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史地理志

帝尧画天下为九州。舜以冀、青地大,分幽、并、营,为州十有二。幽州在
渤、碣之间,并州北有代、朔,营州东暨辽海。其地负山带海,其民执干戈,奋
武卫,风气刚劲,自古为用武之地。太祖以迭剌部之众代遥辇氏,起临潢,建皇
都;东并渤海,得城邑之居百有三。太宗立晋,有幽、涿、檀、蓟、顺、营、平、
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十六州,于是割古幽、并、营之境而跨有
之。东朝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吴越、南唐航海输贡。嘻,其
盛矣!
辽国其先曰契丹,本鲜卑之地,居辽泽中,去榆关一千一百三十里,去幽州
又七百一十四里。南控黄龙,北带潢水,冷陉屏右,辽河堑左。高原多榆柳,下
湿饶蒲苇。当元魏时,有地数百里。至唐,大贺氏蚕食扶余、室韦、奚、靺鞨之
区,地方二千余里。贞观三年,以其地置玄州。寻置松漠都督府,建八部为州,
各置刺史:达稽部曰峭落州,纥便部曰弹汗州,独活部曰无逢州,芬阿部曰羽陵
州,突便部曰日连州,芮奚部曰徒河州,坠斤部曰万丹州,伏部曰匹黎、赤山二
州。以大贺氏窟哥为使持节十州军事。分州建官,盖昉于此。
迨于五代,辟地东西三千里。遥辇氏更八部曰鳷利皆部、乙室活部、实活部、
纳尾部、频没部、内会鸡部、集解部、奚嗢部,属县四十有一。每部设刺史,县
置令。太宗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圣宗城中京,兴宗升
云州为西京,于是五京备焉。又以征伐俘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旧居名之;加以
私奴置投下州。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
有二,属国六十。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
员万里。
○上京道
上京临潢府,本汉辽东郡西安平之地。新莽曰北安平。太祖取天梯、蒙国、
别鲁等三山之势于苇甸,射金龊箭以识之,谓之龙眉宫。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
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涞流河自西北南流,绕京三面,东入于
曲江,其北东流为按出河。又有御河、沙河、黑河、潢河、鸭子河、他鲁河、狼
河、苍耳河、辋子河,胪朐河、阴凉河、猪河、鸳鸯湖、兴国惠民湖、广济湖、
盐泺、百狗泺、大神淀、马盂山、兔儿山、野鹊山、盐山、凿山、松山、平地松
林、大斧山、列山、屈劣山、勒得山,唐所封大贺氏勒得王有墓存焉。户三万六
千五百,辖军、府、州、城二十五,统县十。
临潢县。太祖天赞初南攻燕、蓟,以所俘人户散居潢水之北,县临潢水,故
以名。地宜种植。户三千五百。
长泰县。本渤海国长平县民,太祖伐大諲譔,先得是邑,迁其人于京西北,
与汉民杂居。户四千。
定霸县。本扶余府强师县民,太祖下扶余,迁其人于京西,与汉人杂处,分
地耕种。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隶长宁宫。户二千。
保和县。本渤海国富利县民,太祖破龙州,尽徒富利县人散居京南。统和八
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隶彰愍宫。户四千。
潞县。本幽州潞县民,天赞元年,太祖破蓟州,掠潞县民,布於京东,与渤
海人杂处。隶崇德宫。户三千。
易俗县。本辽东渤海之民,太平九年,大延琳结构辽东夷叛,围守经年,乃
降,尽迁于京北,置县居之。是年,又徙渤海叛人家属置焉。户一千。
迁辽县。本辽东诸县渤海人,大延琳叛,择其谋勇者置之左右。后以城降,
戮之,徙其家属于京东北,故名。户一千。
渤海县。本东京人,因叛,徙置。
兴仁县。开泰二年置。
宣化县。本辽东神化县民,太祖破鸭渌府,尽徙其民居京之南。统和八年,
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隶彰愍宫。户四千。
上京,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金龊一箭,二百年之基,壮矣。天显元年,平渤海归,乃展郛郭,建宫室,名以
天赞。起三大殿:曰开皇、安德、五鸾。中有历代帝王御容,每月朔望、节辰、
忌日,在东京文武百官并赴致祭。又于内城东南隅建天雄寺,奉安烈考宣简皇帝
遗像。是岁太祖崩,应天皇后于义节寺断腕,置太祖陵。即寺建断腕楼,树碑焉。
太宗援立晋,遣宰相冯道、刘煦等持节,具卤簿、法服至此,册上太宗及应天皇
后尊号。太宗诏蕃部并依汉制,御开皇殿,辟承天门受礼,因改皇都为上京。城
高二丈,不设敌楼,幅员二十七里。门,东曰迎春,曰雁儿;南曰顺阳;曰南福;
西曰金凤,曰西雁儿。其北谓之皇城,高三丈,有楼橹。门,东曰安东,南曰大
顺,西曰乾德,北曰拱辰。中有大内。内南门曰承天,有楼阁;东门曰东华,西
曰西华。此通内出入之所。正南街东,留守司衙,次盐铁门,次南门,龙寺街。
南曰临潢府,其侧临潢县。县西南崇孝寺,承天皇后建。寺西长泰县,又西天长
观。西南国子监,监北孔子庙,庙东节义寺。又西北安国寺,太宗所建。寺东齐
天皇后故宅,宅东有元妃宅,即法天皇后所建也。其南具圣尼寺,绫锦院、内省
司、麹院,赡国、省司二仓,皆在大内西南,八作司与天雄寺对。南城谓之汉城,
南当横街,各有楼对峙,下列井肆。东门之北潞县,又东南兴仁县。南门之东回
鹘营,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西南同文驿,诸国信使居之。驿西南临潢
驿,以待夏国使。驿西福先寺。寺西宣化县,西南定霸县,县西保和县。西门之
北易俗县,县东迁辽县。
周广顺中,胡峤《记》曰:上京西楼,有色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有绫
锦诸工作、宦者、斡林、伎术、教坊、角、儒、僧尼、道士。中国人并、汾、
幽、蓟为多。宋大中祥符九年,薛映《记》曰:上京者,中京正北八十里至松山
馆,七十里至崇信馆,九十里至广宁馆,五十里至姚家寨馆,五十里至咸宁馆,
三十里度潢水石桥,旁有饶州,唐于契丹尝置饶泺州,今渤海人居之。五十里保
和馆,度黑水河,七十里宣化馆,五十里长泰馆。馆西二十里有佛舍,民居,即
祖州。又四十里至临潢府,自过崇信馆乃契丹旧境,其南奚地也。入西门,门曰
金德,内有临潢馆,子城东门曰顺阳。北行至景福门,又至承天门,内有昭德、
宣政二殿,与毡庐皆东向。临潢西北二百余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之处。
多丰草,掘地丈余即有坚冰。
祖州,天成军,上,节度。本辽右八部世有里地。太祖秋猎多于此,始置西
楼。后因建城,号祖州。以高祖昭烈皇帝、曾祖庄敬皇帝、祖考简献皇帝、皇考
宣简皇帝所生之地,故名。城高二丈,无敌棚,幅员九里。门,东曰望京,南曰
大夏,西曰液山,北曰兴国。西北隅有内城。殿曰两明,奉安祖考御容;曰二仪,
以白金铸太祖像;曰黑龙,曰清秘,各有太祖微时兵仗器物及服御皮毳之类,存
之以示后嗣,使勿忘本。内南门曰兴圣,凡三门,上有楼阁,东西有角楼。东为
州廨及诸宫廨舍,绫锦院班院祗侯蕃,汉、渤海三百人,供给内府取索。东南横
街,四隅有楼对峙,下连市肆。东长霸县,西咸宁县。有祖山,山有太祖天皇帝
庙,御靴尚存。又有龙门、黎谷、液山、液泉、白马、独石、天梯之山。水则南
沙河、西液泉。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殿南岭有膳堂,以备时祭。门曰黑龙。
东偏有圣踪殿,立碑述太祖游猎之事。殿东有楼,立碑以纪太祖创业之功。皆在
州西五里。天显中太宗建,隶弘义宫。统县二、城一长霸县。本龙州长平县民,
迁于此。户二千。
咸宁县。本长宁县。破辽阳,迁其民置。户一千。
越王城。太祖伯父于越王述鲁西伐党项、吐浑,俘其民放牧于此,因建城。
