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近现代爱国诗词选(四)
userphoto

2022.08.07 山东

关注

黄兴(1874—1916),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他是华兴会的创建人,也是同盟会的领袖之一,地位仅次于孙中山。从1907年起,他曾指挥过六次边境一带的武装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黄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民国成立后,任陆军总长、南京留守府留守等职;1913年,任讨袁军总司令。1916年10月病逝于上海。黄兴的诗词虽流传不多,但由于他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吊挽烈士,则沉痛悲愤,无限哀悼;赠送朋友,则互相勖勉,鼓舞斗志;而最后都落实到推翻清朝专制统治这一革命主题。”(《辛亥革命时期的诗歌》)这一评价,虽未涉及到诗词创作的艺术风格,但从对事业的信念和战友的感情上看,是真挚的、坦诚的。


 

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
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
一去渡沧海,高扬摩碧穹。
秋深霜气肃,木落万山空。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1902年秋赴日留学的前夕。咏鹰实际上是抒发自己的革命理想。一旦脱离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樊笼”,真是天高任鹰飞,可以安排祖国的命运了。


吊刘道一烈士

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淡中原侠骨香。
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
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1907年。孙中山也有《挽刘道一》诗,孙、黄的挽刘诗,是近代史上交相辉映的姊妹篇。


蝶恋花·吊黄花岗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香吹上无情墓。

回首羊城三月暮,记血肉横飞,气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说明
这首词当作于1911年秋。1911年4月27日,作者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原定于4月28日起义,不料奸细告密,不得不提前举事。黄率同盟会骨干100多人攻打总督衙门,和大队敌军遭遇,在激战中很多革命党人牺牲,黄也负了伤。后从战地收得尸体72具,葬于黄花岗。词中表达了作者对黄花岗之役殉难的烈士怀着特殊的深厚感情。


蝶恋花·赠李沛基

画舸天风吹客去,一段清秋,不诵新词句。闻道高楼人独住,感怀定有登楼赋!

昨夜晚凉添几许,梦枕惊回,独自思君语:“莫道珠江行役苦,只愁博浪锥难铸!”

说明
这首词作于1911年秋末。黄花岗起义使革命党人受挫,黄兴计划用刺杀清廷驻广东大员予以报复,他派李沛基兄弟由香港乘船到广州行刺。9月4日,当新任镇粤将军凤山的轿子行经埋伏点时,李把炸弹从楼上窗口投下,凤山当场毙命。词的上半阙,对李氏兄弟完成行刺任务抱有充分的信心。下半阙“莫道珠江行役苦,只愁博浪锥难铸”,是李临行前惟恐找不到行刺的良机。然而,结果比预料的要好得多。




秋瑾(1875—1907),字璇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她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先觉者,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自幼就具有一种热情和倔强的性格,婚后冲破封建家庭夫权的束缚,于1904年秋赴日留学。在日期间,积极参加同盟会的反清活动。先后结识了陶成章、鲁迅、黄兴、孙中山等爱国志士。1906年归国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1907年,组织光复军,与徐锡林分头准备皖、浙两省同时起义。事败被捕,同年7月15日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秋瑾工于诗词,《秋瑾集》共收诗词162首。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

说明
这首诗作于1900年义和团运动正方兴未艾时。诗中反映了由于清廷的卖国主义,激起河北、山东等省农民组织义和团进行反抗。英、美、俄、法、日、奥、德、意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乘机进攻天津、北京等地,清廷一面利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作战,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投降派却逃往西安避难。作者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恨不能披甲上阵驱逐侵略者!


自题小照

俨然在望此何人?侠骨前生悔寄身。
过世形骸原是幻,未来景界却疑真。
相逢恨晚情应集,仰屋嗟时气益振。
他日见余旧时友,为言今已扫浮尘。

说明
这首诗作于1904年2月。当时作者在北京以男装留影,并在照片后面写下此诗赠给女友吴芝瑛。诗中充分表现了巾帼英雄的气概,末联意即:以后见到旧友时,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已清除旧的观念和习俗了。果真,半年后诗人东渡日本,积极地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竟有危巢燕,应怜故国驼!
东侵忧未已,西望计如何?
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
谁为济时彦?相与挽颓波。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1904年留日时期。1840年,英帝国主义的炮舰打开中国的门户,使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中国的领土大片大片地被帝国主义掠夺而去。中国真像是即将倾覆的燕窝。一切爱国的仁人志士都会感到自身的责任,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未来,应通力合作,力挽狂澜。诗中“应怜故国驼”,原指晋朝末年,索靖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道:“将会看到你埋没在荆棘之中了。”(见《晋书·索靖传》),作者实指满清王朝将被推翻。


  

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
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
忆昔我祖名轩辕,发祥根据在昆仑。
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
痛哭梅山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
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泪涕多。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主人赠我金错刀,我今得此心雄豪。
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
沐日浴月百宝光,轻生七尺何昂藏?
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
殿前一击虽不中,已夺专制魔鬼魂。
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遍禹城。
心死人人奈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
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
宝刀侠骨孰与俦?平生了了旧恩仇。
莫嫌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收。
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六洲。
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
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
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

说明
这首诗作于1904年前后,作者留日时,又有所修改。诗人以先觉者来敲响警钟,唤起沉睡数千数百年的中华民族共赴国难,洗雪国史之奇耻大辱!诗中“痛哭梅山可奈何”,梅山即扬州城外的梅花岭,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葬于此。意思是必须拿起武器去战胜帝国主义列强和满清王朝,以振兴中华民族。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乘风万里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说明
这首诗作于1905年7月。作者第二次赴日,在船上见到了“日俄战争地图”,不禁感慨万分,又值日人银澜使者向她“索句”,遂写下这首悲壮的诗歌。“忍看图画移颜色”指1904年2月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一次日俄战争,原我辽东半岛为沙俄势力范围,沙俄战败后,即变成日本的势力范围。


