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拳经拳法备要》全本


 

 拳经序 
             
 《拳经拳法备要》各一卷,传抄本,其法为少林宗派。据其题名,则张孔昭撰、曹焕斗注。按其内容,则孔昭之法,焕斗述之,非孔昭原著也。自来书之注解,概列本文于前,而附注其下,以为区别。此书则本文注解,初无界限。其《拳法备要》,不署张名;图又为曹所补,似全为曹作。然《拳经》中“双管秘法”,后附张先生原歌诀,可见《拳经》亦非张氏原文也。凡技术由师传授,而弟子记录者,往往有之。曹与张顾年代不相及,故其序中言读张氏之书,揣摩而得。窃疑张氏徒众至乾隆时,犹有存者,曹实再传而得其法。不然,仅据原书,固不能为此发明也(所谓梦二老人传授,当是伪言)。康熙时,武术盛行,其后渐衰。此书末有光绪廿六年,王某手录一行。是年为庚子,适当拳乱,故有闻风兴起,而假旧本重录者,其实此为真正拳法,与其他拳法不同也。《少林棍法》有明刊本,坊间已印行。拳法流传颇罕,故为校印。原抄不免讹字,且排类不整,字句时参俚俗歌诀,平仄不协者多。盖武术及术数,两类之书强半,非出通人行文,例多繁冗。今粗加润色,俾其明顺,至关系拳法字面,均仍其旧,固一字不为更动也。罗振常记。 
                                                    
 
 注张孔昭先生拳经序 
             
             
   拳法者,卫身御侮之善术也,其原始于少林。吾邑张孔昭先生,曾遇异人传授,其术独臻神妙。其时从学者甚众,而得其真传者,惟程子景陶、胡子我江、张子仲略三人而已。嗣后支分派衍,渐失其真,间有能者崛起,名震一时。大都皆筋努骨突,任气用力,而于先生运用之法,变化从心之妙,概未之闻也。盖先生拳法,藏神在眉尖一线,运气在腰囊一条,发如美人之采花,收如文士之藏笔,诸葛君之纶巾羽扇,羊叔子之缓带轻裘,差可仿佛。夫岂有圭角之可寻哉?余兄弟四人,余行列第三,伯兄衍春,字佩玉,处凌弱暴寡之乡,常恐受侮,甚好武技,家严不之禁,更为博请高明教之。时余年十三,从塾师读书,每自馆归,随之练习。年十八,得孔昭先生从余族高伯祖,在壶关县任中,所撰《拳经》,藏之馆中,如获异宝,日夕研求,至练打十则之法,志一神凝,苦心思索,忽梦有二老人为余指授,自后数梦之,觉身益软、手益活,心悟练气之妙。及年廿八,因屡应童试不售,遂出门求进取,数次皆病困而归。此后乃专心习艺,漫游江淮、两浙、荆楚间,阅人甚多,所遇劲敌,不能悉数,幸无败衄。今退隐于家,追思既往,尚觉暴气未除,深自韬晦。因诸同志,欲广其传,不容自秘,爰就平日所得,将《拳经》详为解释,并图各象式,以虚待宾之法,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练习。然用法之妙,全凭内力,非言语所能尽,必如病偻丈人之承蜩,如养由基之射虱。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始有得心应手之能,更无筋努骨突之弊。于以上追孔昭先生之真传,其庶几乎?不揣固陋,谨序其耑。时乾隆四十九年,岁在甲辰,阳月中浣之吉,曹焕斗在东识。



 

               拳       经                  
 
          张孔昭(横秋)  述       曹焕斗(在东)  注


                
  拳法之由来,本于少林寺。自宋太祖学于其中,而名遂传天下。其后温家有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有十二短打,吕红有八下之刚,山东有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张敬伯之打,此皆名传海内,各得其妙者也。然或有上而无下,或有下而无上,惟能取胜于人,未能概为全美。至于张鸣鸮者,生平极好武艺。于是挟重资,游海内,遍访名家。或慕其下盘之善,而效其下焉;羡其上架之美,而学其上焉。兼而习之,久而化焉,遂独成其一家,真所谓善之善者也。爰编成一帖,以启后学,百法皆备。有志其业者,务以意会,法以神传,必当竭尽至力。须宜实致其功,粗事细磨,断不可用努筋突骨之功,而致百身之病。舒筋舒脉之谓何?而猥知卤莽,是彰乎知。此则临敌应变,无不可以取胜于人,此所谓千金不可换也。宝之慎之,无视以为戏玩也。