在州东南二十里。户一千。
怀州,奉陵军,上,节度。本唐归诚州。太宗行帐放牧于此。天赞中,从太
祖破扶余城,下龙泉府,俘其人,筑寨居之。会同中,掠燕、蓟所俘亦置此。太
宗崩,葬西山,曰怀陵。大同元年,世宗置州以奉焉。是年,有骑十余,猎于祖
州西五十里大山中,见太宗乘白马,独追白狐,射之,一发而毙;忽不见,但获
狐与矢。是日,太宗崩于栾城。后于其地建庙,又于州之凤凰门绘太宗驰骑贯狐
之像。穆宗被害,葬怀陵侧,建凤凰殿以奉焉。有清凉殿,为行幸避暑之所。皆
在州西二十里。隶永兴宫。统县二:
扶余县。本龙泉府。太祖迁渤海扶余县降户于此,世宗置县。户一千五百。
显理县。本显理府人,太祖伐渤海,俘其王大諲譔,迁民于此,世宗置县。
户一千。
庆州,玄宁军,上,节度。本太保山黑河之地,岩谷险峻。穆宗建城,号黑
河州,每岁来幸,射虎障鹰,军国之事,多委大臣。后遇弑于此。以地苦寒,统
和八年,州废。圣宗秋畋,爱其奇秀,建号庆州。辽国五代祖勃突,貌异常,有
武略,力敌百人,众推为王。生于勃突山,因以名,没,葬山下。在州二百里。
庆云山,本黑岭也。圣宗驻跸,爱羡曰:“吾万岁后,当葬此”。兴宗遵遗命,
建永庆陵。有望仙殿、御容殿。置蕃、汉守陵三千户,并隶大内都总管司。在州
西二十里。有黑山、赤山、太保山、老翁岭、馒头山、兴国湖、辖失泺、黑河。
景福元年复置,更隶兴圣宫。统县三:
玄德县。本黑山黑河之地。景福元年,括落帐人户,从便居之。户六千。孝
安县。富义县。本义州,太宗迁渤海义州民于此。重熙元年降为义丰县,后更名。
隶弘义宫。
泰州,德昌军、节度。本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因黑鼠族累犯通化州,民
不能御,遂移东南六百里来,建城居之,以近本族。黑鼠穴居,肤黑,吻锐,类
鼠,故以名。州隶延庆宫,兵事属东北统军司。统县二:
乐康县。倚郭。
兴国县。本山前之民,因罪配递至此,兴宗置县。户七百。
长春州,韶阳军,下,节度。本鸭子河春猎之地。兴宗重熙八年置。隶延庆
宫,兵事隶东北统军司。统县一:
长春县。本混同江地。燕、蓟犯罪者流配于此。户二千。
乌州,静安军,刺史。本乌丸之地,东胡之种也。辽北大王拨剌占为牧,建
城,后官收。隶兴圣宫。有辽河、夜河、乌丸川、乌丸山。统县一:
爱民县。拨剌王从军南征,俘汉民置于此。户一千。
永州,永昌军,观察。承天皇太后所建。太祖于此置南楼。乾亨三年,置州
于皇子韩八墓侧。东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号永州。冬月牙帐多驻此,谓
之冬捺钵。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
圣并八子神像。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
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
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兴王寺,有白衣观
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
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木叶山,建庙,春秋告赛,尊为家神。兴
军必告之,乃合符传箭于诸部。又有高淀山、柳林淀,亦曰白马淀。隶彰愍宫。
统县三:长宁县。本显德府县名。太祖平渤海,迁其民于此。户四千五百。
义丰县。本铁利府义州。辽兵破之,迁其民于南楼之西北,仍名义州。重熙
元年,废州,改今县。在州西北一百里。又尝改富义县,属泰州。始末不可具考,
今两存之。户一千五百。
慈仁县。太宗以皇子只撒古亡,置慈州坟西。重熙元年,州废,改今县。户
四百。
仪坤州,启圣军,节度。本契丹右大部地。应天皇后建州。回鹘糯思居之,
至四世孙容我梅里,生应天皇后述律氏,适太祖。太祖开拓四方,平渤海,后有
力焉。俘掠有伎艺者多归帐下,谓之属珊。以所生之地置州。州建启圣院,中为
仪宁殿,太祖天皇帝、应天地皇后银像在焉。隶长宁宫。统县一:
广义县。本回鹘部牧地。应天皇后以四征所俘居之,因建州县。统和八年,
以诸宫提辖司户置来远县,十三年并入。户二千五百。
龙化州,兴国军,下,节度。本汉北安平县地。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此,称
龙庭。太祖于此建东楼。唐天复二年,太祖为迭烈部夷离堇,破代北,迁其民,
建城居之。明年,伐女直,俘数百户实焉。天祐元年,增修东城,制度颇壮丽。
十三年,太祖于城东金铃冈受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天显元年,崩
于东楼。太宗升节度。隶彰愍宫,兵事属北路女直兵马司。刺史州一,未详。统
县一:龙化县。太祖东伐女直,南掠燕、蓟,所俘建城置邑。户一千。
降圣州,开国军,下,刺史。本大部落东楼之地。太祖春月行帐多驻此。应
天皇后梦神人金冠素服,执兵仗,貌甚丰美,异兽十二随之。中有黑兔跃入后怀,
因而有娠,遂生太宗。时黑云覆帐,火光照室,有声如雷,诸部异之。穆宗建州。
四面各三十里,禁樵采放牧。先属延昌宫,后隶彰愍宫。统县一:
永安县。本龙原府庆州县名。太祖平渤海,破怀州之永安,迁其人置寨于此,
建县。户八百。
饶州,匡义军,中,节度。本唐饶乐府地。贞观中置松漠府。太祖完葺故垒。
有潢河、长水泺、没打河、青山、大福山、松山。隶延庆宫。统县三:
长乐县。本辽城县名。太祖伐渤海,迁其民,建县居之。户四千,内一千户
纳铁。
临河县。本丰永县人,太宗分兵伐渤海,迁于潢水之曲。户一千。
安民县。太宗以渤海诸邑所俘杂置。户一千。
头下军州
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
以居之。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自余不得建城郭。朝廷赐州县额。
其节度使朝廷命之,刺史以下皆以本主部曲充焉。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
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
徽州,宣德军,节度。景宗女秦晋大长公主所建。媵臣万户,在宜州之北二
百里,因建州城。北至上京七百里。节度使以下,皆公主府署。户一万。
成州,长庆军,节度。圣宗女晋国长公主以上赐媵臣户置。在宜州北一百六
十里,因建州城。北至上京七百四十里。户四千。
懿州,广顺军,节度。圣宗女燕国长公主以上赐媵臣户置。在显州东北二百
里,因建州城。西北至上京八百里。户四千。
渭州,高阳军,节度。驸马都尉萧昌裔建。尚秦国王隆庆女韩国长公主,以
所赐媵臣建州城。显州东北二百五十里。辽制,皇子嫡生者,其女与帝女同。户
一千。
壕州。国舅宰相南征,俘掠汉民,居辽东西安平县故地。在显州东北二百二
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户六千。
原州。本辽东北安平县地。显州东北三百里。国舅金德俘掠汉民建城。西北
至上京八百里。户五百。
福州。国舅萧宁建。南征俘掠汉民,居北安平县故地。在原州北二十里,西
北至上京七百八十里。户三百。
横州。国舅萧克忠建。部下牧人居汉故辽阳县地,因置州城。在辽州西北九
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有横山。户二百。
凤州。藁离国故地,渤海之安宁郡境,南王府五帐分地。在韩州北二百里,
西北至上京九百里。户四千。
遂州。本高州地,南王府五帐放牧于此。在檀州西二百里,西北至上京一千
里。户五百。
丰州。本辽泽大部落,遥辇氏僧隐牧地。北至上京三百五十里。户五百。
顺州。本辽队县地。横帐南王府俘掠燕、蓟、顺州之民,建城居之。在显州
东北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九百里。户一千。
闾州。罗古王牧地,近医巫闾山。在辽州西一百三十里,西北至上京九百五
十里。户一千。
