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迪:捐身护忠义
他威武不屈,斥责朱棣:“背祖欺侄,谋权篡位,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坚决不侍逆贼。”明人徐冠撰文赞曰:“临大节挺然以身卫义,以义换身。披肝沥胆而不少馁,衣带词硭足以裂金石而泣鬼神……”

陈迪:捐身护忠义

2015-12-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蓬莱大忠祠画像
■ 政德镜鉴梺?   □ 陈文念

  翻开历史的画卷,在古登州(今蓬莱)城图上中央位置,有座显赫明清两朝的古建筑大忠祠。大忠祠里尘封着一个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陈迪,捐身护忠义的高尚气节,震古烁今,成为中华民族史上一座忠义的丰碑。
    半生富贵惨遭“壬午之难”
  寻寻觅觅于清朝《蓬莱陈氏大忠祠考》,为我们揭开尘封于岁月的那段悲壮历史。书中既有历代皇帝御笔的褒奖、朝廷忠臣讴歌的悼文,又有历代文豪大家赞美的诗文:先后有明正德年间礼部尚书南宫白钺悼陈迪诗,明巡按山东督察御史徐冠悼陈迪文,明新淦御史张芹悼陈迪文,还有明翰林院编修瞿景淳赞陈迪诗,南京提学御史胡植祭陈迪文,南京提学御史黄翠岩悼陈迪文,清朝著名文人沈石均悼陈迪诗……每一篇诗文,无不饱含着作者对陈迪深深的敬仰与思念,无不被陈迪的诚实做人、赤胆为官的品格所强烈震撼,无不张扬着陈迪忠义的高尚情操,无不彰显着陈迪忠贞不渝的高风亮节。
  明史有传,为我们研究陈迪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明史是这样写的:陈迪,字允道,号西村,宣城人。其父陈仲康跟随朱元璋起兵,后世袭抚州百户。陈迪风流倜傥,志向远大,情操高尚,开设府学传授伦理道德,为郡草贺万寿表,深得朱元璋的赏识。曾在洪武年间任编修、历官侍讲,山东左参政,云南右布政使。先后在云南普定、曲靖、乌蒙诸变叛乱时,陈迪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带领士兵冲锋陷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捷报频传,取得了平乱的全面胜利。从而受到了朱元璋的嘉奖,得到御赐的大量金币,并三度受朱元璋的顾命,辅助明惠帝朝政。
  建文初,征为礼部尚书,革旧倡新,励精图治,清刑狱,招流民,凡做二十余件事,皆得到惠帝的赞赏,便授予太子少保。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陈迪春风得意马疾蹄,不辱先皇使命,忠心耿耿效力于明朝惠帝,施展济邦安国之才时,一场史无前例令人发指的“壬午之难”发生了。
  明朝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是传统干支年的壬午年,所以历史称之为“壬午之难”。骇人听闻的“壬午之难”彻底毁灭了陈迪的仕途命运,使他从政治的顶峰跌落到低谷,甚至连个人的生命都搭进去了,遭到了杀身和株连九族之祸。致使一个昌盛的陈氏大家族瞬间被逼到断子绝孙的窘地。
  然而历史又垂青于他,“壬午之难”让他成为彪炳千秋有口皆碑的忠义化身,成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楷模。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鲜活起来,从一层层尘埃中执拗地显露出它留给后人的精神价值所在,甚至已经作为文化的遗传基因,深植于我们世世代代的灵魂深处了。
  苍天有眼,大地有情。
  明成祖朱棣制造的惨无人道的“壬午之难”,并未断绝陈迪家族的烟火,反而奇迹般从死里逃生的一线血脉,于古城登州演绎出一段悲欢离合、血浓于水的千古传奇佳话。从此,陈姓家族繁衍生息在登州,长于登州,并无尽地延续日益壮大着登州陈姓的命脉。
