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路军边联敌后游击战(2)

 

生日锄奸

 

  1940年春,盘据在兰陵的日伪军先后在兰陵至向城的公路沿线设置了小仲村、朱村、艾曲、陈桥、于沟等敌伪据点,组织伪军,建立伪乡公所。这些人与日寇同流合污,欺压百姓,疯狂反共。在向城一带,尚岩设了伪区公所,苏圈设有伪乡公所,朱村设伪警察局,其中最坏的是于沟伪乡分队,该队驻在董家庄(属向城镇)村西、田村(属兴明乡)北边的天齐庙。

 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为粉碎日军“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阴谋,增强边联县军民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和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边联县委加强了对敌伪军的争取工作。八路军边联支队一大队争取了朱村宋忠礼、孙家庄宋茂厚、贾庄刘之禄等伪乡长,规定他们:一要向我送情报,二要掩护我方工作人员,三要供给八路给养。为了欺骗敌人,有时我军也向这些伪据点打枪佯攻。对那些死心塌地的汉奸据点则坚决打击歼灭。如伪警备大队王成贵(王占牛),于1940年5月中旬乘敌人“扫荡”之机配合日军两个中队到尚岩安据点,边联支队一大队乘其立足未稳,组织配合万村、尚岩自卫团基干队和区中队发起围攻。战斗持续到下午4时,我军采取火攻战术,正当敌人开始混乱,一大队准备突进圩内时,兰陵、埝头日军出动援军向我炮击,我军分兵打援,王成贵大队乘机逃窜。随即,尚岩地区为边联县收复,日伪势力蚕食根据地设立伪据点的图谋落空。

 在日伪军不断向边联县边缘地带增设据点时,一一五师边联支队一大队通过艰苦努力,插入敌后,通过秘密侦察了解,决定争取于沟乡伪乡长苏朝林,打击驻天齐庙的伪乡分队。天齐庙是附近有名的古庙,建自唐朝,占地近百亩,朝南有三道大门,内有天齐、子孙堂、关公3个庙堂。庙门上刻有“赏善罚恶”是个大字的横披。庙内有一株历经千年的银杏树,叶茂枝繁,是当地的一大景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香火庙会,都有数万人结社迷信,颂经参拜。人们也把这个庙会叫做银杏树会。后来“银杏树”就成了这个地方的地名。然而就是这个积善行德的地方,却被一帮危害百姓的汉奸所占据。伪乡分队队长姓马,是个干土匪的,依仗着银杏树周围都是敌伪据点,在他的统治区内横行霸道,鱼肉乡民,并且在敌人扫荡时趁机到根据地边沿区抢掠骚扰。为了加强统治,他硬拉胁迫着苏圈苏朝林当伪乡长。苏朝林是个有文化的小地主,有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不愿为日本人卖命。但为了保护身家性命安全,被迫无奈不得而为之。边联县委军事部长崔梦波得知这一情况后,利用苏朝林与边联支队一大队长王芗南(陈桥人)有世交的关系,对苏朝林进行了争取。

 1940年7月的一个夜晚,崔梦波、王芗南来到苏圈苏朝林家中。苏朝林叙说了被迫当伪乡长的经过,表示惭愧的说:“因为我识字,在乡亲们中间关系都不错,不知听谁说的,马硬要我去当他的乡长,我说不行,他硬叫干,还说什么‘姓苏的你不要不识抬举,敬酒不吃吃罚酒’实在逼得没有办法,家里叫我暂时维持一下.这才不得已上了贼船。马队长土匪成性,到处抢掠,我怎么能和他在一起呢!你们说怎么办吧?我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通过二人的教育,苏朝林决心弃暗投明,同时表示一定要除掉马匪。对此,边联支队一大队支部作了研究。教导员郭仲选和支委揭廷恩、杨振灿都认为苏不愿当伪乡长是可信的。但银杏树据点周围都有敌伪据点,地形对我们不利,必须采取调虎离山的办法。又经和苏朝林筹划,大队决定利用农历六月十七苏朝林庆贺生日和汉奸队赶作字集收税之机,在家中请客解决,为民除害后苏朝林全家弃暗投明到根据地。由于苏圈处在敌人交通线上,周围距离敌伪据点都不远,行动稍有不慎,漏出破绽将前功尽弃,有很大危险。不利条件:苏圈靠近临枣公路,日军汽车来往频繁;苏家住宅紧靠西泇河,河水较深、回旋余地小;马匪汉奸队共30余人,27支枪,战斗力虽然不强,但其人员多系土匪、兵痞、流氓,政治上非常反动。有利条件:正值青纱帐时期,行动易于隐蔽;敌区群众痛恨马匪,拥护八路军;我方采取智取办法,敌人事先不会发觉。大队分析认为只要保密好,敌人事先不觉察,以上不利条件就都不起作用了,从而提高了保证胜利完成任务的信心。大队决定:一是崔梦波带一、二中队长和选拔出来的21人去执行任务,半夜后潜入苏家。长枪组(带手榴弹)由一中队长杨振灿带领埋伏在苏家炮楼上,隐蔽观察了望;短枪组埋伏在苏家后院。二是大队长王芗南、教导员郭仲选带一、二中队驻到堡子村,准备万一发生意外,进行支援。三是临时情况由苏家女儿负责传递。

