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 中医治疗100例 心悸/ 心肌缺血/ 虚喘病/ 心房颤动/ 胸痹
中医治疗  心悸
病例  1
小陷胸汤加味方
方剂组成:  
黄连5g,法半夏6g,瓜萎15g,太子参20g,川菖蒲4g,草决明15g,荆芥10g,柴胡10g,前胡10g,北杏仁10g,丹参15g,生甘草6g。
主治疾病:  
心悸
出现症状:  
口唇紫暗,胸部闷痛,心悸心慌,夜卧不安,痰多稠粘,血压偏高,纳差,大便困难,小便短赤。舌质深红,舌苔厚腻挟黄,脉浮滑数。
具体体征:  
心悸、胸痛。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清热涤痰止嗽,养心通窍。
典型病例:  
朱某,男,58岁,1996年3月12日初诊。患者2天前咳嗽,咽喉稍痛,自服牛黄解毒丸、止咳水等,喉痛缓解,仍咳嗽。现又症见:口唇紫暗,胸部闷痛,心悸心慌,夜卧不安,痰多稠粘,血压偏高,纳差,大便困难,小便短赤。舌质深红,舌苔厚腻挟黄,脉浮滑数。证属心悸、胸痛。治宜清热涤痰止嗽,养心通窍。方用小陷汤加味。服3剂后,心悸、胸闷痛、咳嗽诸症好转。
 病例  2
补阳还五汤化裁方
方剂组成:  
黄芪30g,巴戟天10g,枸杞子、首乌各10g,川芎、归尾、丹参各10g,煅珍珠母20g先煎,杭菊15g,五味子10g,山楂20g。
主治疾病:  
心悸
出现症状:  
心中惕动不安、胸闷、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小便清长,夜寐不安。心电图示:快速房颤。查血脂示:甘油三酸:5.57mmol/L,胆固醇:7.07mmol/L。舌淡紫有瘀斑,苔薄少。
具体体征:  
肾气亏虚,心脉瘀阻。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益气补肾,活血通脉。
典型病例:  
李某,男,61岁。1994年5月9日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病史10余年。平素一直不规则服用心痛定等,仍时感头晕、乏力,动则胸闷、气短,血压则一直波动于24/13-25/14kPa之间。近日因稍事劳累,更感心中惕动不安、胸闷、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小便清长,夜寐不安。心电图示:快速房颤。查血脂示:甘油三酸:5.57mmol/L,胆固醇:7.07mmol/L。服用有关西药,症状无明显缓解,遂就诊于我处,观其舌淡紫有瘀斑,苔薄少。故辨证属肾气亏虚,心脉瘀阻。治以益气补肾,活血通脉,方用补阳还五汤化裁。服药5剂时,心悸惕动消失,头晕等症减轻,复查心电图转为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血压平稳。原方加减治疗1月后,诸症悉减,步覆稳健。                                                                                                                                                                                                                                                                                         心 肌 缺 血 中 医 治 疗                                                             中医治疗  心肌缺血
病例  1
治心肌缺血方
方剂组成:  
太子参15g,五味子5g,桂枝8g,丹参18g,麦冬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
主治疾病:  
心肌缺血
出现症状:  
心悸胸闷,气短乏力。
具体体征:  
舌淡红或暗红,脉细或结代。
方剂用法:  
水煎服,配合应用丹参注射液,辅酶A,能量合剂点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方剂疗效:  
94例,治愈73例,有效17例,无效4例。
加减条件:  
兼脾虚型,除上述症状外又见面色萎黄、纳差、便溏、少寐加炙黄芪20g,白术10g,酸肿仁12g,炙远志6g;兼肝气郁结型,兼见易怒,胸肋胀痛,女性有月经不调,脉弦去桂枝,加柴胡6g,郁金10g,枳壳10g,炙甘草4g;兼肝阴虚型,兼见,头晕耳鸣,腰腿酸软,苔少,脉细去桂枝,加熟地20g,怀山药20g,酸枣仁12g,山茱萸6g;气机不畅加薤白6g。
 病例  2
炙甘草合归脾汤化裁
方剂组成:  