               
问答歌诀二十款悉尽其中之秘
 
  问曰:势雄脚不稳何也?答曰:在势去意来。势若去时要猛狠,意旋回时身步稳。百骸筋骨一齐收,后手便顺何须恐?
  问曰:弱可以敌强何也?答曰:在偏闪腾捺。偏闪空费拔山力,腾捺乘虚任意入。让中不让乃为佳,开去翻来何地立?
  问曰:下盘胜上盘何也?答曰:在伸缩虚实。由缩而伸带靠人,以实击虚易为力。下盘两足管在斯,撑拳托掌谁能敌?
  问曰:斜行并闪步何也?答曰:在避直跳冲。避冲飞斜势难当,跳直非闪焉能防。用横用直急起上,步到身傍跌见伤。
  问曰:里裹与外裹何也?答曰:在圈里圈外。圈里自里裹打开,圈外自外裹入来。拳掌响处无间歇,骨节摧残山也颓。
  问曰:胜长又胜矮何也?答曰:在插上按下。身长插上正相宜,身矮按下一般齐。眼鼻心口肾囊上,不遭打损也昏迷。
  问曰:短打胜长拳何也?答曰:短兵易入。长来短接易入身,入身跌拨好惊人。里裹打开左右角,外裹打入窝里寻。
  问曰:脚步能胜人何也?答曰:用坚堕跪。前脚弯兮后脚箭,前足如矢后足线。用肩推靠不能摇,坠跪勾挞随人变。
  问曰:身法能压人何也?答曰:排山倒海。一身筋节在肩头,带靠从来山也愁。翻身用个倒海势,纵然波浪也平休。
  问曰:拳法足以克敌何也?答曰:在披窍导窍。一身筋节有多般,百法收来无空间。谁能熟透其中妙,恢恢游刃有何难?
  问曰:掌起可以百响何也?答曰:阴阳幻化。阴变阳兮阳变阴,反托顺托不容情。手外缠来怀中出,两手搬开奔身靠。
  问曰:勾挠能进身何也?答曰:在柔能胜刚。拳出腿来势莫当,勾分并挽柔胜刚。若人犯着勾挽法,进身横托不须忙。
  问曰:用膝可以敌人何也?答曰:在推上击下。两手相加乱扰攘,无心思到下盘伤。横直撇膝因穴道,纵是英雄也着忙。
  问曰:轻勾可以倒人何也?答曰:在手不在足。承手牵来将次颠,用脚一勾边自然。足指妙在勾身用,微微一缩望天掀。
  问曰:跌法能颠越人何也?答曰:在乘虚用势。乘虚而入好用机,见势因之跌更奇。一跌不知何处去,体重千斤似蝶飞。
  问曰:拿法可以夺人何也?答曰:在反筋偏骨。膂力千斤真个奇,筋骨乖舛任施为。紧拿不许松松放,神迷牵来莫钝迟。
  问曰:抓法能破体何也?答曰:在便捷快利。进退轻跳称便捷,伸缩圆活快利间。体破血流红点点,指头到处有痕斑。
  问曰:身法当如何操持?答曰:在收放卷舒。常收时放是操持,舒少卷多用更奇。一发难留无变计,不如常守在心头。
  问曰:练法更如何得窍也?答曰:在会意用力。筋力人身本不多,在乎用法莫蹉跎。心在何处力随往,上下一线似金梭。
  问曰:拳法何由得精也?答曰:在熟不在多。拳法千般与万般,何能精透没疑难。须知秘要无差漏,一熟机关用不完。




   

