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老师课堂四:阳明病兼证及治法
阳明病兼证及治法:
(一)、阳明兼表:
原文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提要:阳明兼表的证治:
成因:太阳之邪进入阳明,表尚有邪。
病性:表虚里热。
症状:脉迟——表邪入里,中风浮缓之脉变迟。
汗出多,微恶寒——表有风邪,卫外不固。
病机:太阳初传阳明,表邪未解,表虚营卫不和。
治法:解表祛邪,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二)、三阳合病:
原文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提要:三阳合病及少阳阳明郁热发黄的证治。
成因:三阳同时感受邪气。
病性:热证、阳证。
病位:三阳。
症状:1、太阳症状:脉浮,不得汗——邪气闭郁在表。
2、阳明症状:
脉大、短气,腹都满,鼻干——邪热闭郁阳明之经,气机不畅。
嗜卧——阳明热盛,神昏。
一身面目悉黄——阳明热盛,蕴蒸肝胆,胆汁外溢。
时时哕——阳明热盛,胃气不降而反上逆。
3、少阳症状:
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脉弦——少阳邪盛,肝胆失于疏泄,三
焦气道不畅,气机雍滞。
小便难——邪侵少阳三焦,枢机不利,水道不通。
耳前后肿——邪侵少阳,邪热循经上扰。
辩证要点:身黄、目黄,黄色鲜明,无汗,小便不利,胁下胀满,呕恶,发热微恶寒,或寒热往来,脉浮弦。
病机:枢机不利,湿热内蕴,胆胃不和。
治法:三阳合病,治从少阳,针刺少阳,以利枢机,泄经络闭郁之热。刺后脉证小平而外邪犹不去。若:
1、病过十日,脉续浮——是余邪又有外解趋势,邪在少阳,治以和解枢机,用小柴胡汤。
以药测证,当有胁下及心痛,耳前后肿等证兼见。
2、脉但浮,无余证——指邪在太阳,见无汗等表闭症状,无阳明、少阳症状,可用麻黄汤发汗。
3、若不尿,腹满加哕——胃气已竭,三焦不复流通,气机雍塞,邪无出路,故曰“不治”。
本证即关格证。即:A上呕逆不食为格;B下大小便不通为关。合称关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经典】伤寒论详解267~270
伤寒论 第268条诸家解说
浅析《伤寒论》对“身 重”症状的十种辨治
【转载】名方小柴胡汤的应用探讨.(2)
六经开、阖、枢学说的渊源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