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诗阁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语译 

  关关和鸣的雎鸠鸟,栖息在河中沙洲上。美丽善良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我左一把右一把去捞取它。美丽善良的姑娘,我醒着睡着都想追求她。 

追求不到,日日夜夜思念不已。思念是如此的深长啊,我翻来覆去,难以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我左一把右一把去采摘它。美丽善良的姑娘,我要弹琴鼓瑟去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我左一把右一把去拣选它。美丽善良的姑娘,我要敲钟打鼓去取悦她。 

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首章有「君子好逑」一语,而「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末章又写到这位「君子」家有「琴瑟」「钟鼓」,这首诗所描绘的显然是贵族阶层的生活。诗中娓娓细述的是一个贵族青年的单相思,写他爱恋一位采荇淑女,却又追求不到,于是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而他的倾慕与渴望使他跌入了结婚欢聚的美丽想象。 

  全诗依据<毛诗>将之分为三章。

  首章四句见物起兴,写自己的爱情与想望。雎鸠,是一种水鸟,传说这种鸟儿雌雄相爱,形影不离,情真意专,如果一只先死,另一只便忧伤不食,憔悴而死。因此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次章八句,以缠绵悱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也许是淑女在河边采荇的美妙姿态,深深的烙印在男子的心里。也许是左右浮动的荇菜,就如淑女不可捉摸的心。于是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铺陈相思的忧苦,细腻而曲折。

  第三章八句,描写男子向往着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于是一场虚构的热闹的结婚场面快快乐乐的展开,让我们不禁陶醉在其中为其祝福。 

  孔子在《论语.八佾》有中肯的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综观全诗充满着男子的浪漫情怀,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深刻细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热烈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痛苦呻吟。这正是表现「中庸」之德的

     

古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

佚名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题解: 

乐府:乐府起于西汉,本来是官署的名称,它的任务是把文人所作的颂诗歌辞,和民间歌谣,加以修改谱乐。本篇作者名氏已不可考,当是汉代的乐府古辞,乐谱也已失传了。 

饮马长城窟行:是属于「相和曲」的歌行,长城是防止胡人的防御工事,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被征调到长城戍守,是征人最感到痛苦的事,后来「饮马长城窟」就成为艰苦的行役生活的一种代称。像本篇虽不涉及饮马长城窟的事,但仍是妇人思念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歌诗。 

注释 

遗我双鲤鱼:遗,送来的意思。双鲤鱼,是藏书信的函,用两片木板组合成,刻为鱼形,一个孔为鱼目,分开就成双鱼。 

烹鲤鱼:装书信的假鱼不能煮,但为了造语生动,以拆开书信,称为烹鲤鱼。 

长跪:是即直腰而跪。古人席地而坐,坐与跪的差别,仅在于臀部是不是压在足踝上,膝盖成九十度,耸起上身称为跪,臀部靠足踝就称为坐。跪表示恭敬,而人急切时,也马上变坐为跪了。 

语译:

  河边的草又长出了新绿,而且绵延不断到很远的地方,我日夜怀念的人还在远地没有回来,所以我相思之情呵!也像青青的绿草,伸展到那遥远的地方!可是这一份相思,却无从获得宽慰,我只能在夜夜梦中见到他。梦里他分明在我身旁,而好梦乍醒,才知道他依旧远在异乡。异乡是那么遥远,他的行踪又漂泊无定,想要见面真是难之又难啊 

  枯桑虽无枝叶,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凛冽;海水虽不结冰,也能感觉到天气的严寒。何况人呢?只见别人各自回家欢聚,谁肯对我稍加安慰 

  正悲苦着,却有个从远方来的客人,捎来了藏着书信的双鲤鱼送给我,我赶紧叫小孩来「烹鲤鱼」拆开它!里面就有他的信哪!急切地跪着捧读他的信,要看信里面写了什么?开头叮嘱要好好的保重身体,结尾诉说他永远的思念。  

 

饮酒诗第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翻译: 

  寄身在尘世间,却没有车来人往的尘嚣喧哗。问你怎得如此呢?心境若能远离人事的烦杂,居处自然就偏僻宁静了。在屋东的篱边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之中,庐山映入眼帘;山色佳美,云雾缭绕,不论早晚,舒适宜人。一到黄昏,倦鸟成群结伴归林。这样的生活中有着真淳朴实的意境,我已经了然领悟,心想辨明分说,却一时不知如何表达。 

欣赏: 

