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感温病发热案
温病初期表证与里热并存,应以解表与清里相结合。我的一个治疗上感发热的验方,由病理教研室许老师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很理想,她越做越有信心。那天她刚做完实验,就带一个朋友李君来教研室找我,说她这个朋友昨天开始发热,明天就要上飞机去外地出差,机票已经买好了,最好今天能将发热给退下来。他已经用过一些退热药,但服药后当时降一点儿,过后体温又上升。因为听说中药治本,退热以后不容易再上升。并且问我能否服用正在研究的药?“除了发热还有什么不舒服?最高体温多少度?有没有出汗?”等病人坐定后我问道。“最高体温39.2℃,没有汗,嗓子痛,轻咳,还有一些头晕。”病人回答。我为他做检查:颜面有点儿发红,咽部红肿,舌苔中心发黄,舌质红,脉浮滑数,当前体温38.5℃。我对许老师说:“我们研究的药基本适用于李君,但为了加强疗效,我为他开一个汤药方,效果来得更快。”我说完就为他进行辨证立法与处方: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外感风热,肺胃热盛。

治法:疏散风热,清泻肺胃。处方:白虎汤与银翘散加减。荆芥穗10g,薄荷10g,牛蒡子10g,黄芩10g;生石膏30g,知母10g,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30g,玄参15g,羚羊角粉(代)1.2g,牛黄清热散3g,(冲)我开方以后,对病人做了如下交待:“回去以后立即将药煎好服用,今天争取将1剂药服完,晚上好好睡觉,十有八九明天早晨你的热就会退下来。我开2剂药,先服1剂,另1剂煎好了带走,万一热未退尽,再将它服了。”徐老师看看我写的病案,又看看方子说:“李君发热才两天,而且脉浮明显,表证现象突出。但是我看你开的方子,以清里热为主。我知道治疗急性外感病要分清表证和里证。但我仍理解不好解表与清里的关系。你能否给我说一说?”“辨明表、里证,处理好解表与

清里的关系,确实是治疗外感病的重要一环,一定要首先解决好。表证与里热孰轻孰重,不仅仅要从时间来判断。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外感病早期多有表证,时间越早表证越明显。但临床的现象是复杂的,有时病虽初起但无表证,例如伏邪温病;有时病虽初期,却以里热为主,这是因为病人体质阳气较盛,外邪化热较快,这种情况在小儿和青壮年更为多见。李君正值壮年,因此热象较重,所以治疗侧重清里。”“那么表证、里证孰轻孰重,如何判断?”李老师又问。“一切服从于证,我们常说有是证用是药嘛。李君当前的证是以里热占优势,如高热、面赤、舌苔黄、咽红、脉滑数,都是肺胃气分里热的表现;脉浮、无汗为表证。总的说是卫气同病,肺胃俱热之证。”“我是搞病理的,但来中医药学院年头多了,对中医已有浓厚兴趣。我还想进一步问:卫分证我也看出来了,但气分证好像根据不足,不是常说气分证有‘四大’,即大热、大汗、大脉、大渴吗?可他只有大热,缺乏其他三大,气分辨证能成立吗?”“你说的是习惯上的说法。实际上这‘四大’的提法有一定片面性。我们知道温病学很重视舌诊和面色,而这四大中却不包括这两方面资料。我们来看一看吴瑭对气分证的描述:‘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吴氏的描述包括了面色与舌诊,故更为全面。这样气分证的主要征象都有了,没有大汗是因为仍存在表证,因此卫气同病的辨证可以确立。”“经你一说,对你的辨证我信服了。对这一处方我已经有所了解,此方大部分药来自研究方,但为何加羚羊角粉和牛黄清热散?”“这是为了加强清热退热的功能。”“那么多寒凉药,不会引邪入里吗?”“在临床上应用寒凉药的多少与轻重,是需要细心衡量的。寒凉药用得太过,不仅会冰伏外邪,妨碍外邪外透,还会损伤人体阳气;用得太少了,就是病重药轻,难以控制病情。这方子里的用量我是根据病人热象的程度和病人的体质来确定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说明,那就是药物配伍问题。现在病人是表里同病,卫分证与气分证兼而有之,就需要采取表里双解,即清气药与解表药结合。这样分而治之,不仅使疗效更为快捷,而且避免了引邪入里之弊。”第二天下午,徐老师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早晨病人发热已退,现正在万米高空飞往他的目的地呢。周耀庭临证解惑实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学习笔记54
小柴胡汤新解与运用
朱进忠:表证与里证的辨别、治疗方法
汗法与辛温发汗的关系及 温病临证辛温发汗失误原因分析
表里的辨别和应用
孟澍江对温病表证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