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气升阳降血压


高血压属内科顽症,治疗颇感棘手。中医临床治疗方法众多,平肝降逆者有之;清肝祛火者有之;化痰祛浊者有之;滋水涵木者有之。笔者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补气升阳也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法则之一。兹就其机理及其临床应用体会作一初步探讨。 考中医学并无“高血压”之称,现代中医多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阻清窍、阴虚风动,固可致眩致痛,然气虚也可致眩致痛。《灵枢·口问篇》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瞑(眩)。”

若脾胃虚弱,或久病体虚,中气不足,推动无力,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劳倦过度,损伤阳气,以致阳气下陷,浊阴上乘,皆可导致眩晕、头痛,故补气升阳也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法则之一。为医不可不晓。 补气升阳降压法 适用于清阳下陷、浊阴上乘所致的高血压。症见头晕、头昏、目眩、动则为甚、视物模糊、面色白,或兼见心悸气促、腹部坠胀、内脏下垂、大便泄泻清稀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中益气汤加菊花、草决明、夏枯草、钩藤等品。 曾治田某,男,66岁,农民。 患高血压3月有余,屡服尼群地平、降压灵、复方降压胶囊及镇肝潜阳之中药,效果不佳,于1991年10月5日求治于余。症见头晕、头昏、耳聋、耳鸣、动则头晕更甚,气短乏力,少腹坠胀,面色白,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而缓。查血压180/110毫米汞柱。 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浊阴上乘之象昭然。治宜补气升阳降压。 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柴胡3克,升麻3克,陈皮10克,菊花10克,双钩(后下)12克,夏枯草12克,甘草6克。 服药15剂,头晕耳鸣消失,精力充沛,能参加正常体力劳动,复查血压120/80mmHg,继以补中益气丸以善其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2.健脾益气降压法 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的高血压。症见头晕、头昏、目眩、稍劳则甚、四肢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有齿痕、脉弱或濡。或兼见四肢浮肿、恶心呕吐、大便溏薄等症。治宜六君子汤加夏枯草、菊花、草决明、钩藤等品。 曾治张某,女,46岁,农民。 患高血压1年有余,伴眼底出血,屡服中西药品无数,效果不佳,或仅取效一时,或全然无效,1999年3月2日求治于余。症见头晕、头昏、头痛、视物模糊、稍劳则甚、有时眩晕欲扑。素常食欲不佳,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血压170/100毫米汞柱。 辨证: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宜健脾益气以降血压。 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草决明10克,夏枯草10克,黄芪15克,焦山楂10克,仙鹤草12克,甘草6克。 先后以此方加减调治月余,患者头痛头晕诸症消失,视力明显好转,血压降至120/80mmHg。

结语 补气升阳法治疗头痛眩晕是每个临床医生都知道的常规疗法。但由于世俗的偏见,以为高就是有余,当泻之、折之。于是医生每见患者血压升高,即把升提药视为虎狼之剂而不敢贸然使用。加之市售补中益气丸、脑灵素等中成药的药品使用说明书有的注有“高血压患者忌服”的字样,致使医患双方都谈补色变。殊不知高血压和人体其他疾病一样,是人体气血阴阳失衡的病理反应。既可见于实证,也可见于虚证。中气下陷或脾气不足者,非补气升阳则浊阴不降,血压难以复常。杨承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高血压,如何用“补气升阳”法?
高血压其实就是中气不足了 我说这句话,肯定有人骂我...
用“补气升阳”的法子,降下患者4年的高血压后,我告诉他:无良,才是一种不治之症。
『高血压』中药方--高血压头痛饮夏枯草茶
心血管内科:8种常用于降血压中成药,便宜...
高血压头痛饮夏枯草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