  此诗是陶渊明《饮酒》二十五首中的第五首。全诗直白如话,但细加玩味,确感有幽情深意在。 

本诗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后六句写欣赏景色悠然自得的心情。虽生活在纷扰的人间,但只要内心不被世俗蒙蔽,亦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惬意生活。句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诗人忽然发现南山的景致是如此的幽雅,王国维《人间词话》以为是「无我之境」的代表诗文,境界很高。随后描绘的山气与飞鸟,都是平淡道出,却让这首诗添上动感与生气。末句道出人从大自然领会到的真意妙趣,想要表达的淋漓尽致却找不到适当的言语。想要体会如此佳境,还得凭自己去意会呢!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解: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水鸟。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 

  西塞山的前面有成群结队的白鹭鸶在湖边,湖边的桃花瓣落在流水中。戴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蓑衣(以前的雨衣)的渔夫在湖边垂钓肥美的鳜鱼,在斜风细雨中不想归去。 

评析:  

  张志和《渔歌子》,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图」。词中表现了渔人在大自然中垂钓时的悠然自得,暗寓了作者遁迹江湖,寄情山水,享受隐居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滁州:即今安徽滁县,其西涧在滁州城西郊。 

涧:山之间的溪流。 

怜:爱() 

幽草:幽静无人处的青草。 

黄鹂:又名黄莺,一种善于鸣叫的小鸟。 

春潮:春天雨水或雪水使溪流水位突然增长,俗称春潮。 

野渡:不固定的、多为临时性的渡口。 

语译: 

  我特别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深深的树林里,从头顶上传来黄鹂婉转的鸣叫。夜晚春天的潮水向岸边涌来,又赶上一场急促的春雨,在这郊野的渡口没有一个人影儿,只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水边静静停泊。 

赏析: 

  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仕途犹如遨游,无所作为,如同水急舟横。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恬淡忧伤的情怀。 

  这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情写景、借景述怀,让满怀的忧伤从恬淡的胸襟中自然流露出来。春游西涧,晚雨野渡,看似一幅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深树、自得其乐的黄鹂、急水中的横舟,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这与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是分不开的。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相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题: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注释: 

黄鹤楼:在今武汉市长江边上。古代仙人子安和三国时费文伟都曾驾鹤来此。 

昔人:过去的人,这里指骑鹤的仙人。 

历历: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来逐渐被水冲没。 

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语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朱雀桥:此桥横跨南京秦淮河,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王谢:即王导和谢安 

语译: 

朱雀桥曾经是来往繁忙,现在却野草花遍地乱长;

乌衣巷曾聚居高门大族,今只见寂寥中夕照残阳。

往日里王谢家大宅豪门,堂前的旧时燕不辨卑尊。

燕子依然在一年年飞回,寻常百姓成大宅的主人。

赏析: 

  《乌衣巷》是刘禹锡的怀古名篇之一。这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 

  朱雀桥边草长花开,这本是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诗人以「野」字来形容,不由得添上凄凉的感觉。而乌衣巷,又笼罩在残照之中,气氛萧条。曾是东晋南朝时王家、谢家等世家大族居住的乌衣巷,到了唐朝已换了主人,表明那些世家已经没落。刘禹锡不直说堂中主人的变化,而是借筑巢于堂中的燕子从旁点出,可谓匠心独运。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枫桥:在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姑苏:今江苏苏州。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语译: 

  月亮西沉,乌鸦啼叫,寒气阵阵,仿佛秋霜布满了云天,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渔家的灯火,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半夜里,姑苏城外寒山寺沉闷的钟声响起,悠悠地飘进了我的船舱。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江南水乡秋夜的诗。诗中幽静的秋夜景色,意境清远,情景交融,余韵无穷。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黄鹂:黄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 

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 

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语译: 

  诸葛丞相的祠堂要去那儿找呢?原来在锦官城外,柏树茂密的地方。祠堂阶前的春草映着绿茵茵的碧色,隔着树叶还听得见黄鹂鸟儿清亮的叫声。 

  从前刘备三顾茅庐烦请他平定天下,所以在刘备与后主两代中,都靠着老丞相的一片忠心开国与辅佐。他在讨伐魏国的战役中还没得胜就先死去了,使得英雄豪杰都忍不住悲伤而让泪水流满了衣襟。 

赏析: 