    以身卫义撼心魄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已年过古稀,心力交瘁,积重难返的病魔已将他至高无上的皇权推到死亡的边缘。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如何传接皇位是朱元璋最大的一块心病,当然他十分清楚,众王对皇权个个虎视眈眈,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欲抢占皇权。朱元璋反复权衡,最终交给皇太孙朱允炆(即明惠帝)。朱元璋即使到死那天,也担心皇位有变,所以临终前召集诸多忠义大臣亲受顾命,陈迪就在其中。朱元璋一番御旨之后,并郑重严肃地向诸王子颁发永监录,以求牵制诸王的权力,巩固皇太孙的政权。哪知此时已病入膏肓的朱元璋已无回天之力,带着许多遗憾撒手人寰了。
  果然正中朱元璋所料,他尸骨未寒,哀声袅袅,朱家就祸起萧墙,反目为仇,刀兵剑戟。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北平。朱家叔侄兵刃相见,杀气腾腾,刀光剑影。对峙五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而朱允炆温文尔雅,仁厚有余,果敢不足,虽已短兵相接,危在旦夕,朱允炆却下令不让守城将士放箭,以防背上杀叔之罪名。在相持不下之时,兵权在握的李景隆背叛了明惠帝,打开金门纳燕兵入城。顿时京城出现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到处都是硝烟弥漫的厮杀场面,不绝于耳的惨叫声此起彼伏。皇宫燃起了大火,笼罩在一片汪洋火海之中。
  朱棣在得意忘形中占领了宫殿,夺取了皇权。
  趾高气扬、利令智昏的朱棣头戴双翼善冠,身穿绣龙黄袍,于奉天殿举行了登基大典。
  朱棣为洗刷自己篡位的事实,便废去建文年号,仍用洪武年号。
  朱棣把建文朝的遗臣都归为“奸臣”,命各地官府追查,并悬赏捉拿建文遗臣。
  战争并不可怕,宫中小人得势后的算账才是最可怕的,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开始了。
  第一个惨遭杀害的是朱棣眼中的首恶方孝儒。因为当初明惠帝声讨朱棣的檄文都是他拟定的,他那犀利泼辣的文笔,入木三分,令朱棣感到无地自容,体无完肤。
  屠杀在肆无忌惮地进行着。
  礼部尚书陈迪被五花大绑地押上来了。
  朱棣仰慕他的才华,深知陈迪德才兼备是他稳定皇位、巩固政权的栋梁之人,便问他:“朕乃先帝之子,尔乃先帝旧臣,今大事已定,尔心如何?”陈迪坚定地说:“但受高皇顾命,不知其他。”朱棣软硬兼施,陈迪威武不屈,并斥责朱棣:“背祖欺侄,谋权篡位,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坚决不侍逆贼。”恼羞成怒的朱棣猛力一挥手上的铁叉,就把陈迪的右耳给割下来了,放在锅里煮熟后,用铁叉捞起来塞入陈迪的口中,逼视着陈迪问:“吃自己的肉,味道如何?”
  一股腥焦的味道涌进陈迪的喉咙,让他差点就吐出来,但听朱棣这么一问,他不甘示弱掷地有声地说:“忠臣之肉香美无比。”然后咀嚼了几下,把自己的耳朵给吞了下去。
  “我就磔死你,割下你全身的肉,让你族人品尝。”朱棣命人将陈迪赤裸裸地绑在一根柱子上,用一张鱼网将他紧紧勒住,使他身上的肌肉一块一块地从网眼浮凸出来,然后一名武士拿着一把略呈弯状的又薄又锐的利刃,先在他手臂凸出来的一块肌肉割上一刀,夺目的鲜血就顺着刀尖沁滴下来,让人有种凉浸浸的感觉。
  “干脆一点,把我一刀杀了!”陈迪知道接下来将受到怎么残酷的折磨,两眼布满血丝地大喊着。
  “不是忠臣的肉香美无比吗?”朱棣皮笑肉不笑地说。
  “啊——”陈迪又被割了第二刀,绝望地嚎叫起来。手臂上的肉都被割光了,武士就去割他腿上的肉,等到腿上的肉被割光了,武士又去割胸部、腹部的肉……
  看着自己身上的肉被一寸寸地割去,成为血人的陈迪不禁仰天凄叹着。他总共被割了二百余刀,含着万般愤怒死去。
  朱棣瞧着体无完肤的陈迪,想起刚才经历酷刑的方孝儒、齐泰、黄子澄等人,他不禁迷惘、疑虑和困惑了,他不能理解的是,建文朝有像李景隆这样首鼠两端的人,但为何还有一群如此忠于朱允文的人,愿意忍受无比的痛苦,以坦然就死来成全自身的忠心?