周身秘诀十二项 
 
                
  头第一:头者身之魁,直竖而若顶千斤,不可抬高,不可俯视。向左则略顾左,向右则略顾右,随身法以相应。高仰则有仆后之病,低视则有仆前之虞,学者先宜凛之。
  眼第二:眼者身之主,宜精神注射,破敌全凭之,故认腿认势皆赖手眼也。兼视一身,上下相顾,前后左右相防,皆不可不用眼。
  颈第三:颈为头目之枢,上下相顾,呼吸相通,以灵活为主。要直竖而不可太偏,顾左顾右,随身法以相转,学者亦当领会也。
  肩第四:肩为一身之前锋,宜带靠而陡来。宜下与膝相对,不可过于膝,亦不可不及于膝,至若偏闪,更要灵活为要。
  臂第五:臂乃一身之门户,宜狭不宜开,开则身法涣散。敌人可揭可挑,而我之身难保矣。宜以气应之,臂力使上,则气吸上;臂力使下,则气降下。臂力开,则随身法以相转,不可使孤行为要。
  手第六:身之围护者手也,要轻松圆活,刚柔相济,上下前后左右相顾。左上则右下,右上则左下;亦有左则俱左,右则俱右。此以身法速转,方可如此。更有变阴变阳之妙,长短伸缩之玄。总之,以熟为要。
  胸第七:胸乃我身之墙壁,宜开之成其一片,亦不可俯仰,两手常须护持,勿使敌人攻入。 苟使近身,纵有能者,亦难敌矣。
  腰第八:身之枢轴者腰也,腰要灵活圆熟,直鞭坚固。况力皆从腰出,气亦由腰所运;一屈则气阻力闭,上下不能相通矣。
  臀第九:下身之所重者在臀,宜与肩相应而成一片。肩过右则摆右,要陡然相冲而带压下,故一身之筋节俱紧贴敌人身上,所谓百法收来无空间是也。
  腿第十:管脚之搀力,腿亦有功焉。宜悬而缩,宜活而硬。要循腰藏阴而带曲尺样,此下盘之紧密者也。
  膝第十一:下盘之门户在膝,宜平分内里,不可外开。若开足尖亦开,下盘必不密矣。要在略带压下跪势,仗身法坐至将平即住。若过于坐平则腿力不坚,腰曲无力,种种失真矣。此法不必拘,要在能者变用耳。
  足第十二:足系一身之根,根不稳,则百体虽强,皆为虚器矣。妙在足指钉下,足根坚固,不可虚前虚后,退步宜轻,踹步宜速,探步宜活,其余百盘步法,俱遵成式运用。根既坚固,周身俱活,随其所之,无不颠人矣。


 

下盘细密秘诀 
 
  吾家自张先生相传至今,百余岁矣。而百法之妙,总可外此以访之,所谓避实击虚也。至于下盘之法,非经口授,难以通晓;未能尽悉其异,且不加辨晰,更多差谬。其法须要见境生情,而囤囷曲折,不可不细讲究。凡我后辈传授之法,潜心习练,苟能应心得手,无不倒人。其所取胜于人,全在此处也。但行道之时,不可传人,非端人血亲,亦不可谈及。如张先生之名徒,不能悉数,而能晓此法者,亦不过程子景陶、胡子我弘、张子仲略,数人而已。可不藏之,以为防身之秘要哉!
  双管秘法第一:将左脚偷在他人左脚外边,或离三五寸,然后右脚缩为一球,只须要悬空离地,臀与大腿膝尖,从人腿边软处,并膝腕边,尽力一齐压下,则人之左脚自然离地,而我之右脚,已射过他人右脚外边矣。此双管之妙诀也。
  又附张先生原歌诀:双管之法果希奇,须记脚尖是线羁。其力要从软处得,将人双腿一缚之。
  双管图式(我之臀尖、腿膝尖,熟缩一球,从敌人腿边抵进而带压下,将人两膝缚作一堆)
  此法须要记清,一片总是手随身,身随臀,臀随大腿,大腿随膝尖,膝尖随脚,一片而抵入,不可视此图是几希。
  中管秘法第二:走中盘,必将左脚,偷在他人右脚里边,或离三五寸,然后将右脚缩起,先以脚尖射入,须是一齐插进,而臀亦紧贴身为满盘。此中管之妙,不可不知也。
  又附原歌诀:中管之法果奇焉,膝尖好似箭离弦。其力须知一片入,将人掀跌自天然。
  我之膝尖、臀尖、腿,从此缝中射入。
  又此法须要记清,膝尖射进,臀腿紧贴方称老到。
  外管秘法第三:走外盘必将左脚跌一步,离彼脚或四五寸然后将右脚缩起,鉏下腿心、腿腕、臀、与大腿,亦须一片用力。又有以臀,从人腰下软处坐进,亦甚猛狠。
  又附歌诀:外盘管脚实难当,猛虎倚山势更强。身臀一片须颠进,将人掀跌独擅长。
  抢满则为外盘双管,此盘必要抢满为主。不然,或有破处,一抢满,则千斤重体,似蝶飞矣。以我之臀、大腿,从人腿腕坐下去。
  此法就是用颠步,全要臀边看力。又名反煞盘,最为雄猛,亦名回回步。
  边盘秘法第四:走边盘,必将左腿偷在他人左脚外边,或离三五寸,后将右脚缩起钻入,必射过腿心腿腕,方为满盘。
  又附歌诀:边盘偷巧任施为,妙法须知软处投。也宜脚去过尺五,方为老到有算头。
  脚法之妙,虽亦多端,横直撇膝,总要视穴道而入,自然百法百中。今特择其尤要者,精切详言之,初学熟此,则临敌自然变化无穷矣!宝之记之。
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 
             
