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科】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四大稳定支柱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四大稳定支柱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妈妈都是最好的妈妈,她在每一个当下都穷尽了自己的资源,做了系统中最优的选择。当我们打开了感官,生命中的某些遇见就会对我们产生作用,尤其是自己有意识的主动的选择,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我做主、我选择、我负责”的精神自由。

    —01—

    美感恰好是精神成长的表达

    与孩子互动时,我们丰富的感知体验背后,其实有三个非常基本的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这三个态度的提法来自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他在《谈美》一书中对此有所阐述。

    我把这三种基本的态度看作是母亲精神成长的基础。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三种态度。

    孩子在秋天洗澡时,实用态度主导的父母会关注孩子是否需要洗澡,洗干净了就赶紧出来;科学态度主导的父母会关注水温、气候等变化,洗澡的程序、方法是否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美感态度主导的父母会关注孩子洗澡是否开心,浴室是否需要布置,给孩子提供好玩的洗澡玩具,等等。

    每一个人的态度都会有偏好,不论哪一种,都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结方式。

    如果可能,尽力去拓展态度的宽度,在一件事里容纳这三种态度并存,将会形成一个安全的精神哺育的空间,并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来,而美感,恰好是精神成长的表达。

    我们可以去觉察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这三种态度的构成比例大概是多少?在育儿和与他人的关系中,这三种态度的比例又大概是多少?

    —02—

    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四大稳定支柱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生活能力强,同时在灵魂上有修养。这些美好的愿望需要一个地基——安全感。安全感就是陪伴吗?不一定。

    我遇到一位全职妈妈,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她的孩子入学时,老师却说她家小孩非常缺乏安全感,分离焦虑非常严重,哭了整整一个学期。

    这让那位妈妈非常困惑,原来7×24小时的陪伴也不能保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尼尔森将关于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分为四大支柱:人、地点、日常行为、习惯。核心关键词:稳定。

    当一个母亲发现孩子安全感不够的时候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看,自己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沟通的习惯、陪伴他的时候我们做的事情,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发展。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果想要给孩子发展出这四个安全感的支柱,重要的因素是母亲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感以及能否给孩子提供精神哺育。

    如果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情绪不够稳定,精神不够集中,用各种方式寻求大人的关注,不能完全忘我地感受自我,和人沟通比较乏力。

    这时我们需要反问自己是否可以帮助孩子?自己对此是否担心?我们是担心孩子很胆小,还是担心自己对孩子的陪伴不够,或者是担心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担心这个层面,而没有行动,妈妈的内在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空虚、无力,也可能会精力低下、焦虑和烦躁、平静的绝望、缺失亲密的联结、缺乏生活的意义。

    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将很难得到有力的支持。

    如果哺育者的内心是充实的、有内涵的、多层次的、有安全感的,孩子就能得到很饱满的力量,孩子也不用改变自己去取悦哺育者,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发展自我,做他自己。

    我期待哺育者可以多花时间听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去思考如何提供精神哺育给自己的孩子。

    我并不想让大家去进行自我批判,认为“原来我这么做才对”,只是想提供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看待我们和自己的关系。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妈妈都是最好的妈妈,她在每一个当下都穷尽了自己的资源,做了系统中最优的选择。

    在养育的过程中,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同行者。

    当你打开了感官,这些遇见就会对你的生命产生作用,尤其是你有意识的主动的选择,将带给你更多的“我做主、我选择、我负责”的精神自由。

    —03—

    父母与孩子的相互“养育”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成年人也得到了不断的成长。

    孩子帮助妈妈唤醒自己,我深刻地体验到孩子在身心灵这三个方面是非常饱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作为妈妈,我反而很有可能在养育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削弱他力量的事。

    我越来越觉得,我的孩子是引领我的老师。所以当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我就什么都不做,陪伴他、跟随他就好。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让我思考我和他人相处的模式,我和我内在小孩的关系,我和我父母亲的关系,和丈夫的关系,还有和孩子的关系。

    孩子在“用生命影响生命”,孩子不断地帮助我去发现自我,去寻找“我是谁”的答案。

    从这个层面来说,在精神成长方面,我们和孩子是相互哺育的。孩子灵气十足,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孩子可以引领我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多地从美学的角度而不是科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同时也可以缓解我们内在的焦虑,减少养育焦虑,可以帮助父母不必费尽心力去构建所谓的早教环境,而是关注如何提供早期养育中的安全感四大支柱,这会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许多父母的急迫感和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他们可能更需要去照顾那个因为做了父母之后被唤醒的自己的内在小孩,那些经验可能是带着创伤的,他们急于通过孩子来修复自己的创伤经历,这无疑会抑制孩子本身的生命力和发展需要。

    我们不能通过孩子来复制自己的人生或者满足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否则孩子来到世上,无法为自己而活,那样的感受将会是非常绝望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真实的样子也很难被父母所看见,一个不被父母看见或者父母拒绝看见自己的孩子,常常会活在愤怒和内疚之中。

    愤怒于自己不能活出自己,内疚于活出自己就可能背叛父母的期待,这样的痛苦会撕裂孩子。

    唤醒自我,不仅仅是对孩子说的,也是对养育者说的。找到自己,成为自己,这是生而为人的意义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大吼大叫养不成有出息的孩子!
你家宝宝睡醒后是大哭还是自己玩耍?
无论富贵或贫贱,父母永远都是我们最伟大的精神支柱!
“妈妈,我睡不着!”哄睡的苦,谁受过谁知道......
让孩子养成独睡习惯的6妙招
孩子已经断奶了,却还喜欢摸“NaiNai”,妈妈该怎么帮他戒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