  本诗是悼念三国时候蜀汉丞相诸葛亮而作,首联自问自答,点出丞相祠堂所在,颇有带领读者前往凭吊追思的意境,「柏森森」更增添了一份庄严肃穆的气氛。颔联表面写春景,却用「自春色」与「空好音」显出春景中的荒凉感,更生一种怀古的心境。颈联写出诸葛亮的功业及备受礼遇的过人才德。结联则为诸葛亮卒于军中、壮志未酬而抱憾。 

  诗中绝佳的文字浓缩表现,简单生动的刻画出诸葛亮一生功业与遗憾。杜甫的五言绝句<八阵图>也是针对诸葛亮而写的佳作,下笔的方向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八阵图>多着墨于八阵图的不朽,但相同的也在诗末点出「遗恨失吞吴」的憾事,以及对诸葛亮的推崇。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一种多弦的弹拨乐器。李商隐妻王氏善弹此乐器。 

无端:无缘无故。 

一弦一柱:叠句,一弦一柱,暗示情感之回旋往复,也可解为一音一阶。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偶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晓梦:清晨之梦,此时梦轻亦短暂。似有长夜难眠之意。 

望帝句:《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春来杜鹃啼鸣,直至口中出血而不止。春心:杜鹃在春天啼鸣,望帝化为杜鹃之愿,谓之春心。 

沧海句:明月照着宁静的海面,粒粒珍珠闪着银光,仿佛盈着泪水。珠有泪:传说南海有鲛人,其泪能出珠。此句,珠即是泪,泪即是珠。在柔美月光和宁静海面的背景里,这个盈着泪水的女子没有出现,但她的美,跃然纸上而非语言可以表达。 

蓝田句:阳光洒在蓝田山上,远远地点点玉闪着光,忽明忽灭,仿佛灵玉生烟。

蓝田:山名,今陕西西安东南,山中产玉。上句,静如水之美(阴性美),此句,动若火之美(阳性美),皆写美女形态。 

惘然:迷惘的样子。 

语译: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明月照着宁静的海面,粒粒珍珠闪着银光,仿佛盈着泪水。阳光洒在蓝田山上,远远地点点玉闪着光,忽明忽灭,仿佛灵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赏析: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首联哀悼早逝。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其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及。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题解: 

  元伊世珍《琅娠记》: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注释: 

瑞脑:即龙脑。一种香料。 

金兽:兽形铜香炉。 

玉枕纱窗:瓷枕纱帐。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东篱:指菊圃。 

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语译:  

  薄雾才刚消散,又来了满天浓云……这愁人的白昼为什么会那么长啊!连铜香炉里的香料也烧尽了。重阳节又到了。现在每到夜深,阵阵凉意便会从白磁枕上,薄纱帐外透到身上来了。 

  黄昏时分,我曾在东篱畔饮酒赏菊,衣袖里好像仍注满了醉人的幽香。且别说此时此际可以暂时忘掉忧愁,当西风卷起帘子时,你可以看见,帘内的人儿比帘外的菊花还要清瘦呢! 

赏析: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蒙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人比黄花瘦黄花,指菊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春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以炼字来说,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 

  王维(公元700761)字摩诘,盛唐大诗人、大画家兼音乐家。其诗体物精微,状写传神,清新脱俗,独成一家。他和李欣、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一起合称王李高岑,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又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至于禅诗,他更是古今独步。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释: 

暝:日落,傍晚。 

竹喧:竹林里传出喧嚷的声音。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渔舟:打鱼的小船。 

随意:任情适意,随便。 

歇:尽,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语译: 

  空山中刚下了一场雨,到傍晚时,天气清凉,增添了许多秋意。皎洁的月光映照松林间,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过溪石。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竹林边传来嘻笑声,是村庄小姑娘洗完衣服要回家了;不远处的水岸旁,有一大片荷,荷叶忽然翻动起来,仔细一瞧,原来是渔夫准备捕鱼去。尽管春天的芳草到了秋天,很容易就干枯了,但是这儿的秋景很美,在外出游的贵族弟子,尽可以居留在此啊! 

