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人网




电影的大部分故事都是本着真人真事改编,不过也做了相当多的改动,比如David Bowie和Iggy Pop并没有因为感情的事情交恶,而且他们的唱片合作一直很成功。David Bowie也没有被假刺杀案件自毁前途,(但他的确上演过自杀的闹剧,不能说是自杀,是杀了ZIGGY,活下来的只剩下失去个性的DavisBowie了)相反,他改变了形象之后,开始创造他的另一个事业高峰。对于Todd Haynes的电影来说,改变也许意味着一种背叛,但是对于音乐本身来说,David Bowie并没有做错什么。(对于我而言,那就是背叛,背叛IGGY,背叛音乐,背叛灵魂)改变并不是因为他想通过背叛来赢回偶像地位,只是因为他的音乐爱好转到了别的领域。(不是么?他不是受不了舆论的压力,想要走偶像路线的么!!!)


只能是David

对比1:1969年之前的发型

香港人翻译David Bowie为戴维.宝儿,透着一股妖媚气。尽管性别模糊只是David Bowie近四十年变化多端中短暂一瞬,却足以下了这个人的定义。看《天鹅绒金矿》时,会觉得,那样传奇和妖艳的故事,尚不够细腻的造型化妆,单纯清纯的挥霍激情,只能是属于70年代初期的,只能是属于David Bowie的。


早期短发,然后是长卷发、嘉宝似的长裙,到后来蓬起的红发化妆(Todd Haynes把Brian Slade改成同式样的蓝色,大概是为了独特和衬托那对漂亮的蓝眼睛),(真的很漂亮)再到后来80年代巡回演出的造型,电影中把每一个时期David Bowie都模仿到了。因为David Bowie本身就是如此色彩丰富,性格独特,所以似乎不必加上任何过多注释。


电影: 在1862年,小学生们说着自己的志向,八岁的Oscar Wilde对老师说:我要成为流行巨星(I want to be a pop idol)。


现实: 这话当然不可能是Oscar Wilde说的,否则我们大概会和电影中他的小学老师一样对“pop idol”这个词迷惑地瞪大双眼。不过David Bowie说过这句话,在他的中学毕业典礼上。


电影: 刚刚开始成为明星的Brian Slade在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记者询问为什么要化妆时回答:为什么?因为摇滚是个妓女,应该化妆喷香水(Why? Because rock and roll is a prostitute. It should be tarted up performed )。


现实:没错,这是大卫当年的原话——我奇怪当时怎么他没有遭到摇滚迷们的爆打?


电影: 面对记者追问他是否同性恋,Brian Slade回答: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是双性恋;我喜欢男人也喜欢女人。

对比2:1969年短卷发(专辑《Space Oddity》)


现实: 现实里David Bowie比Brian Slade坦白多了——至少当年是很坦白的,不像后来,总是否认当年那些暧昧不清。1972年David Bowie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我是同性恋,而且一直都是(I'm gay and always have been)。(那他现在否认个屁阿!我反而觉得Brian Slade坦白一些。。。它是双性恋,因为他有老婆。。。而且就像他老婆mandy说的那样,所有人都看着他,可是她还是走进了那间屋子。。。这不比David要坦白的多么?????!!!)


电影: Brian Slade组建了皮毛里的维纳斯乐队(Venus In Furs),他自己则变成了一个叫做Maxwell Demon的虚拟超级巨星。


现实: 七十年代刚刚开始,David Bowie创造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造型:Ziggy Stardust。这是一个太空虚拟人物,相对应的,他把自己的乐队起名为:来自火星的蜘蛛(the Spiders from Mars)。只要David Bowie在舞台上,他就变成了Ziggy Stardust,这就像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当他做Ziggy Stardust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是David Bowie了,他的所作所为是他自己。Ziggy Stardust很疯狂,也很明星味,不像David Bowie常见的那种温柔和腼腆。


电影: 各家报纸宣传大标题打着: A star is born – and he twinkles;Gay stunt at Slade show;All that glitters—is gay!