 王芗南和郭仲选对参战人员进行了战前动员,说明这是一项特殊的战斗任务,必须勇敢、沉着、坚定、机智、警惕,保证胜利完成任务。队伍当夜按时到了苏家,苏的父亲含泪接待。崔梦波叮嘱他要沉住气,不要怕,只要不露破绽,就没有问题。并要求他做好全家转移的准备。在埋伏好和布置了隐蔽岗哨之后,与苏朝林商量了行动计划,特别强调要沉着应付,让敌人多喝几杯酒,争取一枪不发解除敌人的武装。但要随机应变,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并叫他不要耽心。做好准备,争取睡一觉,以便应付明天的“筵席”。一切安排妥当,伏击人员便隐蔽在苏家炮楼上枕戈待旦。

 1940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七),天气晴热。伪军马队长一早就率队来赶作字集。苏朝林“邀请”他们赶完集早些回来“喝酒”,为自己庆贺生日。上午似乎过的特别慢,执行任务的战士们在苏家后院的炮楼上又热又闷,眼巴巴地等待着。一直熬到中午,马才率队来到苏家。其实,他们今天撤集是最早的,因为都想回来到乡长家里喝酒,平常的时候在集上喝,不喝到集上散了人,是不会回来的。

 苏家客屋里准备了四桌酒席,伪乡分队进了屋,都把枪靠到西山墙根,分别入座。苏朝林这时只顾端茶递烟,顺便问问集上税收情况,没有发觉马伪队长把他的枪顺手放在床头上。喝了不到两巡,苏就到各桌上劝酒。后因苏朝林夫人送菜时与苏悄悄说话,马某似有怀疑戒备表情,为防事迟生变,我方即趁众匪猜拳行令之际,提前行功,分两组突入客厅。崔梦波与二中队长魏景昭等4人一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屋内,即到西墙根把伪军的枪统统护起来。因事先没发现马某的枪在床头内,也未事先采取措施,这时马发现情况有变,拿起枪来,正逢门卫小宋从正面冲进来,被马一枪打倒,与此同时,任玉奎、张荣连等7人突入客厅,张荣连手疾眼快,紧接一枪把马打翻在地,崔梦波向伪军喊话:“你们的队长被打死,我们是八路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伪军的枪已被控制,头目又被打死,匪众走投无路,屁滚尿流,有的钻床底,有的钻桌子底,崔梦波随即命令伪军到露天集合,听候处理。

 队伍迅速分头行动,有的负责看守俘虏,有的帮苏家装车撤离,把马匪的尸体投入西泇河顺流而去。把牺牲小宋的遗体,配上苏家的行李装在一辆小车上。苏的父亲、妻子、女儿分别坐在两辆小车上。27支未装子弹的空枪交给俘虏背上。县大队的战士穿插在俘虏队伍中间,叫伪军打上太阳旗,大摇大摆地通过了临枣公路。快到水沟村后时,堡子村二中队的警戒哨看见打着太阳旗的队伍,认为是日伪军,开枪迎击。二中队长魏景昭忙叫收起太阳旗,打上我军红旗对上联络信号。队伍胜利回到大队部驻地。大队长、教导员、地方区政府工作人员列队欢迎。边联游击支队支队长万春圃和宋鲁全,民主人士刘子才、王拱辰、孔欣山等前来慰问,欢迎苏朝林全家到根据地参加抗战。对27名俘虏除其中4人罪恶较大,交政府处理外,一部分经教育参加了部队,一部分不愿干八路和年老体弱的发给路费回家。根据地群众对苏朝林一家起义归来都很赞扬。教导员郭仲选编写了一个《苏朝林反正》剧本,节目在大炉演出,受到司令部的奖励。