赏析: 

  王维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歌,山居秋暝是非常有名的一首。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之后的傍晚。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雨刚刚下过。身处山中,后句明明提到另有他人,在这儿却用空字,实是指山的辽阔空旷。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上两联是写静景,这联则充满动感,山中虽然空旷,但并不是死寂的一片,也有人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原极为平常,可是一到诗人笔下,便充满美感。必须注意的是王维先写竹喧,再发现浣女;先说莲动,再描叙渔舟,不只身处山中情形明显,笔法也特别活泼特别有趣味。在这样的地方----有明月、清泉,有松竹、有莲,还有纯朴的渔夫、天真的浣女,纵使春天的花草已经谢了,想远离官场、远离尘嚣,想亲近大自然,这儿无疑是个世外桃源,王孙大可留下来。末联是王维的体会,也表达他的理想。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裁:裁剪。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 

语译: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 “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作者: 

  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 

注释: 

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语译: 

  在古木的树荫下系好小舟,藜杖柱扶着我走向小桥东边。迎面飘来夹带杏花的雨丝,沾湿了我的衣衫,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有些时候便是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戶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別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注释: 

把酒:举起酒杯 

琼楼玉宇:形容天上神仙住的地方 

清影:月光下的人影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戶:装饰精美的窗戶 

阴晴圆缺:指满月和缺月 

婵娟:美丽的月光 

语译:

  我举起酒杯问青天:天上的明月是甚麼时候开始有的呢?而天上神仙住的地方,今夜又是怎樣?望著美丽的天空,我真希望能夠乘著风儿飞上去,但又害怕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太高了,会让人冷得受不了。於是我只好和我的影子,在晶莹的月光下翩翩起舞。那种快乐,就像是到了天上一樣。 

  夜深了,我回到了屋子里,靜靜的看著月光缓缓的转过朱红色的楼阁,滑进精致的小窗,並且照在我这个沒有睡意的人身上。月儿啊!你本不该对人有恨的,但为什麼老是在人们別离的时候,才这麼的圆满,让人们看了心里难受呢?唉!我还是不要胡思乱想了。人有悲欢、有离合,就像月儿有圆满、有缺憾,是自古以来就不能两全其美的。但是只要我们都能夠健健康康、活得长久,虽然隔得很远,卻能夠共赏天上的明月,那也就沒有什麼遗憾了。 

赏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写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浣溪纱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似曾相似:很面熟,好像曾经见过面 

香径:花径 

徘徊:走来走去,流连 

语译: 

  听一曲新词,饮酒一杯;这正是晚春时节。想起了去年此时,我不也在这座亭台上听歌饮酒吗?唉,夕阳每天西下,卻从不回头;而我逝去的年华,也一樣不复返啊! 

  夏日即将到来,花儿虽然眷恋春风,卻不得不凋落,抬头一望,似曾相识的燕子也从南方归来了。这会儿不禁满怀惆怅,独自在小园花径上徘徊了起来。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玉 楼 春

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

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赏析: 

  这首词开端的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在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樽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在樽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樽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在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阳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在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而在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在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二句连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所以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在。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所以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二句虽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实上却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樽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所以下片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自当指樽前所演唱的离别的歌曲,所谓翻新阕者,殆如白居易《杨柳枝》所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在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在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 “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春风也毕竟要,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实在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注释: 

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语译:   

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枯黄的落叶掉满一地。 

秋天景色连着江中的绿波,绿波上寒烟阵阵。 

青山映照夕阳,天空连接秋水, 

芳草不懂人世间离情,更生长到斜阳外。 

黯然销魂思念着故乡呀!羁旅的愁绪追逼着心房呀! 

夜夜除非有个美好的回乡梦境才能留人安睡。 

月明时候,不要独上高楼倚栏眺望, 

美酒进入我的愁肠里,都化成了思乡的泪水。 

赏析: 

  此词写羁旅相思之情,而造语鲜丽,深切委婉,耐人寻味。清代词人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说:「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所谓丽语,就是色彩鲜艳的词语,如「碧云」、「黄叶」、「寒烟翠」等;所谓柔情,是指细腻、凄惋,而不是温柔。如「黯乡魂」,言黯然销魂思念着故乡!思念家乡,黯然销魂。系化用江淹〈别赋〉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写来更加细腻、凄惋。又如「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直言但谓睡不得尔,作者却说「除非好梦」,反言愈切。再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是一片柔情之笔。 

  这首词艺术上的特点有二:一是写景层层有序,由上而下、由近而远,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引出乡思离情。情因景见,景因情生,相衬相映,水乳和谐。通过层次,成功地表现出人物感情的起伏变化。二是抒情迂回往复,曲折多变。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欲求排解,而羁旅愁思复相逐而来。此是一曲折。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此是二曲折。明月楼高休独倚。此是三曲折。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此是四曲折。总之是:乡思离情,始终无法排解。  

 

蝶 恋 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几许:多少。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横:狂暴 

乱红:落花。 

语译: 