现实: 这是当年各大报纸杂志对David Bowie报导的题目(只要把那个Slade改掉就是了)。

对比3:1971年的长发造型

电影: 当Jerry Devine成功地把Brian Slade打入美国市场之后,Brian Slade第一个要求是:要见Curt Wild。


现实: David Bowie第一次到纽约,就直接找到了Lou Reed和Iggy Pop(他们是Curt Wild的原型)商谈合作的事情。


电影: Maxwell Demon讲述了一个超级巨星迅速走红而又为名声所累流星般坠落的故事。


现实: Ziggy Stardust专辑也是如此,那是David Bowie1972年最著名的专辑《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中所讲述的故事。可惜我始终搞不到那套CD和电影,所以无法多说,否则我会更了解Todd Haynes写剧本的思路。因为这整部电影都是和Ziggy Stardust的戏剧化故事相联系的。

对比4:长发和长裙(专辑《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


电影: Curt Wild和Brian Slade及所在公司发生了冲突,除了音乐还有性格原因——结果他们分道扬镳。


现实: 这事儿不能怪David Bowie,因为Iggy Pop做得实在太过分,他在舞台表演中经常当众赤裸身体,自虐还有手淫,他的节目因此屡屡被禁。更何况,这个人在生活中有时也好象个疯子。然而,在Iggy Pop离开之后,David Bowie仍然和他合作过唱片,并没有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分裂。(谁让你当初选择他,,,)


电影: Brian Slade在舞台上制造了假遇刺事件,之后唱片销量一落千丈,最后他消失了。

对比5:1971年发型师Suzy Fussey 设计的红发


现实: David Bowie当然没有消失,实际上,他活得好好的,而且因为改变形象在美国很吃得开。消失的是Ziggy Stardust。(还有他对音乐的热爱!!!它的灵魂!!!)


因为模仿乐队太多太杂,而且“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David Bowie感到了极度厌烦,觉得已经没有什么搞头了。1973年,也就是Iggy Pop离开他的同一年,David Bowie在Hammersmith剧院开演唱会时宣布:这将是我的最后一场表演。然后他唱了《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专辑最后一首富有象征性意义的歌曲《摇滚自杀》(Rock 'N' Roll Suicide)。用这首歌宣告了Ziggy的消失。

对比6:现实和电影世界巡回演唱会海报


电影: 1984年,化名Tommy Stone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世界巡回演唱会。


现实: David Bowie在1983年用了整整一年进行了名为Serious Moonlight的世界巡回演出——用他的新形象。Todd Haynes把这次巡回演出搬到1984年,如果不是记错了,就是故意放在美国罗纳德.里根总统连任竞选期间,用来突出政治大环境——而这也是电影中着重想表现的。Serious Moonlight世界巡回演出非常成功,在此之前,David Bowie也做过很多次成功的巡回演出,但这次是规模最大的,不仅仅是他过去几次常去的欧洲美国,还包括了日本、香港等地,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巡回演出——赚了不少银子。(唯利是图)


题外话: David Bowie后来否认自己是个同性恋,他更愿意说那些疯狂只是源于年轻人的尝试和当时的大环境。人们觉得他过于狡猾,也许David Bowie所不愿意的,是人们给他的形象和音乐做出狭隘的定义,他的戏剧化过于浓重,已经很难说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大概正如关于Glam摇滚的书中所说那样:David Bowie也许不是同性恋,但Ziggy肯定是。更为重要的是,Ziggy改变了David。

对比7:七十年代初期David Bowie正常短发


综观David Bowie四十年的变化,他从来没有满足于一种音乐一种类型,他的改变看起来是在随波逐流,可是,别忘了,他的音乐总是出现在这种类型兴起之前。这就好像 小室哲哉在日本最风光的时候,他所做的音乐,意味着总是比流行提前半步。流行是一种趋势,不是某一个人带动的,而是时代和大众口味带动的,而David Bowie是属于对流行趋势要比大多数音乐人更加敏感的那种前卫,同时,他并不排斥任何一种音乐类型,而同时的同时,在每一种新类型的音乐中,仍然有着属 于David Bowie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这正是David Bowie比别人更出众的地方。对于这样的多产而高质量且风格多变的人,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对比8:Angela 和电影中的Mandy


