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膏药的治病作用和学习“理瀹骈文”的心得
 

外贴膏药,除治疗部分外科疾病外,有时能对贴部以外的若干疾病很有效,是我国民间医学的一种常用疗法,现在以膏药治疗疾症的作用为主,联系到最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我国膏药专门著作“理沦淪骈文”,初步考证分析并提问题如下:膏药的种类

“理淪骈文”说:膏药是“膏”和“药”组成的,“膏”是基础剂,固定不变,掺和于膏里的“药”,则随治疗用途而灵活运用,根据基础剂的不同,膏药可分为下列数类:

  一、黑膏药:植物油与铅丹经高热熬炼而 成,如狗皮膏,阿魏化痞膏等。

  二、白膏药:植物油与宫粉在低温时合成,有白鱼膏,鲫鱼膏。

  三、油膏药:植物油或含油的药料为基础剂,有千搥膏。

  四、胶膏药:以动物胶为基础剂,有夹纸膏。

  五、松香膏药:植物油与松香为基础剂,有籐黄膏。

  六、其他膏药:有植物油与铜化合物裂成的紫霞膏,植物油与含银化合物制成的银黝膏,植物油与汞化合物制成的玉红膏等。

  上例数类都是现代在经常应用的,比起新药中的硬膏制剂,我国膏药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这些种类里,治疗范围最广,名目最多的是黑膏药,“理淪骈文”里所谈的主要是这一方面的问题,一般所说的膏药就是指黑膏药而言,本文所谈的都是黑膏药的问题。

膏药的历史。膏药的治病经验,需要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配制过程也要掌握较复杂的技术,所以膏药的使用年代不太早。魏、晋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找到可靠的记载。西晋“崔化方”中有乌膏之名,从它的制法看来,应当是膏药无疑,不过晋唐两代的医书中,这类的方剂极少。宋时也不常用膏药,“和剂局方”只有云母膏、万金膏、神仙太乙膏等,“圣济总录”一书,虽然“卷凡二百,方几二万”,膏药的方剂很少,“外科经验全书”有长肉紫金膏、唆头膏、太乙膏等,后两种可能是后人增订此书时所追加进去的,说明宋时应用膏药还不太普遍。又“和剂局方”说云母膏可“三十年不损药力,内服兼外贴”,膏药内服易致铅中毒,也不能保存三十年,不过宋以后就没有这些说法了。

  明朝已注意使用膏药,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载有加味太乙膏、乾坤一气膏、琥珀膏、阿魏化痞膏等多种膏药的用途用法和制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明膏药可治“癰疽、风湿诸症”,李氏所谈的药料配合、制作方法等,基本上是确切的;但是他说油要“熬至滴水成珠不散”,一般是指在加丹以前,不是在加丹之后。

  膏药在清朝已发展成为普遍的民间医药,“医宗金鑑”里,收载了众多的膏药方剂,有一部分在目前仍流行着。并且有了膏药的专门著作,就是吴师机的“理淪骈文”,几乎把一切民间常见疾病,都用膏药治疗,例如书中的清阳膏,列举了头痛、牙痛、吐血、疟疾等三十一种效用,另有附加药方六个,则清阳膏的治疗范围不下六十种。

  理论方面,因为吴氏的膏药疗法遭到当时许多人士的反对,“人皆讥之”,斥为“无稽”,所以吴氏本“医者理也,药者淪也”之意,把原来的“外治医说”书名,改为“理淪骈文”,用一半以上的篇幅来论证“外治亦有理”,反复的说明外治(外贴膏药)与内治(内服药剂)有“殊途同归之妙”,这个理论的说服力在当时自然不太大,“老辈中蒙嘉赏者许滇生等三先生而已”,他遗憾的感觉到理论和实践的矛盾未能解决,不得已的在书尾以“理无穷尽,衰老不能更进”做了结论。近数十年来,虽然不断的有人在文字上提到“理淪骈文”,也多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外治亦有理”的论点。