松山州。本辽泽大部落,横帐普古王牧地。有松山。北至上京一百七十里。
户五百。
豫州。横帐陈王牧地。南至上京三百里。户五百。
宁州。本大贺氏勒得山,横帐管宁王放牧地。在豫州东八十里,西南至上京
三百五十里。户三百。
边防城
辽国西北界防边域,因屯戍而立,务据形胜,不资丁赋。具列如左:
静州,观察。本泰州之金山。天庆六年升。
镇州,建安军,节度。本古可敦城。统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选诸部族二
万余骑充屯军,专捍御室韦、羽厥等国,凡有征讨,不得抽移。渤海、女直、汉
人配流之家七百余户,分居镇、防、维三州。东南至上京三千余里。
维州,刺史。
防州,刺史。
河董城。本回鹘可敦城,语讹为河董城。久废,辽人完之以防边患。高州界
女直常为盗,动掠行旅,迁其族于此。东南至上京一千七百里。
静边城。本契丹二十部族水草地。北邻羽厥,每入为盗,建城,置兵千余骑
防之。东南至上京一千五百里。
皮被河城。地控北边,置兵五百于此。防托皮被河出回纥北,东南经羽厥,
入胪朐河,沿河董城北,东流合沱漉河,入于海。南至上京一千五百里。
招州,绥远军,刺史。开泰三年以女直户置。隶西北路招讨司。
塔懒主城。大康九年置。在胪朐河。

东京道
东京辽阳府,本朝鲜之地。周武王释箕子囚,去之朝鲜,因以封之。作八条
之教,尚礼义,富农桑,外户不闭,人不为盗。传四十余世。燕属真番、朝鲜,
始置吏、筑障。秦属辽东外徼。汉初,燕人满王故空地。武帝元封三年,定朝鲜
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后汉出入青、幽二州,辽东、玄菟二郡,沿革
不常。汉末为公孙度所据,传子康;孙渊,自称燕王,建元绍汉,魏灭之。晋陷
高丽,后归慕容垂;子宝,以勾丽王安为平州牧居之。元魏太武遣使至其所居平
壤城,辽东京本此。唐高宗平高丽,于此置安东都护府;后为渤海大氏所有。大
氏始保挹娄之东牟山。武后万岁通天中,为契丹尽忠所逼,有乞乞仲象者,度辽
水自固,武后封为震国公。传子祚荣,建都邑,自称震王,并吞海北,地方五千
里,兵数十万。中宗赐所都曰忽汗州,封渤海郡王。十有二世至彝震,僣号改元,
拟建宫阙,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为辽东盛国。忽汗州即故平壤城也,号
中京显德府。太祖建国,攻渤海,拔忽汗城,俘其王大諲譔,以为东丹王国,
立太子图欲为人皇王以主之。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以渤海、汉户建东平郡,
为防御州。天显三年,迁东丹国民居之,升为南京。
城名天福,高三丈,有楼橹,幅员三十里。八门:东曰迎阳,东南曰韶阳,
南曰龙原,西南曰显德,西曰大顺,西北曰大辽,北曰怀远,东北曰安远。宫城
在东北隅,高三丈,具敌楼,南为三门,壮以楼观,四隅有角楼,相去各二里。
宫墙北有让国皇帝御容殿。大内建二殿,不置宫嫔,唯以内首使副、判官守之。
《大东丹国新建南京碑铭》,在宫门之南。外城谓之汉城,分南北市,中为看楼。
晨集南市。夕集北市。街西有金德寺,大悲寺,驸马寺,铁幡竿在焉;赵头陀寺;
留守衙;户部司;军巡院,归化营军千余人,河、朔亡命,皆籍于此。东至北乌
鲁虎克四百里,南至海边铁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县海口三百六十里,北至挹
娄县、范河二百七十里。东、西、南三而抱海。辽东出东北山口为范河,西南流
为大口,入于海;东梁河自东山西流,与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于海,又名太
子河,亦曰大梁水;浑河在东梁、范河之间;沙河出东南山西北流,径盖州入于
海。有蒲河;清河;浿水,亦曰泥河,又曰蓒芋泺,水多蓒芋之草;
驻跸山,唐太宗征高丽,驻跸其岭数日,勒石纪功焉,俗称手山,山巅平石之上
有掌指之状,泉出其中,取之不竭。又有明王山、白石山,亦曰横山。天显十三
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户四万六百四。辖州、府、军、城八十七。统县
九:
辽阳县。本渤海国金德县地。汉浿水县,高丽改为勾丽县,渤海为常乐县。
户一千五百。
仙乡县。本汉辽队县,渤海为永丰县。《神仙传》云:“仙人白仲理能炼神
丹,点黄金,以救百姓。”户一千五百。
鹤野县。本汉居就县地,渤海为鸡山县。昔丁令威家此,去家千年,化鹤来
归,集于华表柱,以朱画表云:“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虽是
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户一千二百。
析木县。本汉望平县地,渤海为花山县。户一千。
紫蒙县。本汉镂芳县地。后拂涅国置东平府,领蒙州紫蒙县。后徙辽城,并
入黄岭县。渤海复为紫蒙县。户一千。
兴辽县。本汉平郭县地,渤海改为长宁县。唐元和中,渤海王大仁秀南定新
罗,北略诸部,开置郡邑,遂定今名。户一千。
肃慎县。以渤海户置。
归仁县。
顺化县。
开州,镇国军,节度。本濊貊地,高丽为庆州,渤海为东京龙原府。有宫殿。
都督庆、盐、穆、贺四州事。故县六:曰龙原、永安、乌山、壁谷、熊山、白杨,
皆废。叠石为城,周围二十里。唐薛仁贵征高丽,与其大将温沙门战熊山,擒善
射者于石城,即此。太祖平渤海,徙其民于大部落,城遂废。圣宗伐高丽还,周
览城基,复加完葺。开泰三年,迁双、韩二州千余户实之,号开封府开远军,节
度;更名镇国军。隶东京留守,兵事属东京统军司。统州三、县一:
开远县。本栅城地,高丽为龙原县,渤海因之,辽初废。圣宗东讨,复置以
军额。民户一千。
盐州。本渤海龙河郡,故县四:海阳、接海、格州、龙河,皆废。户三百。
隶开州。相去一百四十里。
穆州,保和军,刺史。本渤海会农郡,故县四:会农、水歧、顺化、美县,
皆废。户三百。隶开州。东北至开州一百二十里。统县一:会农县。
贺州,刺史。本渤海吉理郡,故县四:洪贺、送诚、吉理、石山,皆废。户
三百。隶开州。
定州,保宁军。高丽置州,故县一,曰定东。圣宗统和十三年升军,迁辽西
民实之。隶东京留守司。统县一:
定东县。高丽所置,辽徙辽西民居之。户八百。
保州,宣义军,节度。高丽置州,故县一,曰来远。圣宗以高丽王询擅立,
问罪不服,统和末,高丽降,开泰三年取其保、定二州,于此置榷场。隶东京统
军司。统州、军二,县一:来远县。初徙辽西诸县民实之,又徙奚、汉兵七百防
戍焉。户一千。
宣州,定远军,刺史。开泰三年徙汉户置。隶名保州。
怀州军,下,刺史。开泰三年置。隶保州。
辰州,奉国军,节度。本高丽盖牟城。唐太宗会李世勣攻破盖牟城,即此。
渤海改为盖州,又改辰州,以辰韩得名。井邑骈列,最为冲会。辽徙其民于祖州。
初曰长平军。户二千。隶东京留守司。统县一:建安县。
卢州,玄德军,刺史。本渤海杉卢郡,故县五:山阳、杉卢、汉阳、白岩、
霜岩,皆废。户三百。在京东一百三十里。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统县一:
熊岳县。西至海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山。
来远城。本熟女直地。统和中伐高丽,以燕军骁猛,置两指挥,建城防戍。
兵事属东京统军司。
铁州,建武军,刺史。本汉安市县,高丽为安市城。唐太宗攻之不下,薛仁
贵白衣登城,即此。渤海置州,故县西:位城、河端、苍山、龙珍,皆废。户一
千。在京西南六十里、统县一:
汤池县。
兴州,中兴军,节度。本汉海冥县地。渤海置州,故县三:盛吉、蒜山、铁
山,皆废。户二百。在京西北南三百里。
汤州。本汉襄平县地。渤海置州,故县五:灵峰、常丰、白石、均谷、嘉利,
皆废。户五百。在京西北一百里。
崇州,隆安军,刺史。本汉长岑县地。渤海置州,故县三:崇山、沩水、缘
城,皆废。户五百。在京东北一百五十里。统县一:
崇信县。
海州,南海军,节度。本沃沮国地。高丽为沙卑城,唐李世勣尝攻焉。渤海
号南京南海府。叠石为城,幅员九里,都督沃、睛、椒三州。故县六:沃沮、鹫
岩、龙山、滨海、升平、灵泉,皆废。太平中,大延琳叛,南海城坚守,经岁不
下,别部酋长皆被擒乃降。因尽徙其人于上京,置迁辽县,移泽州民来实之。户
