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祠庙文化使诸葛亮神话成为“历史”
 
 
          祠庙文化使诸葛亮神话成为“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不惜重金给死人立祠建庙隆重祭奠的浮华传统,皇帝死了,要建陵立庙;将相王侯们死了,要筑冢立庙;炙手可热的权势者执政时候,也有生祠,明代宦竖魏忠贤就是典型,他的生祠遍布国中。其实,帝王将相的祠庙文化,大都是奢侈文化——不惜国力与民力,不顾民众的死活。又都是腐朽文化,是人间等级制度的死后延伸,没有积极可取的内容,然而很有一些人十分热衷。

有祠庙就有香蜡纸表,这是善男信女供奉的;有祠庙就有诗赋题对,这是文人骚客、达官贵人的稀世墨宝;有祠庙就收门票,这是当地有关部门设置的;有门票就有涨价,不乏利益的驱动……如此等等。

祠庙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几座古老的建筑,一圈不高的围墙,几只古朴的香炉和一台一台砖阶石阶,地下埋着一堆朽骨,或者连朽骨都没有,单就外在风景而言乏善可陈。能提起精神发人深省的,是祠庙文化。或以嘱对绝妙工整,或以吟诵流光飞采,或以书艺精湛浑朴而令人赞叹。套一句现代人的口头语: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如对这些内涵、底蕴加以理性细究,则不难洞见以下特征。

其一,谀墓特征。古人把墓碑文章称为谀墓词,把由此获得的报酬称为谀墓金,其鄙视之色溢于言表。有品性的文化人,不屑于此道。祠庙中未必有尸骨,但阿谀墓中人却是普遍现象,如有人敢讽剌挖苦,会被砸断脚踝骨。全国的祠庙多不胜数,即令是阻止武王伐纣的赵公明及三霄妹,也有道观供奉他们,没有人敢题“殷纣帮凶”、“倒行逆施”、“死有余辜”、“遗臭万年”等匾额。唯一不同的,是某关帝庙有一副既有歌颂又有挖苦的对联:

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忠不忝

徐州降曹操,南郡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这大概因了关羽一家在蜀汉灭亡时候,被庞德之子庞会全部诛杀的缘故,否则其后人不会答应。或许是吹牛皮吹得太过了,太过了就吹破了,所以不服气的人太多;即令有人对此楹联心怀不满,想要出面维护者,实在没有维护的理由,理屈词穷中,只好默认。

其二,加法规律。既有前人的溢美之词压在上边,后来者再要使题赋天长地久,就必须添加佐料翻出新意,使韵味更足一些,否则就张挂不出;既令勉强挂出来,还会被摘下。所以,后来者都会变本加厉、不遗余力地歌颂。至于是否有依据,被赞者是否当得起,已经难以顾及了。

其三,剽窃手段。谀墓词不是好编的,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得有时间构思,而附庸风雅的政客和半瓶醋文人,哪里能倒出几滴儿飘香翰墨!然而又不甘寂寞,这就使出剽窃手段,将甲地、乙地、丙地的他人创作,稍加删改或原文照抄到丁地,好在游客因交通阻塞,大多都足迹难遍,见识不够,遂使剽窃案经年不发。到了今天的信息社会,上网络稍加查证,就不难发现有一批文化窃贼,他们在多处都干过这类勾当。

其四,唯美原则。祠庙的题词、楹联普遍不讲究真实,唯取其美。或意美,或辞美,或景美均可入选,如兼以书法精美,更会成为上品佳作,千古流传。

在当代,武侯祠是全国最多的祠庙之一。粗略统计,有二十多处,仅次于孔庙关庙,同诸葛亮毫无瓜葛的南京、镇江等,甚至祖先深受诸葛亮之害的天水一带,都立祠设祭,香火不绝。从“正统”考察,汉中勉县武侯墓才是真迹,是经蜀汉政权反复廷议后,于公元 263年决定,在武侯墓前设立祠庙供乡闾祭奠。公元1513年,为祭祀方便,在汉江北岸金牛道旁,昔日诸葛亮相府兼行营原址上,另建一规模宏大的新祠。此后,新祠称为武侯祠,旧祠改称武侯墓。

武侯祠的正式建立,标志着崇拜有了确定形式;成都刘备昭烈庙悠忽中变成武侯祠,标志着对诸葛亮崇拜的急骤升温;全国各地陆续建立武侯祠,不仅标志着崇拜的泛滥,也证明了崇拜的盲目。作为民间的祭祠场所,歌功颂德、吹捧拔高就成了应有之义,而且有了附加的内容,即借吹唪诸葛亮,也使吹捧者声名显扬于中外。

