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方杂志-珠三角民企突围路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珠三角经济圈会受到多大冲击?

    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王长期研究珠三角经济。在他看来,珠三角制造业有两种模式:一是珠江东岸(主要是东莞)模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两头在外”特征明显;二是珠江西岸模式(佛山、中山、珠海),有自己的市场网络和品牌,产业链条也比较完整,产品以内销为主。它们大多以民企的身份存在,并形成了许多产业集群。

    目前,出口贸易遭遇寒冬,外向型经济面临重大考验。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展民营经济十分关键。

“顺德模式”的启示

    同样面对着世界“金融海啸”,珠三角两种发展模式却形成了不同的格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在调研时发现,东莞和佛山顺德两地同属珠三角。相对于东莞不少外向型企业遭遇困境的情况,这场金融危机对顺德的影响则相对较弱。顺德有2.5万多家企业,2008上半年倒闭企业为167家,属于正常范围。

    为什么珠江两岸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关键在于自身经济发展模式。”常修泽分析说,是否有技术创新能力、是否有自有品牌、市场取向是否能兼顾内外,这些直接决定了企业抗击外部风险能力的强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东莞上万家加工贸易企业不同的是,顺德的经济形态以草根经济为主。在顺德,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1969家,超亿元的企业186家,大部分为民营企业。

    “加工贸易企业通常被称为‘候鸟经济’,它们在市场上春暖花开时就飞来,寒风凛冽时就飞走。而民营企业的根植性强,成为当地的创新主力,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表示。

    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珠三角两种模式的不同命运。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就相当于“生产车间”。而在顺德,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的普遍现象。有关数据统计,2006年,顺德专利产品产值约15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0%。

    与此同时,在这场市场洗牌中,品牌企业在逆境中表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东莞加工贸易企业贴牌生产,主要面向海外市场。而在不到900平方公里的顺德,则聚集着一批名牌企业,其中包括8个中国驰名商标、26个中国名牌产品等。“顺德企业一贯注重自有品牌,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2/3的销售在国内。故而在整体出口受阻的情况下,顺德企业调整产品战略、转战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基础。” 顺德区政府副区长苏伟波告诉记者。

    广东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今年1至8月,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11亿元,增长21.4%,增幅比全省工业增幅高出8个百分点,比外资企业增幅高出10.6个百分点。这说明,广东省的民营企业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民企眼中的“危”与“机”

    大多数珠三角民企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并没有加工贸易那么猛烈,但是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也让民企备感沉重。“在美国政府拒绝通用汽车提出的100亿美元融资计划的第二天,我们就接到通知,通用公司的订单量即刻削减20%。”广东昭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说。目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订单不足的窘境。

    “‘金融海啸’的风已经吹到了中国,但浪还没打过来,今年只是初冬,明年将是寒冬,后年则是严冬。”丁力表示。在订单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许多民企通过收缩投资战线、技术改造等尝试,以加强抗震能力。

    位于佛山南海的昭信集团最多时曾拥有16家控股子公司,其中以 “三来一补”模式运营的制鞋、玩具工厂等一度占企业总数的1/3。从2006年起,这家民营企业放弃数百万美元的加工订单,转而投入到汽车配件的技术研发当中。梁凤仪说,这为企业减轻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昭信集团并非个案,像昭信集团这样在“冬天”中顽强拼搏的民企比比皆是。南海区中小企业局局长龚林昌说,从去年底开始,当地已经有200多家民企转型升级成功,成为当地经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

 “金融海啸”是危,也是机。在不少企业为生存而艰难奔走的同时,顺德的部分家电巨头却在金融危机中看到了“机”。格兰仕准备在机会成熟时,开始大规模并购境内外陷入困境的家电知名企业。同时,格兰仕已经委托境外猎头公司,全球招聘知名职业经理人。“格兰仕目前硬件非常好,但是软件方面还不够强大,企业距离百年老店还有差距。如果将惠而普、西门子、伊莱克斯等家电企业的高级人才引进,那么企业进入西方市场成本将大大减小。”有关负责人表示。

