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州的那些老街巷


徐州淮海路

户部山的小巷
“一人巷、二眼井 、三马路、四道街、五孔桥……”这些关于徐州老街巷的歌谣还记得吗?解放桥为何不在解放路,环城路为什么不环城……
11月10日,云龙书院《徐州人讲徐州故事》系列讲座启动。首场讲座邀请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市民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先生,他图文并茂地讲述,展现出了徐州老街巷的历史文化。
街巷地名是徐州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见证,是人们记住乡愁怀念家乡的文化符号。
徐州古城,从四个方向的城门说起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2000多年的古城,徐州老街巷的地名及其变更、消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历史色彩,记载着沧桑历史风云、城池市廛景象、百姓喜怒哀乐,蕴藏着生动丰富的史料资源。

清同治《徐州府志》街巷图

徐州城的城建从四个方向的城门开始。
南门给现在留下的地名是南门桥,在泛亚大厦旁边。南门大街1928年改为中山街,后又改为彭城路;东门在人民舞台附近,东门大街又称为察院街,1928年北伐军占领徐州后,为庆祝胜利,期望“世界大同”,便改称大同街。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金融、百货、宾馆、邮电等密集,诸多机关设在此处,热闹非凡的大同街被称为“小上海”;北门在1818美食广场附近,明洪武时称武宁门,万历年间称拱极门,崇祯重修仍称武宁门。北门内近府衙门,外临黄河、九里山,肩负防御、护卫双重重任。北门大街在北伐胜利后改为统一街(现已消失);西门在现在二院西侧的位置,西门大街在明洪武时称通汴门,正统年间称为忠义门;万历年间重修后称威远门,崇祯年间重修后称武安门,1928年后,西门大街改为和平街。

西门大街旧址

明代城内14条街,如今街巷千余条
明代地方志上,徐州城最早记录有14条街。
其中马市街在户部山下,先有马市后有街;河清路从东门里通往二中,现在金鹰门前;太平街即统一街中段,如今的彭城广场,连接中山路;中正街即彭城路。另外还有武宁街、平治街、兴武街、务本街、威远街、阜民街、敦化街、崇礼街、会通街和广济街,这些街名有地理人文,有治安经济,体现出崇礼教化、河清平安、武威宁远、繁荣经济、会通天下的愿望。
街巷出现的年代很早,表明城市规模成熟、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代薛能在《影灯夜》描绘了一千多年前徐州新春闹元宵的盛况:“偃王灯台古徐州,二十年来乐事休。谁见将军心似海,四更身领万人游。十万军城百万灯,酥油香暖夜如蒸。红妆满地烟光好,只恐笙歌引上昇。”

明万历年间徐州城有14条街

从有关统计数字来看,明清以来,徐州大道路维持原状,发展缓慢,但是街巷繁衍迅速,支脉密集。
1946年2月,徐州实行建镇制,不完全统计,设津浦、丰财、月波、大同、中枢、统一、道平、少华、三民、中正、西阁、永安、河北、河东、中山、牌楼等16个镇,街巷道路278个。
1949年11月不完全统计街巷有337个,1965年2月不完全统计街巷有511个,1982年2月不完全统计街巷467个。1985年,不完全统计街巷共有398个。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市政建设迅速发展老城区拆迁,街巷减少,新城区扩大了,但是道路多街巷少,总数达1000条以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彭城广场
向北可以看到彭城路、统一街、中山路

老街巷名称几经变更,各具时代特色
近百年来,徐州市区以及徐州地区地名的命名与更名,规模大的有五六次之多。导致这些地名变更的原因,主要是时代的变化,战争与水患的影响,人口的迁移,社会的发展和市政建设的需要等
1928年至1930年,辛亥革命后,为了体现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徐州包括四门大街及一些重要的街巷,名称整顿更改,东门大街清代是察院街,后改为大同街,北门大街改为统一街,西门大街改为和平街,西门外大街改为博爱街,南门大街一度改为中山街,又改为彭城路。另有命名少华街、道平路、中枢街,是用来纪念革命先烈的。

文亭街道台衙门
徐州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管辖统治,强行开辟启明路(今淮海路)和庆云路(今中山路)。修启明路,冲断了河清路、月波街、彭城路、大同街、祠堂巷等十多条街巷,把黄河桥改为济众桥(原弘济桥)。
抗战胜利后,金谷里改名为新生里;正大街恢复三民街,解放后改为解放路;彭城路日伪时期改为公明街,抗战胜利后仍为彭城路;启明路改为中正路;庆云路改为中山路。

