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呕吐的辨治体会


呕吐,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因邪气在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一种病证。常伴发于多种疾病的病程中,古人认为:呕以声音言,吐以物质言。有声无物谓之呕;无声有物谓之吐。实际上二者在临床很难截然区分,一般统称为“呕吐”。

呕吐的辨证,应首先确定是以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者。至于饮食不洁,或食用腐败有毒食物引起的呕吐,属机体自身产生的保护性反应,切忌治呕。大抵呕吐清水,喜热恶冷的多属寒证;食入即吐,吐物酸苦,喜冷恶热者多属热证;呕吐酸腐,嗳气吞酸,吐后稍舒者多属食滞;呕吐黏痰或清涎,伴见头晕胸满者多为痰浊;呕吐日久,胸膈满闷,舌紫脉涩者多为瘀阻。 风邪犯胃者多见突然呕吐频作,发热恶风,或寒热阵作,胸脘满闷,鼻塞流涕,头痛身痛,腹痛腹泻,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或浮缓等症。辨证要点为:发热恶风,胸闷鼻塞,苔薄脉浮。治宜发散风邪,调理气机。以藿香正气散为主方。 寒邪直中者多见呕吐清水,口中多涎,腹部疼痛,喜热恶冷,小便清利,舌苔白腻,脉象沉迟。辨证要点为:呕吐清水,喜热恶冷,苔白脉迟。治宜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以附子理中汤加竹茹、良姜、灶心土等治之 胃内积热者多见食入即吐,吐物酸苦,口有臭气,或腹部疼痛,喜凉恶热,舌苔黄腻,脉象沉数。辨证要点为:食入即吐,口有臭气,苔黄脉数。治宜清胃泄热,降逆止呕。以大黄甘草汤加半夏、竹茹、黄连等治之。 食滞胃脘者多见呕吐酸腐宿食,嗳腐吞酸,胃脘胀闷,嘈杂难受,吐后稍舒,舌苔厚腻,脉象多滑。辨证要点为:呕吐酸腐宿食,胃脘胀闷,吐后稍舒。治宜消食导滞,降逆止呕。以保和丸加竹茹、焦麦芽等治之。 痰浊内阻者多见呕吐黏痰或清涎,头晕头闷,胸脘满闷,肢酸心悸,食欲不振,舌苔滑腻,脉象弦滑。辨证要点为:呕吐痰涎,头晕胸闷,苔腻脉滑。治宜燥湿化痰,调理气机。以二陈汤为主方。 胃内瘀阻者多见呕吐日久不愈,胸膈不舒,胃脘胀闷,或食已即吐,舌质紫暗或暗淡,脉涩或弦涩。辨证要点为:呕吐日久不愈,胃脘胀闷,舌紫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呕。以膈下逐瘀汤为主方。 各型辨治歌诀如下: 外邪犯胃呕吐多,鼻塞头痛兼腹泻,发散外邪理气机,藿香正气宜斟酌。 寒邪直中吐物清,口中多涎胃怕冷,附子理中快快用,不用半夏竹茹清。 胃中积热食即吐,口中发臭吐酸苦,大黄甘草加黄连,半夏竹茹随便点。 食滞胃脘吐宿食,胃胀酸腐吐舒适,保和丸内竹茹进,消导之品可多吃。 痰浊内阻呕吐痰,胸闷苔腻是关键,二陈汤是去痰方,竹茹苍术也可尝。胃内瘀阻不舒服,日久不愈是基础,或见舌紫脉象涩,膈下逐瘀莫错过。

《景岳全书》有云:“呕吐一证,最应详辨虚实。实者有邪,祛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可见呕吐也和其他病证一样,应当首辨虚实。实者多为外邪、饮食所伤,发病较急,病程较短,治疗时应以驱邪为主,邪祛则呕吐自止;虚者多为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正复则呕吐自愈。呕吐日久,气机不利,血运不畅,多造成瘀血阻络,应用膈下逐瘀汤或加莪术、赤芍等活血止呕。半夏、竹茹为降逆止呕的良药,临床不管何种类型的呕吐,只要不违背配伍原则,皆可选用。

附方: (1)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大腹皮、桔梗、陈皮、茯苓、甘草、白术、半夏曲、厚朴。 (2)附子理中汤:附子、白术、人参、干姜。 (3)大黄甘草汤:大黄、甘草。 (4)保和丸:神曲、山楂、陈皮、半夏、连翘、莱菔子。 (5)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6)膈下逐瘀汤: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甘草。杨承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胆汤
〖中药妙方〗化痰祛湿,痰湿重、肥胖常用方
茵赭温胆汤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临证说略
218.呃 逆
恶心(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