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稿来稿去”为何仍然稿稿不休? ——这里有不同的回答


这社会很多事情你看不惯,但它有它的生存之道,所谓“存在的必然是合理的”。譬如机关里的文牍主义,大家都很讨厌,特别是爬格子的难兄难弟更是深受其害,人民日报前段时间刚发了一篇《“稿来稿去”坏文风》来批判这种不好的风气。可是,批判归批判,“稿来稿去”该怎么搞还怎么搞,何况这种批判也不是第一次,只要它存在的土壤存在,这种批判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那么,“稿来稿去”的合理性在哪里呢?身在局外,总喜欢用愤青的情感和词汇去鄙视这种现象,可是当你身在山中,你才会认识到它的“合理”之处,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稿来稿去”首先是因为领导需要,对于领导来说,凡事依赖稿子的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怕讲错话,求安稳。当前的舆论环境想必“是个人都知道”,念稿子都可能会被断章取义揪辫子,更不要说脱稿演讲。其实在私下里,每个领导干部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讲话很接地气的,但是一旦到了公开场合,都不约而同的念起了稿子,为什么?不要讲什么“要敢于担当”这样的大话,具体到个人,每一个人都会规避风险,当自己讲话随时可能会被舆论绑架的时候,无心的口误不仅是丢乌纱帽的问题,甚至连家庭的生计都要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风险之下,有几个敢于率性讲话?你来试试?

二是工作太忙,来不及思考。这个理由没得商量,很好理解。领导干部日理万机,不可能每一次出席会议都自己思考讲话提纲写讲话稿,何况很多会议的内容自己只是分管,不可能熟悉。纵观国内外,哪一级的领导都要有好的写作班子,奥巴马的写作班子不比我们的水平差到哪里去,只不过文风不同而已。

三是太懒,就是不想思考。人总有惰性,何况我们的领导都是众星捧月般的,这么多人在服侍着,难免有懒惰心理。参加一个会,交待下面一声,第二天稿子就放在你的案头上了,自己只要认字就可以了,岂不舒服?确实有一些这样的领导,这和没时间思考是两种不同的作风,一个是无可奈何,可以理解;一个是官僚作派,值得好好鄙视一番。

对于机关笔杆子来说,“稿来稿去”更像是鸦片,既受其害,又爱之不及。

首先,我们的激励导向是这样,“稿来稿去”是笔杆子唯一出成绩的地方,特别越是大机关,越追求严谨,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哪怕是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一个逻辑关系,都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就要被领导鄙视,甚至一票否决。在这种情况下,你改我改,一稿两稿三四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何况很多领导都是笔杆子出身的,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对文稿要求特别高,下级自然不敢懈怠,于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稿子的文字打磨上。这样现象你说好吗?众说纷纭。你可以说这是追求工作质量,对自己严要求;你也可以说这是形式主义,把大量精力浪费在八股文上,是官僚作风。

其次,你说笔杆子只会在办公室里空想,脱离实际。理论上确实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可是现实如何操作?很骨感。笔杆子大部分都是窝在办公室里默默的低头族,平时为了完成写稿子的任务经常熬的青丝变白发,哪有空去下基层?何况,你一个小屁孩,没有领导带你,你怎么敢一个人屁颠屁颠的下基层?下去后谁理你?理论和实践,永远像牛郎织女,只能隔岸相望。

之所以说说这个话题,是想再一次说明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事情我们看的太浅,背后的缘由并不了解,这个时候没有必要急着批判。这个世界太复杂,雾里看花,我们很多时候被障眼法蒙了双眼。

至于“稿来稿去”这个问题,单纯治标解决不了问题,单纯键盘侠更是空谈误国。它是一个小气候,需要大气候的改变,这就是从严治党的深入,务实作风的深入。公款吃喝的治理以前我们喊了多少年,发了多少文都不管用,新领导一上台,效果杠杠的,因为大气候变了,叫你吃,你有这胆吗?

来源 / 华语论天下



谢谢!
江西组工微讯“
转载请注明”转自
温馨提醒
江西组工微讯
微信号:jxzgw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市政府办公厅“转作风、重规范、求创新、提效能”务虚会发言材料】
【市委书记:领导干部要坚决避免“逃避式”责任担当、“散漫式”纪律作风、“美图式”工作实效、“签单式”履行职责、“佛系式”对待问题】
笔杆子
写领导讲话稿,号不准脉,会问这四个“W”,何愁写不到点子上?
笔杆子出身的领导,讲话喜欢运用拆字法,经常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写稿子的价值有多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