一千五百。统州二、县一:
临溟县。耀州,刺史。本渤海椒州,故县五,椒山、貂岭、澌泉、尖山、岩
渊,皆废。户七百。隶海州。东北至海州二百里。统县一:岩渊县。东界新罗,
故平壤城在县西南。东北至海州一百二十里。
嫔州,柔远军,刺史。本渤海睛州,故县五:天睛、神阳、莲池、狼山、仙
岩,皆废。户五百。隶海州。东南至海州一百二十里。
渌州,鸭渌军,节度。本高丽故国,渤海号西京鸭渌府。城高三丈,广轮二
十里,都督神、桓、丰、正四州事。故县三:神鹿、神化、剑门,皆废。大延琳
判,迁余党於上京,置易俗县居之。在者户二千。隶东京留守司。统州四、县二:
弘闻县。
神乡县。
桓州。高丽中都城,故县三:桓都、神乡、淇水,皆废。高丽王于此创立宫
阙,国人谓之新国。五世孙钊,晋康帝建元初为慕容皝所败,宫室焚荡。户七百。
隶渌州。在西南二百里。
丰州。渤海置盘安郡,故县四:安丰、渤恪、隰壤、硖石,皆废。户三百。
隶渌州。在东北二百一十里。
正州。本沸流王故地,国为孙康所并,渤海置沸流郡。有沸流水。户五百。
隶渌州。在西北三百八十里。统县一:东那县。本汉东耐县地。在州西七十里。
慕州。本渤海安远府地,故县二:慕化、崇平,久废。户二百。隶渌州。在
西北二百里。
显州,奉先军,上,节度。本渤海显德府地。世宗置,以奉显陵。显陵者,
东丹人皇王墓也。人皇王性好读书,不喜射猎,购书数万卷,置医巫闾山绝顶,
筑堂曰望海。山南去海一百三十里。大同元年,世宗亲护人皇王灵驾归自汴京。
以人皇王爱医巫闾山水奇秀,因葬焉。山形掩抱六重,于其中作影殿,制度宏丽。
州在山东南,迁东京三百余户以实之。应历元年,穆宗葬世宗于显陵西山,仍禁
樵采。有十三山,有沙河。隶长宁、积庆二宫,兵事属东京都部署司。统州三、
县三:
奉先县。本汉无虑县,即医巫闾,幽州镇山。世宗析辽东长乐县民以为陵户,
隶长宁宫。
山东县。本汉望平县。穆宗割渤海永丰县民为陵户,隶积庆宫。
归义县。初置显州,渤海民自来助役,世宗嘉悯,因籍其人户置县,隶长宁
宫。
嘉州,嘉平军,下,刺史。隶显州。
辽西州,阜成军,中,刺史。本汉辽西郡地,世宗置州,隶长宁宫,属显州。
统县一:长宁县。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
康州,下,刺史。世宗迁渤海率宾府人户置,属显州。初隶长宁宫,后属积
庆宫。统县一:率宾县。本渤海率宾府地。
宗州,下,刺史。在辽东石熊山,耶律隆运以所俘汉民置。圣宗立为州,隶
文忠王府。王薨,属提辖司。统县一:
熊山县。本渤海县地。
乾州,广德军,上,节度。本汉无虑县地,圣宗统和三年置,以奉景宗乾陵。
有凝神殿。隶崇德宫,兵事属东京都部署司。
统州一、县四:
奉陵县。本汉无虑县地。括诸落帐户,助营山陵。
延昌县。析延昌宫户置。
灵山县。本渤海灵峰县地。
司农县。本渤海麓郡县,并麓波、云川二县入焉。
海北州,广化军,中,刺史。世宗以所俘汉户置。地在闾山之西,南海之北。
初隶宣州,后属乾州。统县一:开义县。
贵德州,宁远军,下,节度。本汉襄平县地,汉公孙度所据。太宗时察割以
所俘汉民置。后以弑逆诛,没入焉。圣宗建贵德军,后更名。有陀河、大宝山。
隶崇德宫,兵事属东京都部署司。统县二:贵德县。本汉襄平县,渤海为崇山县。
奉德县。本渤海缘城县地,尝置奉德州。
沈州,昭德军,中,节度。本挹娄国地。渤海建沈州,故县九,皆废。太宗
置兴辽军,后更名。初隶永兴宫,后属敦睦宫,兵事隶东京都部署司。统州一、
县二:
乐郊县。太祖俘蓟州三河民,建三河县,后更名。
灵源县。太祖俘蓟州吏民,建渔阳县,后更名。
岩州,白岩军,下,刺史。本渤海白岩城,太宗拨属沈州。初隶长宁宫。后
属敦睦宫。统县一:白岩县。渤海置。
集州,怀众军,下,刺史。古陴离郡地、汉属险渎县,高丽为霜岩县,渤海
置州。统县一:
奉集县。渤海置。
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丽为当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太祖迁渤海人居
之,建铁利昌义县。
辽州,始平军,下,节度。本拂涅国城,渤海为东平府。唐太宗亲征高丽,
李世勣拔辽城;高宗诏程振、苏定方讨高丽,至新城,大破之;皆此地也。太祖
伐渤海,先破东平府,迁民实之。故东平府都督伊、蒙、陀、黑、北五州,共领
县十八,皆废。太祖改为州,军曰东平,太宗更为始平军。有辽河、羊肠河、锥
子河、蛇山、狼山、黑山、巾子山。隶长宁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州一、
县二:
辽滨县。
安定县。
祺州,佑圣军,下,刺史。本渤海蒙州地。太祖以檀州俘于此建檀州,后更
名。隶弘义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庆云县。太祖俘密云民,于此建
密云县,后更名。
遂州,刺史。本渤海美州地,采访使耶律颇德以部下汉民置。穆宗时,颇德
嗣绝,没入焉。隶延昌宫,统县一:
山河县。本渤海县,并黑川、麓川二县置。
通州,安远军,节度。本扶余国王城,渤海号扶余城。太祖改龙州,圣宗更
今名。保宁七年,以黄龙府叛人燕颇余党千余户置,升节度。统县四:
通远县。本渤海扶余县,并布多县置。
安远县。本渤海显义县,并鹊川县置。
归仁县。本渤海强帅县,并新安县置。
渔谷县。本渤海县。
韩州,东平军,下,刺史。本藁离国旧治柳河县。高丽置鄚颉府,都督莫
阝、颉二州。渤海因之。今废。太宗置三河、榆河二州。圣宗并二州置。隶延昌
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
柳河县。本渤海粤喜县地,并万安县置。
双州,保安军,下,节度。本挹娄故地。渤海置安定郡,久废。沤里僧王从
太宗南征,以俘镇、定二州之民建城置州。察割弑逆诛,没入焉。故隶延昌宫,
后属崇德宫,兵事隶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
双城县。本渤海安夷县地。
银州,富国军,下,刺史。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隶弘义宫,兵事
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三:
延津县。本渤海富寿县,境有延津故城,更名。
新兴县。本故越喜国地,渤海置银冶,尝置银州。
永平县。本渤海优富县地,太祖以俘户置。旧有永平寨。
同州,镇安军,下,节度。本汉襄平县地,渤海为东平寨。太祖置州,军曰
镇东,后更名。隶彰憨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州一,未详;县二:
东平县。本汉襄平县地。产铁,拨户三百采炼,随征赋输。
永昌县。本高丽永宁县地。
咸州,安东军,下,节度。本高丽铜山县地,渤海置铜山郡。地在汉侯城县
北,渤海龙泉府南。地多山险,寇盗以为渊数,乃招平、营等州客户数百,建城
居之。初号郝里太保城,开泰八年置州。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
咸平县。唐安东都护,天宝中冶营、平二州间,即此。太祖灭渤海,复置安
东军。开泰中置县。
信州,彰圣军,下,节度。本越喜故城,渤海置怀远府,今废。圣宗以地邻
高丽,开泰初置州,以所俘汉民实之。兵事属黄龙府都部署司。统州三,未详;
县二:
武昌县。本渤海怀福县地,析平州提辖司及豹山县一千户隶之。
定武县。本渤海豹山县地,析平州提辖司并乳水县人户置。初名定功县。
宾州,怀化军,节度。本渤海城。统和十七年,迁兀惹户,置刺史于鸭子、
混同二水之间,后升。兵事隶黄龙府都部署司。
龙州,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更名。
保宁七年军将燕颇叛,府废。开泰九年,迁城于东北,以宗州、檀州汉户一千复
置。统州五、县三:
黄龙县。本渤海长平县,并富利、佐慕、肃慎置。
迁民县。本渤海永宁县,并丰水、扶罗置。
永平县。渤海置。
益州,观察。属黄龙府。统县一:静远县。
安远州,怀义军,刺史。属黄龙府。
威州,武宁军,刺史。属黄龙府。
清州,建宁军,刺史。属黄龙府。
壅州,刺史。属黄龙府。
