因此制订了我校的“172”课堂时间模式。即教师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学生展示交流不少于30分钟,训练拓展10分钟。

172”是必须的。在教育观念转变之初,如果时间没有定性与定量的要求,时间的模糊带来认识的模糊,学生“主权”经常被侵犯,因此对时间定性和定量的要求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理念落地生根,才能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

172”调整了教学关系。这种变革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第一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第二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可以及时交流分享、反馈矫正变为可能;第三自由、平等、快乐,兵教兵、兵练兵才成为常态和习惯。

主人归位,精神解放,主动学习成为现实。“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172”是学习观的根本性变革。“教”找到了最准确的定位,“促进学生的学习”,在“经历中体验”,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72”建立学习生态。高效课程的契入点是创设课堂的生命态。教学过程中全面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潜能,教学过程整合学生的意识和身心活动,把社会规范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 善用这种力量,学生的世界将会发生变化,课堂才会出现不同,才能自然而然就会引发学生的精神状态,发展状态的改变。

创设一个和谐的生态课堂环境是高效课堂的入口和基础。这既是一场思想上的变革,也是教育的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遵从人道的过程。

二、“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必须有一个抓手,这就需要有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实现课堂教育的效益的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

模式既规范了“教的方式”,也规范了“学的行为”,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操作方法。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正如行驶的汽车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一个道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一个基本的“规则”约束,有了这个课堂之规,才有操作和控制的依据,才能让理念“鱼游大海”。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自主、合作、探究”。研读郭思乐《生本教育》,学习杜朗口中学教学模式,结合我校高中教学特点建立我们的教学模式。

课堂环节上“落地”为三阶段领会(低入口)、感悟(大感受)、提升(深探究)。

六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归纳训练、拓展深化。

时间划分:5+30+10172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领会、感悟、提升(自主、合作、探究)

1、领会:(低入口: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领会是学习的起点,是知识与能力层面学习的过程。教学模式对教学时空进行了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领会的任务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就已开始,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这样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社会化的准备与研究,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自主学习必须把教材当作范例,“精选”知识,“过滤”非本质的知识,让7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大部分知识基本学会,建构起初步的知识体系。未解决的问题,以提纲的形式或红色笔批注留待合作交流共同交流,有效过滤掉不需要教就能学会的知识,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合作交流阶段可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要尽量自学,一般不对预习环节做时间要求。

自学的过程,要求学生安静,教师耐住寂寞。

这个阶段多数教师反映,“学生没有重难点,学习效率低下”,课改之初可使用导学案,以提纲的形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感悟:(大感受:分组合作,交流展示)

感悟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和主要环节,是知识在互动中“活化”的过程。经过对知识的过滤和精选,对未理解的知识需要进一步领会,也需要发现知识生成的基本规律,拓展和深化知识的生命,这就需要对知识的感悟过程。

感悟的作用是:其一是学生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对新知识的选择,组合、重新建构;其二是体验和感悟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浸润着自己的汗水的知识才具有生命力,才会在大脑中生概发芽;其三加强了班级内部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意识;其四感悟也是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创新,精神生命不断发展的过程。

感悟以小组学习为前提,以交流展示为主要的教学策略。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即“发表,暴露、提升”。展示从操作技巧上说,分为小展示和大展示。

小展示提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同学都要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在黑板或练习本上写出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就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学生自已的话语,有自已的体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身在教室,想在当下,做在当场,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是深化知识,提升能力,体验过程与方法,提升生命一个重要的过程。

大展示以班级为单位。随着学习的深入,问题逐步升级,小组不能解决更较为高级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参与进行“大展示”。

展示是一个知识活化的过程,也是知识能量的交换、存储、释放的过程,在这里不仅是知识能量的积累与重构,更是精神的成长。

生本课堂与教学模式的实施,两年来让我们亲眼目睹了更多的生命灵动与精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对一种苦差的“应酬”,课堂成为学生最幸福的地方。

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就是高效。

没预习就不会有展示,没展示哪会有高效?

