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读书】教育的哲学思考



    前面提到,教育的根本精神和哲学是相通的。

    在过去,学科还没有划分的很仔细的情况下,我们总是将一个博学的人称之为哲学家。哲学是涵盖一切问题的学问,教育学、社会学、科学……都蕴含其中,这些学科是人类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逐渐分离出来的。不过教育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还有其特殊性,在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之前,教育学和哲学在某种程度上说的是一回事,原本也是由研究哲学的人讲授的。像我们的先祖孔子以及古希腊的哲学三贤,他们均既是哲学家,又是教育家,他们的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原本就是想通的。

    教育从哲学领域分离出来之后,有了专门的教育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Iohannes Amos Comenius)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性著作。之后在一代代教育家的全力推动下,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逐渐枝繁叶茂起来。到了19世纪,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境况,原本走向独立的教育学又有了新的分支——教育哲学。1848年,德国哲学家罗森克兰茨(Karl Rosenkranz)运用黑格尔的哲学观来研究教育,并出版了《教育学体系》一书。1886年,该书被美国女教育家布莱克特((A.C.Brackett)译成英文,并改名为《教育哲学》,被人们视为最早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事实上,该书论述的是教育的性质、教育要素、教育体系等,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学书。

    你看,教育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教育学应该是哲学的组成部分,但教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又有了作为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教育哲学,是不是很有意思。再来看看教育哲学重点关注的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谁应该成为受教育者?

    教育应该依赖于自然的兴趣和能力还是根据我们的意图加以塑造?

    政府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教育为谁而教,怎么教?

    ……

    你看,教育哲学所关注的这些问题,不就是原本哲学所关注的问题吗?这又应了前面所讲的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哲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那么,当下的教育哲学工作者是如何研究这个领域中的问题的呢?从大的方面看,有这样几种路径:一种是以哲学中的某个概念、原理体系作为出发点,来研究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先介绍某一哲学知识,然后用其来解释教育现象。另一种是以哲学的框架为基础来建构教育学的新框架、新理论。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杜威几乎对哲学的所有分支都进行过研究,在逻辑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科学哲学、本体论美学、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都有文章或专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阐述了教育的目的,理顺了兴趣与训练、经验与思维、游戏与工作、教材与方法、劳动与闲暇等现实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矛盾,论证了自己的认识论和道德论。杜威的这本书以哲学的框架为基础建构起了现代教育的大厦,但书中却鲜有相关的哲学术语出现,如果读者不仔细品味,往往会忽略其中的哲学。还有一种是以哲学的思维来思考教育问题。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是超越、批判、反思与创新,同样地,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也需要基于上述特征而开展。

    在上述的三种路径中,我觉得第一种路径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所擅长的,因为我们对哲学的研究比较少;第二种路径普通的教师做不来,要从哲学的高度架构起教育学的新框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最有可能去做的,就是基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并且尽可能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看待当下我们所面临的教育问题。

    比如说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大家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放在嘴边的话语是否入脑入心,我们需要反思。从对不由自主地想给学生多布置作业,总是希望自己班级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够超越别人……等一系列的行为和执念的反思中,就会发现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只是你说给别人听的,你自己并没有听进去。为什么会这样?你可以找很多理由,比如说生存环境、竞争压力、家长焦虑、领导下达指标等等,但你找这些理由的时候,恰恰说明你没有批判精神,没有在反思基础上对自己所做的违反规律的事情的自省自查,没有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看作是违法行为。如果你有了批判,你就会发现自己不能安于现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创新。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所做的很多事情往往学生不喜欢、也没有多大的兴趣,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却是低效的,自己完全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和找寻突破口。比如说,可以在学习的性质上做文章,改变当下学生被迫学习的被动状态,设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比如说,可以在学习的结构上做文章,改变当下总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接经验学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比如说,可以在学习的状态上下功夫,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排斥、甚至厌恶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效率。当你去这样做的时候,你就创造了育人的新模式,就超越了当下的教育教学状态。你看,你在做出这些改变的过程中,不就充满着哲学的思维吗?

    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具备这样的特质:永远不满足于既有结果,不迷信任何权威,不拘泥于习惯和成见,而是对它们保持一定的怀疑和审视态度,这体现的就是哲学的批判性。哲学的批判性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它不仅批判外界的事物,同时也批判自身,并通过对自己的批判而形成反思性。批判性与反思性则共同成就了创新性,而创新则会带来超越,让自己能够摆脱有关的局限和束缚,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根本。这不仅是自己的所应该具备的,也是需要经由自己的教导,引导学生养成这样的思维特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如何建构和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
2010年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题库版----判断题必练卷一
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纪念黄济先生诞辰百年:儒士人生,师者典范
怎样才算是上了一堂好课
思维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