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病皆有“痰”作祟


翻开字典查“痰”字。痰:痰字读作tán,意指气管、支气管或肺泡黏膜分泌出来的黏液。这只是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事实上中医含义中“痰”的含义和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痰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产物。中医文献中最早出现“痰”应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其中讨论了“痰饮”的广义含义,即诸饮的总称,由于水饮停积的部位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而狭义的痰饮就是水饮停积肠胃,是诸饮之一。随着医者对痰饮的认识逐渐深入,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痰”与“饮”分开讨论,分为痰候与诸饮候分开论证,在身体疾病产生的病理产物中有一部分粘稠的是痰,一部分清稀的是饮。



今天我将“痰”单独提出来讨论,就是因为门诊中很多患者出现的问题与“痰”息息相关。

门诊中,我常常对患者说,你体内有痰,痰湿阻络了,痰扰心神了,痰凝血瘀了,痰阻经络了,风痰阻肺了。但是患者却很疑惑,有些会自我感觉说我没有痰啊!这就关系到中医对痰的认识了。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与无形之说。另一方面认为人体全身上下,身体上每个部分都有可能有痰,并不是只有肺有痰,并不是说你咳嗽了,能吐出来一口粘液,你才有痰。同时痰不但是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而且还是一种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病变。《杂病源流犀烛》说:“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痰壅于肺,肺失宣降,则见咳喘痰多;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心痛;痰蒙心窍,造成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发为癫狂;痰留在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流窜经络筋骨,则致瘰疬痰核(西医的甲状腺病或者淋巴结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例如中风,面瘫,或阴疽流注,例如关节炎等;痰浊上蒙清窍, 则见眩晕、头痛等。可见痰邪为病,范围极广。在门诊中,一些患者皮下有如结节样的肿物,不痛不痒不红,触之不动,就问我,大夫这是什么啊?这在中医而言就是有形之痰郁于皮下。一些患者患乳腺结节,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等,在中医而言这就是痰阻乳络。一些女性患者做子宫B超,查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病,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中医而言,这也有痰的因素,痰瘀阻滞胞宫。有些患者眼白睛中如有异物生长,这也是痰。有些患者查出胆囊息肉,肠道息肉,等等也有痰的因素。患者由于心情抑郁,出现喉中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但不影响饮食,X线吞钡检查无异常,这在中医叫做“梅核气”,其就是无形之痰,痰气郁阻。现今常见的癌症中,大多数癌症肿瘤与中医的“痰”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痰的产生与什么有关系呢?


痰是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痰的生成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息息相关,而中医考虑人体的水液代谢与肺脾肾肝三焦等脏腑有关,其中以肺脾肾三脏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这些脏器功能的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痰”的生成。外感六淫,饮食劳倦,七情内伤,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过劳体虚,过逸少动等,只要影响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就很容易引起人体水液代谢的障碍,水液不能输布而停聚,被寒凝,火煎,凝结浓缩而导致痰从内生。我们常说一句话叫“胖人多湿,瘦人多火”,但是事实上不论多火或多湿,都是容易生痰的。现在常见的生痰原因如下:

1、肺失宣降,不能敷布津液,水液凝滞或被火热煎熬而生痰;


2、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凝聚不散而化痰;

3、肾阳不足,不能助脾运化,水湿内停,化痰;

4、肾阴亏虚,虚火煎灼津液,可生痰;

5、肝郁化火,炼液为痰;

6、过食甜腻,脾不运化,日久生痰;

7、过食辛辣,内热丛生,炼液为痰;


8、寒凝瘀滞,日久为痰。

总得来说,痰的生成,与诸多脏腑有关。由于痰饮产生的机理错综复杂,加之其随气而行的特点,使得其发病变幻莫测,且病势缠绵,给辨证和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因此,中医常把一些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较长的疑难病证责之为痰邪作祟,而有所谓“怪病多痰”之说。在门诊中,我就常打比方给患者说,痰就像一个粘在你衣服上的口香糖,如果得了,是很难去除的,而且需要时间较长的。



因此大家在没有痰浊困扰的时候就一定要在日常中注意自我身体的调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之类,让正气内守,则邪不可犯。


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中医的痰邪有一个大概认识。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分辨的痰邪致病,患者自己是可以进行一些自我治疗的。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疾病,或者疑难内科、皮科、妇科、外科、儿科等疾病,请患者咨询医师进行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间本无病,只是痰与瘀!用一张方子把痰瘀化掉,结节自然就消了
清痰在肺,黏痰在脾,老痰在肾,教你如何正确化痰
化痰最好的时间在三伏,中医教你,上清肺痰,中清脾痰,下清肾痰
养生堂视频+文稿 国医大师巧祛湿(视频)
从一则临床病案感悟肺的生理功能
方药中老师辨证论治五步运用举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