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长城 ║有多少难忘的时光,可以让我们重温——徒步撞道口至二道关长城,兼记老夏

老夏这个人,真的可恶。

竟然不经我们批准,答应他老婆,回老家远程办公,离开帝都。

没有你的日子里,哪还有那么多精彩的镜头,提心吊胆的惊呼?

 

遇到难行的险段,也少了一个可以为大家提供保护的强驴。

 

还在回来的火车上,他就给我打电话,周末可以爬山了!

于是约了周日行走撞道口-二道关一线。

可以改从鹞子峪上。再不行,从西侧支墙上。或者,从二道关往东口楼走。——还好,撞道口顺利登上了长城。(撞道口村桥头,老夏给我们其余6人拍的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诗慧,帅哥李,平安,风风筝,章卿,和我)

 

在经过地图所标撞道口城堡位置的时候,只见一截居民的老墙,看不出城堡模样。出于被阻拦的担心,没有向村民打听。

 

民居前,两株老松,曲枝虬干,几乎要倾倒,被铁柱支撑,名为龙凤松。

 

从撞道口登山的路,路口有些堵塞,像是好久不通行人,不知是否类似神堂峪、上关城西侧,被设置了荆棘树障。加上章卿说那条路上可能有人拦或者收费,于是我们撇下撞道口,向西沿山路上行。

果园的枣树差不多要熟了,再有二十来天,栗子也要成熟,秋天的气息已经很是浓重。偶尔惊飞一只寒蝉,飞也飞不动,可着嗓子的嘶鸣,苍白无力。

寒蝉凄切啊。

 

早上下了点雨,其实昨天一直在看天气预报,阵雨,雨量预计为0,应当不影响出行。不过,树叶上的雨滴,还是渐渐打湿了衣衫,我走在前面,吸收的水分最多,到后来,裤子与鞋里都吸饱了水。


怎么有点风潇潇兮易水寒的味道呢。

 

第一座楼,就是在登山途中中所见到的那座楼,256号敌台,内部破损算是挺严重的。券孔似乎是经人为破坏,孔券都还在,却被剥了一层皮。剥走的是石梁吗?

 

上兵道的顶部是横梁,以厚重的条石搭建,不像常见的那种砖券。这是黄花城一带长城的特点。上兵道也应是有门的,门侧还有疑似门栓洞的痕迹。

(距离起点0.99km 当前海拔386m)

离开256号敌台向西不远,即是257号马面。这一带的敌台非常密集,最近的两座敌台之间,距离不超过百米,平均每二百余米即有一座。可见黄花城一带,防守极为严密。历史上,蒙古骑兵曾经攻至黄花城长城下,见守兵防御准备充分,自行退走。

有合适的位置,夏导的职责就自动开始履行,在马面上,又开始指挥大家站位、、摆POSE、拍照。

(距离起点1.10km 当前海拔406m)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老夏此次离开帝都,或许是三月五月,或许,或许就是长久啊。

 

一道并不太陡的坡,也能演绎出不一样的情节。


 

马面附近,也有一座上兵道。

 

这座马面附近的墙体保存状况非常好,从上方回看,与附近墙体相比甚至显得不协调,似曾经修复。

 

从此处向西北、北侧望去,烟雾茫茫,混沌一团,只依稀看得见西水峪方向的山岭走势,北侧盆地中当为鹞子峪村,鹞子峪村北的两个山尖,当是两座敌台。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老夏要回的是武汉,那里是真正的楚天阔。

 

258号敌台坍塌较为严重,只有南侧的券窗仍在,不然,难以分辨还是敌台。

(距离起点1.22km 当前海拔444m)

 

259号敌台从东侧看,只是一堆土石。

(距离起点1.35km 当前海拔467m)

 

从西侧,可以看见这座敌楼的大概模样。其箭窗顶部也用了条石横梁,有一块不堪重压,已经折断,但还在维系着上方砖石的力量。

 

塌断的条石栋梁北侧,还有一块条石横梁,裸露在外。

 

从260号马面处,可见前方墙体雄伟坚固,随山势蜿蜒,前方山头一座敌台,恰似龙首,龙体自然蜷曲,极具美感。

这座马面,比墙顶略高,与257号马面及其他地方所见马面不同,他处马面,与墙顶同高。这似乎该是独善其身老师所说的炮台。

(距离起点1.43km 当前海拔462m)