  朱棣赶尽杀绝,又命武士将陈迪的六个儿子全部捉来,处以剐刑。当朱棣的武士去陈府捉人的时候,陈迪的佣人芮娘急中生智冒着杀头的危险,将不满五个月正在睡觉的陈迪的小儿子陈珠隐匿在干枯的水沟中,用青草盖好,躲过这一劫难。陈迪的管氏夫人被逼着带领家眷上吊自杀,家族亲戚180多人都被流放。
  八年以后,陈珠被陈家仇人所讦,朱棣闻后只是淡淡地说:“时彼此各尽其心尔。”朱棣让他到登州戍边去。芮娘和陈珠千里迢迢来到登州,芮娘从此义抚遗孤,终身未嫁。
  至此陈姓在登州得以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又过了几十年,陈珠的后代们考取功名,他的三世孙儿陈鼎任浙江按察使、南京应天府尹;他的四世孙陈其学任南京刑部尚书。在明朝中期,登州城里广为传诵:“一门三进士,全家尚书郎”。显示出陈氏大家族在明王朝的荣耀和地位。
    先生今日骨犹香
  陈迪的悲壮在整个明朝倍受褒扬、传颂,历史总不想让忠臣的英魂在岁月中风化。
  南京的“表忠祠”有他的名字,济南大明湖的“七忠祠”他名列首位,在宛陵(今安徽宣城)建“大节祠”,蓬莱建“大忠祠”。陈迪谥号为靖献公。谓之宦祀,乡祀,宗祀。
  山东巡按监察御史徐冠撰文称赞陈迪:“临大节挺然以身卫义,以义换身。披肝沥胆而不少馁,衣带词硭足以裂金石而泣鬼神,尧尧然忠烈,砥砺生人万万哉!”
  明正德三年礼部尚书南宫白钺悼陈迪诗曰:“一念为忠百年忘,此身何惮脔钩硭。半生富贵黄粱短,千载是非青史长。英俊当时颜孔厚,先生今日骨犹香。新祠营葬谁料理,节义吾人当扶床。”《遗忠录》《湘城录》《忠节录》《石塘野史》《靖献大节祠记录》等许多明清典籍都记录了陈迪的悲壮事迹。
  江南文人沈石均写道:“六月霜飞杀气中,收驽令下市朝空。生无面目湛三族,死念君王哭两宫。精贯长虹随落日,魂归丹升起悲风。宛溪旧接秦淮口,呜咽流斯水不东。” 
  清朝著名诗人施闰章赋诗曰:“呜呼靖献公,九死断人肠。宗甏尽流血,墟墓无遗壤。借问公示生,实维我陵阳。天命垂一发,瓜瓞蕃海卿。赫赫柱下史,累累尚书郎。孤风将九雏,厥声何煌煌。明烟并岳读,正气升扶桑。灵旗邈仿佛,披发游大荒。嗟余复何为,零泪沾衣裳。”
  篇篇诗文撼人心魄。陈迪离开人间已600多年了,可历史总是要铭记这位顶天立地的忠臣,在他当年行走的地方,后人修建了很多象征性的建筑,招来了历代帝王大臣和文人墨客的凭吊、缅怀,而且拜谒的人络绎不绝。这似乎成了人心向背的试金石,一种独特崇拜的文化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胶东姓氏:登州卫的“建文忠臣”后人,以陈姓和黄姓为例
禽兽帝王——朱棣
朱棣篡位后,建文帝的忠臣下场如何?男的被剐,女的生不如死
忠臣不肯跪拜新皇被扔油锅,新皇:你死也得跪!话音刚落油锅裂了
你想当忠臣,可别连累我
揭秘:蹇义为什么在建文朝装无知,到了永乐朝就变积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