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喂养漫谈

中医儿童保健学有着系统的学术观点和实践经验。


公元610年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养小儿候》就已提出:“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伤损……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以及“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被后世通俗化地归纳为“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世代流传,充分显示了其对儿童保健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经过千万年实践在儿童保健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华夏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今天我们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仍然具有指导价值。


现代西医学与中医学的沟通、碰撞,更丰富、充实了儿童保健学的学术内容。同时,在许多方面,也使中医学来自实践、重视先天、顺应自然、整体调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反对溺爱的儿童养育观,在现代注入了科学的内涵,获得广泛的认同,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一、母婴同室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母婴同室,婴儿出生之后,马上被抚抱于母亲的怀抱之中,母亲与婴儿整天在一起,辅翼化育,得到悉心照护。小儿初生,虽然已经脱离于母体之外,但马上与母亲紧相依偎,不仅使新生儿得到母亲怀抱体温的温暖,获得初临人世后最舒适的环境,而且使其心理上自然产生安全感,得到母子亲情的最早培育,还可以使母亲得以早期哺乳、婴儿获得初乳,母亲又能随时了解婴儿的状态,给以最佳的护理、掌握可能发生的异常变化。


母婴同室对产妇也十分有利,能够促进母乳分泌,减少乳腺炎的发病率,减少阴道出血,加速产后恢复。


可是,现代西医产科在很长时期中的处理方式,却是在小儿出生后母亲回到产科病房,新生儿被集中放置在婴儿室,直到产妇出院时,才将婴儿还给母亲带回家中。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改革母婴分室制度后,母婴同室的优越性,才逐渐重新得到公认并成为风尚。


二、早期开乳


母婴同室的一个重要优点就是有利于早期开乳。产妇分娩之后,将新生儿置于母亲怀中,新生儿的非条件反射能力之一就是吸吮反射,婴儿会自动用嘴去探寻母亲的乳房,寻及后就会张开自己的口唇吸住母亲乳头吮乳。所以,我国历来的产后母婴同室方式自然就使得早期开乳成为可能并得到实际应用。


早期开乳可反射性地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因此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并有利于母体的恢复。同时,母乳喂养、婴儿获得初乳,可以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及生理性体重下降,还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与增强抗病能力。


明代万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鞠养以慎其疾四》就已指出:“小儿在腹中,赖血以养之;及其生也,赖乳以养之。”我国自古以来普遍实行的早期开乳喂养方式是科学的喂养方式。


三、母乳喂养


母乳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婴儿天然食品,正如牛乳是牛犊的最佳食品、羊乳是羊羔的最佳食品一样,初生小儿以母乳喂养为最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母乳喂养的传统。


古代医籍就此有许多论述,如《女学篇·自乳之得宜》说:“欲子女强,仍宜乳。盖天之生人,食料也随之而生,故婴儿哺育,总以母自乳为佳。每见儿女自乳者,身体较为强壮。”《寿世保元·小儿初生》说:“儿生四五个月止与乳吃,六个月以后方与稀粥哺之。”指出6个月以内应当采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最适合婴儿需要,母乳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幼科发挥·调理脾胃》说:“母壮则乳多而子肥,母弱则乳少而子瘠……盖乳者血所化也,血者水谷之精气所生也。”又说:“乳少者,宜调其乳母,使乳常足。”并提出了饮猪蹄汤等增加母乳的方法。母乳喂养对于婴儿有诸多好处。《活幼口议·饭多伤气》说:“已诞之后,继时吻之以乳。乳者,化其气血,敷养肌肤,百脉流和,三焦颐顺,身肢渐舒,骨力渐壮。三周所芘,一生为幸。”


我国自古倡导的母乳喂养,在今天得到更加广泛的研究和重视。现代研究表明:母乳中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脂肪、糖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比例适当,适合于婴儿的消化能力。


母乳可以提供婴儿较多的免疫因子,包括有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补体、双歧因子及各种细胞成分。母乳清洁,喂服方便,温度适宜,不易被污染。因此,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减少婴儿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同时,也有利于母体的健康。


四、按需喂给


关于喂哺的数量和方法,中医一向强调要因人而异,也就是按照每个婴儿的脾胃功能和生理需要来确定,不可以作出千人一律的要求。约成书于公元652年的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初生出腹第二》说:“凡乳母乳儿……如是十返五返,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就明确提出要由乳母反复观察,掌握小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制定个体化的喂养方法,以之作为常规,这是中医学关于按需喂哺的最早记载。


关于喂哺的具体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初生出腹第二》还说:“儿若卧,乳母当以臂枕之,令乳与儿头平乃乳之,令儿不噎。母欲寐,则夺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饥饱也。”强调的是母亲必须随时注意观察婴儿吸乳后的饥饱情况。《普济方·婴儿出生门·藏衣法》也说:“宜得乳母按时乳,无令儿饥,亦不可令儿伤饱,易致呕吐,切要调和脏腑。”


现代医学界曾对婴儿哺乳的时间和数量作出很具体的规定,但世界卫生组织现在提倡的是:“根据需要”进行母乳喂养,就是按需哺乳。只要孩子哭了、醒了,就给他们喂;或者妈妈奶涨的时候,也可以喂。母乳吸得越频繁,乳汁分泌越多。这正是中国传统的喂养方法


刻板的规定哺乳时间会造成乳母精神紧张,不利于乳汁分泌,而每日多次、按需哺乳不仅可使母亲的催乳素在血中维持较高的浓度,还能保证婴儿有较强的吸吮力,使之更好的进食,同时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