在各地文物景点题字赋诗嘱对的,约是四类人:一是触景生情,身有同感的志士,如出征将士;二是诗人气质十足的文化人,借场景抒发胸怀。三是官僚政客们,在歌功颂德附庸风雅的同时,乘机抬高自己的声价。四是书坛高手,把这里作为自己展示艺术创作的殿堂。然而不管哪类人,大都不是严谨的史家,不管歌颂者动机如何,这类举世无双的祠庙文化,都起了拔高死人、矮化后人、愚弄民众的作用,今谨以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为例。

大门外石坊有赵连仁一副楹联:

运帷幄之筹谋,披肝沥胆,六经以来惟二表

本圣贤者道范,寄命托孤,三代而下此一人

这副楹联中的常识性错误显而易见,《后出师表》系他人伪作,所以,《三国志·诸葛亮传》将其摈弃,而赵连仁又将它捡回。而评价更高得离谱,竟将两个《出师表》这一权宜的策略内容,与儒家的经典《尚书》、《礼记》、《诗经》、《易经》、《春秋》、《乐经》相提并论,将之后的全部文化都以两表加以抹杀。

大拜殿有民国年间河南军阀刘镇华一副楹联: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世

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钟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这个吹捧够肉麻了,上联一说诸葛亮毫无功利之心,仅因三顾才出来做事;二是追溯到山东两座名山胜地的籍贯,使孔丘与诸葛亮二者之间发生并无因果的因果关系;三说他是自孔丘之后,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圣人。下联则专称诸葛亮爱人的仁德,却把华夏重新分裂,致使生灵涂炭的责任一笔勾销。

以史家、政客身份出现的歌颂者,莫过于清时南阳知府顾嘉蘅,大拜殿有他撰书的一副楹联:

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

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孤忠

其上联虽系拾房玄龄余唾,但气势汹汹地质问语气,不但把陈寿一脚踩翻,而且把诸葛亮彻底描述成没有缺点的完人。那么,五伐中原五次失败作何解释?顾知府料就,此颂歌一出,他已钻在诸葛亮神像下边,投鼠忌器,没有人敢来质问!楹联更不顾当时及之前已视魏晋为正统的客观事实(尽管“正统”之说在今天已毫无意义,在当时却是不容颠倒的重大原则),用反问句式将蜀汉视为正统政权,并追溯颠倒正统的原因,说是修史人为了表彰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一片忠心。为了表彰一个人就可以将历史颠倒,没见过的奇谈怪论!

对历史信口雌黄到如此地步,夫复何言!

在《三国演义》问世之后,文人骚客为了歌颂诸葛亮,更把小说与历史混装着一起抛售,使诸葛亮成为人格神。卧龙岗武侯祠这一副楹联最具代表性: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纵,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考察楹联的文学价值,此幅自应为上品、神品;从史学的角度入眼,虚虚实实,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夸张拔高的手法并用,直将诸葛亮描绘成似人非人,似神非神,似妖非妖,而又人、神、妖三者兼有的怪物。然而,这幅无一可取的歌颂,却因其精湛的艺术形式千古流传,不知已骗过多少人;也不知有多少人还会受骗!

至于各祠庙内那些“功盖伊吕”、“天下一人”、“千古一人”等,也是一戳即破的谀词,经不起推敲。

这只是颂诗赞歌的冰山一角,而冰山还一望无际。

举例涉及南阳卧龙冈多了一些,似乎同卧龙岗这一景点过不去了。不是的,不是这样,全国各地大同小异,概莫能外,惟取其典型而已。

由是观之,祠庙文化夹杂着太多专制文化的糟粕,专制社会中某些所谓的英雄,多与尘世战乱和举国人祸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这些所谓的“英雄”,也就没有尘世战乱,就没有举国人祸。可惜盗名欺世者层出不穷,因之尘世战乱和举国人祸难以终止。正如王学泰与李新宇在合著的《〈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判——为中国文学经典解毒》一书中所说:“百姓想做太平犬的梦总是被打破”,“以致想做奴隶而不得。”

崇拜英雄伟人只能使崇拜者失去灵魂,不自觉成为一具行尸走肉,这种教训不是没有,够深刻惨痛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持续1700年的武侯墓清明会,还有多少文化可以留存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墓1700多年,都无人敢动,为何墓地顶长了一颗黄果树
再谒定军山武侯墓
趣谈寺庙的经典对联
[转载]拜谒武侯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