Angela Bowie,David Bowie的妻子Mandy Slade的原型无疑就是David Bowie第一个妻子Angela Bowie,Angela是个很好的妻子,也是个很前卫的人,她生活在David Bowie最美丽的时光里。


电影:记者Arthur Stuart找到Brian Slade的前妻Mandy Slade,她失意地呆在夜总会中,倦容与酗酒的颓唐。她开始给Arthur讲她和Brian Slade的相遇,他们相遇在1969年的新年,梳着短短卷发的Brian Slade出现在她面前,穿着镶着毛边的长外套,好像一个羞涩的王子。“你会跳摇摆舞吗?”Brian Slade问,她含笑点头。之后——美好和疯狂,之后——结婚。


现实:David Bowie有一件和电影中酷似的毛边外套,只是稍微短一些,这是件很重要的衣服,因为它出现在他结婚的那一天。当时David Bowie梳着和电影中酷似的短发,好看的卷着。


“你会跳摇摆舞吗?”是David Bowie在1969年,第一次看到未来的妻子Mary Angela Barnett时,说的第一句话。Todd Haynes原封不动的引用了。


Angela是对David Bowie非常重要的女人,David Bowie在1970年左右福祸双至,悲欣交加。唱片轰动,可是老父亲去世,接着哥哥又进了精神病院。幸亏有Angela的温柔支持,才度过难关。那一年他们结了婚。


电影: Brian Slade在河边,低沉地说:我也想成为那样(指像Curt Wild那样的巨星)。Mandy说:亲爱的,你会的。


现实:媒体对Angela的形容词是“忠实”,因为Angela崇拜丈夫的才华,并坚信他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巨星,所以为了他的成名不遗余力,不惜牺牲一切。在David Bowie制作了专辑《Hunky Dory》后,Angela对他说:亲爱的,你会成为一颗巨星。


电影: Brian Slade失意隐居之后,Mandy和他离了婚。


现实: David Bowie和Angela在1980年离婚

经纪人第三者

对比9:Tony 和电影中的Jerry


电影: Jerry Devine要做Brian Slade的经纪人,Brian Slade指着Cecil说:我有经纪人了。Jerry Devine说:那和我无关。我会让你成为巨星。


在负责包装的演员们面前,Jerry Devine指着Brian Slade说:在我身后是英国自The Beatles以来最伟大的明星。

现实: 这事儿发生在1970年,Tony Defries对David Bowie说:我会让你成为超级巨星,你将超过The Beatles,超过猫王。于是,David Bowie像个小姑娘似的就动心了;于是,经纪人Kenneth Pitt立马儿就变成了“前经纪人”。

对比10:Kenneth 和电影中的Cecil


Tony Defries承诺David Bowie会在两年内从一个明星成为超级巨星,他做到了。事实上,是Tony Defries发现了David Bowie的潜力,同时又精通成名之道的包装宣传。他看起来是个很“正常”的经纪人,并不像电影里的Jerry Devine那样神气活现又惟利是图,满口名人名言引用,最后教导得Brian Slade不会好好说话。


Jack Fairy,奇怪的人物


历史上没有Jack Fairy这个人,他是Todd Haynes天马行空虚构出来的奇异人物。虽然简化来说似乎Jack Fairy可以说是参考了Brian Eno,不过他代表了更极端化的一些人的综合,如果把Jack Fairy归结为洛克西音乐乐队(Roxy Music)似乎更合适一些,因为他参考了洛克西音乐乐队(Roxy Music)的精华人物Bryan Ferry与Brian Eno的合成以及洛克西音乐乐队(Roxy Music)对Glam摇滚的意义。我一直把他倾向于Brian Eno,是因为Eno曾经女性化的打扮,更何况他有一件和Jack Fairy很像的黑色羽毛衣服并喜欢露出前胸。洛克西音乐乐队(Roxy Music)并不是Glam摇滚首创,但是它和David Bowie一样,是七十年代Glam摇滚的经典。洛克西音乐乐队也不是妖艳类型的,Bryan Ferry的打扮并不妖艳,很正常。喜欢中性化打扮的乐队中只有Brian Eno一个人而已。

