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医说 | 孙曼之:谈热邪对人体的危害(四)
 

2014-08-24 正安聚友会

《伤寒论》中三阴篇不都是用回阳救逆,为什么说伤寒到最后都是热证。下面我们跟着孙曼之老师从《素问·热论》中找找答案吧!


主讲人:孙曼之
支持人:陈盈霖
文字校对:青莲/若素/疏狂一醉
文字整理:三界/安心/素茶女/不解释/居安子/如是
我们通过对《素问·热论》的学习,把这些问题再深入研究一下。

“伤寒”这两个字怎么讲
《素问·热论》有一段话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里说的是一个过程。例如太阳病,经过一系列发展变化,到了最后,万物归土,就是热证,就要用承气汤。这是《黄帝内经》对于伤寒病的的解释,当然也是张仲景的本意。

我们不能因为后面是三阴经篇,就说是这本书到最后都寒死了,都冻死了,事实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少阴篇有三个急下法,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能等闲视之

黄连阿胶鸡子汤难道不是少阴病吗?这说明少阴病的正治是热证的治疗,是寒证发展的结果。寒证是误治的一个变证,在全书中,三阴篇的治疗,本来就是以寒邪化热为正治。以上说伤寒传经,最后都是热证,这是我们所讲的“为什么临床总是热病居多”的第三个结论。

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疾病发展的规律最后都是热邪为患?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黄帝的意思是说:十二经脉的病,在最后临终时的表现是怎样的证状呢?

太阳经的临终证状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绝皮乃绝汗,绝汗则终矣。”

太阳病临终的时候,会“戴眼”,眼睛就翻了。“反折”,脖子往后拧。“瘛瘲”,就是手脚都抽。“其色白”,白是气虚,“绝汗乃出”,绝汗就是临终前的汗。他就一身汗就出来了,出则死矣。

少阳经的临终证状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尽纵,目系绝,目系绝,一日半则死矣。其死也,色青白,乃死。”

少阳病临终的时候,会耳聋。这是因为少阳绕耳,所以说耳聋。为什么耳聋呢?因为热邪在里,病到后期,阳热积蓄,百节皆纵,那就是浑身的肢节都松软了,都提不起来了。万物都是寒则凝固坚硬,热则松弛软缓,这也是热邪的一个表现。

目睘绝系”,目睘绝系是因为和少阳有关系,目瞏是指的是环绕眼睛的那部分肌肉。“绝系”指的是和眼球连接的那一部分筋肉,就会断绝,就会拉断,这是抽风的结果。

“绝系,一日半死”,如果断了的话那就最多再活一天半。“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面色白色里面透着青,因为少阳就是青色的。到青色出现的时候,真脏脉出现了,没有一点胃气把它包裹了,真脏色就出来了,那它也就死了。

阳明经的临终证状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喜惊、妄言、色黄;其上下之经盛而不行,则终矣。”

“动作”就是眼睛、口,眨着,动着,这是热和惊的证状。“善惊、妄言”,容易受惊,容易谵语。这些证状都是阳热过盛引起的。“色黄”,黄是阳明的本色。

“其上下经盛,不仁”,全身的经脉都突出来了,也就是说静脉都怒张了。“不仁,则终矣”,因为阳明经是气血俱盛之经,如果他四肢都不仁了,那就经气都耗尽了,没气了,全身最旺盛的经脉都没气了,别的经脉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说“不仁,则终矣”,是阳明病最后的临终的标志。

少阴经临终的证状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塞,上下不通而终矣。”

“面黑”,黑是少阴病的本色,肾水本应藏在下焦,可是现在泛滥到上面,阴阳颠倒,它泛上来了,那么不死何待?而且“齿长而垢”,为什么齿长?因为牙齿的下面连着经脉,经脉的热让它疯长,在很短的时间牙都长长了,而且牙上有垢,牙垢也是热邪的表现。“腹胀闭”,在病机十九条中谈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伤寒论》里面少阴病的三个急下证,不就是腹胀闭?于是就“上下不通而终矣”。所以为什么《伤寒论》里面的少阴篇最后的急下法?就是根据这个热极化燥而来的。上下不通就终了,少阴病就要终了。所以别的还不急着下,它就非得急下不可。

太阴经临终的证状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气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上下不通则面黑,皮毛憔而终矣。”

“太阴终者,腹胀闭”,因为太阴是脾,也就是大腹,“腹胀闭”和少阴病一样,当然也就属于热。“不得息”,胀得不行,当然就难以呼吸,就喘。“善噫善呕,呕则逆”,这些都是热邪有余,胃气上逆的结果。
因为“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如果脸不发红,不上逆了,那就更严重,因为上下不通,不通就会热邪郁在上面不能下降,郁而炽盛,从而烧焦阳明经所主的面部皮毛,这都是热证的表现。

厥阴经的临终证状
“厥阴终者,中热溢干,喜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

“厥阴终者,中热溢干”,“中”是指人体之中,也就是人体内部,厥阴临终的时候是内热。“善溺”,善尿,尿频是脾虚气脱的标志,土虚木横,小便也就控制不住了。“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卵是睾丸。

根据这一段经文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十二经最后将死的时候不是寒而是热,这是古人的遗训。我们应该很好的体会古人说的道理。疾病经过一个漫长的阶段,阴越来越耗,阳越来越张,所以最后的终结必然是阳多阴少,而不会使阴多阳少。

那么根据上面这一段经文,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伤寒论》的最后转归也是热而不是寒。

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因为寒盛,把里面包着,所以里面必然是热。然后这个热邪的演变经过了很多曲折的演变,到最后还是热,它不会是寒。开始引起的是寒,是寒痹,危害人的却是热。


既然说伤寒传经最后都是热证,那《伤寒论》中的四逆汤,真武汤的存在又是为了什么呢?回阳救逆又应在何时使用呢?又在有热必有寒,那寒邪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敬请期待下期《谈热邪对人体的危害(五)

涨姿势:
饮食宜增咸减甘,做菜时放些姜、葱、蒜、醋,少食冰冻瓜果或甜腻之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孙曼之:谈热邪对人体的危害【一至五汇总帖】
伤寒论 总结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六经病欲解时图》
《伤寒论》46阳明发黄证、血热证、阳明病辨证
第38 讲 阳明病概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