    应对“金融海啸”,除了微观层面上的企业自救,更要有宏观层面的政府作为。目前,广东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等七个行动方案》,内容涵盖民营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集群等多个关键领域,以帮助民企渡过难关。

从单枪匹马到集群创新

    “珠三角民企现阶段的应对是保证生存。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进行转型升级。”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谭炳才建议,企业的应对之道要注意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紧密结合。

    经济转型的核心难题是自主创新。创新所具有的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风险性大等特征,使得中小企业在创新时裹足不前。在谭炳才看来,仅靠企业单枪匹马创新并不现实。广东经济版图上星罗棋布的产业集群,为民企创新提供了可能。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100多个上规模的产业集群。其中80%以上的产业集群拥有2000个以上的企业。在佛山、中山、珠海等地,产业集群产值总额约相当于当地GDP的40%以上。

    “产业集群里90%以上是中小企业,很难与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建立联系。地方政府通过公共创新平台,可以做企业‘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透露,2000年开始,广东开始在专业镇进行技术创新试点,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创新中心。以华夏建筑陶瓷研发中心为例,它是佛山南庄镇政府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的,这在产业集群中非常具有典型性。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针对产业集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共生技术研发,成为大多数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功能。华夏建筑陶瓷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举例,比如1米×1米的瓷砖,一般是1.5厘米1.8厘米厚,现在已经改进成0.3厘米。与普通砖相比,超薄砖能节约40%以上的能源,这对于整个陶瓷产业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目前,产业集群还只是简单的同类企业集中。有关专家表示,希望政府能够主动引导产业集群,重新组织上下游企业的分工和合作,有效地分散企业创新风险。丁力在日本考察时发现,日本的汽车产业集群有着清晰的分工,大企业从事整车、发动机等核心技术研究,小企业从事挡风玻璃、车锁甚至坐垫等配套产品的研究,各自成为所在领域的强者。

    “在‘金融海啸’背景下,政府花大力气帮助企业,不只是喊喊口号,要动真格,要跟企业一起风雨同舟。”丁力提出,政府要像当年抓招商引资那样狠抓自主创新。

区域品牌敲开国际国内市场?

    “欧美客商少了,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这是珠三角企业的共同感受。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期望以此渡过难关。

    然而,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缺乏品牌意识,难以敲开市场大门。谭炳才作了一个简单对比,索尼、西门子等世界跨国巨头在国际上注册的商标有2万件以上。而珠三角某镇有3000多家毛织企业,截至2006年,在国内注册的商标只有100多件。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意识到品牌背后蕴藏的巨大利润空间,纷纷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创品牌之路。中山古镇某灯具生产商在5年前开始推出自主品牌。该灯具生产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一支节能灯管,5.8元左右的生产成本,为国际行业巨头贴牌生产我方仅仅赚取了2毛钱的加工费;但如果贴上自主品牌,零售价格则可达10~13元。

    但是,资金紧张成为品牌推广绕不过去的一道槛。以该灯具生产商为例,他在最初两年投入了1000多万元的品牌推广费,对企业而言是一笔庞大的支出,相当于其一年的利润。企业“单兵作战”,想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无异于天方夜谭。

    “目前,广东绝大多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品牌过于分散、弱小,如伸开的手掌,各手指长度、力量参差不齐。而创建区域品牌,就可将产业集群分散的‘手指’合拢为一个‘拳头’。” 谭炳才表示,区域品牌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共品牌,政府有打造公共品牌的责任和义务。

    此次金融危机,意味着危险中的机会。它不仅不会摧垮广东经济,反而是广东和广东民企的机会。民企最重要的是要练好内功,熬过这个残酷的冬天。

    能挺过这次“金融海啸”的企业,都会有美好的明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山招商、投资佛山
做家具,顺德的龙江、江西的南康都发威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世界家纺在中国 中国家纺在上海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探索(4)2011.11
贾康:在顺德贯彻发展新理念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2020,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