对比11:形象没有可比性,Jack Fairy是个象征性的人物


(对Brian Eno的音乐并不熟悉?仅举一个例子即可:Windows 95的启动音乐。)(Nb 阿~~~)每个人都听过吧~~~


David Bowie网站介绍此人物还参考了Jack Smith,我只知道他是六、七十年代著名地下电影人,但是并不了解。

燃烧者乐队(Flaming Creatures)


Flaming Creatures也是个虚构的乐队,根据他们的出场,如果到历史上去贴,勉强可以算到纽约妞乐队(the New York Dolls),比David Bowie,Brian Eno一行人晚些出现的年轻朋克乐队。穿着和演出风格同样乱七八糟的短命乐队,但是影响深远。但是我第一次看到Flaming Creatures时首先想到的却是Glam摇滚创始人,Marc Bolan和他的雷克斯龙乐队(T.Rex),因为主唱那顶酷似的宽檐高帽吧,更何况还有一领相同的深红色驼毛长围脖。


那个男人是谁?


Curt Wild,一个美国人,狂野,激情,坏脾气,沉迷毒品,富有才华。Todd Haynes用三个人拼凑出了这样一个美国朋克。Iggy Pop是最重要的,因为别人的故事融合在电影之中,而他却包含了Curt Wild神似的造型和舞台风格。这三个人是:David Bowie当年的著名吉它手Mick Ronson,原地下丝绒乐队(The Velvet Underground)主唱Lou Reed,还有Iggy Pop。Curt Wild在舞台上赤裸上身的表演是Iggy Pop典型的台风,还有华丽的银色裤子。至于脱光衣服,放火,歇斯底里发作直至跌倒在地,还有动不动就扑到台下的人群中去(后来成了摇滚乐队的时髦举动),都是Iggy Pop现场的拿手好戏——而且是比较温和的把戏,更恐怖下流的电影没演。(呵呵,好失望啊~~~)

对比12:Curt Wild的形象更接近于染金发时的Iggy Pop,故事却是三个人的

电影: Brian Slade演出失败怒气冲冲走出帐篷,主持人正在大声宣布:下一个,最伟大的——老鼠乐队(Rats)的Curt Wild!


现实:确实有这么一个老鼠乐队(Rats)存在,它是Mick Ronson在加入David Bowie阵容之前自己组建的乐队。


电影: Curt Wild第一嗓子就把Brian Slade镇住了。当时他在台上唱的是《TV Eye》。


现实: 那是真实中的Iggy Pop的歌,只是晚几年才出现在同名专辑中。虽然David Bowie并不是因为这首歌才迷上了Iggy Pop的音乐,但是他确实一直渴望和Iggy Pop合作。


虽然Iggy Pop和Lou Reed是那种即使没有David Bowie依然伟大的歌手,但是不能否认,David Bowie为他们制作出了他们演艺生涯中最辉煌的几张专辑。David Bowie有着很中国化的传统美德,喜欢在成名之后利用自己的名气无私地去“帮助”曾经心仪的歌手。(热烈鼓掌)


电影: Brian Slade 最初经纪人Cecil讲述Slade和Wild相遇的故事,说了一点Wild的故事:他在13岁的时候被发现为哥哥口交,因此被送到医院治疗了18个月。医生保证电疗可以治愈他的同性恋毛病,结果却使他此后一听到电吉它便狂性大发。


现实: 这段多少有点滑稽的戏剧故事来自Lou Reed,事情发生在Lou Reed17岁,他的父母发现儿子有同性恋倾向,于是强迫他进行一系列的电击治疗。此后Lou Reed是不是听到电吉它便疯狂不得而知,反正是同性恋没有治好,而他却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把摇滚乐变成了同性恋、受虐狂和自毁倾向人群的“代言人”。