湖州,兴利军,刺史。渤海置。兵事隶东京统军司。统县一:
长庆县。
渤州,清化军,刺史。渤海置。兵事隶东京统军司。统县一:
贡珍县。渤海置。
郢州,彰圣军,刺史。渤海置。兵事隶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
延庆县。
铜州,广利军,刺史。渤海置。兵事隶北兵马司。统县一:
析木县。本汉望平县地,渤海为花山县。初隶东京,后来属。
涑州,刺史。渤海置。兵事隶南兵马司。
率宾府,刺史。故率宾国地。
定理府,刺史。故挹娄国地。
铁利府,刺史。故铁利国地。
安定府。
长岭府。
镇海府,防御。兵事隶南女直汤河司。统县一:
平南县。
冀州,防御。圣宗建,升永安军。
东州。以渤海户置。
尚州。以渤海户置。
吉州,福昌军,刺史。
麓州,下,刺史。渤海置。
荆州,刺史。
懿州,宁昌军,节度。太平三年越国公主以媵臣户置。初曰庆懿军,更曰广
顺军,隶上京。清宁七年宣懿皇后进入,改今名。统县二:
宁昌县。本平阳县。
顺安县。
媵州,昌永军,刺史。
顺化城,向义军,下,刺史。开泰三年以汉户置。兵事隶东京统军司。
宁州,观察。统和二十九年伐高丽,以渤海降户置。兵事隶东京统军司。统
县一:
新安县。
衍州,安广军,防御。以汉户置。初刺史,后升军。兵事属东京统军司。统
县一:
宜丰县。
连州,德昌军,刺史,以汉户置。兵事属东京统军司。统县一:
安民县。
归州,观察。太祖平渤海,以降户置,后废。统和二十九年伐高丽,以所俘
渤海户复置。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统县一:
归胜县。
苏州,安复军,节度。本高丽南苏,兴宗置州。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统县
二:
来苏县。
怀化县。
复州,怀德军,节度。兴宗置。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统县二:
永宁县。
德胜县。
肃州,信陵军,刺史。重熙十年州民亡入女直,取之复置。兵事隶北女直兵
马司。统县一:
清安县。
安州,刺史。兵事隶北女直兵马司。
荣州。
率州。
荷州。
源州。
渤海州。
宁江州,混同军,观察。清宁中置。初防御,从升。兵事属东北统军司。统
县一:
混同县。
河州,德化军。置军器坊。
祥州,瑞圣军,节度。兴宗以铁骊户置。兵事隶黄龙府都部署司。统县一:
怀德县。

中京道
中京大定府,虞为营州,夏属冀州,周在幽州之分。秦郡天下,是为辽西。
汉为新安平县。汉末步奚居之,幅员千里,多大山深谷,阻险足以自固。魏武北
征,纵兵大战,降者一十余万,去之松漠。其后拓拔氏乘辽建牙于此,当饶乐河
水之南,温渝河水之北。唐太宗伐高丽,驻跸于此。部帅苏支从征有功,奚长可
度率众内附,为置饶乐都督府。咸通以后,契丹始大,奚族不敢复抗。太祖建国,
举族臣属。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阙之状,因议建都。
择良工于燕、蓟,董役二岁,郛郭、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拟神都之制。
统和二十四年,五帐院进故奚王牙帐地。二十五年,城之,实以汉户,号曰中京,
府曰大定。皇城中有祖庙,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城池湫湿,多凿井泄之,人
以不便。大同驿以待宋使,朝天馆待新罗使,来宾馆待夏使。有七金山、马盂山、
双山、松山、土河。统州十、县九:
大定县。白霫故地。以诸国俘户居之。
长兴县。本汉宾从县。以诸部人居之。
富庶县。本汉新安平地,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劝农县。本汉宾从县地。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文定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升平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归化县。本汉柳城县地。
神水县。本汉徒河县地。开泰二年置。
金源县。本唐青山县境。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恩州,怀德军,下,刺史。本汉新安平县地。太宗建州。开泰中,以渤海户
实之。初隶永兴宫,后属中京。统县一:
恩化县。开泰中渤海人户置。
惠州,惠和军,中,刺史。本唐归义州地。太祖俘汉民数百户兔鹿山下,创
城居之,置州。属中京,统县一:
惠和县。圣宗迁上京惠州民,括诸宫院落帐户置。
高州,观察。唐信州之地。万岁通天元年,以契丹室活部置。开泰中,圣宗
伐高丽,以俘户置高州。有平顶山、滦河。属中京。统县一:
三韩县,辰韩为扶余,弁韩为新罗,马韩为高丽。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俘
三国之遗人置县。户五千。
武安州,观察。唐沃州地。太祖俘民居木叶山下,因建城以迁之,号杏埚新
城。复以辽西户益之,更曰新州。统和八年改今名。初刺史,后升。有黄柏岭、
袅罗水、个没里水。属中京。统县一:
沃野县。
利州,中、观察。本中京阜俗县。统和二十六年置刺史州,开泰元年升。属
中京。统县一:
阜俗县。唐末,契丹渐炽,役使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置县。初隶彰
愍宫,更隶中京。后置州,仍属中京。
榆州,高平军,下,刺史。本汉临渝县地。后隶右北平骊城县。唐载初二年,
析慎州置黎州,处靺鞨部落,后为奚人所据。太宗南征,横帐解里以所俘镇州民
置州,开泰中没入。属中京。统县二:
和众县。本新黎县地。
永和县。本汉昌城县地。统和二十二年置。
泽州,广济军,下,刺史。本汉土垠县地。太祖俘蔚州民,立寨居之,采炼
陷河银冶。隶中京留守司。开泰中置泽州。有松亭关、神山、九宫岭、石子岭、
泺河、撒河。属中京。统县二:
神山县。神山在西南。
滦河县。本汉徐无县地。属永兴宫。
北安州,兴化军,上,刺史。本汉女祁县地,属上谷郡。晋为冯跋所据。唐
为奚王府西省地。圣宗以汉户置北安州。属中京。统县一:
兴化县。本汉且居县地。
潭州,广润军,下,刺史。本中京之龙山县,开泰中置州,仍属中京。统县
一:
龙山县。本汉交黎县地。开泰二年以习家寨置。
松山州,胜安地,下,刺史。开泰中置。统和八年省,复置。属中京。统县
一:
松山县。本汉文成县地。边松漠,商贾会冲。开泰二年置县。有松山川。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门,至望京馆。五十里至顺州。七十里至
檀州,渐入山。五十里至金沟馆。将至馆,川原平旷,谓之金沟淀。自此入山,
诘曲登陟,无复里堠,但以马行记日,约其里数。九十里至古北口,两傍峻崖,
仅容车轨。又度德胜岭,盘道数层,俗名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过雕窠岭、偏
枪岭,四十里至如来馆。过乌泺河,东有滦州,又过摸斗岭,一名渡云岭,芹菜
岭,七十里至柳河馆。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东南行五十里至牛
山馆。八十里至鹿儿峡馆。过虾蟆岭,九十里至铁桨馆。过石子岭,自此渐出山,
七十里至富谷馆。八十里至通天馆,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城垣卑小,方圆才四
里许。门但重屋,无筑阇之制。南门曰朱夏,门内通步廊,多坊门。又有市楼四:
曰天方、大衢、通闤、望阙。次至大同馆。其门正北曰阳德、阊阖。城内西南隅
冈上有寺。城南有园圃,宴射之所。自过古北口,居人草庵板屋,耕种,但无桑
柘;所种皆从垅上,虞吹沙所壅。山中长松郁然,深谷中时见畜牧牛马橐驼,多
青羊黄豕。
成州,兴府军,节度。晋国长公主以媵户置,军曰长庆,隶上京。复改军名。
统县一:
同昌县。
兴中府。本霸州彰武军,节度。古孤竹国。汉柳城县地。慕容皝以柳城之北,
