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拳入门指引:练拳须从无极始 阴阳开合认真求(一)

    “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这是前辈太极拳家对太极阴阳哲理及太极拳理的高度总结和深刻概括,对怎样练好太极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这句话既指出了习练太极拳的入门途径“须从无极始”,就是说练太极必先求无极,先练无极后成太极;不入无极圈难成太极图;又指明了“阴阳开舍”是太极拳的核心,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就是太极,开合是使阴和阳矛盾的双方达到统一的方法,即开合运阴阳,所以认真细心地求“阴阳开合”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这句话还揭示了太极拳的内功拳性质:

 第一动静相兼,即静中生动,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不但是只有外在的动还得有内在的动相符合。内在的动是什么?也是一种静,相对的静,不是完全的静。

 第二,内外相合,即既练内功又练外功,既练太极之气又练太极之形;不可单练太极内劲而忽视了太极拳的形意,先掌握好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再从动作中提炼太极拳的内劲。确切的说应该是感悟太极拳的劲!

 第三,性命双修,即既练先天又练后天,既练神又练精与气。用这句话作为习练太极拳、乃至修炼太极功夫的入门指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练拳应从无极起

  为什么说“练拳应从无极起”,或者说是太极必先求无极呢?不从无极入门,抑或不先求无极,能不能练成太极拳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于理要明无极、太极、阴阳的含义,所谓“练拳须明理,理通拳半精”即此意。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天地万物之始也。古人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太虚之初,廓然无象,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无形,动静无始,元气混而归一”。其形无可名,古人将此名之无极,并以一个空圈象形之,来说明无极的含义是: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色无象、无声无息、无端无形,无一物而包万物。所谓无一物而包万物的意思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之理已寓其内,即古人谓“象数未形理已具、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无极的本质特征是“静”,即内外俱静。

  古人又认为:“太极生于无极”,“太极本无极,自无而有,生化肇基,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的含义是:由无极而现有机,遂太极生焉;“虽无形声而几朕已兆,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太极的本质特征是:静极生动,外静内动,静中有动。
  太极动静而阴阳分,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所以古人认为:“公生已兆,必分阴阳,阴阳既合,必有发生”。太极分开来,只是一阴一阳,阴阳分而天地立;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相合,万物化生。根据这一思想,古人在无极的空间内画了一对动静旋转开合对称的黑白鱼,分别代表阴阳二气,黑者为阴仪,白者为阳议;黑中含一白点为阴中有阳,白中含一点黑为阳中有阴,以此来说明阴阳开合旋转互为其根、互相调济而滋生万物的交合之理。这就是相传至今的阴阳太极图。其本质特征是:阴阳互济,动静相兼。

  总起来说,就是无极一动生太极,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生生不息理循环。这就是太极阴阳之理,也就是古人编造太极拳的理论依据,亦是今人习练太极拳的理论指导。

  明白了上述道理以后,就要在理论的指导下,从无极开始生太极,由无极入门练太极。求无极的方法就是静站无极桩。选择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之处,自然站立,周身放松,屏除杂念,收心求静,逐渐使自己心定神宁,身心虚静,物我两忘,一念无私,一物无有,躯体如同虚空无物一般,而进入一片空空洞洞的无极景象。如此静心站立静待其动,纯任自然,待到至虚至静时,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由无极而现有机,静极生动,动则太极生焉。要坚持不辍、时无间断地静站久站,于无形中渐生太极一气,于无形中渐渐感而遂通,则动力与灵气俱增也。

  其次,于拳须明太极拳的性质。太极拳是内功拳,以修练内功为本,内外俱修,内壮神勇,外强筋骨。太极拳的内功威力是靠太极拳的刚柔内劲来体现的;太极拳的内劲是拳术的统帅和核心,拳若无劲,其术无用,而太极拳的内劲是以精、气、神为物质基础的,精满气足神聚,则内劲自然浑厚虚灵。其用时,劲贯着中,功助拳威,要刚有刚,要柔有柔,刚柔兼至,忽隐忽现,疾如闪电,惊似炸雷。拳谚云:拳无功,一场空;力不敌法、法不敌功。内功为武术之根本,得其一而万事备。没有充足的内气,武术的威力是不能体现出来的。所以,太极拳特别注重内劲的培养,以功为本,以养为主,以拳为母,三者合一,方能成功。

  练内功,首先是练内气。气为劲之体,劲为气之用。内气足则内劲足,内气不足则劲疲软。练内气的功法很多,而静桩无极桩是练内气的首要功法和筑基功法。所以先求无极就是先求内功,就是要先培养和壮大内气。通过静站久站无极桩,逐渐培养和强壮内气,充实丹田,行通经络,布满周身,身体犹如充满了气的皮球,浑身形成富有弹性的棚劲;再结合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螺旋缠丝的方法,使内气缠绕运行于肌肤骨节之中,敛入于骨髓之中而形成陈式太极拳特有的刚柔相济的缠丝内劲。通过静站久站无极桩,可使上体更为虚灵,下体更为稳固,上虚下实,沉重如山,不惧他人推倒;而又身心虚静,内外严整,上下合一,周身一家,在行拳走架时,就能合乎上下相随,节节贯通,一动无有不动的太极拳整体运动的要求。

  再次,太极拳是意气神形运动,要求以意行气,意气相合;以气运身,神气合一。心为令而气为使。内气如水,意似引水之渠,意领气行而水流。若没有一定的水量即内气,何以引水而成流?有了充足的内气才有可能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才能意到气到劲自然到。太极拳以培气、养气、聚气为首要,以行气、运气、通气为法则,以壮气、混元一气为宗旨。所以,练太极拳先要培气、养气、聚气。这不仅是拳术之道的需要,而且是养生之道的需要,功法、拳法、养生法三法合一才是太极拳的真谛。先求无极是培养内气,阴阳开合是运行内气,胸腹折叠是运化内气,螺丝缠绕是混元内气,太极内劲全凭内气,养生保健全靠内气。
  由此可见“太极入门在无极,练拳须从无极始”之语非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100问」你能想到的问题都在这儿了
冯志强先生谈拳
太极之“养”,背后深层次的内涵原来可以这样理解!
千金难买!太极前辈一生总结的练拳经验!
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李雅轩
初悟太极拳《授秘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