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点哲学】知止的境界









【学点哲学】

知止的境界

    明代刘基在《郁离子》一书里,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越国有个工匠善造舟,巧夺天工,吴王请他造舟,尊为造舟之神。可他还不满意,一年后,他向吴王自荐说,自己不仅会造舟,还会操舟。吴王信了他,便让他出阵参加水战,结果大败,舟没而身死。刘基感慨地说,这真是画蛇添足,不知止,断送了他一世美名。
    人们常说,做人要懂得知足,知足常乐。实际上,做人更要懂得知止,知止不殆。知足只是一种心理状态,而知止则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知止可臻道德的高标。《元史》中记载了大哲学家许衡的一则故事:
    公元1232年,蒙古兵的铁蹄踏进河南新郑,许衡跟随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天气炎热,途径河阳的时候,由于长途跋涉,大家又累又渴,就在路边停下来休息。这时,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子,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坐在路边的树下,一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去问许衡:“你怎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梨吃呢?”那人不屑地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逃难去了,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正色道:“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试想,在那种情况下,如果许衡也像其他人一样去摘梨吃,肯定不会有人指责他,但是在可口的梨子面前,他止住了脚步,守住了内心做人的准则,他的知止,保持了人格的坚挺,体现的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知止考验人生的智慧。《史记》中有一个故事: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于是就有人给他送鱼,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接受了你送的鱼,就会有更多的人来送鱼,甚至送更加贵重的东西,我就会因此触犯法律而被免去宰相之职,从此就买不起鱼了,到那时,你还会再来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到鱼吗?所以,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鱼”对公仪休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有人给他送鱼,他本可以欣然笑纳,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的理由很实在,就是贪图不该得的东西,会让他失去本该拥有的东西。他的知止,体现的是一种远见和智慧。
    “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积极进取,也要懂得适可而止。要做到知止,就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就要抵诱惑、控欲望,守住做人、处事的规矩和底线,心中要始终亮着法律和道德的红绿灯,当行则行,该止则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足者富,知止者久
聂成华||老子:知足者富,知止者久
修身佳话: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悟◎梨树无主,我心有主
一个叫许衡的河南人
喜欢独来独往,也不爱说话的,往往就3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