 

收复伪据点

 

 1940年9月9日,边联支队一大队在副大队长崔梦波的率领下,一举拔除了胡窝伪据点,活捉坞丘乡伪乡长、叛徒王永盛。攻克胡窝之后,敌伪豢养的封建迷信组织 ——贾庄“红枪会”,即大刀会200余人,在贾庄伪乡长王思聪的操纵下,以“喝了符子,刀枪不入”蛊惑会众,向一大队驻地尚庄发起进攻。在十分危急关头,一大队埋伏在贾庄西北,采取不打会众,单打会酋的办法,放过会众,将其头领“孙豁子”击毙,用事实粉碎了他原来欺骗会众所说的什么“刀枪不入”的谣言,会众纷纷放下武器从此不再上当,贾庄“红枪会”被瓦解。

 1940年的秋,鲁南军区指示:长新桥据点对八路军主力与山东分局的联系影响很大,要设法拔掉它,以保护我们的战略交通线。长新桥据点里住着日军一个分队(3个班),伪军一个警察中队。村内还有一个70多人的伪中队。日军和警察队的据点设在大地主宋云石的宅院内。伪警察队在门房住一个班,其余住院内东房,日军住上房。宋云石的宅院围墙高而且坚固,两道门,日夜都有岗哨,易守难攻。在长新桥的伪军小队内,有边联县委插入的地下党支部,支部书记马登龙,其父马田是这个伪中队的队长。内线有支部委员于守平,经常提供敌伪活动的情报。因此,这个伪中队骨干基本为边联县委控制。村里另有一个地下支部,与伪中队支部不直接联系,但与边联县委有联系。

 根据八路军鲁南军区指示精神,边联支队一大队寻求歼敌的机会。一天接到长新桥内线报告,说日军已开往鲁中去“扫荡”,只留伪警察中队和伪乡中队在据点守护。崔梦坡立即分别找内线于守平和负责做卞庄、埝头敌工工作的郑书箴了解情况。于守平汇报了长新桥据点情况:日军走后,伪警察中队非常害怕,对外封锁消息,加强了据点防卫。郑书箴报告了卞庄据点的情况:驻卞庄日军一部分去临沂,埝头伪军无变化。于守平的意见是:打据点时,对伪警察队的门岗可由他和伪中队的同志负责打掉。进攻部队从大门攻入据点院内。为了抓住战机,他建议最近组织战斗。一大队向鲁南军区和支队部汇报,军区决定派参谋张振参加一大队组织指挥战斗,具体部署是:组织一个尖兵突击队,以于守平、郑书箴为主,负责夺取门岗,直插敌据点内院;一、三中队和长新桥起义中队围攻警察中队;二中队在长新桥外东南角占领阵地,防敌突围并阻击增援之敌。

 当晚10点,于守平从据点出来接头带路,突击队和一、三中队进入据点。崔梦波紧跟突击队前进。因战士都穿着山里的“大铲鞋”,走起路来声音很大。为了防止警察中队岗哨听见,大家只好脱掉鞋子赤脚前进。直到接近门岗时,哨兵才问口令,于守平一面答口令,一面抢先一步把门岗撂倒。但因是两道门,第二道门岗发觉后,马上关了门,紧接着据点里的各个枪孔、门楼都一起向外射击。正面进攻受阻,进攻部队只好占领该院西邻宋五家炮楼,继续向突破口发起攻击。该院原是日军住处,防御工事、交叉火力、射击孔设施组织非常严密,难以接近。又采用火攻,因里面都是瓦房不起作用。后来我军在西炮楼用一挺英式机枪封锁敌人的射孔,梯次运动接近敌人。这时发现起义的中队没跟上来,由于他们地形熟,崔梦波回头叫他们参加战斗。军区张振参谋正给起义中队做工作,这时卞庄的日军和埝头王占牛的伪警备队前来增援,负责阻击的二中队与敌人打响。敌军的小炮不断打到村内,继续攻坚已有困难,部队不得不暂时撤离。伪警察中队趁机从北面突围,与卞庄来接应的日伪军一起撤走。一大队乘机收复占领长新桥,使日伪切断的鲁南滨海至湖西的交通线重新联接起来。