  但吴氏论点中也有很多宝贵部分,应加以重视,如他与汪画山辩论“膏药功用”的时候说:“一是拔,一是截”,与赵璘书研究“加药法”时,提出“慮其或缓而无力也,假猛药、生药、香药”,则能有力的说明了膏药治病的主要问题,指导着膏药的应用方法和配制方法的关键所在。实际应用方面,因为膏药的用法简便、费用低廉、而且没有药物中毒的危险,本来就为广大病人特别是劳动人民所欢迎,加以吴氏在二十年间的竭力提倡,“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十万余张”,而且“理渝骈文”中所选录的二十种方剂,均系自己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的“增益”与“改竄”而成,全书“十数易其稿”,必然积累了丰富的膏药治疗经验,所以此书在初版数年内,南北各地,或照法制用,或加翻印,流传甚远,吴氏实推广了膏药疗法。最近人民卫生出版社又把“理淪骈文”影印发行,目前各地有很多的膏药专业行业,在大量制售膏药,广泛的供应病人贴用,为我们研究膏药治病,提供了有利条件。

膏药的原材料:“理淪骈文”说膏药是由“膏与药”组成,作为基础剂的“膏”,原料是植物油和铅丹,文献和实际上都选用胡麻油,比起其他植物油来,沸点较低,熬炼时可减少药料的破坏,泡沫较少,易於操作,所以这一经验很合理,近来各地试用花生油、棉籽油、菜子油、豆油等,理论和实践上均证明可以代替,但因泡沫较多,所以在熬炼时应当在锅内少放点,使锅的空隙较大,并注意搅拌及温度,以免溢出。铅丹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古代不易制得较纯的铅丹,所以用前要以“水飞法”精制(水飞法:中药店所用的一种精制及粉碎方法,系药料与水共研,细末悬浮于水中,倾取待沉淀,如此反复操作。并炒除水分),现在可用纯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业用铅丹,不须另行精制。与“膏”的组成和作用类似的,有新药剂的“单铅硬膏”。膏药都采用种类很多的“药”,疮疡门膏药所常用的是轻粉(氯化低汞),银朱(赤色硫化汞),硃砂(天然的赤色硫化汞),鑪甘石(炭酸锌,煆后成为氧化锌),明礬等,本来是外科常用的药品。其他门的膏多采用樟脑、冰片、麝香、乳香、没药、丁香、肉桂、阿魏等芳香窜透性药品,就是吴师机所说的“香药”。这些药料是在低热时掺入膏中,基本上没有被破坏和挥发。大部分未经炮制的药料,吴师机称为“生药”,则与油共熬,“熬枯去滓”,油的温度达到320-360℃,药料中较多的有效成分要被破坏或挥发,所以吴师机要“慮其缓而无力”,这一推论是确切的,若干较安定的,则留于膏中,这些药料可分为三类:

一、风湿关节痛膏药,多采用乌头、附子、威灵仙、升麻、防己、麻黄、萆薢、马钱子、苦参等含有植物碱的药料,是为吴师机所说的“猛药”,对于神经系统要起一定的影响,与此类似的,有新药制剂的“莨菪硬膏”,外敷亦治风湿痛。

二、部分膏药则采用黄连、黄柏、五倍子、籐黄、紫草、梔子等抗菌消炎及收歛性药料。

三、多种药料如当归、川芎、甘草、何首乌、虎骨、杏仁、地黄、蜈蚣、全蝎等,它们的挥发物及苷质等多被破损,则其作用机转如何,难以理解。但是这些药料的树脂、蛋白质、糖分等融和于膏中,可以适当的调节膏药的硬度,便于贴用,既不会过紧的黏贴皮肉,也不易脱落,从制剂方面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认为是主要目的。

膏药的制法要点:熬制膏药的方法叙述不是本文之目的,为了便於说明膏药治病的理由,仅将有关的四个要点,简单介绍如下:

一、熬油提取药料的有效成份,“熬枯去滓”。油与药料的粗末共热到180-220°C,经10-20分钟,为弥补热破坏的损失,用药量要多,一般是油量的三分之一,在此情况下各药的用量是难以估算的,所以处方中往往等量的罗列多种功效相同的药料,如狗皮膏即有七十五种,吴师机是考虑到这一点的。

二、热油继续熬炼到“滴水成珠不散”这一操作是整个制造过程的关键所在,要防止“嫩”及“老”,嫩时膏药太软而黏贴性过强,在贴部往往自行移动而不固定,有时连皮带肉被撕下来,老时膏药黏贴性小,易于脱落,适当的稠度是油熬炼到滴一点于冷水时,油滴不再在水面扩散,此时温度约330-360°C,加热时间要10-15分钟;油本身在此过程的变化是油中低分子的脂肪酸酯(嫩)逐渐蒸发与分解,遗留下高分子的脂肪酸酯及其他聚合产物(老)。