             
   百拳之法,以眼为纲。反侧前后,求察阴阳。浑身着力,脚跟乃强。起伏进出,得先者王。拳无寸隔,沾衣便亡。腰无少主,巧终狈狼。如钉若矢,紧倚门墙。自顶至足,节转轮防。接应变换,无仇为良。八风不挠,随颠随狂。
   其一则:百拳者,诸家之拳也,以眼为尊,谓精神巧处全在眼上。如天上有日月,凡来去隐,跃、横、直、斜、正,无不照彻于人。对敌时,或开或闭,或虚或实,或高或下,俱要一眼观定,然后进破,自无不合。故先贤曰:由诸心,而发诸手眼为尊焉。
   其二则:反侧前后者,诸人立身立足之法,不外此四字也。人一身伫立之间,须要配合阴阳,方知阴来阳破,阳来阴破之妙。若不明阴阳,则无变化之妙,而有呆钝之嫌。先贤曰:敌未交手,便知胜败,乃明阴阳之理也。又曰:身法为良,乃明阴阳相生之妙也。
   其三则:能明阴阳,则当察其用力,其言浑身着力也。自顶至足,须要一片,又要在一时。若不在一时,自己先有弊病,当知真实虚败之理也。
   其四则:拳无寸隔者,见肉锋伤之谓也。沾衣便亡者,必粘着身体,而我则不可稍也。ァ     
   其五则:起伏进出者,乃势所用之法,申言阴阳之用,不是另立一门路也。诀言得先者王,诀言以快为主,不可濡滞也。然不是先去打人道理,是我先有预防攻诱之备。谚曰:快打慢者,即此之谓也。
   其六则:动静俱属乎腰,腰无所主,则病生焉。上下无力无势,进退展转不顺,虽有至巧亦无所用,须要得乎屈神之妙,则刚柔之法,斯为贵焉。
   其七则:顾定对定,内中一切门户,为贵者,谓紧倚内门也。内中门户,明如指掌。敌一切移动,即紧就促倚之。纵技有掀天揭地之能,亦无所施其巧,若徒外势,安得称为上等之法?故学者,内门二字,宜逐一摩究也。
   其八则:言自顶至足者,节转轮防之谓也。凡人进身,动以立势,静以潜形,直为进步,闪为进出,俱要节节转换如车轮之状。其皮骨筋脉,皆要一顺为妙。
   其九则:言必接应变换相连,应用之玄机也。彼来入外门,则接之;入内门,则连而应之。其不可攻者,顺而变之;其不可变者,则佑而换之,皆机字之玄也。识破机字,方称上等法字。
   其十则:言八锋不挠者,非八面对敌之说,乃配合身法之妙也。我身之锋有八利焉。手、肘、肩、臀、臂、胯、腿、脚是也。以我之锋,攻彼之钝,则无法而不利矣。故琢磨者,虽颠而实不颠,虽狂而实不狂也。
       场中切要:一眼、二快、三不善,全在遇空则攻进。
       守身切要:拳要上下左右俱顾,顾者,固之谓也。我身之上下左右,皆能坚固无失,则随其所往无不利矣。
  步法:边盘斜拗步最强,单鞭硬步怎提防。须知玄步从之换,之字串步要紧忙。梅花步法人稀少,锦绣鲔@上下量。雀步颠跳连环转,多少玄机里面藏。此是拳家真秘诀,学者授是为贤良。外有坐马寒鸡步,鲤鱼散子亦堪详。
  手法:五阳三岛手、拂尘手、旗鼓手、棚措手、九流手、倒淘手、八犯手、攻枪手、五雷千斤手、骑虎手、九缠三串手、斜插不迎手、迎风铁扇手、金镖夺枪手、推枪三换手、双挆斜飞手、回龙倒跌手、七耸高迎手、八字分襟手。
