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跟痛
  针刺疗法:
 ①取穴:痛点位于足跟内侧者取神门穴,位于足跟外侧者取养老穴,位于足跟正 中、下部者 取足跟痛点(大陵穴下0.8寸)。均取患足的同侧穴,双足同病取双侧穴。
  ②操作方法:局部 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用捻转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进 行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 针刺得气后,在留针期间使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足跟部。嘱患者用足跟着地行走、跺脚, 踩在木棒等硬物上由轻到重自行滚压足跟痛点,或者医者以痛为腧,用木棒叩击,压推患足 跟,被动运动患部。主动运动宜缓慢,被动运动用力不宜过猛。运动能使针刺部位产生针感 ,即运动针感。以患处产生温热感为度。隔日1次,3次为1疗程。
    
    足跟内侧为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 手足少阴经相通且上下对应,故取神门穴治疗足跟内侧痛。神门穴为手少阴经所注“输”穴 , “输主体重节痛”,故针刺神门穴可以疏通经脉,调补经气,和畅气血。足跟外侧为足太阳 经循行部位,手足太阳经相通且上下对应,故取养老穴治疗足跟外侧痛,养老穴为手太阳 经的“郄”穴,郄穴经气聚集,主急性痛症,刺之重在行气止痛,效若桴鼓。足跟正中、下 部疼痛,取手针足跟痛点,其机理在于针刺的部位和病变的部位形态相似,功能相近,寓意 于“远道按部位取穴”。

针刺下关治疗足跟痛 
           取与疼痛足跟同侧的下关穴,直刺进针25 mm左右,待有针感后,轻轻缓慢逆时针捻针片刻,留针20分钟,一般3~5次即可。  
        欧阳教授点评:20世纪60年代起运用此
穴治足跟痛几十例,均获良效。多数患者,首次进针后当即疼痛锐减。曾治一女干部,穿高跟鞋爬山,下山后足跟痛,两足跟几乎不能着地,病程已6天。首次针后嘱其站立,足跟登地,疼痛立即消失。次日再针,仅治疗2次即获治愈。
       曾治骨质增生患者数例,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针灸篇