黄芪、柏子仁各30g,当归、炙甘草、大枣、桂枝各10g,丹参15g,三七粉(冲服)3g。
主治疾病:  
心肌缺血
出现症状:  
胸闷憋气,心悸心慌,动则尤甚,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食少纳差。
具体体征:  
舌淡暗、苔白,脉结代。
方剂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典型病例:  
林×,女,43岁,1990年4月12日入院。1年前患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好转。自述近10日来。心电图示间壁缺血,频发室早搏。西医诊为心肌缺血,频发室性早搏。中医诊为心悸,治宜益气养血,强心复脉。葡萄糖液加肌苷、参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持续用药20天。中药连用4周后,心悸、胸闷等症状消失,心电图剂连续心电监测示室性早搏消失,缺血改善。出院后半年复查心电图无异常。                                                                                                              虚 喘 病 中 医 治 疗                                                              中医治疗  虚喘
病例  1
都气丸加味
方剂组成:  
熟地、淮山药、茯苓各20g,山萸肉、泽泻、白芍、枳壳、紫菀、丹皮各10g,五味子、沉香后下、生甘草各5g。
主治疾病:  
虚喘
出现症状:  
气促,喘息,胸闷,善太息,干咳,心悸心烦,腰酸,消瘦。
具体体征:  
舌红、苔薄白,脉弦略数。
方剂用法:  
清水3碗,煎成1小碗,日1剂。
典型病例:  
黄某,女,30岁,1988年6月7日初诊。自诉2年前曾因一度劳累太过,加之情志抑郁而致胸闷、气促、喘息时作,经多方治疗无效,近几个月来病情加重。初诊时见气促,喘息,胸闷,善太息,干咳,心悸心烦,腰酸,消瘦。舌红、苔薄白,脉弦略数。方拟都气丸加味。二诊:诉药后气促喘息已消失,能安静入眠,胸闷减轻,舌脉如前。原方去沉香,加熟枣仁/10g,再进5剂而愈。
 病例  2
镇摄补虚方
方剂组成:  
党参20g,代赭石30g,芡实20g,山药25g,山萸肉20g,龙骨20g,牡蛎20g,白芍20g,苏子10g,枸杞子15g。
主治疾病:  
虚喘
出现症状:  
喘息迫促,气不得续,呼多吸少,动则更甚,面色青紫,汗多,汗出质粘,纳呆腹胀,舌质淡紫,根部少苔,脉细数。
具体体征:  
肺渐而累脾及肾,肾阴虚,气之摄纳失常,外邪强动肾之气逆上奔,迫肺而为喘促。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滋阴镇摄。
典型病例:  
吴某,女,61岁,1988年11月21日初诊。患慢性咳嗽病30余年,每年冬季发病。此次2天前因感寒而促发,伴咳嗽。喘息迫促,气不得续,呼多吸少,动则更甚,面色青紫,汗多,汗出质粘,纳呆腹胀,舌质淡紫,根部少苔,脉细数。及患肺病,肺渐而累脾及肾,肾阴虚,气之摄纳失常,外邪强动肾之气逆上奔,迫肺而为喘促。治以滋阴镇摄。二诊:服药2剂后,喘促已止,咳嗽减轻,汗出减少,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原方去代赭石,加鸡内金/10g,桔梗/15g。以后用本方调理,共服10剂,喘定咳平,汗止心安,气短乏力消失,痊愈出院。                                                                                                                                                                                                                                                                                  心 房 颤 动 中 医 治 疗
心房颤动中医治疗
病例  1
生脉散加味
方剂组成:  
太子参、茯苓各15g,麦冬、何首乌、瓜蒌皮各12g,款冬花、枳壳各10g,葶苈子、大腹皮各6g,橘络、五味子各5g,甘草3g。
主治疾病:  
老年人心房颤动
出现症状:  
咳痰泡沫状,疲乏,胃纳不振,大便少,较干涩。
具体体征:  
舌淡红、苔薄,中稍厚腻,脉细数。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典型病例:  