  肘法:里鸾肘、外迎肘、蹲坐肘、下挫肘、后捣肘、占阴肘、挑心肘、搕肘、泰山压肘、团肘、头肘、羊蹄肘、肩肘。
  偷步法:偷步须要在有意无意之间,点步、站步、抵步,皆从此出。
  奸步法:奸步乃迈开之意,其力弱者,取胜全在于此,所谓让中不让也。
  梅花步法:梅花五步,乃太极之义,循环无端,前后左右,皆可操练。其法每以步步占中心为主。
  步法跌人勾法:勾脚之法,在手不在足,盖以下勾上必推故也。妙在脚尖带起,脚跟站地,须以快利为主,倘敌人闯满,须跌开一步(能手不必用此法)。
  搭法:搭脚之法,手与身脚俱要一齐着力;敌人管脚之时,即以搭法跌之。跌一步,最能取胜(宁可学跌法,不可学搭法)。
  提法:此乃破勾脚之法,敌人勾时,我脚虚悬,言不必用力,随其勾去之时,一齐压下,则人自跌矣。
  颠法:颠脚之法,以脚踹人节缝处,以快为主,以后脚着力。
  * 法( * ,疑是 # 字):此法最难,观敌人之形势,而以膝头一跌之,须要攻其空处。(注)
  踹法:此法不是以脚踹至空处,与颠法相似,以脚板用力。
  剔法:剔脚之法,将脚尖悬起,望人脚臁剔去,或望膝尖与节缝边,当用暗力,亦可跌人。 
  身法操持:凡与人对敌之时,身法带缩,腰法带弯,偷步宜快宜活,须以脚指粘地,两手必换护,两眼必须射敌人,身手一动,即以身法步法,击至空处,此秘法之要诀也。
  附原歌诀:与人对敌要推详,身体从容不用忙。破敌全凭一双眼,躲拳须要侧手防。他拳放过须忙进,腋下轻舒难抵挡。若要短打敌长手,跟身到腋是良方(身法总是一个横行直撞,即所谓侧进身偏也)。
  审势:与人对敌之时,总要攻其空处,空处何?两胁、胸、腰、与腋、并腿心、腿腕是也。能攻空处,则敌人无所用其力,自能百法百中,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对敌之时,敌人一动手,须要认手理清,方为妙法。
  粘身:与人对敌之时,须要平心舒气。敌人一动时,则以脚踏进,更以我之手肩,粘住敌人胁边,转身一齐着力,则人自难逃闪矣。
  到身:到身之时,手、身、肩、膊、臀、与大腿、膝头,须要一段而进,更要一齐着力,前后手要相应,前后脚亦要相应。前手用四分力,后手用六分力;前脚用四分力,后脚用六分力。后手第一要曳得紧,后脚第一要拴得直;以后脚过身法,以身法送前手。又以后手曳住,须以勒马状样。故知拳家之定舵,须在一只后手,要领会也。后脚拴得直,所谓势去也;后脚曳得紧,所谓势来也。一段而进,所谓百骸筋骨一齐收也。煞手之时,用力须在眉尖一线,所谓一身精力在眉尖,咬牙带皱山也愁是也(又名:眉尖带蹙,心最狠也)。
  一片:身法一片,须是以我之肩膊,挟住人肋,以我之手肘,垫住人腰;以我之臀,贴住人臀;以我之腿,夹住人腿;以我之膝头,击人之腿腕;俱要一齐直射,一齐着力,不可稍有先后,脚法是颠,此一片之法也(又云:拳法要神形一片左右烂熟,齐进齐退,思过半矣)。 
            