Lou Reed在74年为这件事情创作了著名歌曲《杀死你的儿子》(Kill Your Sons),仍然是充满了70年代摇滚乐典型的温和,并没有歌词中的极端,Lou Reed低调地唱着:don’t you know gonna kill,kill your sons/ they ’re gonna kill,kill your sons until they run,run,run,run,run,run,run,run away。


电影: Curt Wild认真地对Brian Slade说:你会成为我的精神支柱(You can be my main man)。


现实: Iggy Pop确实对David Bowie说过这句话,是在1971年,David Bowie第一次遇到Iggy Pop。同电影中的一样,David Bowie鼓动Tony Defries让Iggy Pop来制作唱片。Iggy Pop当时深陷毒瘾,生活一团糟,所以,David Bowie的出现就好象上天恩赐的礼物,这使他对David Bowie说出了那句:You can be my main man。

对比13:招牌的“啃吉它”动作


电影:在演唱会上, Brian Slade对着Curt Wild的吉它做口交的动作,并且有情色表演。


现实:这些都是David Bowie和吉它手Mick Ronson在演唱会现场的真实出现过的表演,而且还不是某一场演出的临时起意——以后这种表演每场招牌似地重现,便成功地掀起了台下观众的一片疯狂。


电影: Curt Wild和Brian Slade分手之后,来到了柏林。在那里他遇到Jack Fairy,两个人合作完成了一张唱片。


现实: 某人和某人和某人在柏林制作唱片,而这某人某人某人是David Bowie和Brian Eno(Jack Fairy的原型之一)以及Iggy Pop,1977年的柏林之行对于这三个人都是非常重要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在这里出了各自最好的唱片。先是David Bowie和Brian Eno成功地合作了两张著名专辑《Low》和《"Heroes"》。David Bowie在两张专辑的间隙又给Iggy Pop做了一张热门专辑——速度惊人!


David Bowie非常推崇Brian Eno:如果我和Eno在一起,他是天才,而我,什么都不是。他们后来经常合作。


Todd Haynes把故事变成Curt Wild和Jack Fairy两个人的,是因为他把Brian Slade困在巡回演唱会里出不来的缘故吧?

对比14:1972年《John,I'm Only Dancing 》MTV 与电影中的造型

题外话




话说1967年David Bowie第一张专辑销量缺缺,刚满二十岁,经不起打击,就谁也不告诉地偷着跑出去做了和尚——打住打住,信口开河了,其实是去僧侣院研究了一段时间佛经。这段佛经历程没有让David Bowie超出红尘,倒是成全了红尘之内的纸醉金迷。


学习了一段佛教后他又去学习表演滑稽剧——佛教和形体表演后来始终贯穿着他的演艺生涯,这些课外作业花费了他两年时间。


他回到伦敦时,常去一些比较著名的同性恋夜总会。根据他自己在1998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同性恋夜总会是个好地方,可以听到很多不同风格的地下音乐。在那里David Bowie接触到大量另类风格的摇滚乐,并迷上了地下丝绒乐队(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歌——是不是当时英国地下乐队翻唱他们的歌就不得而知了。后来他还成为了助手乐队(Stooge)的忠实乐迷。助手乐队(Stooge)是什么乐队?想也不用想,自然是另一个主人公Iggy Pop的。等到David Bowie三十年河西的走红了,他第一次纽约之行就是马上去找Lou Reed和Iggy Pop圆梦。

对比15:1972年《The Jean Genie》MTV 与电影中的Brian和吉它手Trevor

吉它手


吉它手Trevor Finn也同样是Mick Ronson(身兼两角)。


Mick Ronson随着Ziggy Stardust 和the Spiders from Mars的出名而出名,也随着他们的消失而消失。事实上他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的妙不可言的吉它,他参与的音乐制作,从David Bowie1971年专辑《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得到充分体现——Ziggy Stardust的成功应该有相当功劳是属于他的。吸毒毁了Mick Ronson的事业,1993年他因为肝癌去世,年仅47岁。