龙山之南,福德之地,乃筑龙城,构宫庙,改柳城为龙城县,遂迁都,号曰和龙
宫。慕容垂复居焉,后为北跋所灭。元魏取为辽西郡。隋平高保宁,置营州。炀
帝废州置柳城郡。唐武德初改营州总管府,寻为都督府。万岁通天中,陷李万荣。
神龙初,移府幽州。开元四年,复治柳城。八年,西徙渔阳。十年,还柳城。后
为奚所据。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将建城,命韩知方择其处。乃完葺柳城,号霸州
彰武军,节度。统和中,制置建、霸、宜、锦、白川等五州。寻落制置,隶积庆
宫。后属兴圣宫。重熙十年升兴中府。有大华山、小华山、香高山、麝香崖,天
授皇帝刻石在焉,驻龙峪、神射泉、小灵河。统州二、县四:
兴中县。本汉柳城县地。太祖掠汉民居此,建霸城县。重熙中置府,更名。
营丘县。析霸城置。
象雷县。开泰二年以麦务川置。初隶中京。后属。
闾山县。本汉且虑县。开泰二年以罗家军置。隶中京,后属。
安德州,化平军,下,刺史。以霸州安德县置,来属。统县一:安德县。统
和八年析霸城东南龙山徒河境户置。初隶乾州,更属霸州,置州来属。
黔州,阜昌军,下,刺史。本汉辽西郡地。太祖平渤海,以所俘户居之,隶
黑水河提辖司。安帝置州,析宜、霸二州汉户益之。初隶永兴宫,更隶中京,后
置府,来属。统县一:盛吉县。太祖平渤海,俘兴州盛吉县民来居,因置县。
宜州,崇义军,上,节度。本辽西累县地。东丹王每秋畋于此。兴宗以定州
俘户建州。有坟山,松柏连亘百余里,禁樵采,浚河,累石为堤。隶积庆宫。统
县二:
弘政县。世宗以定州俘户置。民工织纴,多技巧。
闻义县。世宗置。初隶海北州,后来属。
锦州,临海军,中,节度。本汉辽东无虑县。慕容皝置西乐县。太祖以汉俘
建州。有大胡僧山、小胡僧山、大查牙山、小查牙山、淘河岛。隶弘义宫。统州
一、县二:
永乐县。
安昌县。岩州,保肃军,下,刺史。本汉海阳县地。太祖平渤海,迁汉户杂
居兴州境,圣宗于此建城焉。隶弘义宫,来属。统县一:兴城县。
川州,长宁军,中,节度。本唐青山州地。太祖弟明王安端置。会同三年,
诏为白川州。安端子察割以大逆诛,没入,省曰川州。初隶崇德宫,统和中属文
忠王府。统县三:
弘理县。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户置。
咸康县。
宜民县。统和中置。
建州,保静军,上,节度。唐武德中,置昌乐县。太祖完葺故垒,置州。汉
乾祐元年,故石晋太后诣世宗,求于汉城侧耕垦自赡。许于建州南四十里给地五
十顷,营构房室,创立宗庙。州在灵河之南,屡遭水害,圣宗迁于河北康崇州故
城。初名武宁军,隶永兴宫,后属敦睦宫。统县二:
永霸县。
永康县。本唐昌黎县地。
来州,归德军,下,节度。圣宗以女直五部岁饥来归,置州居之。初刺史,
后升。隶永兴宫。有三州山、六州山、五脂山。统州二、县一:
来宾县。本唐来远县地。
隰州,平海军,下,刺史。慕容皝置集宁县。圣宗括帐户迁信州,大雪不能
进,建城于此,置焉。隶兴圣宫,来属。统县一:海浜县。本汉县。濒海,地多
碱卤,置盐场于此。
迁州,兴善军,下,刺史。本汉阳乐县地。圣宗平大延琳,迁归州民置,来
属。有箭笴山。统县一:迁民县。
润州,海阳军,下,刺史。圣宗平大延琳,迁宁州之民居此,置州。统县一:
海阳县。本汉阳乐县地,迁润州,本东京城内渤海民户,因叛,移于此。

南京道
南京析津府,本古冀州之地。高阳氏谓之幽陵,陶唐曰幽都,有虞析为幽州。
商并幽于冀。周分并为幽。《职方》,东北幽州,山镇医巫闾,泽数貘养,川河、
泲,浸淄、时。其利鱼、盐,其畜马、牛、豕,其谷黍、稷、稻。武王封太保奭
于燕。秦以其地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汉为燕国,历封臧荼、
卢绾、刘建、刘泽、刘旦,尝置涿郡广阳国。后汉为广平国广阳郡,或合于上谷,
复置幽州。后周置燕及范阳郡,陏为幽州总管。唐置大都督府,改范阳节度使。
安禄山、史思明、李怀山、朱滔、刘怦、刘济,相继割据。刘总归唐。至张仲武、
张允仲,以正得民。刘仁恭父子僣争,遂入五代。自唐而晋,高祖以辽有援立之
劳,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献。太宗升为南京,又曰燕京。
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具。八门:东曰安东、
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晋、北曰通天、拱辰。大内在西南隅。皇
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殿二,东曰宣和,南曰大内。内门曰宣教,改元和;外三
门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万春,右掖改千秋。门有楼阁,球场在其南,东
为永平馆。皇城西门曰显西,设而不开;北曰子北。西城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
角楼。坊市、廨舍、寺观,盖不胜书。其外,有居庸、松亭、榆林之关。古北之
口,桑乾河、高梁河、石子河、大安山、燕山,中有瑶屿。府曰幽都,军号卢龙,
开泰元年落军额。统州六、县十一:
析津县。本晋蓟县,改蓟北县,开泰元年更今名。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
故名。户二万。
宛平县。本晋幽都县,开泰元年改今名。户二万二千。
昌平县。本汉军都县,后汉属广阳郡,晋属燕国,元魏置东燕州、平昌郡及
昌平县。郡废,县隶幽州。在京北九十里。户七千。
良乡县。燕为中都县,汉改良乡县,旧属涿郡,北齐天保七年省入蓟县,武
平六年复置。唐圣历元年改固节镇,神龙元年复为良乡县,刘守光徙治此。在南
京六十里。户七千。
潞县。本汉旧县,属渔阳郡。唐武德二年置元州,贞观元年州废,复为县。
有潞水。在京东六十里。户六千。
安次县。本汉旧县,属渔阳郡。唐武德四年徙置东南五十里石梁城,贞观八
年又徙今县西五里常道城,开元二十三年又徙耿就桥行市南。在京南一百二十里。
户一万二千。
永清县。本汉益昌县,隋置通泽县,唐置武隆县,改会昌,天宝初为永清县。
在京南一百五十里。户五千。
武清县。前汉雍奴县,属渔阳郡。《水经注》,雍奴者,数泽之名,四面有
水曰雍,不流曰奴。唐天宝初改武清。在京东南一百五十里。户一万。
香河县。本武清孙村。辽于新仓置榷盐院,居民聚集,因分武清、三河、潞
三县户置。在京东南一百二十里。户七千。
玉河县。本泉山地。刘仁恭于大安山创宫观,师炼丹羽化之术于方士王若讷,
因割蓟县分置,以供给之。在京西四十里。户一千。
漷阴县。本汉泉山之霍村镇。辽每季春,弋猎于延芳淀,居民成邑,就城
故漷阴镇,后改为县。在京东南九十里。延芳淀方数百里,春时鹅鹜所聚,夏
秋多菱芡。国主春猎,卫士皆衣墨绿,各持连鎚、鹰食、刺鹅锥,列水次,相
去五七步。上风击鼓,惊鹅稍离水面。国主亲放海东青鹘擒之。鹅坠,恐鹘力不
胜,在列者以佩锥刺鹅,急取其腊饲鹘。得头鹅者,例赏银绢。国主、皇族、群
臣各有分地。户五千。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自雄州白沟驿渡河,四十里至新城县,古督亢亭
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渡范水、刘李河,六十里至良乡县。渡卢沟河,六十
里至幽州,号燕京。子城就罗郭西南为之。正南曰启夏门,内有元和殿,东门曰
宣和。城中坊闬皆有楼。有闵忠寺,本唐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造;又有开泰寺,
魏王耶律汉宁造。皆遣朝使游观。南门外有于越王廨,为宴集之所。门外永平馆,
旧名碣石馆,清和后易之。南即桑乾河。
顺州,归化军,中,刺史。秦上谷,汉范阳,北齐归德郡境。隋开皇中,粟
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厥稽部长突地稽率八部胜兵数千人,自扶余城西北举落内
附,置顺州以处之。唐武德初改燕州,会昌中改归顺州,唐末仍为顺州。有温渝