落枕:
  ①头前俯后仰疼痛,针束骨立效;
  ②左顾右盼疼痛者,针后溪,应手而效;
  ③颈部一侧疼痛,针刺绝骨有神功;
  ④液门透中诸,一般一次愈取同侧;外关、手背2.3中诸取对侧,手到病除。
  肌痉挛性斜颈:
  ①取双侧太溪,1~2次愈,7天一疗程。
  肾绞痛:
  ①手背2.3、3.4、4.5取健侧;
  ②足三里取健侧;
  ③太冲针健侧。
颈椎病:
  ①颈椎前俯后仰痛,束骨针有神功;
  ②颈椎头眩晕(动脉型)应手用昆仑;
  ③神经根型:左顾右盼疼痛者,立竿见影针后溪;
  ④腕骨;
  ⑤肾虚针太溪;
  ⑥外关;
  ⑦外关后溪或腕骨、落枕,顽固者尤为有效;
  ⑧眩晕:针昆仑,灸大椎、百会、完骨隔姜灸;
  ⑨中诸取健侧,治所有颈椎病,极佳。
颈椎间盘脱出:
  中诸针之,取健侧,两侧疼痛,取双侧。
肩周炎:
  ①肩疼痛不明确者,针对侧阳陵泉立效;
  ②阳气虚者,条口透承山,针对侧若效果不佳,再针同侧;
  ③同侧解溪;
  ④肩前痛针鱼际,肩峰痛针三间,肩后痛针后溪;
  ⑤针对侧束骨,总之每次只用1至2穴,即可;
  ⑥阳陵泉、太冲亦用于肩外伤,胁肋疼痛,眩晕,下肢不遂,足跟痛显效,急性肩痛,立竿见影;
  ⑦腕骨针之亦放同侧;
  ⑧肩前内侧鱼际,肩外痛合谷,肩外偏后方针中诸,肩后痛针后溪,留针15分钟,1~3次愈;
  ⑨曲池一日一次,5次一疗程;
  ⑩阴陵泉一日一次,5次一疗程,亦可用于肩软组织损伤,针健侧。
膝关节炎:
  ①不能屈伸点按大杼5分钟即放,针之立效;
  ②尺泽或曲池;
  ③双膝眼、血海、阳陵泉、阴陵泉,配合点按委中及委中下2CM效。
腰椎间盘脱出:
  ①针印堂上1寸许,效;
  ②环跳、秩边、委中、承山、昆仑85%愈;
  ③先正骨点按再行针灸后溪,或者昆仑穴,或针手2.3、3.4屡试屡效;
  ④点按脊柱病痛旁环跳、委中、承山、昆仑;
  ⑤先按揉,再正骨,阿是点按,一般即可缓解,如弯腰仍有有困难者,患者可坐按摩床上,医者扶患肩往前推拉,极佳。
急性腰扭伤:
  ①以脊柱疼痛为主,针人中;
  ②督脉和腰一侧或两侧腰痛,针后溪立效,针健侧,两侧痛针双侧;
  ③手三里各种腰痛,均效;
  ④疼痛离脊柱较远者,太冲针之即愈;
  ⑤腰1穴,腕骨和后溪之间,用于督脉伤,以及各种腰痛;腰2穴,手背4.5,用于腰椎旁外的疼痛;腰3穴,手背3.4,用于疼痛离腰椎三指左右;腰4穴,压痛点,离腰椎一巴掌左右,手背2.3;腰5穴, 针三间穴,痛点离腰一巴掌以外;
  ⑥攒竹,5次一疗程;
  ⑦手背2.3、3.4指间,一般1~3次愈;
  ⑧印堂上一寸外针之(治腰椎病、扭腰、棘间韧带损伤、急性三次一疗程,慢2天一次,5次一疗程99%效,风湿、类风、腰椎功能紊乱,滑脱、腰突、腰劳损);
  ⑨昆仑针之立效;
  ⑩后溪透合谷立效;
腓肠肌痉挛:
  小腿肚抽筋,针承山立效。
踝关节扭伤:
  ①针健侧合谷穴,屡试屡效;
  ②外踝伤,点按养老或针之,有手到病除之效;
  ③外踝伤,针健侧外关,取患侧太冲神效;
  ④对应部位下针即效;
  ⑤外踝伤,针外关,可以外关透内关,内踝伤,内关透外关;
  ⑥外关、三阴交;
  ⑦攒竹,效;
  ⑧手背2.3、4.5,健侧取穴。
膝关节扭伤:
  ①尺泽处压痛点,针之立效,取健侧;
  ②对应部位针之必效,取健侧;
  ③曲池,效。
下肢股内肌拉伤:
  健侧之臂,对应部位下针。
肋间神经痛:
  丘墟针之立效,5次一疗程,一般一疗程愈。
髋关节扭伤、腕关节炎:
  合谷取健侧,5次一疗程,一般一疗程愈。
网球炎:
  ①阳陵泉,针健侧或阴陵泉;
  ②一间穴,一般1次愈;
  ③冲阳,针之立效,
    ④腕骨有效。
腕痛:
  ①取健侧太溪,立见功效(主治手腕挫伤、腕管综合征、手指肌腱腱鞘炎),二天一次,5次1疗程,一天一次,多数在5~10分钟止痛,慢性2天一次;
  ②腕骨,针之效。
坐骨神经痛:
  ①手背4.5或中诸取健侧;
  ②大陵取健侧;
  ③大陵太溪;
  ④取对侧腋外线中点处,针之或点按均极佳;
  ⑤先针昆仑得气后,再刺环跳5~10天愈;
  ⑥腕骨下针即效。 
梨状肌损伤、臀上皮肤损伤、臀肌损伤:
  ①对侧腋外线中点处针之立效;
  ②针昆仑立效。  
背筋膜炎:
  昆仑、太溪,立效。
牙痛:
  ①上牙痛针下关,下牙痛针合谷;
  ②肾虚牙痛,针太溪;
  ③龋齿针大杼;
  ④他穴不效针偏历;
  ⑤内庭。
急慢性咽喉炎、肿痛、急慢性扁桃腺炎、小儿支气管炎、发热、咳嗽:
  少商、商阳点刺放血,有针到病除之效。
小儿高热:
  中冲放血,很快退烧。
小儿疳积、百日咳:
  每周针刺四缝穴2次,连用3~4周即愈。
呃逆:攒竹点按立愈。
痛经:上仙穴和丘墟点按3~5分钟,手到痛止。
痔疮:支沟针之即效。
偏头痛:针健侧太冲立效,前额痛针足三里,头顶痛针太冲。
胃痛:
  ①点揉灵台或至阳,神效;
  ②内关、足三里点按即效;
  ③公孙针之效佳;
  ④中脘针之效。
腹泻:神阙放少许盐,再用艾灸,效果极佳,如有高热,加用针刺双侧曲池,屡试屡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4)足阳明胃经治疗肩周炎常用穴位辩析
手掌手背可以治百病的穴位,90%的人不知道!
跟痛症
一针治愈面瘫
重视攒竹穴的临床应用——从针刺攒竹穴治疗一例踝关节扭伤谈起
坐骨神经痛一针治疗的15种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