  这座庭院幽深极了,叫人无法臆度它的幽渺深邃到底到什么程度。只见遍地的杨柳一簇一簇堆涌着绿色的烟浪,而室内的帘幕更是重重复重重,数也数不清。 

  回想自己年轻时,也曾玉勒雕鞍,趾高气扬地留连舞榭歌台。如今都已成遥远的云烟,此刻独自在高楼上,再也望不见那纵乐放情的青楼地了,一切的欢乐似乎已经绝缘了。 

  暮春三月里经常是风横雨狂的天气,即使掩上重门把黄昏留在屋内,她知道春天是无法留得住的,留住的倒是无尽的哀愁。 

  忍不住泪眼婆娑问向那缤纷的落花,伊竟也兀自默默无语,不知哪来的一阵风,一下子就把她们吹得乱纷纷的,有的甚至飞过秋千架子外面去了。 

赏析: 

  这首词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来写的,表现了对外出游荡未回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首词的着眼点,并不是单纯的景色描绘和外貌的刻画,而是借暮春黄昏、雨骤风狂,透露出楼头思妇的内心苦闷。作者善于以形象的语言抒写感情上的各种变化,虽然不出闺情范围,但情韵已较花间词为胜。 

  上阕在环境气氛的描写中,展现了人物的形象。起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连用了三个『深』字,意境深邃朦胧。 

  下阕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二句层深婉曲,前人给了很高的评价。清代毛先舒说:『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四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更深入、一层比一层更婉曲,而又浑然天成,看不出费力雕琢的痕迹。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题解: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注释: 

骤雨:阵雨。  

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经年:一年又一年。  

风情:男女恋情。 

赏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下片述怀,承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了:完结,结束。 

往事:指自己作南唐国王时的事情。 

故国:过去自己的国家。 

不堪:受不了,不能。 

雕栏:雕花的栏杆。 

砌:台阶。 

朱颜:红润的脸色。 

几多:多少。 

语译:

  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亮,何时才是尽头?不知道多少往事啊,被它们勾上心头!昨天夜里,东风又一次吹上我居住的小楼。明朗的月色中想起故国,心中的痛苦难以忍受。 

  雕花的栏杆、汉白玉台阶,想来应该保留。当时那里的人儿啊,美好容颜难依旧。如果有人问起我,你心中到底有多少哀愁?那就和春天的江水一样,一刻不停地滚滚东流!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春花秋月,原本是大自然赐于人类最美好的景观,人们只嫌看不够,赏不足。可此时李煜却希望春花不要再开放,秋月不要再圆满。这反常的心理正表现出李煜异常的生活境遇。因为一见到春花秋月,就想起了幸福的过去和欢乐的往事。回忆的往事越多,现实的悲哀就越沉重。见不到春花秋月,也许就少些对往事的回忆。 

  然而春花秋月,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照样周而复绐地开放、升起,而东风又不期而至。自然的风月花草,无不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沉怀念故国的江山依旧壮丽吧,宫殿的雕栏玉砌也还是那么辉煌气派吧?可曾经拥有他的主人已是朱颜丧尽,衰老不堪了啊! 

  结句写愁,已是千古名句。这个比喻不仅写出愁像江水一样深沉,像江水一样长流不断,还写出愁苦像春天的江水一样不断上涨。真是把人生的愁苦写到了极致。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渔家傲: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衡阳雁去:雁去衡阳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角:军中的号角。  

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羌管:羌笛。 

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语译: 

  秋天来了,塞外的风景无限凄清。雁儿都没有意思留下,要飞到衡阳过冬。周围风沙乱吹,夹着角声吹送,层层山峦起伏,夕阳西下,孤烟一缕,而荒城也紧紧地关闭起来。 猛然饮下一杯浊酒,家山万里,但四方的边乱尚未平定,无法回去。现在一地寒霜,伴着悠悠的羌笛声音,真使人无法入睡。我这位白发皤皤的将军,也不禁洒下几颗眼泪来了。 

赏析: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苏幕遮》的。 

  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羌管悠悠句刻画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 

  此词慷慨悲凉,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出先路。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解: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年底,诏责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这首《定风波》词就作于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词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注释: 

吟啸:呼啸歌唱,表示态度闲适自在。 

芒鞋:草鞋。 

蓑:以前农人穿的雨衣。 

平生:平时。 

料峭:风寒的样子。 

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语译: 