  用力:周身用力,逐一细推:头如顶千钧,颈如搬树转,下颏如龙戏珠而挺出,肩膊如铁浑坚而陡来,前手如推石柱,后手如扯拗马,前脚如万斤之石压,后脚如门闩之坚抵来,臀如坐剪夹大银,身如泰山无可撼。此周身用力之妙,摹神设想之巧者也。
  一线:一线用力者,见肉锋伤之言也。此须以意会,而不可以言转。譬如与人对敌之时,自己先已慌张,力皆先出,则到身之时,必无力矣。须于未敌时,平心静气,若毫不介意;待敌人动手之际,而我方分分清清。一片射进,通身之力用在一时,如舞锥子钻入,牙齿带咬,眉尖带蹙,此所谓煞手之妙也。
  借力:敌人进来之时,凶狠难挡,而我须两眼认清。或用躲、或用闪,借其势以跌之,所谓见势因之,跌更奇也。
  偷力:敌人来时,纵然凶狠,而我须于软处,或节缝处,斗之。则彼之力无所用,而我得以伸其力矣。故谓之偷力。
                
  走场:大凡进步,后脚必从前脚跟边出,脚到务要比前脚过三四寸。去时不可直挺,脚膝渐弯,要循腰藏阴,而脚尖不可过勾向里,脚指不可离地,两膝要分阴阳,不可平分,蕨似腿样,名曰巽风腿。到时一齐压下,身法要直竖带偏,胸必开,背必合,臀必挟,头与颈必直竖而带偏转。两目精神,紧望敌人眼。手腕略带弯,不直挺,打下神至。必望敌人面,直拴至胸前,通身一齐着力,所谓百骸筋骨一齐收也,一齐放也(又,拳以猛快为主,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也)。
                
  走盘:眼要着意分明,认手,认腿,认势。身要活动,进退要得宜,腿法务要飞腾,手法要轻浮坚固,脚法要健力,颠桩带腿,欲其迅也。披撇横拳,欲其猛也。活捉朝天,欲其柔也。

 
总论入身煞手猛迅精微秘要 
             
             
  拳法之精渐,须要功夫到十分。然有十分功夫,而拳法仍不及精微者何也?入身之要处,未造其极也。然则入身之妙在何处?其法在探步上见之,假如阵中对垒时,必先用个探子,观其虚实,然后可以进兵。苟不用打探,而妄杀入,未有不受其亏者。又如船家往左往右,其妙不在船头,而在船舵,船头往何处,即将船舵一摆便是。今试之其妙,凡与人对敌之时,或走左盘、或走右盘、或走中盘、或走外盘,须要审定敌人形势,即如左右盘,其脚便要探在他人脚外边,以我脚尖对彼脚尖,又不可过远过近,须离三五寸为规,过近则翻身无势,而两相触矣;过远则翻身不满,而人必不到矣。即如中盘,其脚更要探在人脚里边,亦以三五寸为程。至若外盘,其探一步,最宜快捷,须要似跌步样。总之,探步之法,宜快宜活,宜轻宜浮,不可作言,不可露形:此乃入身之妙也。然则煞手之神,又在何处?其神在眉尖见之。譬如耕种之家,三岁孩童,俱在田内用力,而一家之大小,无不用力可知矣。人之一身,眉尖上面,有何力处?而眉亦似用力,则一身之用力,不待言矣。试言其神,大凡里手行拳,未然之先,毫不用力,犹如风吹杨柳,柔软无力。及至然手之时,正如天神下界一般,浑身如铁,而不可犯。双眉带蹙,牙根似咬,而眉如山之陡来,一身如石之坚固,而又非若努筋面赤者之妄用其力也。其用力时,在煞手一刻;其神处,在眉尖一线,所谓一线之力在眉间是也,即所谓煞手之神也。至于迅猛要处,总是未入身之时,须要缩在一球;既入身之后,一身俱可着力鞭开。双眉带蹙,牙龈似咬,身法是直撞,脚法是颠觯浑身尽是一片射入,此所谓迅猛之要也。至若合此三者,更能得一段神气;射进之时,更能刻入几分。如此起,可论精微矣。
  射入二字,再要理会,如射进身时,不能满到十分,便不可言射入;不至射到十分,亦不可言射入。即人射之数丈,而我之精神便止,犹不言射入,二字之精微也。射入犹如我之神一身,尽要射至人心肝胆肺里,才为快之,方是射入。