故提倡在婴儿满月前或产假期间,应以婴儿的饥饿啼哭为准,根据按需哺乳的原则不定时给予哺喂,以满足婴儿需要,婴儿长大后每次吸奶量增多,吸奶的间隔时间会自然延长,可逐渐采用定时喂养,但时间不能规定得过于呆板,仍应视婴儿的个体情况而定。


五、食贵有节

 

食贵有节,是断乳后幼儿饮食保健的基本原则。《管子·形势篇》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温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最早提出了饮食节制的重要性。


所谓有节,首先是指数量上的节制,不可过饥或过饱。正如《万氏家藏育婴秘诀·鞠养以慎其疾四》谓:“小儿宜吃七分饱,谓节之也。”《素问·痹论》中早已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指饮食过量,加重肠胃负担,会损伤其功能。《景岳全书·小儿则·护养法》指出:“小儿饮食有任意偏好者,无不致病。”提出偏食是小儿的病因之一。《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食滞》曰:“小儿恣意肥甘生冷,不能运化,则肠胃积滞矣。”说明饮食不节,超过了小儿的脾胃运化能力,首先发生的疾病便是积滞。


所以,小儿饮食应当有节制,如果他自己还不能自控饮食,应当由家长加以调控。必须根据每个小儿的脾胃功能给予饮食,不可勉强给予过多的食量,否则便会损伤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造成积滞、厌食、泄泻、疳证等疾病。也不能片面追求饮食的质量而过多给予高营养的食品,更不能滥进补品、补药,否则若是脾胃功能强的小儿可能造成肥胖、性早熟,脾胃功能弱的小儿则产生积滞、厌食等病证。


此外,挑食、偏食也是时下常见的弊病,造成小儿营养不均衡,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合理的膳食调配、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小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六、时见风日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养小儿候》说:“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损伤……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


《女学篇·襁褓之制造》说:“每遇天晴无风之日,抱出运动,吸食新鲜空气,最易生长。”都是强调小儿必须经常到户外活动,只要不是刮大风、下雨、下雪的日子,都要出去接受阳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若是经常待在室内,小儿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筋骨软脆,不能耐受风寒,自然容易患病。


现代研究表明:户外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大自然,促进其智能发育;并且机体不断受到阳光、空气和风的刺激,可以增强体温调节功能及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阳光中的紫外线促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对婴幼儿可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及预防佝偻病的目的。临床上所见之易感儿、佝偻病患儿,多与“少见风日”有关。


七、衣勿过暖


小儿衣着过暖,易生内热,腠理开泄,易于出汗,会使小儿筋骨软弱,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不能经受风寒的侵袭,因而容易患病。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养小儿候》说:“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初生出腹第二》说:“不可令衣厚,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儿衣绵帛特忌厚热,慎之慎之!”《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十三科》说:“育婴家秘无多术,要受三分饥与寒。”


当然,避免衣着过暖也不是指衣着越少越好,应当随着时令季节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保婴撮要·护养法》说:“衣服当随寒热加减,但令背暖为佳。亦勿令出汗,恐表虚风邪易伤。”《小儿病源方论·养子十法》提出:“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的原则,指出了不同部位的保暖原则。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慎护论》说:“凡儿常令薄衣……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若至来春稍暖,须渐减其衣,不可便行卒减,恐令儿伤中风寒。”就是所谓“秋冻春捂”的小儿养生法。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医家总结出的有效育儿经验。这种小儿衣着不宜过暖的积极养生观,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与提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增强小儿体质的有效办法。


八、起居劳逸


小儿起居贵在适宜,《全婴心法·起居部》说:“婴儿待入襁褓,起居须贵适宜。父母觉寒,先加儿衣;父母觉暖,先减儿衣。至于防风防惊,尤须慎焉。大抵初生小儿,如蛋黄相似,最要细心,宜顺天时。”要保证小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睡得安稳、舒适。


《万有医库·小儿科》说:“小儿之发育,大半在睡眠与休息之中,较诸成人,尤为重要……故睡眠合乎卫生与否,与婴儿之康健,诚有莫大之关系。”书中还指出:“婴儿睡眠,年少宜多,年长则睡眠随之递减。”对睡卧姿势、时间、注意事项以及患病小儿的睡眠都有详细论述。《小儿病·保婴要诀》针对婴儿说:“小儿睡眠,每日至少要十四小时。日间不可当风,亦不可紧遮。”


小儿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要避免强力为之。《全婴心法·起居部》说:“小儿不宜过逸,过逸则饱食暖衣,安闲坐卧,气血凝滞而生病矣。亦不宜过劳,过劳则气涌而血溢,而内伤失血之症成矣。”又说:“而且体操也、赛跑也、球战也、旅行也、跳高也、穿杠也,壮实者或能胜任,柔弱者难免受伤。彼数岁之孩童,即无跳高、穿杠等事,而赛跑旅行,亦有力不能克胜,勉为其难,受伤而成痨瘵者,不可不知也。”


《活幼口议·议伤怜》说:“会坐莫久,腰背卸却;行莫令早,筋骨柔弱……眠卧过时,须令早起。”现代提倡小儿自幼进行体格锻炼,不仅可通过锻炼提高机体固有的防御能力和获得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耐受能力,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还可锻炼小儿的意志,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本文选自《汪受传儿科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儿科医生谈谈小儿喂养
哺乳期保健知识大全
【最新指南】《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要点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这28条权威建议你知道吗?
马博士谈营养(9):钙,补还是不补?
知识技能营 I 世界母乳喂养周 三早原则,母乳喂养的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