 

在此不免指挥大家各种姿势留影。

 

不但指挥大家,更要自己表演。一招擒龙绝技,险些惊到这条卧龙。

 

261号敌台保存相对较好,楼体框架均在,楼顶的铺房残墙仍在,中室应为木板相隔,使用木梯或绳梯上下。

这座楼门窗皆为拱券结构,奇怪的是,门窗的券顶皆遭破坏。应当是这一带海拔较低,质量较好的石材,被拆下用作民居的建材了。

(距离起点1.55km 当前海拔465m)

 

筒拱两侧,有多对对称的方孔,以前曾在密云墙子路关上城堡见过位置很高的孔,以为是脚手架孔,但这儿位置不足人的身高,显然不是,其他敌楼一般见不到这种,放油灯的壁龛不需要这么多,更不需要对称分布。如果是搭上木杆挂东西,可能性倒是挺大,不过,行走就不方便了。

(距离起点1.56km 当前海拔469m)

 

老夏导演的精彩瞬间。

 

261敌楼西侧,是一处垭口。

想起萧艾老师曾提出一个问题:石湖峪口在哪儿?

《四镇三关志》说:石湖峪口,正德八年建,缓。

《西关志》载:石湖峪口,正城一道,水门一空,城铺一间。

撞道口以西,没有高度相符的关口,没有明显关口建筑,没有城铺,没有明显的水门,而且各个垭口地势都还挺高,怎么会设有水门呢?

(距离起点1.78km 当前海拔476m)

 

此垭口处,倒是地势低洼,有贯通的沟谷通南北两侧,内侧沿沟谷1或支沟通石湖峪村。支沟与墙体相交处,即261敌台。


 

261敌台旁边,恰好有一上兵道,与下方的沟谷相连。

 

敌台南侧沟谷地势:

 

敌台北侧沟谷,与撞道口并行,可通鹞子峪。

 

那么,石湖峪口,会是这儿吗?

如果是,水门呢?城铺呢?

 

261敌台与262马面之间,外侧墙体有一段剥落了。

(距离起点1.82km 当前海拔496m)

 

262马面,与260马面相同,地面高出墙顶,与一般马面不同,当为独善其身老师所说的黄花城的炮台之2。

老夏脚下左前方,有门枢石,可见这座炮台是设有门的。

(距离起点1.88km 当前海拔516m)

 

一个垭口,守口有敌楼,两侧各布置一座炮台,何其奇怪?敌台有上兵道通石湖峪,而不是撞道口,方位也符合。

会是石湖峪口吗?

还有一点不符的是:石湖峪:缓,而261敌台附近,则应定义为冲。

老夏像指挥乐队像舞动每一个音符一样,指挥着大家的协调动作。

 

263号敌台,从东侧也是难以识别了。

(距离起点2.06km 当前海拔530m)

 

近前来,找到了半截券孔,像时光的刻刀,一点点刻蚀着岁月年华,直到一天,成为一堆土渣。

 

从西侧远处,还可以看得见这座敌台西南侧残留的一角墙垛。

 

263敌台附近,也有上兵道,也通261敌台下方的沟谷。不过,这处上兵道,地势较高,更不会与石湖峪有关。

(距离起点2.06km 当前海拔529m)

 

从东侧看,残存不堪很不起眼的这座楼子,其实是黄花城长城与二道关长城的三岔结点。

(距离起点2.28km 当前海拔556m)

 

从正面看,其实这座楼还是挺壮观的,东西狭长,很是体面。

 

楼南侧有上兵道,可通石湖峪村。

 

上兵道下方的沟谷,即是下图中的沟谷1,其与边墙相关处,即是三岔结点的264敌台。

 

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穿越,我们能够找回历史的密码吗?

