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娱乐圈吸毒为什么那么有瘾?难不成无毒不艺术

这不,北京迷笛学校吸毒事件还没了结,朝阳群众又立功了,47岁的歌手毛宁吸毒经举报被抓。我一直没弄明白,这是钱多人傻?还是走火入魔?

于是,我决定去研究80年代的明星。比如:黄家驹。为什么他就几乎没啥什么负面影响,总那么乐观,当时圈子内都称他真正做到了顶天立地。他还出过一首著名的歌,叫《战胜心魔》,听说这是吸毒者的励志歌。又比如张学友,谭咏麟(阿伦),那个时代的音乐人让你感觉他们确实是在为音乐而生,但同样也可以为音乐而死。干干脆脆,明明白白,简简单单。

而现在呢?过气的明星在吸,当红的明星在吸,还在准备跨进娱乐圈的学生后辈们也在吸,似乎当下的娱乐圈正在“宣誓”着这样一种新的价值观:无毒不艺术?

娱乐圈的良药在哪

80年代的娱乐圈很清纯,而当前的娱乐圈却成为毒品的重灾区,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天壤之别?

作为摇滚乐队Beyond贝斯手,黄家驹的弟弟黄家强曾告诫说:“毒品是最离谱的,身为娱乐圈中人,成日同毒品拉上关系,轻只影响前途,重会影响音乐的境界。为音乐而做音乐,个个健健康康。而如今的音乐圈是为金钱而音乐,自然会一不小心就纸醉金迷。”正如葛优那句经典的台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这涉及到一个本质上的观念之别:你是为了音乐而做音乐,还是仅仅将音乐当作挣大钱的工具和发家的渠道?以现在“黄毒泛滥”的娱乐圈形势来看,真的是人心都在钱上了,谁还在乎音乐呢?

11月27日早晨,经群众举报,47岁的歌手毛宁因吸毒被北京市朝阳区警方抓获。

有人说,音乐是治愈身体和精神创痛的良药。那我们不如逆向思维,既然音乐是良药,那么不管是这些接受良好音乐教育的学生,还是鼎鼎大名的明星,为何还屡屡“涉毒”呢?

根据北京迷笛学校校长的说法,“他们是出于好奇,抱着‘我也想试试’的想法才吸的。”再根据事后采访某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的说法:“现在演艺行业包括一些艺术院校,把吸毒当成了一种时尚。”

一是好奇,二是时尚。通过这两种解释,结合音乐本来是良药的结论,在我看来:吸毒是音乐人的心魔。这就好比武侠小说里说练功时的“走火入魔”,这个魔,就是心魔。打不开心魔,娱乐圈的吸毒风就不可能彻底根治。反过来说,音乐是良药,它不该是心魔。

不过,吸毒明星们未必认同,多数对吸毒的辩驳是,“音乐需要灵感,创作需要灵感,而吸毒能刺激体验,能获得灵感。”比如宁财神吸毒后被抓就是这么交代的。

既然娱乐圈的病根在于吸毒是心魔,那么良药就来了:做音乐就得有做音乐的人样,别挂个羊头卖的却是狗肉。

一腔热血地骂学校并不妥

有了上面的结论,我们回头来说对迷笛音乐学校学生吸毒的“极度宽容”之争。

其实,在这起事件中,我觉得一腔热血地骂学校并不妥。为什么?

11月26日,迷笛音乐学校在微博发表致歉声明。

请注意迷笛学校道歉声明的末尾一段:“迷笛学校的校训是:少年人生,自创前程。我们盼望那几位学生尽早回归学校,汲取教训继续学业,因为只有音乐才是良药。”

这校训说得很明白:“少年人生,自创前程”。这就好比说,小船啊,你飘吧,飘到哪,要靠自己啊!既然靠自己,还上迷笛音乐学校干什么?所以就有了潜台词:我在不远的地方看着你啊,替你护航呢。

那要怎么护航呢?就是帮助这些吸毒的迷途孩子学习驱除心魔,也包括那些没被查出来吸毒的学生,坚决不能让这些娱乐圈的接班人长出像他们前辈那样的吸毒心魔。假设我们不去宽容这些孩子,而是给他一个处分甚至除名或者驱逐,必然在这些迷途孩子的心理上滋生另一重心魔。这才符合人性。

一些对迷笛学校处理方式不满的指责都落脚在“学校负有监管不严之责,极度宽容处理方式欠妥”上。其实这靶子真打偏了。学校的责任不是处分、驱逐,而是保护、护航。

这世上有谁不犯错呢?小时候偷别人地里的地瓜,抢同伴的玩具,钻到隔壁家的桃子树上摘桃子吃,有几个人在成年前没干过?把他们都毒打一顿吗?连美国的总统奥巴马都曾说过,自己年青时候也吸过大麻。

抵制毒品,明星更应做表率

明星是啥?那是公众人物,年轻人的偶像,屌丝都想效仿的楷模。这相当于说,有什么样的前辈,就有什么样的后辈。一旦上梁不正,下梁的结局是啥?当然是歪。为啥?娱乐圈强大的榜样力量呗。

企业代表在禁毒承诺书上签字。

为了抵制吸毒,北京演出业协会去年曾与北京58家经纪机构签订《北京市演艺界禁毒承诺书》,承诺不录用、不组织涉毒艺人参加演艺活动。这个出发点很好,可抵制毒品不能光靠演出制裁,你在北京制裁,他跑到上海行不行?跑到广州行不行?即便不能参加协会的演艺,那去三级城市的酒吧驻场行不行?去丽江当个酒吧歌手行不行?所以,抵制毒品光制裁明星不行,要提倡艺人修身养性,提倡才艺德三者兼备。

如何实现?我觉得捧星的那些机构要认真负起责来,对新人要推行品德和职业操守的严格准入制,再好的才艺,没有真正做音乐的精神,而是想借音乐一炮而红一炮而富的艺人,那就该让他哪来的回哪里去。这才是防范于未然,这才是真正的未雨绸缪。

有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叫《孟母三迁》,这故事说了环境影响人的道理。娱乐圈不是个净地,但不是没有真正的表率,比如刘欢,他就真正是把音乐当做一生的事业,而不受这种是非环境的影响。他靠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四个字,洁身自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娱乐圈吸毒明星前后对比照,这不单单像整容,珍爱姣好妆容远离毒品!
《光环下の毒瘾》盘点娱乐圈吸毒明星 女生版(我的毒品里)
音乐是良药和吸毒为何不是一码事
知情人曝娱乐圈吸毒黑名单:一线女星唱吸毒感受
娱乐圈5位吸过毒的明星, 他37岁离世, 她假戏真做让男人惋惜
【雅片馆】:艺术的毒瘾为何发作在北京迷笛音乐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