  不要管那穿过浓密树林敲打树叶的雨声,何不一面唱歌,一面慢慢的散步呢!一根竹杖、一双草鞋,比骑着马而还要轻快。大雨又有甚么好怕的?穿起了蓑衣,在烟雨茫茫里,照样可以像平常一样的来去自如。寒冷的春风吹醒了我的酒意,有些微的寒意。这时远方山头上的落日已代替了烟雨,出来迎接我了。回想过去那又是风、又是雨的地方;现在风没有了,雨没有了,甚至连晴天也没有了,而我也要回家了。 

赏析: 

  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题解: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这首《西江月》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 

注释:

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别枝:旁枝。 

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语译: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眼前。 

赏析:

  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树枝杈上的乌鹊,以为曙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而起。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叫起来。就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的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国的骄子们似乎很理解我们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的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 

  翘首遥望天际,那里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挂在蔚蓝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是江南的盛夏天气呢!不知什么时候,忽然飘来几片浮云,恶作剧似地洒下几点雨来。这突来的阵雨打破了词人的雅兴,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这夜来的飞雨。急于赶路,不暇四顾,路到溪桥一转弯,猛然抬头,嘿!一爿熟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的树林边。这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晓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题解 

  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宋室南渡之际,李清照仓皇南逃。在动乱中,她的丈夫赵明诚死了,她一个人在浙东各地,饱经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暮年痛苦绝望的心情,在这首词中充分抒发出来。 

注释: 

将息:调养,休息。 

堪摘:可以采摘。 

怎生:怎样,怎么。 

这次第:宋人口语,即这情形,这光景。 

了得:包含得了,概括得了。 

语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起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身体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字怎么能说尽!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临 江 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翁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题解: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赏析: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注释:

罗帐:用罗制成的帐子;罗是一种轻而软的丝织品。 

客舟:异乡的船上。 

断雁:离群的孤雁。 

僧庐:和尚所住的小屋。 

鬓:耳朵前边两颊地方的头发。 

语译:

  又下雨了…… 

  记得少年时的我,总是在充满欢笑的歌楼上,听着淅沥的雨声,伴着我的是给烛光烘照得昏红的罗帐。 

  然而到了中年,我却是劳苦的奔走在异乡的船上,听着雨点打在船篷的声音,面对着辽阔的江水,和压得低低的云层。有时雨声中,还夹杂着几声离群的孤雁划破西风的凄凉叫声呢! 

  而现在,我竟然是在宁静的僧庐下,听着萧萧的雨声。我的鬓发都已斑白了,也领悟到人世间的悲伤、欢笑、离别、相聚只不过是一场无情的变化。此时,整夜倾听雨声,点点滴滴的打在阶前,仿佛在诉说些什么往事一般,我的心情也跟着起伏不定。唉!此刻我的心境,纵使要说,又该从何说起呢? 

赏析: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少年听雨的画面,由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枨触,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摸鱼儿

元好問

 

问世间

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

支影为谁去  

 

横汾路

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

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解题: 

  原文有一段序言,说明写这首词的原因:「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所做无宫商,今改定之。」 

  大意是:作者在去并州的路上遇到一个捕雁的人,那人说,他早晨捕到一只雁,并把它杀了,但是一只从网中挣脱的大雁却在天空悲鸣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撞地而死。作者因此把大雁买了下来,葬在汾河边上,并用石头垒个坟墓作为标记。与作者同行的人多为殉情的大雁赋了诗,作者也写了一首《雁丘辞》。因原来的作品不协音律,现在又进行了修改定稿。 

  此词有多种版本,本篇采用较常见的版本。这首词的前半,因在金庸小说《神鵰侠侣》中反复出现而廣為人知;唱自赤练仙子李莫愁之口,词意凄婉、脍炙人口。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由序中得知,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元好问,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解:

  惠崇,北宋初期有名的和尚,苏轼的朋友。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典型画作,已失传。晓:早晨 。《春江晓景》一作《春江晚景》。 

注释:

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芦芽:芦笋。 

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语译: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晓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 “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南吕】四块玉

闲适

关汉卿

 

南亩耕 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 

愚的是我 

争什么 

作者: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录鬼簿》着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着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关汉卿对元代杂剧的繁荣发展影响很大。 

题解: 

南吕:元曲宫调之一。四块玉:曲牌的名字,相当于宋词中的词牌。 

闲适:这首曲的题目。《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 

这首闲适意态潇洒、文辞天成。藉归隐田园、耕读自适的陶渊明,和早年高卧东山、不理政治的谢安。表达出作者向往那种闲适清静、无拘无束悠闲逍遥的生活。 

注释: 