红了,红到什么程度


电影: 抛弃了Cecil的Brian Slade果然开始大红大紫,Cecil不无醋意地对记者说:媒体说,一夜之间,伦敦的女孩都涂上了眼影和口红,我不相信。

对比16:David Bowie 精选集封面和电影中的CD封面


现实: 尽管仅限于英国,但是David Bowie当年红火的程度绝对可以媲美The Beatles。Tony Defries这点没骗David Bowie。


从两个名词:“Bowie Boys”和“Bowie Girls”便可见一斑。这是专门指穿着David Bowie演出行头满大街逛的年轻人。而那种行头,穿出去是需要勇气的。极有经济脑瓜的经纪人Tony Defries开始联系做起周边生意,从David Bowie一脑袋火红短发开始,一直到脚底下五彩斑斓高跟鞋。Cosplay是日本舶来货?错,七十年代刚开始英国就有人发明并发财了。


更不用提David Bowie当年带坏了多少摇滚乐队。那时候不管几流乐队只要化妆穿花衣服便有人捧,碟片好卖。大家于是一窝蜂地都改成不男不女,龙蛇混杂。


Death of Glitter


电影: Jack Fairy和其他Glam摇滚人举行了最后一场Glam的告别演出:闪光之死(Death of Glitter),参加的有Jack Fairy,燃烧者乐队(Flaming Creatures)和Curt Wild等人。


现实:这个音乐会实际包含了两段历史真实。确实有这场闪光之死(Death of Glitter)的音乐会,但是它举办在较早1970年的洛杉矶,当时参加的有Iggy Pop 和纽约妞乐队(the New York Dolls)。作为Glam摇滚告别演出的则是另外一场,1974年在Hollywood Palladium举办的“好莱坞街道的复兴和舞蹈”(Hollywood Street Revival and Dance)音乐会,参加的人包括了Iggy Pop 和他的助手乐队(Stooges),纽约妞乐队(the New York Dolls),还有Marc Bolan和他的雷克斯龙乐队(T.Rex)。在那场演唱会上,Marc Bolan宣布:Glam 摇滚死了(Glam rock is dead)。


题外话: 由创造了Glam 摇滚的人宣布Glam 摇滚的死亡——真是一句充满了象征意味的宣言。


综观Glam几个当家花旦,Marc Bolan其实侧重于灰暗的古典感觉,更像歌特的感觉。洛克西音乐乐队(Roxy Music)是明丽的男人形象,几个人中只有Brian Eno打扮女性化。而David Bowie是典型的中性打扮。

对比17:Ziggy和乐队来自火星的蜘蛛,Maxwell和乐队皮毛里的维纳斯

那个吻,David Bowie和Lou Reed的恩恩怨怨


电影: Curt Wild与Brian Slade喝了“交杯酒”,然后对着他低声说出Oscar Wilde的句子:世界因你而改变,因为你是象牙和黄金所造,你嘴唇的曲线将重写历史。他们旁若无人地接吻。


现实: 那件事情发生在1972年,David Bowie在伦敦多尔切斯特旅馆(Dorchester Hotel)里举行记者招待会。一般的说法是:当时他们三个人在一起,但是吻了David Bowie的并不是Iggy Pop,而是Lou Reed。


记者的报导是:在David Bowie回答他的问题时,Lou Reed走了进来,记者希望Lou Reed可以加入他们的谈话,可是Lou Reed只是直接走到David Bowie的面前——吻了他。然后离开。


很多人怀疑是做秀,唱片发行之际,在很多记者的情况下,制造点轰动新闻是个好机会。不过,在很多Lou Reed和David Bowie对视的照片中,两个人都是满单纯满美好的感觉。就像Mick Rock1999年的说法(著名摄影师,他在七十年代拍了最著名的David Bowie与Lou Reed、Iggy Pop亲热搂在一起的照片):