                        论八面肩头 

             
             
  第一直肩:直肩是一门用法,其肩是陡然相冲,与臀一片,即横冲直冲之法也。直肩,后手后肩直出,至弊在松。
  第二压下肩:压下肩头,是一披用法,其肩如山压下,要身法一齐而进,压下是身法,撼进其弊,在观音崖。
  第三倒后肩:倒后肩头,是一揭用法。其肩带从下肋起,须要身法一片。倒后肩,再宜得力;其弊在脚,不能紧跟。
  第四倒前肩:倒前肩头,是闭阴用法。其肩带从上胲,而臀送进,须身手一齐,倒前肩,再宜投虚;其弊在脚,不能垫进。
  第五射起肩:射法肩头,是从下肋起,展翅、戏珠俱用,须要由缩而入,射法后手要曳紧;其弊在脚空虚。
  第六陡起肩:陡起肩头,须要与倒后肩头相似,而略带斜,裹横拳用之,须是连身一齐,陡起是柔撞式;其弊亦带观音崖。
  第七八凝挺肩:凝挺肩头,最要磨练。其身法、脚法,并八面肩装,皆从此化出。其有是浑身会意一坐,两边一凝一挺,实出通身脉力,须会百骸筋骨,一齐收矣。身要盘,略弯便是弊。凝挺肩头,坐亦可想,立亦可练,阔狭短长,无不可学。其弊在仰后仰前,须要条直。

拳家秘要,总要一个身法。身法者,亦如用兵之有主将也。然手法道理,最难得至妙处,亦且正多弊处。何则?身法贵乎低,然低而腰曲,则腰失其真矣。身法贵乎竖,然竖而头仰,则头失真矣。甚至有手到而身法不到者,有脚到而身法不到者,甚至有锋芒反逆者,此皆大病也。身法有三诀焉:一曰伸缩。伸缩者,如龙之灵变,如虎之快利也;二曰直射。直射者,如箭之快入也;三曰一片。一片者,手到、脚到、身到之谓也。能致此三者,则身法备矣。谨将练法、打法,次序开列于后:
  
   第一练力法:两脚站定,先将左脚并身法略缩一下,缩时须要右脚悬缩在左脚一堆。又须左手放在胸前,右手缩在肋下,通身更要会意,一片缩紧。然后尽力一片射出,务要身、手、脚一齐俱到。到时一齐尽力鞭开,后手比前手更要着力。此所谓百骸筋骨一齐收、一齐放也 。
   第二半步练法:两脚站定,先将左脚并身法,略摆一下,右边射入。其百法俱要与前身法一 样。
   第三出步练法:先将左脚略偷一步,以脚指粘地,速即以脚跟一摆,转身。其到身之法仍与前无异,此练身法之秘诀,断不可轻易说破,且是拳家三昧,破敌全在于此也。拳家最难得者,在身力,苟不会意,虽功夫用尽,而其妙处未得,然其诀自有在也。其诀在何处?在后脚上得之。射去之时,后脚不可呆死,必虽要紧跟前脚半步,入地之时,更要望前尽力一抵,则身力自然得矣。此眉尖一线在此悟也。一抵之时,虽是尽力望前,更要会意,脚跟望地一擎,脚指望地一挝,方尽其妙。