“动”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理解了生命的深刻内涵,也把握的教学的要义。

3、提升(深探究:归纳训练、拓展深化)

提升是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与深化。深探究是知识增值性的教学过程,使知识内涵丰富,外延拓宽,功能增强;也使知识形态发生了变化,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死知识转化为活知识,知识内化为智慧,知识内化为品性。

深探究使课堂教学得以提升,学生的潜能与智慧是高层次的创造与展示,也是教学的最高形式,体现了课堂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提升从“拓、挖、思、悟”展开。在知识建构过程中,首先是对知识体系的网络化,其次是功能的拓展和深化。

“拓”就是从知识的广度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学中横向联系,纵向延伸,扩大视野,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挖”就是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揭示课本文字表层下的含义,挖掘本质、规律、方法,并对知识总结概括。

“思”就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高中教学为的核心任务。包括思维力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

“悟”就是感悟的能力。内化提升学生的品性和人格。

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和质疑中借力,在表达中提高,在反馈矫正中完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讨论中得到提高。

深探究从训练开始。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课本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训练是让你把事情做对,知道不等于做到,训练才能提升能力,学生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一方面通过反馈矫正让学生把事情做对,外延拓宽,功能增强是让人做对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深度与广度在探究中深化,分享中共同成长,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打破时空界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生活与社会相结合,把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有体验,有情感,有话可说,让每个学生心里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并内化为强大动力,课堂就成为一种引力巨大的学习场。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第一资源,在课堂上展现他们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你就会发现很多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

深探究或许永远没有结束。

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拔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课堂教学模式化的过程,就是规范教师的行为和课堂流程化的过程,也是机械化生产课堂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课堂的标准。有了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实现课堂高效。

学会站立是学会走路的先决条件。

三、途径和方法

今天的教育缺失的不是理论、理念,恰恰是“方法、操作”。重要的是掌握课堂教学的技术,“坐而论道”指望用理论去解决具体问题是不现实的。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高效课堂的起点

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新课实施过程所出现的“自主”变成“自流”现象就是因为缺少了培养这一环节,是我们的老师缺少激励措施,缺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和方法”。杜郎口的“人人参与”“个个精彩”从哪里来?从解放学生的学习主权上来!

学习主动却很关键,课改如果不解决“变被动为主动”的实质性问题,就没有真正内动力的产生,主动来自哪里?责任,兴趣,它的权益,它的使命,认知方式发生关联。

教师唯有尊重学生的认知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拓展,挖掘,思考,感悟,学生主体尊严被唤醒,自我实现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才能激发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主人就位”。还学生的“身心自由”,源于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与诠释,激发和展示学生未开发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由释放,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

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展示”是解决学习的“内驱力”的最佳方式,“展示彰显成功,精彩来自展示”,展示形成学习的“兴趣中心”。

让出时间空间,“172”不是游戏。

2、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动力来源于自身内在动机,实践活动需要自身体验,精神成长来自内心,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学生是最大的教学资源。

“主人就位”,让教学活动发生在学生身上。其结果是知识在这里积累与重构,也在这里交换,更在这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的活教材,而且具有生动性,可变性与交流性,活动越多,质量越高,教育的结果发生在学生身上。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学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通过“活动”来实现知识的交换与生成。学生资源的捕捉、利用与开发必须提供展示的舞台与机会,不断开展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课堂教学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包含了丰富的教学理念。

3、导学案为切入点

教学模式实施之初,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率低下,对知识认识较为肤浅,模式流于形式。

要以导学案为切入点,将其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载体,通过导学案来逐步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导学案就是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活动化的师生共用文本。更直白点说: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学情为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而预设的一些题目和为提高学生为完成这些题目的兴趣而设计的栏目及活动的书面体现。他是教师组织指导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案。

推行导学案,可以解决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难题:如备课、集体备课,批改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到实现教师在课堂少讲或不讲的方法。因其兼有作业本之功能,实现了面批面改,减轻了学生负担,为学生发展特长留足了时间。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不是习题集。导学案形成习题集、强化训练、练完讲讲完练的做法恰恰是我们坚决反对的。课堂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生成“能力”。

4、课堂教学抓手是小组学习

“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对话交流情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这个小组其实很像“小班化”,教师“利用”学生,首先利用小组长,等同于小老师,是所在组的学习领袖,小组内部按照个体学习划分AABBCC三个层次,当然这个划分是“动态”的,它随着学生的学习力变化而变化,一个小组6-8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每个组按照自己的要求和进度,各自为战,但又充满着竞争,对抗与质疑。