河,白遂河;曹王山,曹操尝驻军于此,黍谷山,邹衍吹律之地,南有齐长城。
城东北有华林、天柱二庄,辽建凉殿,春赏花,夏纳凉。初军曰归宁,后更名。
统县一:
怀柔县。唐贞观六年置,治五柳城,改顺义县。开元四年置松漠府弹汗州。
开宝元年改归化郡。乾元元年复今名。户五千。
檀州,武威军,下,刺史。本燕渔阳郡地,汉为白檀县。《魏书》:曹公历
白檀,破乌丸于柳城。《续汉书》:白檀在右北平。元魏创密云郡,兼置安州。
后周改为元州。隋开皇十八年割燕乐、密云二县置檀州。唐天宝元年改密云郡,
乾元元年复为檀州。辽加今军号。有桑溪、鲍丘山、桃花山、螺山。统县二:
密云县。本汉白檀县,后汉以居斤奚。元魏置密云郡,领白檀、要阳、密云
三县。高齐废郡及二县,来属。户五千。
行唐县。本定州行唐县。太祖掠定州,破行唐,尽驱其民,北至檀州,择旷
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县。隶彰愍宫。户三千。
涿州,永泰军,上,刺史。汉高祖六年分燕置涿郡,魏文帝改范阳郡,晋为
范阳国,元魏复为郡。隋开皇二年罢郡,属幽州,大业三年以幽州为涿郡,唐武
德元年郡废,为涿县,七年改范阳县,大历四年置涿州。石晋以归太宗。有大房
山、六聘山、涿水、楼桑河、横沟河、礼逊河、祁沟河。统县四:
范阳县。本汉涿县。唐武德中,改范阳县。有涿水、范水。户一万。
固安县。本汉方城县,先属广阳国。隋开皇九年,自易州涞水县移置,属幽
州,取汉故安县名。唐武德四年属北义州,徙治章信堡。贞观二年义州废,移今
治,复属幽州。在州东南九十里。户一万。
新城县。本汉新昌县。唐大历四年析固安县置,后省。后唐天成四年复析范
阳县置,在州南六十里。户一万。
归义县。本汉易县地。齐并入鄚县。唐武德五年置北义州,州废,复置县
来属。民居在巨马河南,侨治新城。户四千。
易州,高阳军,上,刺史。汉为易、故安二县地。隋置易州,隋末为上谷郡。
唐武德四年复易州。天宝元年仍上谷郡。乾元元年又改易州。五代隶定州节度使。
会同九年,孙方简以其地来附。应历九年,为周世宗所取,后属宋。统和七年,
攻克之,升高阳军。有易水、涞水、狼山、太宁山、白马山。统县三:
易县。本汉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六十里。齐天保七年省。隋开皇十六年,于
故安城西北隅置县,即今县治也。户二万五千。
涞水县。本汉道县,今县北一里故道城是也。元魏移于故城南,即今县置。
周大象二年省。隋开皇十八年改涞水县。在州东四十里。有涞水。户二万七
千。
容城县。本汉县,先属涿郡,故城在雄州西南。唐武德五年属北义州。贞观
元年还本属。圣历二年改全忠县。天宝元年复名容城县。在州东八十里。户民皆
居巨马河南,侨治涿州新城县。户五千。
蓟州,尚武军,上,刺史。秦渔阳、右北平二郡地。隋开皇中徙治玄州总管
府,炀帝改渔阳郡。唐武德元年废入幽州,开元十八年分立蓟州。统县三:
渔阳县。本汉县,属渔阳郡。晋省,复置。元魏省。唐属幽州,开元十八年
置蓟州。有鲍丘水。户四千。
三河县。本汉临朐县地,唐开元四年析潞州置。户三千。
玉田县。本春秋无终子国。汉置无终县,属右北平郡。元魏属渔阳郡治,省,
唐武德二年复置。贞观初省,乾封中复置。万岁通天元年更名玉田,属营州。开
元四年还属幽州。八年属营州。十一年又属幽州。十八年来属。《搜神记》:
“雍伯,洛阳人,性孝,父母没,葬无终山。山高八十里,上无水,雍伯置饮。
人有就饮者,与石一斗,种生玉,因名玉田。”户三千。
景州,清安军,下,刺史。本蓟州遵化县,重熙中置。户三千。遵化县,本
唐平州买马监,为县来属。
平州,辽兴军,上,节度。商为孤竹国,春秋山戎国。秦为辽西、右北平二
郡地,汉因之。汉末,公孙度据有,传子康、孙渊,入魏。隋开皇中改平州,大
业初复为郡。唐武德初改州,天宝元年仍北平郡。后唐复为平州。太祖天赞二年
取之,以定州俘户错置其地。统州二,县三:
卢龙县。本肥如国。春秋晋灭肥,肥子奔燕,受封于此。汉、晋属辽西郡。
元魏为郡治,兼立平州。北齐属北平郡。隋开皇中,省肥如,入新置。十八年,
改新昌曰卢龙。唐为平州,后因之。户七千。
安喜县。本汉令支县地,久废。太祖以定州安喜县俘户置。在州东北六十里。
户五千。
望都县。本汉海阳县,久废。太祖以定州望都县俘户置。有海阳山。县在州
南三十里,户三千。
滦州,永安军,中,刺史。本古黄洛城。滦河环绕,在卢龙山南。齐桓公伐
山戎,见山神俞皃,即此。秦为右北平。汉为石城县,后名海阳县。汉末为公孙
度所有。晋以后属辽西。石晋割地,在平州之境。太祖以俘户置。滦州负山带河,
为朔汉形胜之地。有扶苏泉,甚甘美,秦太子扶苏北筑长城尝驻此;临榆山,峰
峦崛起,高千余仞,下临渝河。统县三:义丰县。本黄洛故城。黄洛水北出卢龙
山,南流入于濡水。汉属辽西郡,久废。唐季入契丹,世宗置县。户四千。马城
县。本卢龙县地。唐开元二十八年析置县,以通水运。东北有千金冶,东有茂乡
镇。辽割隶滦州。在州西南四十里。户三千。石城县。汉置,属右北平郡,久废。
唐贞观中于此置临渝县,万岁通天元年改石城县,在滦州南三十里,唐仪凤石刻
在焉。今县又在其南五十里,辽徙置以就盐官。户三千。
营州,邻海军,下,刺史。本商孤竹国。秦属辽西郡。汉为昌黎郡。前燕慕
容皝徙都于此。元魏立营州,领昌黎、建德、辽东、乐浪、冀阳、营丘六郡。后
周为高宝宁所据。隋开皇置州,大业改辽西郡。唐武德元年改营州,万岁通天元
年始入契丹。圣历二年侨治渔阳。开元五年还治柳城。天宝元年改曰柳城郡。后
唐复为营州。太祖以居定州俘户。统县一:广宁县。汉柳城县,属辽西郡。东北
与奚、契丹接境。万岁通天元年,入契丹李万荣。神龙元年移幽州界。开元四年
复旧地。辽改今名。户三千。

○西京道
西京大同府,陶唐冀州之域。虞分并州。夏复属冀州。周《职方》,正北曰
并州。战国属赵,武灵王始置云中郡。秦属代王国,后为平城县。魏属新兴郡。
晋仍属雁门。刘琨表封猗卢为代王,都平城。元魏道武于此遂建都邑。孝文帝改
为司州牧,置代尹,迁都洛邑,改万年,又置恒州。高齐文宣帝废州为恒安镇,
今谓之东城,寻复恒州。周复恒安镇,改朔州。隋仍为镇。唐武德四年置北恒州,
七年废。贞观十四年,移云中定襄县于此。永淳元年,默啜为民患,移民朔州。
开元十八年,置云州。天宝元年,改云中郡。乾元元年曰云州。乾符三年,大同
军节度使李国昌子克用为云中守捉使,杀防御使,据州以闻。僖宗赦克用,以国
昌为大同军防御使,不受命。广明元年,李琢攻国昌,国昌兵败,与克用奔北地。
黄巢入京师,诏发代北军,寻赦国昌,使讨贼。克用率三万五千骑而南,收京师
功第一,国昌封陇西郡王。国昌卒,克用取云州。既而所向失利,乃卑词厚礼,
与太祖会于云州之东城,谋大举兵攻梁,不果。克用子存勖灭梁,是为唐庄宗。
同光三年,复以云州为大同军节度使。晋高祖代唐,以契丹有援立功,割山前、
代北地为赂,大同来属,因建西京。敌楼、棚橹具。广袤二十里。门,东曰迎春,
南曰朝阳,西曰定西,北曰拱极。元魏宫垣占城之北面,双阙尚在。辽既建都,
用为重地,非亲王不得主之。清宁八年建华岩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又有天
王寺、留守司衙,南曰西省。北门之东曰大同府,北门之西曰大同驿。初为大同
军节度,重熙十三年升为西京,府曰大同。统州二、县七:
大同县。本大同川地。重熙十七年西夏犯边,析云中县置。户一万。
云中县。赵置。沿革与京府同。户一万。
天成县。本极塞之地。魏道武帝置广牧县,唐武德五年置定襄县,辽析云中
置。在京北一百八十里。户五千。
长青县。本白登台地。冒顿单于纵精骑三十余万围汉高帝于白登七日,即此。
辽始置县。有青陂。梁元帝《横吹曲》云“朝跋青陂,暮上白登。”在东京北一
百一十里。户四千。
奉义县。本汉陶林县地。后唐武皇与太祖会此。辽析云中置。户三千。
怀仁县。本汉沙南县。元魏葛荣乱,县废。隋开皇二年移云内于此。大业二
年置大利县,属云州,改属定襄郡。隋末陷突厥。李克用败赫连铎,驻兵于此。
辽改怀仁。在京南六十里。户三千。
怀安县。本汉夷与县地。历魏至隋,为突厥所据,唐克颉利,县遂废为怀荒
镇。高勋镇燕,奏分归化州文德县置。初隶奉圣州,后来属。在州西北二百八十
里。户三千。
弘州,博宁军,下,刺史。东魏静帝置北灵丘县。唐初地陷突厥,开元中置
横野军安边县,天宝乱废,后为襄阴村。统和中,以寰州近边,为宋将潘美所破,