                        口传百法 
             

             
  练打之时,要凶狠尽力。从硬打做软,从有力打做无力,方有精法。开始就以软打,后来终无精法,故拳要软中硬者,此也。又练法之时,如设一敌人在面前,手当如何进?肩当如何入?脚当如何管?俱要算定,打时必要认真着力。
  人练打之时,肘、胯、肩先下,是要紧关头。譬如一动手时,而两肩一跌下,则身法自然低,随身转打,俱是恰对敌人空处,所谓垂肩带靠者是也。
  又练打之时,前手如探子,必要理清。就是敌人一动手时,精神必要为之掀开,令彼自露其空处。然后一转进身,便处处是空中投石。所谓乘虚而入,好用机是也。
  又煞手之时,紧记后手一曳,必须要后脚一抵,而其最妙之处,更在坐桩,望下一踵,则通身皆精其法也,自无仰前仰后之弊。
  
                  
论一闪之法(即虚步也) 
             
             
  闪乃身法,脚步之根本,而实拳家之秘法也。与人对敌之时,前后左右,皆可攻入,而周身皆到更无破绽可窥。此为拳家第一妙诀,但非其人,实不可妄传耳。

                      走左右盘开法 
             
             
  与人对敌之时,敌人或以拳打来,而我即将左手望手肘边推开,要将左脚速偷一步,但须离三五寸,后将身法脚步一片由缩而伸,右手从腰边打入,右脚从人腿心脚腕边抵入,右肩从人脐下钻入。至于前后左右,俱是此打法,此百法得一之妙也,此更不传之诀也。大凡进步,总以脚抢满,为第一要着。
  走中盘闩法:敌人拳来甚急,未及偷步,而我即将左脚略摆一下,右脚由缩而射入,此为半步打法,其法快捷无对。大凡走中盘,须记是脚膝尖射入,正似离弦之箭。
  走外盘闩法:敌人拳来之时,而我须用左脚略跌一步,或离三五寸,后将右边一起腾起射入,此闩步打法,最能取胜。大凡走外盘,须记闯满为主,乃是外盘双管其最掺力处,须至臀上。
  凡此三盘,须起里手妙诀,而其中要分托、交、挽、拉之异。走左右,须用挽拉手;走中盘 
,是用交手;走外盘,是曰托手。故曰拳按阴阳次第掀也。
 
提劲运用之法 
             
             
  拳家诚能熟此,以上诸法,而未得心内提劲运用之妙,仍不能称为能手,今再论其法:ァ √峋⒃擞弥法:大凡运劲之法,在乎气。而气之虚实,全凭小腹下运之,盖周身运量气为之先。若气不在小腹,而在上胸,此上实下虚,而下步必不能坚固紧密,其何取胜于人耶?夫气者力也,拳家之根本,借手气之足,则力亦足,不可乱出;苟或乱出,则如大力之人,多有一遇对敌,力转不能以自伸,所谓气阻力闭,而无循环相生之妙也。然则劲当何用力之必从腰转出,方能得法。如右脚出时,其脚要熟点而出,身法一低,两肩一垂,两手掩胸,左夹提起,右夹放松,腰望前一低,而周身之气,望下腹一沉,则上虚下实,而下步自能坚固紧密矣。至于前后左右,俱是如此。此出步提紧之运用也。

                      迷        拳 
             
             
  凡人之立势,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前后左右,而直攻之谓之正;前后左右,而没攻之谓之奇,遇正则力健者矣。至健力雄者,失其雄,皆出于定料揣度之外者也。故人披而我挂,人挂而我搬,人搬而我削,人削而我遁,人遁而我角。拳出拳外,莫之参酌;拳入拳内,莫之审度。变化无数,古今伟勃,因之不可端眸,故名之曰迷拳。

                      迷  拳  盘 
             
  博奕有一定之盘口,不可或乱,拳家亦然。譬如六节迷拳,前后左右,如有一定之盘,平日未尝讲究,临敌必致狐疑。虽曰拳要见境生情,而一定之理,断不可差错。倘盘口不起,奚能论拳乎?今述盘口于下:
  披揭,走边盘(中盘亦可);戏珠,走中盘(大忌钢叉式);抱蟾,走散盘;展翅,走边盘;闭阴,走中盘(边盘亦可);压顶,走散盘。
  散盘,是边盘,中外皆可,所谓审人之形势,以运用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氏短打拳谱
法简效宏的防身功
拳经拳法秘要
拳学精要心术不正者谢绝查看
全息防身功:1月见效,坚持不懈,不仅身体强健,而且能够练出真正实用的防身自卫功力。
大成拳桩功揭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