 长新桥伪军中队起义后由马田、于守平带领,随边支一大队转移至漫溪村。马登龙留下与村支部书记宋佩吉一起组建长新桥乡政权及群众组织。边联支队一大队部决定:将长新桥起义中队编为一大队第四中队,仍由马田任中队长,于守平任副指导员,并向军区请示备案。由于突击队在袭击长新桥据点时把大铲鞋都扔掉了,漫溪村妇救会会长宋大娘看见队伍打着赤脚,现做新的来不及,就动员妇救会员们把自家男人们正穿的鞋子脱下来送给部队。当战士们穿上鞋子,听说送鞋子的宋大娘就是两个月前在苏圈战斗中牺牲的小宋烈士的母亲时,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人民是这样热爱子弟兵,子弟兵为有这样的好母亲感到骄傲和温暖。

 1940年12月18日夜,临沂游击总队向将军桥伪据点发起猛攻,除匪首、汉奸王大同(绰号“四平把”)逃窜外,其余50余人全部被俘,缴获步枪50余支。同月,王六生率峄县支队向大仲村伪据点发起攻击,激战10小时,毙伪乡长宋黄牙(绰号)及伪军20余人,俘伪军队长李翠之以下80余人,缴获长短枪百余支,拔除了该据点。

 

兰陵游击队

 

 1939年初在兰陵建立和发展的青救团十七分团改为兰陵区团,7月成立南进支队第八大队,后改为东进支队八大队,大队长兼政委石涛,有3个连队。这支武装依靠兰陵民众与日伪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8月进行了蒋家庄伏击战,击毙敌伪队长郭四峨等10余人,彻底打垮了插柳口的日伪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并趁机成立了自卫团常备队和预备队,与兰陵日伪军展开游击战。

 由于斗争形势的变化,1940年兰陵地区划分为兰东、兰西两个斗争区域,中部是以兰陵为中心的日伪据点,和以横山为中心的李子瀛土顽势力。兰东地区由区党委书记杨景田带领区党委、区团部转移到泇河以东皇路、南桥一带开展工作。兰西地区由黄莘三负责。4月,八大队调入一一五师升为主力部队转入外线,留黄莘三工作留守,上级决定以蒋庄进步民主人士王锡瑞成立的四县边联十五区团自卫团常备队作为基础,组建一个中队。黄莘三任中队长,原常备队长王立义(王克非)任副中队长。后来,鲁南军区又派王伯华、吴英奎回到这支队伍,王克非因病调做情报工作。

 八路军鲁南三军分区政委邝任农召集黄莘三、王伯华、吴英奎去司令部,评价了这支游击队的战斗力,研究了部队发展问题,并正式命名为鲁南军区游击一中队。邝任农提出组织兰陵至峄县的据点的情报网、破坏公路线和在战斗中发展壮大队伍三项任务。在兰西地区,这支抗日游击队伍很快由40余人发展到80人。大部分时间出没在公路线上,时而打埋伏,时而化装成日伪军、商人和民工等,经常不断的打击敌人和截取物资。特别是游击队在前山头附近伏击了日军军车,敌人受到威胁,随即调集兵力向游击队活动地区进行疯狂“扫荡”。日军采取碉堡政策,在兰陵西部的公路要塞郭家山设立据点,挑选老惯匪刘明贞当伪军队长,配合一个小队日军驻守。因敌我力量悬殊,游击一中队采取内线打入的办法,由情报组李金生带十几人进去。不久取得了刘明贞的重用,任命他为分队长。经过一段时间,敌人认为该据点已牢固,便撤走日军。接着又相继在公路沿线的前山头、夏庄,公路以北的艾庄、西新兴、马家楼等村设立据点。1940年6月底,日军集结了近百人的伪军,以土匪姚白海为首到艾庄安设据点。一中队在艾庄自卫团的配合下,在一个下午,以青纱帐作掩护,分兵二路向敌发动攻击,毙伤伪军数人,敌弃尸2具,狼狈逃窜。8月初,伪军又纠集200多人再来艾庄安据点,一中队当日发起攻击未克,次日同边联支队一大队连夜猛攻,敌人弃寨逃窜。1941年初顽匪张汝德部进犯边区,边支一大队和游击一中队,在大队长王芗南和黄莘三的指挥下,分四路发起攻击,虽敌众我寡,但有临沂八区打入的内线作内应,有力的配合了战斗,魏玉盛率队胜利返回,瓦解了敌人,张部被重创后逃窜。