 

趁大家拍照的间隙,我往水长城方向多走上一段。前方对外凸出的台子,是264号马面。

(距离起点2.33km 当前海拔555m)

 

前方垭口处马面东侧的墙体,真的是很奇怪:一段拼接的墙体,西侧整体用大条石垒砌,东侧为城砖筑成,拼接的茬口鲜明。

黄花城一带的墙体,基本都是砖墙,即使用条石,也只是墙基部分,不会整面墙全用条石。

此处出现整面墙的条石,估计应当是以前是关口,关口两侧均用条石。后来关口撤了,用砖把关口封堵,保留了关口西侧的条石,因而形成现状。

 

《西关志》记载石湖峪口建于正德八年,即公元1513年。而根据黄花城城工碑,在万历七年(1579)前后,黄花城一带长城仍在重修砖墙,此时新修砖墙高大坚固,对于本就是悬崖峭壁的关口外侧,基本没有防守的任务。明代城墙设关,主要是防守的,不是攻击的。此处外侧为险峻悬崖,本就不是蒙古骑兵进攻之处,再加上新修砖墙高大坚固,悬崖之上有三四米高的墙,不是重点设防的口了,所以把这个口撤了。

其实,还有一处疑点:资深长城研究者虫子拍到了276敌台东侧的垭口,有一处闇门:

 

如下图所示,水门或者叫闇门位置在276敌台东北侧墙体转变处。

 

但是,有几处不符:1是此处外侧是悬崖峭壁,敌虏基本无法自此处攻入;2是此处距西水峪口过近,关口外侧与西水峪相通,应当属于西水峪的防区;3是内侧沟谷与西水峪村及西水峪堡非常近,离石湖峪村较远,并且石湖峪没有设城堡,无法对该口防御进行支援,一旦有敌情,还是要靠西水峪堡的驻军。

因此,闇门处只是一个隘口,西水峪口所属的隘口,而不是独立的关口。

 

离开三岔节点,我们往二道关方向行走。这段墙等级很低,以毛石筑砌,少有灰浆粘合。

(距离起点2.45km 当前海拔548m)

 

林子比主线城墙上的密多了,行走得比较艰难。树枝上的马陆,严重影响几个女同伴的心情。

回望三岔节点的264号敌楼西侧的边墙,垛口的锯齿开关保存相当完好。

 

敌楼下不远处,两棵松树很有造型。

 

由于大雾弥漫,西南侧的明灏湖只依稀可见。

 

265敌台,保存基本完好。南北南侧皆为悬门,南侧离墙体较近,利用垫起的砖石可以进入楼内,而北侧无法上下。

(距离起点2.79km 当前海拔539m)

 

这一带的楼子大多如此,不设上楼蹬道。

 

离开此台,考虑到岩石湿滑,沿墙体下行有一段较为陡峭,多数人的意见都是要选择绕行。老夏还是有所不甘,几番试探,终于拉住帅哥李直接下行。我们其余5人从密林中绕行。

其实,密林中绕行的路,也并不好走。虽然小径还算清晰,但一个夏季,树木就把路径给遮蔽了。如果不是雨后岩石打滑,其实我是有思想准备沿墙下行的,毕竟自己独行时,抓碎一块岩石,滑了几步,手有皮外伤,看下面山径陡峭,放弃了沿墙的下行。

终于下到山谷之中,少了密林的烦扰。

 

途中平安摔了一跤,还好,一切平安。

仰首看西侧的崖壁,还是有点担心老夏与帅哥李的安全。

 

后来在山下说起他们走过的这段路,竟然说一点难度都没有。

最大的收获,在于这段路途之中,竟然还有一座石台。

 

这座实心敌台长城遗产网并未标记,应属于修空心敌台以前的旧墩台。位置大致在这儿:

 

行经果园,雨后长出好多大蘑菇,个大肉厚,很是诱人。

作为本地人的诗慧,发回去辨认了一下,说是不能吃,真是遗憾啊。

 

果园到底,西侧即是鹞子峪口。一个台子,与墙相连,东侧有条石基础,条石外侧,原应有包砖,有被揭皮的痕迹。

《西关志》载:鹞子峪口,正城一道,城楼一间,水门二空,梢墙二道,敌台二座。

这就应该是2座敌台之中的一座。墙体从西侧山坡上延伸下来,向口内转折了一个角度,以便与北侧山崖上的墙体相接。

(距离起点4.03km 当前海拔328m)

 

西侧从山坡上垂下来的,即是那段墙体,外侧的包砖被拆除后,毛石墙体参差不齐,灰浆的毛茬裸露在外,墙体但仍然非常坚固。

 

西侧墙体之外,孤悬着一座石台,高仍有四五米。这应当是2座敌台之中的另一座。

(距离起点4.06km 当前海拔333m)

 

敌台与墙体间有间隔。

 