周某,女,75岁,1996年11月14日诊。有高血压病史及喘咳史,间断服复方降压素片。2天来倦怠,喉中异物感,咳痰泡沫状,疲乏,胃纳不振,大便少,较干涩。心音强弱不一。舌淡红、苔薄,中稍厚腻,脉细数。中医诊为心房颤动。服药3剂,症状明显减轻,胃纳可。
 病例  2
生脉散加味
方剂组成:  
西洋参9g兑服,五味子6g,麦门冬、生地黄、茯苓、酸枣仁各15g,当归、桃仁、红花、郁金、炙甘草各9g,丹参30g。
主治疾病:  
快速型心房颤动
出现症状:  
体瘦,卧床不起,心悸气短,头晕神疲,胸闷时有刺痛,不能入寐,口干不欲饮,纳呆乏力,右上臂、左臀部可见大片瘀斑。舌黯偏红,尖边有瘀斑,脉细结。
具体体征: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心脉失荣。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方剂功效: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宁心安神。
典型病例:  
李某,女,76岁。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常服中西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3天前被自行车撞倒,心悸胸闷加重,即到某医院诊治,经按“心律失常、外伤”治疗3天,病情无好转,心悸气促,动则更剧,不能履步,而急诊入院。患者体瘦,卧床不起,心悸气短,头晕神疲,胸闷时有刺痛,不能入寐,口干不欲饮,纳呆乏力,右上臂、左臀部可见大片瘀斑。舌黯偏红,尖边有瘀斑,脉细结。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心脉失荣。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宁心安神。服本方1剂,急煎频服。药后5小时,心悸头晕、胸闷痛减轻,已能入寐。守方继进1剂,至午后诸症明显好转,能起床履步,脉细。原方去西洋参,加红参12g,再进8剂,诸症已平,房颤未见复发,舌及肢体瘀斑亦消失。出院后随访1年未复发。                                                                                                                                                                                                                                          胸 痹 中 医 治 疗                                                                      胸痹中医治疗
病例  1
二参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方剂组成:  
丹参30g,桂枝6g,半夏10g,炙草6g,苦参20g,全瓜蒌15g,生蒲黄10g,川芎10g,薤白10g,五灵脂10g。
主治疾病:  
胸痹
具体体征:  
冠心病:。
方剂用法:  
5剂,日服1剂。
典型病例:  
刘某某,男,58岁,1996年5月8日就诊。患者心前区闷痛4a,经其县医院诊为冠心病,病情反复发作,日趋加重。1周前因劳累,即觉心前区闷痛不舒,连及左上臂酸麻,心悸气短,汗出乏力。心电图检查:心动过速频发室早,心肌缺血,自服救心丸,心血康等药,闷痛见缓解,但病情不稳定要求中医治疗,脉沉细而结代,舌淡胖而暗,苔白腻。证系心阳不振,痰瘀痹阻。治宜通阳化痰,活血通痹,治愈。
加减条件:  
胸痛、心悸消失,诸症亦显著改善去生蒲黄,五灵脂,加黄芪、西洋参。
病例  2
七气汤加味
方剂组成:  
法半夏10g,人参(另煎)6g,桂心10g,瓜篓15g,薤白10g,木香10g,菖蒲10g,茯苓15g,甘草5g,生姜4片。
主治疾病:  
胸痹
出现症状:  
胸闷痞塞,心慌叹息,伴头晕出汗,神疲乏力。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
典型病例:  
潘某,女,54岁。胸闷痞塞,心慌叹息,半月余,伴头晕出汗,神疲乏力,食少纳差,腹胀,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诊为胸痹,予以上方5剂,诸症减轻,原方加陈皮,再进5剂,诸症悉除续服人参归脾丸半月善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中医治疗瘫痪症/偏瘫/脑溢血/脑血栓病例
263.中医一症一方汇编
中医临床一症一方(4)
【民间妙方】胸闷如窒,呼吸欠畅偏方
中医临床一症一方(3)
心肌缺血中医治疗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