 1941年1月下旬,郭家山日伪军据点内线的活动,引起了敌人察觉和怀疑。春节前的一次酒宴后,汉奸队长刘明贞训话,声言“我们队伍里有灰(即暗探),要小心点”。李金生发现刘明贞已对他怀疑,感到继续隐蔽有出危险的可能,立即与情报组王立义取得联系,说明情况,提出拔除据点的意见和内部准备,要求迅速行动。王立义向游击中队黄莘三等人汇报,认为计划可行,决定1月26日(农历腊月28日)凌晨1时行动。李金生按照排岗的时间,临时全部换上自己的人,一切准备停当。黄莘三对进攻作了部署,突击队由徐学斌、魏玉盛率领,要他们尽可能活捉刘明贞。各后继队伍都作了围歼敌人的分工,王立义带基干自卫团作打援准备。当徐学斌、魏玉盛冲入刘明贞住处时,房内灯亮着,刘已处半醒状态,闻声则警惕地去摸枪,徐立即将刘拉在床下,二人扭在一起。同房的两个伪军官刚要举枪对徐,魏玉盛立即将其击毙,两人回手抓伪军队长刘明贞,刘拼命反抗拒捕,不得不将其击毙。我后续部队对另两个伪军营房同时包围,这时伪军已被枪声惊醒,随即进行顽抗。尽管这些伪军是久经战斗的老土匪,但毕竟被围困在室内,又加内外配合,仅经半个多小时的战斗,全部被歼灭,郭家山据点被顺利地拔掉。

 郭家山据点拔除后,兰陵以西各据点的伪军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向峄县、兰陵几处的日军求援。敌人很快调集兵力进行报复,在郭家山重新设立据点,随后派一名叫野猫的伪大队长在艾庄增设新据点。艾庄是游击队抗战堡垒村,敌人在此设据点,对游击队活动很不利。游击一中队决定乘其立足未稳迅速打掉它,即使拼上一些伤亡也要拔除。在中队长黄莘三的指挥下,以中队为前锋,配以数百自卫队武装,兵分三路向艾庄发起猛攻,敌人一部被歼,大部狼狈逃窜,战斗获全胜。兰陵游击队两次拔除日伪新老据点,取得了战斗经验,就是老的据点派人打入内部,伺机里应外合,以少数兵力即可取胜;新设据点应趁其立足未稳,发起强攻,并配合以群众武装,造成浩大声势,一举拿下。实践证明,部队战斗力强弱,取决于指挥员的勇敢智慧和知己知彼的情报准确。

 在边联县西部,1941年4月上旬,日伪军对石城崮一带“扫荡”,找了地主王毓昌、伪军队长姚百海率100多名伪军在新兴安了据点,当即被兰陵游击中队联合友军张洪宾部共同出击猛攻,敌人弃尸七八具仓惶逃窜。由于游击中队坚持斗争,日军企图蚕食兰陵西北、边联县西南这块边沿根据地的图谋没有得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十七、八路军大队长亲自上阵抓舌头,半路设伏消灭换防伪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10—1945.8)(二十一)
大将粟裕车桥打出“掏心战”,刺刀捅死数百日军,残敌下跪投降
黄河口抗战大事记(1943)
日军说好增援伪军,半路听说八路人多,一枪不放就收兵回城
真实战例精彩远超抗日神剧!新四军除夕夜奇袭盱眙,擒敌200多,自身0伤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