南亩耕:陶渊明辞彭泽令回乡归隐后,即躬耕南亩。 

东山卧:谢安是晋代名臣,曾隐东山。 

其它三首组诗: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对鹅,闲快活。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沉醉东风

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作者: 

  白朴(1226-1306) 字甫仁、太素,号兰谷先生。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杂剧、散曲作品以绮丽婉约见长。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另有词集《天籁集》,集后附有散曲小令三十七首,套数四套。像〔沉醉东风〕〈渔夫〉这首小令所表现出的淡泊名利、隐逸绝世的「避世」思想,是白朴散曲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元代散曲创作所表现的内容之一。 

题解:

沉醉东风:曲牌的名字,相当于宋词中的词牌。渔夫:这首曲的题目。這首小令風格放逸,造語明快爽朗,對仗工整,寫景如畫。王世貞評為「意中爽語」,劉大杰稱之「蕭疏放逸之至」,均屬恰當。歷來傳唱不絕,成為謳歌隱逸生活的代表作。 

注释:

芦: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水边。 

苹:蕨类植物,生于浅水中,也叫田字草。 

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花色淡红或淡绿,也叫水蓼。 

刎颈交:为了友谊可以掉脑袋的朋友。 

忘机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 

鹭:一种鸟,嘴直而尖,颈长。其中以白鹭、苍鹭较为常见。 

鸥:一种鸟,多生活在水边,以鱼为食,头大、嘴扁平、羽毛多为白色。 

傲杀:以非常高傲的态度来鄙视。 

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一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 

钓叟:钓鱼的老翁。 

语译: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瞧不起那些达官贵人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曲词豪放洒脱,散曲成就尤为世人推崇。现存小令百多首,套数二十三套。 

题解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曲的题目。 

  此首小令以极少的字句,展示出异常丰富的意象。语言精练,有景有人,把秋日萧条、寂寞、悲凉的情思与天涯断肠人的独特感受,准确而独到地呈现。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被称为秋思之祖,是元曲中最广为传诵和称道的作品。 

注释: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古道:古老荒凉的小道。 

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游子。 

天涯:天边,这里指异乡。 

语译: 

  缠绕枯藤的老树上,黄昏时栖息着几只乌鸦,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赏析: 

  起首三句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虽只用了二十八字,便把幽远的秋原之景,寂寞的旅人和他那悲凉的情思,极形象化的表现出来。 

 

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展 

爱杀江南。 

作者

  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指出他的作品格调高远。他的作品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较少雕镂。然而他的写景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工丽清逸的作品,如这首咏江南即是。 

题解:

水仙子:曲牌名。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冯夷曲]。首二句宜对。六、七句宜对。 

咏江南:这首曲的题目。 

注释:

晴岚:晴天山林中的雾气。 

芰荷:出水的荷叶或荷花。 

飐:风吹物使之颤动。 

语译:

  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两岸人家屋檐相连。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看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时风从卷起的珠帘飘出有十里远。画船儿好像从天边驶来,酒旗儿迎风招展。真爱死个人啊,江南! 

山坡羊

燕城述怀

刘致

 

云山有意 

轩裳无计 

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 再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 

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 

失咱命里 

作者:

  刘致,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平阳)人。曾就学于姚燧,官至江浙行省都事。 

题解:

  这是一支怀古叹今的曲子。我们 燕城述怀的标题中,便可以想见作者所要表现的双重情绪。燕城,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曾于此地建造黄金台,置金台上,延请天下厅士。不久,果然召来了乐毅诸贤人,昭王礼贤下士,国势骤盛。作者身在燕城,自然追慕燕昭王招贤兴国的盛举。于是,就把这种怀古之情作为叹今之感的伴奏,喝出了这支深沉的曲子。 

注释:

轩裳:即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此指入仁取得功名官位。 

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官退隐归乡。 

尽解:完全懂得。 

物理:事物之常事。 

语译:

  云山有情有意,可没有办法得到官位,被西风吹断了功名难求的伤心泪。归去吧,不要旧事重提。青山善解人意让人沉醉,得和失到头来都是由于天理。得,是人家命里有;失,是我命里不济。 

 

竹 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解: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文在郑板桥的作品中佔有相当大的数量,《板桥集》中收有近四十篇,而题竹的诗文就佔有十几篇。这些诗文和苍劲秀拔的画幅相映成趣,互相补充,更深刻地表现了郑板桥的心曲,其中尤以这首最为人所传诵。 

注释:

咬定:形容竹子紮根青山,紧抓著泥土不放,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裂开的石头。 

千磨万擊:指強大的外部力量对竹子的折磨摧损。 

坚劲:坚定挺拔。 

任尔:任凭你。 

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短短四句诗,无僻字,不用典,通俗明白,卻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庆东原

张可久

     

诗情放 剑气豪 

英雄不把穷通较    

江中斩蛟 

云间射雕 

席上挥毫    

他得志 笑闲人 

他失脚 闲人笑 

作者:

  张可久,名小山,一云名伯远,字可久,庆元(今浙江鄞县)人。一生不得志,浪迹江湖,足迹遍及湘、赣、闽、皖、苏、浙等地,晚年居杭州。专写散曲,小令尤著,与乔吉齐名,李开先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乔梦符小令》)。朱权称其曲如瑶天笙鹤,清而且丽,华而不艳,誉为不羁之材词林之宗匠(《太和正音谱》)。散曲集有《小山乐府》。现存小令855首、套数九套。 

题解:

  张可久的九支[庆东原]多为抒写隐居之乐。作者着意刻画了一位性格豪放,不计穷通得失的达士,与张可久经常描写的一般隐士稍存不同。这说明张可久心中理想人物,未心全是纵情诗酒、放浪山水型的隐逸之士。 

注释:

穷通:指人生遭际的穷困和显达。 

较:计较。 

江中斩蛟:指晋代周处入水斩蛟为民除害的事。 

云间射雕:指北齐斛律光随君主校猎射落云中大雕的事。 

席上挥毫:指酒席上即兴赋诗。 

语译:

  诗情激越奔放,剑气豪迈直冲云霄,英雄不会去把穷通计较。勇猛威武江中能斩蛟龙,武艺高强云间射落大雕,文采焕发席上赋诗挥毫。可怜那些小人,得志时嘲笑别人无能,失意时为天下人耻笑。 

赏析:

  此曲写英雄人物应有的气度和胸怀。用三个意象,具体可感地描绘出英雄的形象:武略超凡,江中斩蛟,箭射大雕;文才出众,席上赋诗,挥毫撰文,迅捷可待。结尾两句,对比强烈,力透纸背。全曲于骚雅中展现出豪迈的气象。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题解:

  林逋,字君复。北宋诗人,从未做官,隐居西湖孤山。一生以种梅养鹤自娱。这是历代咏梅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这首诗以轻巧的笔法,写出了梅的美与高洁,着力写梅孤傲不俗的风格。表现出作者恬淡自适的情趣。 

注释:

暄妍:在晴日中更显得艳丽。 

占尽风情:意为花园里的美丽景色都被它(指梅花)独占了。风情,风采情态。 

疏影:梅花初开时有花无叶,影子显得疏朗。 

暗香:指梅花香气清淡。 

偷眼:偷看,暗中窥视。 

相狎:狎,亲近。相狎,即相亲相近。 

语译:

  百花都凋残了,只有梅花开得茂盛美好;小园的风光都被梅花独占了。梅花疏淡的影子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水里,清幽的香气在黄昏朦胧月色里飘散着。白色的鸟儿被梅花吸引住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一眼;粉蝶如果有知觉,也该会消魂。幸喜我能以诗和梅花亲近,用不到那些花天酒地的权贵来凑趣了。 

赏析:

  首联作者就直接抒发对梅花的赞赏: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百花凋谢后只有梅花明媚鲜艳,在小园中占尽风情韵致。一个"字展现出梅的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韵。 

  颔联对梅花作具体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更是曲尽其妙,为历代传诵名句。即疏长的枝条横斜在浅浅的、清澈见底的水面上,幽幽的香气飘散在朦胧的月色里。作者从视觉角度写梅、影、月、水,又从嗅觉角度写梅香,二者结合如此巧妙,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溪边月下梅花图。 

  颈联则是着意作环境的渲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冬天的鸟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传神,极写冬鸟爱梅之甚。再写粉蝶,它们如知梅的风姿一定会喜欢得要命,乃至失魂落魄,把粉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这一联进一步烘托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幽居之乐。 

  尾联作者被梅陶醉,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如在赏梅时低声吟诵,那么,在恬静的山村里尽可自得其乐,那种敲动檀板,启动歌喉,并用金樽对饮助兴的热闹场面又有何用呢?这就把诗人的情操趣味和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怀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爱国诗词赏析
2012全国各地中考诗词赏析题汇编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董董教学随笔153】妙趣横生的嵌体诗词
〖诗词鉴赏〗宋代诗词赏析:《其他篇》557首<381-400>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