柬徐寄尘二章

祖国沦亡已若斯,家庭苦恋太情痴。
只愁转眼瓜分惨,百首成空花蕊词。

何人慷慨说同仇?谁识当年郭解流?
时局如斯危已甚,闺装愿尔换吴钩。

说明
这两首诗作于1906年上半年。作者在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时写给该校女教师徐寄尘姊妹的。“闺装愿尔换吴钩”,吴钩是古代吴国的兵器,这是在说:但愿你脱去红装,换上军装,投身于当前的革命洪流中去。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1906年。诗人的“鉴湖女侠”性格,充分反映在她执着的追求上:为革命而流的鲜血会像碧涛那样冲垮封建的满清王朝。一年后,她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毫不犹豫地献出了“一腔热血”!年仅32岁。她的热血并没白流,四年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大地上的封建王朝。历史又前进了一大步!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说明
这首词作于1903年秋。是年春,秋瑾由湘潭到北京后,不甘心于“俗子胸襟”的平庸生活。“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充分表达了女诗人激进的革命思想和显示出巾帼英雄的高大形象。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说明
这首词当作于1905年末。作者于是年7月15日乘船第二次赴日,至日后病数月。留日期间,“秋瑾经黄兴介绍,与孙中山先生见面,倾谈之下,对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和方策大为信服,即由冯自由介绍,至黄兴寓所填入会表,不久被推为浙江主盟人。(《记秋瑾》)词中已显示了为国献身的决心和将要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政权。1907年7月13日秋瑾被捕,清绍兴府把这首词作“罪状”公布。




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廖仲恺夫人。1904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于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妇女部部长。1927年“4·12”后辞去国民党内一切职务,进行反蒋活动。“9·18”事变后从国外归来,从事抗日民主运动。1947年与李济琛等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她工于中国画,亦善长诗歌。


  

辛亥前二年送仲恺去天津与法国社会党人联系

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说明
这首诗作于1909年。妻子送丈夫的诗篇,不诉小家庭的恩恩爱爱,而是以“劝君莫惜头颅贵”的豪言壮语激励丈夫,可谓开诗词史上的先河。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后世应永志不忘。


  

辗转兰床独抱衾,起来重读柏舟吟。
月明霜冷人何处,影薄灯残夜自深。
入梦相逢知不易,返魂无术恨难禁。
哀思唯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1925年深秋。是年8月20日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势力暗杀后,作者引《诗经·柏舟》,以示珍重节义。末联意为要实现廖在《诀别》一诗中的嘱托“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情真而志坚。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县人。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原拟在长沙发动起义,事泄失败后逃往日本,就学于东京政法大学等校。曾与田桐等创刊《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宣传革命思想。1910年回到上海,任《民立报》主编。1911年武昌起义后,积极促成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起义和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南北议和任袁世凯政府农林总裁。同年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宋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1913年初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获压倒多数席位,宋以政党内阁组织者自居,深为袁世凯所忌。在国会召开之前,袁指使亲信暗刺宋于上海车站,重伤后不久逝世。


哭铸三尽节黄花岗二首

孤月残云了一生,无情天地恨何平!
常山节烈终呼贼,崖海风波失援兵。
特为两间留正气,空教千古说忠名。
伤心汉室终难复,血染杜鹃泪有声。

海天杯酒吊先生,时势如斯感靡平。
不幸文山难救国,多才武穆竟知兵。
卅年片梦成长别,万古千秋得有名。
恨未从军轻一掷,头颅无价哭无声。

【说明】
这两首诗作于1911年。当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铸三即陈更新,是七十二烈士之一。第一首,对陈的牺牲表示沉痛的哀悼,对起义失败表示极大的惋惜。第二首,对陈的为国捐躯表示崇高的敬意。以岳飞、文天祥的精忠报国和杀身成仁作比喻,必将名垂青史。末联“恨未从军轻一掷,头颅无价哭无声。”对于激励人们参加武装起义,酷似吹响进军的号角。




朱蕴山(1887—1981),安徽省六安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国民党,积极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曾一度居住上海。1936年“12·12”以后,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共分裂政策。1948年支持李济琛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任常务委员、副主席、主席等职。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副委员长等职。存有《朱蕴山纪事诗词选》。


念奴娇·怀念亡友邓演达

“九·一八”沈阳事变,蒋介石一度下野。国民党左派著名人物邓演达是蒋的劲敌,蒋下野前,密将邓杀害。

海潮激烈,正大泽深山,蛟龙夜发。万里沧波来眼底,旧恨新仇重叠。浊浪排空,惊风挟雨,水天晦如墨。人生如寄,一杯黯然伤别!

应念壮士归来,中流击楫,肝胆坚如铁。易水萧萧风渐冷,泪逐波臣鸣咽。禾黍离宫,荆榛塞道,往事那堪说!何年把剑?誓扫神州腥血。

【说明】
这首词作于1933年2月。邓演达在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1930年,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党前身),进行反蒋斗争。1931年11月被蒋暗杀于南京。作者对友人被杀害悲痛万分,“何年把剑?誓扫神州腥血”,誓言要用武力复仇雪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侣
浩气长存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雨落黄花岗
黄兴的性格特点
推翻清朝之关键两次战役:[黄花岗起义].[辛亥武昌起义][散文]
台湾的青年节是哪一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