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有千秋的京沪民国寿山石市场!

清末民初,寿山石交易重镇除了隶属原地的闽籍市场之外,还有北京的琉璃厂与上海新兴的古玩市场。一个被称为“九市精华萃一衢”,一个则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古玩一条街”。
这一北一南的两大古玩市场,既各有千秋,也各有其发展的渊源。
  民国 寿山石龙纽“敬慎威仪”印

      故宫博物院藏

先从北京琉璃厂说起。故宫博物院中有一枚寿山石龙钮“敬慎威仪”印,从印身上的边款可窥见当时辗转的痕迹:
“同治丁卯此石由容贝子府出,得于都门琉璃厂,任城王生代购也。光绪己卯二月。孚民识,少峰刻。”
可见这枚钮印由于种种原因从王公贵邸中流出,在都门琉璃厂为某一民间藏家所得。这就可以视作当时皇权已经无力保护自己的珍宝,开始向民间扩散流通的一个象征。

  北京宣武门琉璃厂古玩市场

  图源网络

当时由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入侵等种种浩劫,使得许多善本、古玩、瓷器或被掠夺,或佚失于民间。琉璃厂便逐渐成为了藏品吞吐吸纳的集散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藏家。
寿山石交易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民国人周肇祥的《琉璃厂杂记》中写道:
“图章石,日本人所喜购,纨绔儿亦多爱之。”在众多石种之中,卖得最好的则是:“非鸡血、昌化、田黄、冻石不能得价”。

  齐白石刻山水薄意寿山石陈之初自用对章

      西泠拍卖2020春拍释出

琉璃厂众多古玩店经营涉猎金石印章,如著名的德宝斋、英古斋、宝珍斋、永宝斋等。
齐白石在《癸卯日记》中记录:
“十日午后,午贻偕游琉璃厂肆,永宝斋石印颇多,田黄价三十换,白寿山三十换。凡石温润者,高有一寸,价或十两或八两,中等石或六两……”
亦可对当时的石价做一个参考。
  杨玉璇制田黄石太狮少狮钮方章

      中国嘉德2018春拍释出

周肇祥的《琉璃厂杂记》中也记录过他曾经在英古斋中见过一枚杨玉璇所制的狮钮石章,花了二金购得。
在另一家名为“信古”的古玩店里,周肇祥则在这里买到了周尚均所作的黄寿山石印章,其上遍刻松树溪流,是难得一见的精绝妙品。
可见在当时,杨玉璇、周尚均的作品已是藏家们的心头爱。

  20世纪初关于广东路扩建的相关历史文献

      图源网络

当以琉璃厂为代表的北京古玩市场在晚清民国时期发展迅速时,几乎在同一时期,上海的古玩市场亦别有繁荣气象。
五口通商之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的贸易倾销地,同时,随着上海商业经济的发展,亦出现了不少大商贾,对于艺术收藏都有相当的爱好。

  广东路旧影

  图源网络

华洋杂处间,上海成为了新兴的古玩市场孕育之地。位于广东路的上海古玩书画金石珠玉市场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创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其中不乏售卖金石印章的商铺。与北京琉璃厂大多是从皇宫王府中流出的贵重私藏不同,上海古玩市场的显著特点是文人气更加鲜活。
  吴昌硕为吴载和篆 寿山石方章

      福建东南2020秋拍释出

浙沪地理接近,浙派篆刻名家的印章常常流入沪上,对于书画收藏的热衷更是催生了对于印章的需要。因此上海的古玩市场中,以清代文人印和当时的名人印为主,注重雕刻和篆刻的审美趣味。
上海的篆刻圈子发展得相当成熟,当时的报纸上时不时可以看到篆刻家们的润例广告。
比如吴昌硕在1922年的《神州吉光集》上刊登的润例是篆刻每字四两,而1929年的《上海画报》可以看到篆刻家陈巨来的润例是石章每字二元,在当时价亦颇昂。

  1913年吴昌硕订《缶庐润目》

  图源网络

许多篆刻家按照材质细分出不同规格的润例,并常常备注“劣石不应”。想求得名家篆刻,人们往往需要自备上好的佳石印材。
由此,浙沪的篆刻艺术也带动了石材交易和收藏的发展。
不论是京地还是沪地的寿山石交易,都和近代史的进程脱不了关系,并且各自在属于自己的历史际遇中,大放异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上海的寿山石圈
● 寿山石生意---论寿山石的“倒卖”
百年前的北平,普通人家也买画
民国时期的古玩市场: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寿山石 #纯手工雕刻 #篆刻印章
淘宝记(田黄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