理论落地需要具体明晰的方法,我校学习乌丹五中的做法“三给一留”。

三给:给单子、给机会、给权利

给单子: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问题导读单、提升学生能力给问题训练单;

给机会:给学生独立学习,互相交往,展示自我的机会,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都有操作的机会,都有表演的机会等。

给权利: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权力;给学生表达的权利;给学生质疑争辩权利、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给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权利;给学生有“出错”、“出轨”的权利。

一留,即留空白。教师不要把课讲得过实、过透,应该给学生留点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空白。

“主人就位”解放生产力,教学模式产生流程,流程出效益,教育遵从人道,高效课堂才有可能。

四、课堂高效,从提升教师技能素养做起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改革实质就是改变观念。改变观念需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改课堂需要根据课改理论反复的"磨课"。平时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课堂竞赛活动,比如青年教师上岗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竞赛课,还有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这些活动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艺、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更多的开展研讨课活动,我们称之为"磨课",其流程分八步,我们也叫"八步磨课法""磨课",顾名思义,反复磨炼研讨的课。其流程如下:

一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学科组长牵头,在形式上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和定中心发言人。在内容上,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备知识系统,备学情和学法,备课程的重难点,备教师的教法和导法。

但集体备课更端正的几点认识,那就是:

集体备课不等于轮流备课。集体备课突出的是集体参与,共同研讨,决不能把它理解成为备课组成员间的轮流备课或分工备课。如果备课组成员采用"值日"式的轮流备课或协作式的分工备课,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投机取巧,其效果与个人备课相比,只会差不会好。

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教案。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重难点处理、教法学法、训练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从备课形式到教案内容都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由发挥。如果同组教师都抱着同一版本的教案走进教室去照本宣科,那则是对集体备课的歪曲。

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不备课。集体备课旨在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同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相互探讨,贡献才智,共享资源。如果某一个人一味依赖集体备课,机械地使用他人撰写的教案,就难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撰写教案和学案。教案的撰写是一人主笔,备课组其他人提出修改意见,可以说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我们对学案撰写提出具体的要求,学案是学生课前课上的学习方案,学生的一个学案必须有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情境设计、活动设计、针对性练习、学法指导和学生的课堂归纳等几个方面。避免把学案等同于习题片子。

三是试课。一个学科指定一人承担研讨课任务。在正式上研讨课前,承担任务的教师首先在其他班级试课,年级学科组教师听课,课后评课、交流,反复修改。

四是上研讨课。并进行录像,全年级及本学科教师听课。根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我校制定并实施"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听研讨课,其实在他们心中是两节课,一个是所面对的研讨课,一个是假如自己上这节课,如何上。

五是教师说课。上课教师把这节课备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课堂设计意图,这节课重难点,课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自己这节课存在的问题等作一个说明。

六是现场评课。评课人员是本学科学科组长,师徒制中的师傅,从事本学科教学的环节干部及从事教学管理的校级领导。既说优点但更主要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评课不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对课不对人指出其课堂上存在的不足是很平常的事。

七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我校教师教学反思有三种:研讨反思,教后反思和阶段反思。一种就是刚上完大型研讨课后,根据现场评课和看自己课堂实录写出反思,我们认为这种课后反思很有话可说,而且反思的一定会很深刻。因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反馈情况,有目的的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教学状况,提出下一步的修改主张,这叫研讨反思。还有一种反思是教师每节课的自我反思,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自主的效度,合作的参与度,探究的深度,问题的思维含量等,教师都要反思,这种反思是教师自发的、本能的,无须强制的。这样的反思能够使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这种反思在我们的教案中有指定位置,叫教后反思(也叫教后记)。还有一种反思叫阶段反思,就是期中期末考试后,教师往往积累了一定的教学事实,依据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的一种反思,它的好处是可以比较系统地对一个阶段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提出比较合理的修改措施,从而使以后的工作做的更好。

八是后续跟踪。一位教师经过一次“磨课”,其课改理念、教学技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进步较快。但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教导处对其上课情况进行有效跟踪,督促教师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效课堂如何抓学生的参与度
【骑马看教育】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转载】《高效课堂22条》给我的启示
数学课堂上轻松学习
《高效课堂构建中,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者不同上课参考标准》学习心得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