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到瘦硬方通神——我读《礼器碑》

图1 《礼器碑》拓本(局部)

当代,有很多人在学习《礼器碑》(图1),并且很多以《礼器碑》为风格的作品在展览中入展、获奖,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记得2001年在央美进修时初学隶书,就是以《礼器碑》为教材,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就对隶书、对《礼器碑》情有独钟。

《礼器碑》全名《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名《韩敕碑》《修孔子庙器碑》,东汉永寿二年(156年)刻,现存山东曲阜孔庙。明郭宗昌《金石史》说:“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

《礼器碑》是汉碑隶书中最典型的代表,其线条舒展,注重起收笔的修饰,笔画细劲雄健,波磔分明,结体宽博,用内擫法,方寸间已现大气,极具庙堂之气。在《礼器碑》的学习过程中,我感觉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线条不要过于纤细,二是雁尾不要过于明显夸张。

图2 《礼器碑》中的“阳、吐、识、制”

首先谈谈线条纤细的问题。《礼器碑》的笔画特点是细劲雄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瘦硬,古人有“书到瘦硬方通神”的说法,但瘦硬并不代表书写的线条就要特别纤细。我曾专门去曲阜观看《礼器碑》原石,此碑距今已近1900年历史,我们现在常用的版本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是明中期的拓本,距离最初的刻石也有1400多年。从原石可看出,刻石刀痕较浅,又由于年代久远,风化和捶拓较多,所以拓片上笔画显得纤细(图2),甚至有的笔画在拓片上显示成为几段或者只有两头而没有中间的笔画。因此,很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把《礼器碑》的线写得过于纤细,笔画就会显得骨感有余而气血不足。就像一个健康的人就算再瘦也是有骨、有肉、有精气神的,如果一味地追求骨感就会显得病态。苏轼论书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所以,学习《礼器碑》应适当加粗笔画,还原碑刻当初书写的原始状态。

对于如何表现《礼器碑》线条瘦硬的问题,我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书法是线的艺术,如果只是注重外形,对于线条的挖掘不够,或者刻板、轻佻,就会丧失所临范本的厚重与古拙。对于线条的锤炼是一定离不开篆书的,因为篆书是最能锤炼书法线条的书体,它可以增加线条的厚重与古拙。习《礼器碑》,想把《礼器碑》的瘦硬感写出来,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去寻找线形基本相同的篆书来锤炼线形线质,我的方法是在学习《礼器碑》的时候先对《新莽加量铭文》等汉篆、汉金文加以学习。《新莽加量铭文》等汉篆、汉金文的线形和《礼器碑》的线形基本相似,通过对这些篆书的练习,再写《礼器碑》,线条就会表现细劲雄健,内涵就会更加丰富,只有线丰富了,书法才有艺术性、表现性。

图3 《礼器碑》中的“以、升”

第二是雁尾的明显夸张。汉代标准隶书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蚕头雁尾,而且多数雁尾都很夸张,如《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华山庙碑》等,其中《礼器碑》的雁尾更是夸张和棱角分明(图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夸张呢?首先隶书相比较于篆书,笔画更为丰富,为了要表现粗细方圆的各种点画,必须把平面运动与上下提按和逆折绞转相结合,这也标志着隶书笔法的成熟。柔软的毛笔要充分发挥其特性,表现出种种墨趣。蔡邕曾惊呼“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于是历代书家竞相夸饰,用笔穷其妙,这些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出土的汉简中看到端倪。

图4 《礼器碑》中的“圣、舆、沙、丘”

其次碑刻的刻工在原有书写的基础上又加以强化,再加上笔画风化,就更加夸张这种装饰性笔画了(图4)。学书者在学习的时候应适当弱化这种装饰性的笔画。过度强化装饰性的笔画,强调线条的两端,就会使作品的格调和趣味不高,容易把隶书写俗。

(文/李爱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隶书?隶书学习需要了解什么背景知识?
书到瘦硬方通神,《礼器碑》细劲雄健,临习时应注意这几点
书法创作解析—几何学与汉字书法的发展(二)
【逸心阁·讲坛】 魔营传真·于钟华讲隶书之《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石门
想要临摹好隶书《石门颂》,你需要怎么做?
每日练字:怎样学习隶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