废之,乃于此置弘州,初军曰永宁。有桑乾河、白道泉、白登山,亦曰火烧山,
有火井。统县二:
永宁县。户一万。
顺圣县。本魏安塞军,五代兵废。高勋镇幽州,奏景宗分永兴县置。初隶奉
圣州。在州西北二百八十里。户三千。
德州,下,刺史。唐会昌中以西德店置德州。开泰八年,以汉户复置。有步
落泉、金河山、野狐岭、白道坂。县一:
宣德县。本汉桐过县地,属云中郡,后隶定襄郡,汉末废。高齐置紫阿镇。
唐会昌中置县。户三千。
丰州,天德军,节度使。秦为上郡北境,汉属五原郡。地碛卤,少田畴。自
晋永嘉之乱,属赫连勃勃。后周置永丰镇。隋开皇中升永丰县,改丰州。大业七
年为五原郡,义宁元年,太守张逊奏改归顺郡。唐武德元年为丰州总管府。六年
省,迁民于白马县,遂废。贞观四年分灵州境,置相州都督府,领蕃户。天宝初
改九原郡。乾元元年复丰州,后入回鹘。会昌中克之,后唐改天德军。太祖神册
五年攻下,更名应天军,复为州。有大盐泺、九十九泉、没越泺、古碛口、青冢,
即王昭君墓,兵事属西南面招讨司。统县二:富民县。本汉临戎县,辽改今名。
户一千二百。
振武县。本汉定襄郡盛乐县。背负阴山,前带黄河。元魏尝都盛乐,即此。
唐武德四年克突厥,建云中都督府。麟德三年改单于大都督府。圣历元年又改北
都督。开元七年割隶东受降城。八年置振武军节度使。会昌五年为安北都护府。
后唐庄宗以兄嗣本为振武节度使。太祖神册元年,伐吐浑还,攻之,尽俘其民以
东,唯存乡兵三百人防戍。后更为县。
云内州,开远军,下,节度。本中受降城地。辽初置代北云朔招讨司,改云
内州。清宁初升。有威塞军、古可敦城、大同川、天安军、永济栅、安乐戍、拂
云堆。兵事属西南面招讨司。统县二:柔服县。
宁人县。天德军,本中受降城。唐开元中废横塞军,置天安军于大同川。乾
元中改天德军,移永济栅,今治是也。太祖平党项,遂破天德,尽掠吏民以东。
后置招讨司,渐成井邑,乃以国族为天德军节度使。有黄河、黑山峪、卢城、威
塞军、秦长城、唐长城;又有牟那山,钳耳觜城在其北。
宁边州,镇西军,下,刺史。本唐隆镇,辽置。兵事属西南面招讨司。
奉圣州,武定军,上,节度。本唐新州。后唐置团练使,总山后八军,庄宗
以弟存矩为之。军乱,杀存矩于祁州,拥大将卢文进亡归。太祖克新州,庄宗遣
李嗣源复取之。同光二年升威塞军。石晋高祖割献,太宗改升。有两河会、温泉、
龙门山、涿鹿山。东南至南京三百里,西北至西京四百四十里。兵事属西京都部
署司。统州三、县四:永兴县。本汉涿鹿县地。黄帝与蚩尤战于此。户八千。
矾山县。本汉军都县。山出白绿矾,故名。有矾山、桑乾河。在州南六十里。
户三千。
龙门县。有龙门山,石壁对峙,高数百尺,望之若门。徼外诸河及沙漠潦水,
皆于此趣海。雨则俄顷水逾十仞,睛则清浅可涉,实塞北控扼之冲要也。在州东
北二百八十里,户四千。
望云县。本望云川地。景宗于此建潜邸,因而成井肆。穆宗崩,景宗入绍国
统,号御庄。后置望云县,直隶彰愍宫,附庸于此。在州东北二百六十里。户一
千。
归化州,雄武军,上,刺史。本汉下洛县。元魏改文德县。唐升武州,僖宗
改毅州。后唐太祖复武州,明宗又为毅州,潞王仍为武州。晋高祖割献于辽,改
今名。有桑乾河;会河川;爱阳川;炭山,又谓之陉头。有凉殿,承天皇后纳凉
于此,山东北三十里有新凉殿,景宗纳凉于此,唯松棚数陉而已。断云岭,极高
峻,故名。州西北至西京四百五十里,统县一:文德县。本汉女祁县地。元魏置,
户一万。
可汗州,清平军,下,刺史。本汉潘县,元魏废。北齐置北燕郡,改怀戎县。
隋废郡,属涿郡。唐武德中复置北燕州,县仍旧。贞观八年改妫州。五代时,奚
王去诸以数千帐徙妫州,自别为西奚,号可汗州;太祖因之。有妫泉在城中,相
传舜嫔二女于此。又有温泉、版泉、磨笄山、鸡鸣山、乔山、历山。统县一:怀
来县。本怀戎县,太祖改。户三千。
儒州,缙阳军,中,刺史。唐置。后唐同光二年隶新州。太宗改奉圣州,仍
属。有南溪河、沽河、宋王峪、桃峪口。统县一:缙山县。本汉广蜜县地。唐天
宝中割妫川县置。户五千。
蔚州,忠顺军,上,节度。《周职方》,并州川曰沤夷,在州境飞狐县。赵
襄子灭代,武灵王置代郡;项羽徙赵歇为代王,歇还赵,立陈余王代;汉韩信斩
余,复置代郡;文帝初封代;皆此地。周宣帝始置蔚州,隋开皇中废。唐武德四
年复置。至德二年改兴唐县。乾元元年仍旧。大中从,朱邪执宜为刺史,有功,
赐姓名李国昌。子克用乞为留后,僖宗不许。广明初,攻败国昌,代北无备,太
祖来攻,克之,俘掠居民而去。石晋献地,升忠顺军,后更武安军。统和四年入
宋,寻复之,降刺史,隶奉圣州,升观察,复忠顺军节度。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
统县五:灵仙县。唐置兴唐县,梁改隆化县,后唐同光初复置,晋改今名。户二
万。
定安县。本汉东安阳县地,久废。后唐太祖伐刘仁恭,次蔚州,晨雾晦冥,
占,不利深入,会雷电大作,燕军解去,即此。辽置定安县。西北至州六十里。
户一万。
飞狐县。后周大象二年置广昌县于五龙城,即此。隋仁寿元年改名飞狐。相
传有狐于紫荆岭食五粒松子,成飞仙,故云。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户五千。
灵丘县。汉置。后汉省。东魏复置,属灵丘郡。隋开皇中罢郡来属。大业初
改隶代州。唐武德六年仍旧。东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户三千。
广陵县。本汉延陵县。隋唐为镇州。后唐同光初分兴唐县置。石晋割属辽。
东南至州四十里。户三千。
应州,彰国军,上,节度。唐武德中置金城县,后改应州。后唐明宗,州人
也。天成元年升彰国军节度,兴唐军、寰州隶焉。辽因之。北龙首山,南雁门。
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统县三:
金城县。本汉阴馆县地,汉末废为阴馆城。隋大业末陷突厥。唐始置金城县,
辽因之。户八千。
浑源县。唐置。有浑源川。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户五千。
河阴县。本汉阴馆县地。初隶朔州,清宁中来属。户三千。
朔州,顺义军,下,节度。本汉马邑县地。元魏孝文帝始置朔州,在今州北
三百八十里定襄故城。葛荣乱,废。高齐天保六年复置,在今州南四十七里新城。
八年徙马邑,即今城。武成帝置北道行台。周武帝置朔州总管府。隋大业三年改
马邑郡。唐武德四年复朔州。辽升顺义军节度。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统州一、
县三:
鄯阳县。本汉定襄县地。建安中置新兴郡。元魏置桑乾郡。高齐置招远县,
郡仍旧。隋开皇三年罢郡,隶朔州。大业元年初名鄯阳县,辽因之。户四千。
宁远县。齐天保六年,于朔州西置招远县。唐乾元元年改今名,辽因之。有
宁远镇。东至朔州八十里。户二千。
马邑县。汉置属雁门郡。唐开元五年,析鄯阳县东三十里置大同军,倚郭置
马邑县。南至朔州四十里。户三千。
武州,宣威军,下,刺史。赵惠王置武川塞。魏置神武县。唐末置武州,后
唐改毅州。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统县一:神武县。魏置。晋改新城。后
唐太祖生神武川之新城,即此。初隶朔州,后置州,并宁远为一县来属。户五千。
东胜州,武兴军,下,刺史。隋开皇七年置胜州。大业五年改榆林郡。唐贞
观五年于南河地置决胜州,故谓此为东胜州。天宝七年又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
为胜州。太祖神册元年破振武军,胜州之民皆趋河东,州废。晋割代北来献,复
置。兵事属西南面招讨司。统县二:
榆林县。
河滨县。
金肃州。重熙十二年伐西夏置。割燕民三百户、防秋军一千实之。属西南而
招讨司。
河清军。西夏归辽,开直路以趋上京。重熙十二年建城,号河清军。徙民五
百户、防秋兵一千人实之。属西南面招讨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满洲源流考2
二十五史--辽史第三十七卷  志第七地理志一
辽史·志·卷九◎地理志三
第三十八卷  志第八
金史卷二十四 志第五 地理上
若干惠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