鹞子峪口北侧的山崖上,两堆碎石,应是残留的墙体。北侧没有见到敌台,2座敌台应该分别在刚刚见到的南侧了。

 

时间已经不早,就在鹞子峪口处简单吃点东西补充能量。

 

午餐以后,参观一下鹞子峪城堡。

途遇的城外的民居院墙,使用大量的城砖与条石,敦厚而古朴。

 

这座城堡是怀柔保存最为完整的城堡,城内至今住满居民,皆是当年守边士兵的后代。

 

堡门相对处,一棵古槐,树干已经中空,以钢管支撑着树的重量,不知多少岁了,也许已经没有人知道它的年纪。我围着树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古树保护牌,没有找到更多的信息。也许与城堡同龄吧,见证了城堡的兴衰,见证了边关的点火硝烟,见证了朝代与历史的变迁。

 

堡门处有台阶可以登城。台阶上竟然镶着一块精美的汉白玉。

 

墙顶堆放着杂物。

 

城中的老民居已经破旧不堪,东侧有人家在重装装修房屋,利用城墙往上传递建材。

 

离开城堡,寻路向北山攀爬。

 

登上鹞子峪口北侧的山脊南望南侧的墙体。

(距离起点5.00km 当前海拔379m)

 

果园附近的墙体,受人的生活的影响,墙体羸弱低矮,与梯田的挡墙混在一起。上行不久,墙体渐宽,视野开阔。此时浓雾渐薄,能见度提高,衣服慢慢变干。

(距离起点5.12km 当前海拔410m)

 

基本没有怎么休息,一鼓作气,就到了266号敌台之下的支墙。

相机进水,拍出来的照片已经花了。这个夏天,把我的相机折腾得够呛。

 

走过一段毛石墙,接一段狗牙山险,带大家观察那段墙体与另一道小山岭上的堡砦。

 

一个夏天,林子长起来了,遮蔽了视线,如果不是曾经走过,是无法识别那段墙与那座堡砦(规模太小,或者只是铺房)。

 

于是在崖边绕上266敌台所在的主墙之上。

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敌楼,3X4形制,南侧设一悬门,离地面三四米的样子,有驴友借助条石与砖缝插入木棍能够爬进楼内。不过,南门下的木棍已经朽了,断了。

趁我向南侧楼门察看之机,几位大神就借助北侧券窗下墙体间驴友安插的木棍,爬进了楼内。

 

离开敌楼,我们沿墙走上下山之路。

此处脚下的墙体,有数米向外凸出,并且凸出处为规整的条石,应当为修建空心敌台前的旧墩台,后来算是废弃了吧。上次来时,还有两个制高点,土堆宽度比墙体要大,并且地处视角较佳,能够探看休息侧四海冶一带来敌,或者地势低处视线被阻,看不到两侧2座空心敌台讯息处,当为烽火接力传递点,或亦为旧墩台。此次没有再留意。

(距离起点5.72km 当前海拔519m)

 

前方山崖边又一座敌台,267号敌台.。这是一座5X3形制的敌台,南侧也是悬门。

(距离起点5.93km 当前海拔510m)

通往敌楼的墙体出现分岔,主线偏东南而去,支墙向东北连接267敌台。

(距离起点5.97km 当前海拔505m)

 

这座敌台,也是悬于主线以外,下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不具敌台的实战功能,或为兼有烽火台的建筑。

(距离起点5.97km 当前海拔505m)

 

沿墙体走到尽头,就到了位于二道关村西峭壁的边缘。这儿也有一座旧墩台,有环形小墙,或为烽火台的灰池。

(距离起点6.15km 当前海拔449m)

 

之后,顺利下山。

下山途中,才发现我上次上山从荆棘丛中穿行的路,其实离清晰的山径仅仅差之毫厘,却在最后关头放弃寻找,在没有路的荆棘丛中撕开一条路。


 

路上,我们劝老夏不要回去了。

其实,劝他不要回,是基于我自己的私念。少了一个人,有种便纵有千种风情,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感受。

 

2020-8-30,9月1日补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卤现捞卤菜配方及详细加工制作技术
120种野菜鉴别图册,看你认识几种?快收起来,春游踏青用得上
美丽单层白牡丹(摄影音画)
南非-博茨瓦纳见闻-----(2)
南非-博茨瓦纳见闻-----(6)
摄影:芳香四溢的唤春仙子-----腊梅---(2)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