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比孩子大不了不少。你看,那时候David Bowie25岁,我24,而Iggy Pop才23岁,Lou Reed是最大的,他当时28岁了(实际上Lou Reed当时30岁)。但是,我们仍然都是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Mick Rock强调的是青春。


1973年,又有记者在咖啡馆抓到一张很接近“接吻”的照片,主人公仍然是Lou Reed和David Bowie。二十年后在有人提及此事时,David Bowie无可奈何地澄清:我们当时根本没有接吻。你们仔细看看,我们后面是Mick Jagger(Rolling Stones乐队主唱,David Bowie的好朋友),当时我只是在对他说悄悄话。

对比18:1973年的“亲吻”照片


然后David Bowie宣布:就算这世界上只剩下Lou Reed一个人,我也不会吻他。(SB的辩解)


Lou Reed和David Bowie更像一对欢喜冤家,总是好好坏坏分分合合的乱七八糟。David Bowie第一次见到Lou Reed时便激动不已,他创作了新歌《Queen Bitch》作为向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致敬的作品献给Lou Reed,而Lou Reed觉得这个人可以成为他的新创作源泉。不过,不过——两个人大概是八字不和,经常性的就闹出关系分裂的传闻。后来发展到当David Bowie拒绝给Lou Reed制作专辑的时候,Lou Reed打了David Bowie的嘴巴子,说他“装腔作势”。但是David Bowie发表了“世界末日也不要Lou Reed”的宣言之后,他50岁的生日宴会Lou Reed又来大力捧场,两人态度亲热。不管怎么样,David Bowie仍然把Lou Reed视为自己的偶像,而且,“永远都是”。


记者问Lou Reed这些事情时,Lou Reed很轻描淡写: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出现争执在所难免。


题外话: David Bowie曾经非常积极地帮助Iggy Pop戒毒,结果是最后自己也染上了毒瘾,如果说是被Iggy Pop拉下水的大概有点冤枉,不过反正看起来Iggy Pop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影响。David Bowie因为吸毒吃了很大苦头——他和Iggy Pop因为窝藏毒品惹来警察的麻烦,还在现场直播中大大丢脸。最后他付出巨大努力才终于摆脱毒品,这段经历给他影响很深。


David Bowie对Iggy Pop确实是非常欣赏,他一直在说:Iggy Pop有着真实的自我。Lou Reed对Iggy Pop疯狂表演的说法是:Iggy Pop非常可爱,非常可爱,但是也非常愚蠢。然而,David Bowie似乎很欣赏那种“愚蠢”。


越接近真实,越开始发觉,虽然表面上看来,David Bowie是个前卫出格的人,然而真正疯狂和放浪不羁的却是Lou Reed或是Iggy Pop。在Lou Reed吻了David Bowie的那个招待会上,更像是Lou Reed的随心所欲与David Bowie迁就的妥协。本质上,David Bowie是个腼腆,易害羞的人——腼腆的人在带上面具之后会表现出内心疯狂的一面,但是纵观David Bowie的整个音乐生涯,他是含蓄和内敛的,他的歌声和台风都是如此。他从来没有失去理智。这样的人容易被影响,而他心仪的人和音乐虽然表面上似乎受他的影响而浓妆艳抹,其实却是在实质上影响了David Bowie本身的言行和生活方式。David Bowie的另一面,似乎是他渴望成为的一面,是像Lou Reed或是Iggy Pop那种真正狂野随心所欲的个性,但是他永远做不到。他被他们吸引,是像看着另一个世界的人,他试图接触,只要接近就好。后来,他接近了,再后来,他开始发现这种疯狂是他吃不消的,不是他适合的,于是从这些影响中又一点点摆脱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鹅绒金矿:双性恋、艾滋病和摇滚乐的Ziggy时代
David Bowie 去世|跨越半个世纪的摇滚乐逆生长史
David Bowie 死了,但 90 后们真的在乎吗?
伊万哥哥,多少男子拜倒在你的苏格兰裙下?
绅士高贵的Burberry风衣,也曾被足球流氓疯狂「追求」过
当Joey Tang遇上David Bowie、Iggy Pop的御用吉他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