三、油与丹的化合,“下丹”油在高热时即行加丹,大部分就直接结合成脂肪酸铅,反应很剧烈并生热,所以要充分搅拌以散热,油的温度达到饱和燃烧点,一不小心就烧起来,另一部分油的脂肪酸酯则继续分解,聚合并树脂化,使膏药成为黑褐色。

四、“去火毒”膏药制成后如立即贴用,能发生局部搔痒和起水泡的副作用,说明有刺激性较强的成分存在,可浸于凉水中数日,即能溶除,又膏药制成后放置数日也可以“去火毒”,这是一些可溶于水的挥发性物质。文献和实际均说明这一经验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知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成分。

膏药的治病范围和治疗作用:膏药在开始应用时,据宋代以前的医方书籍所载,主要用来治疗癰疽疮癤诸外科疾病,明代李时珍说膏药“用治风湿关节诸症”,吴师机则说“膏药可统治百病”,检查各地现用膏药,种类繁多,也是泛治多种疾病,所以我们对于吴氏的说法不能加以忽视,但能为广大群众所信仰,流传较久,产量大而销路广,比较通用的,有下列四类:

  一、疮疡门膏药:以治癰疽疮癤为主,如万应膏、拔毒膏、独角莲膏、太乙膏等。

  二、风痹门膏药:以治风湿关节痛为主,如狗皮膏,虎骨膏,金不换膏,追风膏等。

  三、气滞积聚门膏药:贴于患部或脐上,有消肿化痞作用,如阿魏化痞膏。

  四、虚寒类膏药:贴於脐上,治非细菌性腹痛久泻,如十香暖脐膏。

  膏药治癰疽疮癤等外科疾病,从它所用的药料来分析,比较容易理解。一直使人疑虑的是膏药所产生的贴部以外的治疗作用,也就是“理淪駢文”所提出的问题。

  固然我们可以认为有一部分植物碱能作用於局部神经末梢,产生影响,但是这些植物碱的大部分被破坏了,残存的为量甚微,假如用此来做解释全面问题的根据,理由并不充分。

  研究膏药的治疗作用,应当把膏药的性质、用途和用法联系起来研究分析,下列两点可能是主要的因素:

  一、膏药的“封闭”作用:膏药往往要贴用数月,由于皮脂溶解和表皮角质层的软化,部分药料可以逐渐的渗透到皮下的组织内部,能遮断恶性刺激,保护神经系统,吴师机所说的“截”,应当这样来解释。也能产生温和的良性刺激,恢复组织的营养机能,增强抵抗力,再结合膏药的局部和理疗作用,就相当于吴氏所说的“拔”了。我提出外贴膏药,它和应用普鲁卡因于局部而产生非局部性治疗作用的“封闭疗法”,原理上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使用的药品种类和被吸收程度有快慢之别,所以适应疾病也不尽相同。

  二、膏药的“理疗”作用:膏药在用前要预热使软,再贴着在患部,它的含热量很大,而传热性很小,能使患部受较长时间的热疗,又膏药冷后体积有微量的收缩,对患部皮肤慢慢的增加一点压缩力,而使皮下血液畅快流通,所以有点恢复机体的抵抗能力,对疾病也有良性刺激。再从剂型上来看,内治膏药多数是大而厚的,膏药背选用皮革及布等传热性小的材料,都是有利于理疗的条件,这就和现代的“石蜡疗法”,也有相似之处。结论。外贴膏药以内治疾病,既然有千百年的实际经验证明有效,必然存在着良好的治病因素,从“封闭疗法”和“石蜡疗法”的道理来比较,则膏药治病的道理和它们有共同之处。

  理论上既证明有可能性存在,并不是说膏药就可以对若干疾病必能收得圆满的疗效,因为膏药只能外贴于皮肤,它的药力的渗透非常缓慢,有限的选择性的治疗作用到底是微弱的,所以应用范围必然的有所限制,我们应当进一步研究它的确切疗效和使用范围,过去的经验证明,一般的以癰疽疮癤,风湿关节痛,消肿化痞,腹痛久泻等症较为有效,应当在这些基础上再求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黑膏药要花钱?不用!这里有最详细的传统黑膏药制备技术
药店店员经典教材:膏药类鉴别用药
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制备
一种镇疼壮骨膏药的配方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传统膏药制作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