中山路旁的古彭商场

新中国成立后,中正路改为淮海路;1951年改名中山路,命名解放桥;1953年修建东起复兴路、西连中山路的和平路;1958年,新建矿山路、淮塔路(和平路—淮塔)、黄茅岗路(中山路—黄茅岗)、段庄路、王场路、杨家路、新吴庄路,翻修文亭街、永安街、明理巷、丰财街、河清路。
云龙山西门
黄茅冈路(中山路—黄茅岗)
改革开放后,基本实现了城镇地名路、街、巷的线状地名的层次性、序列化,如三民街改为解放路——大同街——文学巷;如中山路——文亭街——民有里等。徐州市地名委员会先后编撰了《徐州市地名录》1982版和2007版。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徐州市街巷命名有了新特点,有的富有时代气息感,比如时代大道、望景、民和,有的则带着厚重的地方历史感,比如彭祖大道、状元街、襄王路。
老街巷命名蕴含历史文化
曾经有学者对江苏省地名的区域性特征进行分类研究,全省分为六类区域,徐州是作为黄泛平原的代表。
细数起来徐州地区地名的命名、更名,也几近20种类型。主要有:折射汉代史迹风云的,如子房山、范增巷、美人巷、王陵路、马场湖等;反映黄河泛滥及治理的,如大坝头、二坝窝、下洪、苏堤路、顺河街、水漫桥等;历代征战留下的地名,如老营盘、土城门、兵工路、西营子、八里屯等。
历史人物命名的,如少华街、中枢街、王陵路等;历史事件背景的,如大同街、统一街、民有里、民巷里、中山路、 淮海路、博爱街等;反映近代徐州交通发展的,比如大马路、津浦东街、海郑里、铜沛路等;徐州经济集市活动类的,如丰储街、粮食东街、铁货街、丰财街、四道街、银市街、剪子股等;政府机构设置的,如道署街、州后巷、县署街、府学前巷、察院街、二府街等;文化宗教教育的,艺波巷、清真路、彭校巷、立达路、青年路等;百姓表达吉祥期望的,如福水井、明理巷、吉祥巷、永康路、富国街……

时代变迁,老街巷有了故事
这里讲述几条重要街道的故事。
马市街是原址最久的老街。作为徐州老城外第一古街,它保存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是户部山历史街区重要组成部分,年代最久远的名街。马市街两旁店铺林立,是徐州明清、民国商业繁荣的街道,有很多老字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马市街西口

河清路地名四五百年来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保留在金鹰广场南侧。河清路最晚是在明代早期就存在的一条路,在东门里。黄河改道流经徐州达600余年,虽然有舟楫之利经济发展,但无数次泛滥,给徐州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徐州人希望黄河清,生活安宁,幸福安康。有老人回忆,河清路是一条沿着小河的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河清路边果品公司后仍然是条小河。
贯通徐州南北的解放路,见证了徐州改革开放。它由一条最短的街,变成长度最长、景色最秀丽的一条道路。其实,解放路是统称,实际上分为解放南路、解放路、解放北路三段。解放路经历了由下街、三民街、正大街、三民街、解放路2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整修“下街”的石碑,是解放路历史、起止最早的记录。“三民街”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1934年版《徐州游览指南》中。为纪念徐州解放,1971年改名解放路。
老街巷的名字  有生命有感情
解放桥为什么不在解放路上?马市街 汤为什么不在马市街?矿山路有矿吗……原因很简单,因为解放桥比解放路命名要早,所以不在同一条路上。而马市街 汤原来就在马市街,后来经历了搬迁,但名声在外的店名当然不能更改。
“十里姚庄三官庙,进城一条大官道”、 “大马路一品香,奎河宴春园,大同街三珍斋”等等民间俗语都与地名有关。“河清路8号”、“彭城路1号”“马市街55号”几个特殊门牌号,在老百姓心中都是约定俗成的地点,以前家长经常吓唬孩子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河清路8号”,其实指的是那里的拘留所。
有首歌谣巧妙地串起了徐州地名:一人巷 、二眼井(二府街、 二坝窝、两山口)、 三马路(三民街、三官庙)、四道街(四眼井)、五孔桥(五毒庙)、六角楼(六股道、六堡)、七里沟 (七星街)、 八里屯、九里山、十里铺。
“地名,不只是冰冷的几个字,它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每条老街巷,都承载着历史,折射出城市的发展变化。不论它是否已经消失,那是割不断、忘不了的乡思、乡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州建城已经四千年了!这些老街巷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快看看你家附近古时候叫啥名……
徐州这些老街巷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
老巷不见当初模样 老街味道是否还在
徐州四大古城门今何在?听老专家,将徐州故事!
全国中国集邮专卖店网点
全国地级城市最繁华形象的街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